- 相關推薦
呆若木雞是貶義詞
成語是漢語詞匯中定型的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于語,故成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呆若木雞是貶義詞,供大家參考。
典故出處
《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近義詞
呆頭呆腦、目瞪口呆
反義詞
活潑可愛、神色自若
英文翻譯
stand like a log
成語資料
成語解釋:呆:傻,發(fā)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fā)愣的樣子。
成語舉例:匪首侯殿坤,在得知這個噩耗之后,特別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網(wǎng)后,當即呆若木雞。(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貶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狀語、補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
產(chǎn)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呆,不能讀作“呆板”的“ái”。
成語辨形:呆,不能寫作“待”。
成語辨析:呆若木雞和“目瞪口呆”;都是從形體上來描繪吃驚發(fā)愣的樣子;但形體的部位不同;吃驚的程度也有差別。呆若木雞形容全身都像木雞似地呆著;程度較重;“目瞪口呆”從眼睛不動、嘴不能說等面部表情來形容發(fā)愣的樣子。
成語謎面:最愚蠢的雞
成語故事
《莊子·達生篇》中有這樣一個寓言:古時候人們很喜歡斗雞的游戲,一個叫紀渻子的人專門為國王訓練斗雞,準備參加搏斗。過了十天,國王問紀渻子:雞已經(jīng)訓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這只雞表面看起來氣勢洶洶的,其實沒有什麼底氣。又過了十天,國王再次詢問,紀渻子說還不行,因為它一看到別的雞的影子,馬上就緊張起來,說明還有好斗的心理。又過了十天,國王去問但還是不行,因為紀渻子認為這只雞還有些目光炯炯,氣勢未消。這樣再過了十天,紀省子終于說差不多了,它雖然偶爾還叫幾聲,已經(jīng)有些呆頭呆腦、不動聲色,看上去就像木頭雞一樣,說明它已經(jīng)進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國王于是把這只雞放進斗雞場,沒想到別的雞一看到這只“呆若木雞”的斗雞,還沒有交手就都掉頭逃走。
成語典故
周宣王姬靜是個好大喜功的君主,曾經(jīng)多次出兵去攻打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公元前789年,他又率領軍隊在千畝同姜戎發(fā)生激戰(zhàn),結果吃了敗仗,損失慘重。為了擴充兵力,他下令在太原地區(qū)調(diào)查百姓的戶數(shù),準備征再戰(zhàn)。大臣仲山甫極力勸諫他根本聽不進去。
周宣王有一種特殊的愛好,就是喜歡看斗雞。他讓太監(jiān)們養(yǎng)了不少精壯矯健的公雞,退朝以后經(jīng)常到后宮的平臺上看斗雞取樂。時間一久,他發(fā)現(xiàn)無論哪一只勇猛善斗的雞都沒有常勝不敗的,因而心里總感到不滿足。后來宣王聽說齊國有個叫紀渻子的人,是一位馴雞能手,就派人把他請到鎬京(西周都城),要他盡快訓練出一只常勝不敗的斗雞來。
紀渻子從雞群中挑只金爪彩羽的高冠雞。在關進屋子馴雞以前,他請周宣王不要隨便讓人去干擾他。
十天以后,性急的周宣王等不及了,叫人去問紀渻子:“雞可以斗了嗎?”紀渻子說:“不行,它還非常驕傲恃氣。”
又過了十天,宣王再叫人去問。紀渻子說:“不行,它聽到聲音或看到什么影像,還會敏捷地作出反應!
又過了十天,宣王實在等得不耐煩了,就把紀渻子召來親自問他。紀渻子仍然說:“不行,這雞還會怒視而盛氣。”宣王感到有點疑惑不解,說:“怒視而盛氣,不正是勇猛善斗的表現(xiàn)嗎?”紀渻子笑了笑說:“陛下過去養(yǎng)的那些勇猛善斗的雞,有哪一只是常勝不敗的呢?”
又過了十天,紀渻子主動跑來對宣王說:“差不多了,現(xiàn)在這只雞聽到其他雞的叫聲,已經(jīng)毫無反應,精神處于高度凝寂的狀態(tài),看上去就像木雞一樣。別的雞見了,沒有一只敢跟它交鋒,只好回頭跑掉。這只斗雞已經(jīng)天下無敵了。”周宣王聽了他的話,非常高興。
成語寓意
“呆若木雞”這則寓言故事中貌似木頭的斗雞根本不必出擊,就令其他的斗雞望風而逃,主要是用來闡明“相反的兩極在某種高度便相互接近轉化”的道理,這也正是莊子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辯證思維。呆若木雞,原是把精神全部收斂,后來演化為因恐懼或驚嚇而發(fā)愣,成為貶義詞。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呆若木雞”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狀語、補語。本意為褒義,比喻看似呆卻有很強的戰(zhàn)斗力;現(xiàn)多用于貶義,形容因恐懼或驚訝而發(fā)呆的神態(tài)。
運用示例
現(xiàn)代·曲波《林海雪原》二八:“匪首侯殿坤,在得知這個噩耗之后,特別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網(wǎng)后,當即呆若木雞!
現(xiàn)代·陳世旭《小鎮(zhèn)上的將軍》:“人們第一眼看見將軍的時候,都吃驚得呆若木雞!
【呆若木雞是貶義詞】相關文章:
呆若木雞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02-05
呆若木雞是褒義詞?02-10
貶義詞成語11-07
舍本逐末是貶義詞02-06
以貌取人是貶義詞02-09
弄巧成拙的貶義詞02-04
經(jīng)典的罵人的貶義詞06-08
脆弱是貶義詞02-06
卑鄙是貶義詞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