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針編織DIY亞麻布文藝圍巾
如果不想要編織圍巾的話,就可以試一下這個用鉤針和亞麻布制作的文藝的圍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鉤針編織DIY亞麻布文藝圍巾,歡迎參考~
鉤針編織DIY亞麻布文藝圍巾
主要材料:亞麻布、毛線
所需工具:剪刀、鉤針、錐子
制作步驟:
第1步:把亞麻布剪裁好,然后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的毛線
第2步:用錐子在亞麻布邊緣均勻的打上孔,然后就可以用鉤針開始編織了,編織的時候用的是鎖針和辮子針,不要編織成短針了
第3步:這樣制作圍巾是不是既簡單又漂亮呢?
拓展閱讀:編織工藝沿革
編織是人類最古老的手工藝之一。據(jù)《易經(jīng)·系辭》記載,舊石器時代,人類即以植物韌皮編織成網(wǎng)罟(網(wǎng)狀兜物),內(nèi)盛石球,拋出以擊傷動物。在西安半坡、廟底溝、三里橋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陶器上,印有“十”字紋、“人”字紋,清楚地顯示出是由篾席印模上去的,有的還發(fā)現(xiàn)陶缽的底部粘附有篾席的殘竹片。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葦席,距今約有7000年歷史。1958年,在浙江湖州錢山漾村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出土的`竹編更為驚人,約有200 多件,其中大部分篾條經(jīng)過刮磨加工。這一時期的編織工藝也相當(dāng)精巧,有“人”字形、“十”字形和菱形、梅花形等形式。器物的品種有簍、籃、籮、筐等。周代,以蒲草編織莞席已很普遍。漢代以藺草(又名馬藺、馬蘭草、燈心草)編織為席,產(chǎn)于三輔(今陜西中部)、河?xùn)|(今山西夏縣)等地 。唐代,草席生產(chǎn)已很普遍,福建、廣東的藤編、河北滄州的柳編、山西蒲州(今永濟(jì)、河津等地)的麥稈編等都是著名的手工藝品。其中廣東藤編還有編織花卉、魚蟲、鳥禽圖案的簾幕。宋代,浙江東陽竹編的品種已有龍燈、花燈、走馬燈、香籃、花籃等,能編織字畫、圖案,工藝精巧,在每平方寸(11平方厘米) 的面積內(nèi)可編織120根篾條,有的還飾以金線。至明清兩代,浙江、江蘇、湖南、四川、福建、廣東等地的草編、藤編、竹編等生產(chǎn)有了發(fā)展,并在19世紀(jì)末開始出口。
【鉤針編織DIY亞麻布文藝圍巾】相關(guān)文章:
可愛手套圍巾披肩鉤針編織DIY教程10-02
鉤針編織DIY創(chuàng)意亞麻圍巾制作教程10-02
手工鉤針編織包包DIY文藝風(fēng)格的香包編織圖解01-25
心形圍巾鉤針編織教程08-26
DIY鉤針編織帽子教程圖解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