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讀后感范文
“我”與地壇的相識、相伴、相知“我”家離地壇很近,仿佛就是宿命,命中注定的一樣,一次次的搬家中離它越來越近。從出生,到成年、生命中最頹廢的時光以及后來碰出一條路的時候,地壇見證“我”整個生命的重要過程。它陪伴了“我”和“母親”最難熬的歲月,也見證了“我”成長的歷程。看著地壇里花開花落、日出日落、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地壇從荒廢的園子一點點隨著旅游業(yè)一點點改變,“我”見證這地壇的歲月變遷,走過地壇的每一寸草地,地壇見證者“我”的每一寸輪椅的車轍印。
地壇是“我”逃離這個人口密集世界的另一個世界,從早到晚,進入到園子,在園墻斜切下一溜蔭涼坐著或躺著,看書或想事,推開耳邊嘈雜理一理繽紛的思緒,去窺探自己的心魄,思考活著的意義。
“我”與“母親”。“我”對“母親”是后悔、愧疚的,活的最苦的“母親”沒能看到“兒子”碰出一條路!澳赣H”是理解“兒子”的心,即使心中有萬千想問的話、不放心“兒子”獨自在園中的“母親”心里都默默承受一切,“兒子”發(fā)瘋似得離開家,從園子中回來一句話都不說,“母親”只是靜靜的張羅準備“我”要出門的東西!澳赣H”只是目光看著“我”走,或是在偌大的園中一次次找尋“我”的身影!澳赣H”用她堅忍的方式守護“我”,溫暖的目光要遙望“我”,她承受比她兒子承受的所有壓力,從不要求什么。
地壇是“兒子”殘廢后無論是精神還是身體上的寄托點,地壇是“母親”最心痛的“兒子”愿意活下去的地方,地壇是“兒子”的車轍滾過的每一處痕跡,“母親”尋找“兒子”的每一寸腳步。地壇“兒子”和“母親”共同經歷的苦難與堅忍,對命運的吶喊。
《“我”與地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我”與地壇的十五年,所有的可能到達的大樹、草地“我”都去過、所有的季節(jié)、天氣、時間“我”都去過,地壇是“我”逃離現(xiàn)實世界的另一個世界,是“我”精神上的亮光。在地壇中“我”得到的生命啟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我”對于“母親”的后悔和無盡的思念,“母親”為“兒子”所承受的一切:承受發(fā)了瘋似得“我”、時刻擔心的“我”的安危、為“我”做好能做的的一切。而現(xiàn)在“兒子”好不容易快要撞開一條路的時候,“母親”忽然間就不在了,億起往昔,時時浮動眼前。第三部分因為地壇重拾希望,感恩地壇,“自己”與地壇不可割舍的情感。
縱觀全文作者感悟生命的意義,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么出生,人的出生是一個事實,上帝再交給我們這個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對于生與死的看待上“我”已經可以坦然接受,對于生命中的坎坷可以承受的更多。推開耳邊的嘈雜、理一理繽紛的思緒,找尋活著的意義。關于珍惜身邊關愛自己的母親,理解母親對于我們付出的堅忍的愛。
【《我與地壇》讀后感】相關文章:
我與地壇閱讀心得05-14
我與地壇教學設計08-05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心得04-12
我與地壇讀后心得03-10
【精選】《我與地壇》讀后感11-21
《我與地壇》的讀后感05-25
《我與地壇》讀后感09-01
我與地壇讀后感11-22
《我與地壇》讀后感08-19
我與地壇讀后感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