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三體》讀后感
《三體》具有深切的社會意識,小說中逐漸浮現(xiàn)出的“宇宙社會學”,糾結(jié)在制度建構(gòu)與人性道德的沖突之上,實際上也更為直接地將“中國經(jīng)驗”的難題投放在整個宇宙的尺度之上。以下是小編帶來的三體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三體讀后感(一)
把書蓋上,總結(jié)一下。
其一,善戰(zhàn)者無赫赫之功
這是一個喜劇嗎?好像是的。文尾羅輯利用同歸于盡的手段脅迫三體文明放棄了入侵,其實我覺得很可笑,當整個太陽系籠罩于三體人的目光中,他們沒有理由發(fā)現(xiàn)不了羅輯潛藏著的戰(zhàn)略意圖。我不敢妄自揣測三體文明的人工智能達到了何等高度,但想必在那幾個世紀里他們的目光都在注視著太陽系,他們的人工智能的主要工作,自然也是在分析地球人的戰(zhàn)略意圖,尤其是三體人對于太陽系是如此的志在必得,他們就更沒有理由忽略羅輯在他們眼皮底下搞的動作。即使退一萬步說,他們因為不通謀略的緣故而忽略了羅輯的作為,但是我卻不能相信他們的人工智能竟然會忽略這樣巨大的潛在危機。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我對于人工智能的未來將萬念俱灰,因為科學技術(shù)即使達到了三體文明這樣的高度,竟然也能被小小的地球蒙蔽。也許這本書最大的硬傷就在于地球居然戰(zhàn)勝了三體文明。
其二,目光短淺的我們?nèi)绾文軌虼y浩渺的星空
費米悖論:從理論上講,人類能用100萬年的時間飛往銀河系的各個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類早進化100萬年,現(xiàn)在就應該來到地球了。換言之,“費米悖論”表明了這樣的邏輯悖理: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學推論可以證明,外星人的進化要遠遠早于人類,他們應該已經(jīng)來到地球并存在于某處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為止,人類并未發(fā)現(xiàn)任何有關(guān)外星人存在的蛛絲馬跡。 (摘自百度百科)
書中用“黑暗森林”的假說解釋了“費米悖論”,這是本書最大的亮點。在讀本書之前,我也模模糊糊看到過“費米悖論”,并未細想,但也很奇怪,為什么沒有外星文明訪問地球,并留下正式的官方文檔。“黑暗森林”假說恰能解釋我的部分疑惑,并且主角也是利用這個結(jié)論來制勝三體文明。然而這樣的假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自圓其說,但我覺得卻未免小看了文明二字。“猜疑鏈”加強了“黑暗森林”的說服力,但是仍然說服不了我。“黑暗森林”+“猜疑鏈”的假說是建立在文明的自私性基因基礎之上的,一個文明為了保存自己和維持自身的發(fā)展,勢必要消滅任何一個現(xiàn)在的或者是潛在的敵人,這樣的文明我們見過一個,就是地球文明。然而也僅僅見過一個而已,焉知宇宙中沒有以利他基因為基礎的文明呢?好吧,讓我們再次退一萬步說話,假使宇宙中的文明都是自私基因的產(chǎn)物,但卻也無法排除另一種可能性。在地球的洪荒時代,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所有生物都處于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蒙昧狀態(tài),然而現(xiàn)在,地球上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人類的龐大集團,這個集團里又分裂成數(shù)個小團體,經(jīng)歷數(shù)百萬年的演變和磨合,達到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茫茫宇宙里,你又怎么知道沒有這樣的情況產(chǎn)生?也許“黑暗森林”假說的另一個隱含的意思是,宇宙正處于洪荒時代,每一個文明都是獵人,也是他人的獵物。
暫時碼到這里,這一塊磚頭,希望能引來大家的和氏璧玉,假如有錯誤,還請不吝指正。
無論如何,《三體2黑暗森林》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期待《三體3》的到來。
三體讀后感(二)
花了一個星期的終于看完了三體2--黑暗森林。
在本書開始是就由葉文潔提出了宇宙社會學公理: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的物質(zhì)總量總保持不變。
以及另外兩個重要概念:猜疑鏈和技術(shù)爆炸。
這也是后期羅輯成為面壁者,且成功推倒出銀河系文明和宇宙文明圖景,以及宇宙的黑暗森林法則的基礎。
首先說下面壁者計劃。由于基礎物理學已被三體派來地球的智子鎖死,也就是人類在科學上發(fā)展的極限已有了盡頭,還有一個原因是三體人所想即現(xiàn),即他們不能撒謊,那么人類唯一制勝的武器就是人類自己了,由此面壁者計劃誕生。被聯(lián)合國選為面壁者的四人:弗里德里克。泰勒,曼努爾。雷迪亞茲,比爾。希金斯,羅輯。面壁者被授予很高的權(quán)力,他們可以調(diào)集和使用地球已有的戰(zhàn)爭資源的一部分,在戰(zhàn)略計劃過程中,面壁者不必對自己的行為和命令作出解釋,其他人員只能服從命令。與之對應的三體地球組織ETO選了三位破壁人,依靠智子的監(jiān)控及幫助,破除弗里德里克。泰勒,曼努爾。雷迪亞茲,比爾。希金斯三位面壁者的計劃,而羅輯的破壁人就是他自己。弗里德里克。泰勒,曼努爾。雷迪亞茲,比爾。希金斯三位面壁者的面壁計劃是失敗的(由于采用了冬眠技術(shù),期間跨越了兩個多世紀),失敗的共同原因是:以人類自身毀滅為前提,要挾三體人和解或者和三體艦隊同歸于盡,這對人類而言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三體人不在乎。
現(xiàn)在只剩下羅輯面壁者了,由于冬眠技術(shù),羅輯在危機紀年205年,也就是205年后再次蘇醒。如今人類經(jīng)過了大低谷,期間地球環(huán)境惡化,人間如地獄,再后來人類經(jīng)歷了第二次啟蒙運動,第二次文藝復興;人類突破了一個個技術(shù)障礙,現(xiàn)在小孩(現(xiàn)代人)居住在地底下,冬眠人一般居住在地面;太空艦隊成了一個新的國家,擁有聯(lián)合國席位...
回到宇宙文明上吧。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的物質(zhì)總量總保持不變。
宇宙是很大,但生命更大!這就是第二公理所表明的。宇宙的物質(zhì)總量恒定,但生命卻以指數(shù)級增長!指數(shù)是數(shù)學中的魔鬼,如果海中有一個肉眼看不到的細菌,沒半小時分裂一次,只要有組后的養(yǎng)料,幾天之內(nèi)它的后代就能填滿地球的所有海洋。人類文明和三體世界這兩個文明很小,但他們只是處于嬰兒階段,只要文明掌握的技術(shù)超過了某個閾值,生命在宇宙中的擴張是很恐怖的。也就是說,整個宇宙是一個生存死局!
若是有兩個文明知道了對方的存在,那么彼此采取的行動只會有一個:消滅它。這就要引入猜疑鏈這個概念,舉個例子:如果你認為我是善意的,這并不是你感到安全的理由,因為按照第一公理,善意文明并不能預先把別的文明也想成善意的,所以,你現(xiàn)在還不知道我是怎么認為你的,你不知道我認為你是善意還是惡意;進一步,即使你知道我把你想象成善意的',我也知道你把我想象成善意的,但是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我怎么想你怎么想我的,這個邏輯可以一直向前延伸,沒完沒了。這就是猜疑鏈,這種東西在地球時見不到的。人類共同的物種、相近的文化、同處一個相互依存的生態(tài)圈、盡在咫尺的距離,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猜疑鏈只能延伸到一直亮層就會被交流所消解。但是在太空中,猜疑鏈則會延伸得很長,在被交流所消解之前,黑暗戰(zhàn)爭早已發(fā)生了。
若是實力懸殊的兩個文明呢。弱小的文明對高級文明真的沒有威脅嗎?真的可以交流嗎?依舊不行。這就要引入第二個重要的概念:技術(shù)爆炸。舉例來說,我比你弱小,在收到你的交流信息后得知了你的存在,我們的猜疑鏈就也建立了,這期間我隨時都可能發(fā)生技術(shù)爆炸,一下子遠遠的走在你的前面,變得比你強大。要知道在宇宙尺度上,幾百年只是彈指一揮間,二我得知你的存在和從交流中得到的信息,但很可能是技術(shù)爆炸的很好的導火線。所以,即使我僅僅是嬰兒文明或萌芽文明,對你來說也是充滿危險的。
總結(jié)起來:一、讓你知道我的存在;二、讓你存在下去,對我來說都是危險的,都違反了第一公理。
所以,在得知對方的存在后,交流和沉默都不行的,只有一個選擇。
宇宙就像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想幽靈般潛行于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fā)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它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它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它發(fā)現(xiàn)別地生命,不管是不是獵人,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不管是嬌嫩的嬰兒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還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座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恒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的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
最后羅輯與三體世界談判的籌碼也在于此,由于三體世界與銀河系如此接近,若是羅輯在宇宙中將銀河系標記出來,那么三體世界也就被發(fā)現(xiàn)了,于是宇宙中的其他獵人知道了這邊文明的存在,獵殺是必須的。這也是三體世界和解的原因。
換個思考方式,大家都能活下去。
看完整本書后,印象最深的人物為:羅輯、章北海、丁儀、葉文潔、大史,他們共同驗證了一個真理--真正的思考者才能預測未來,看透局勢,決定著宇宙的命脈。
思考才是最具殺傷力的武器。
【小說《三體》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2016精彩科幻小說《三體》讀后感08-22
科幻小說《三體》讀后感800字02-20
高爾基自傳體小說《童年》讀后感09-07
《三體》讀后感04-14
劉慈欣三體讀后感11-06
《三體全集》讀后感11-20
日本小說讀后感三篇03-02
英語小說讀后感三篇09-03
科幻小說體的優(yōu)秀作文800字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