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傳讀后感-名人讀后感精選
在《托爾斯泰傳》中,我們領(lǐng)略了托爾斯泰的博愛精神,他強調(diào)道德、主張博愛,認為只要每個人在道德上自我完善,消除欲念,就自然能達到全社會的和-諧。以下是cnfla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托爾斯泰傳讀后感,歡迎閱讀!
篇一:托爾斯泰傳讀后感
列夫·尼克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是19世紀(jì)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杰出代表,俄國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shù)技巧辛勤創(chuàng)作了“世界文學(xué)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寧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的“天才藝術(shù)家”。托爾斯泰是俄國的心魂,多少人認為他不止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shù)家,還是一個為許多人所愛戴的真誠的朋友。
托爾斯泰出生在俄國圖拉省的貴族莊園雅斯納雅?波良納。他的母親去世時,托爾斯泰還不足兩歲。九歲時,他的父親又離開人世。父親的死讓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xiàn)實,心魂中充滿了絕望”。托爾斯泰的兩位姑母成了他的監(jiān)護人,姑母虔誠而富有愛心,她們幫助托爾斯泰認識到愛以及愛所帶來的快樂,對托爾斯泰的一生影響巨大。托爾斯泰容貌丑陋,這使他自己都感到傷心絕望,但他真誠可靠,敢于盡責(zé),胸中燃燒著熱情之火和愛國之心,為了自己的祖國,他甘愿奉獻出自己的生命。1844年,托爾斯泰進入喀山大學(xué)讀書,在他心底,一個不變的東西是他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是他絕對的真誠。當(dāng)托爾斯泰回到彼得堡,周旋于文人之間,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卑劣虛偽的。后來他去國外旅行,所見所聞讓他對資產(chǎn)階級的文明、博愛、民主十分失望。
一顆偉大的靈魂,百年前在俄羅斯的大地上發(fā)出光焰,最精純的光彩照耀我們的心靈。在十九世紀(jì)末陰霾重重的黃昏,它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并撫慰我們青少年的心靈。在法蘭西,多少人認為他不止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shù)家,而是一個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歐羅巴藝術(shù)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爾斯泰
翻開了《列夫·托爾斯泰傳》,從而來體會了托爾斯泰的人生成長的艱辛歷程。
托爾斯泰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發(fā)覆在前額,小小的眼睛,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寬闊的耳朵,因為無法改變丑相,童年時倍感痛苦。他在一個叫卡贊的地方讀書,成績平庸,他是孤獨的。
在他家庭的回憶中,好幾個人為托爾斯泰采作他的《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親王沃爾康斯基,葉卡捷娜二世時代專制的貴族代表;他的母親,瑪利亞公主,這溫宛的丑婦人,生著美麗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輝,照耀著《戰(zhàn)爭與和平》。
雖然對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親逝世時,他還未滿一歲),但是他至少還能保持若干關(guān)于父親的回憶。這是一個和藹的詼諧的人,眼睛顯得憂郁,在他的城邑中過著獨立不羈、毫無野心的生活;他父親死時托爾斯泰才九歲。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xiàn)實,心中充滿了絕望。
然而不知不覺中,他為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驅(qū)使,以至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喪失了無功利觀念的性質(zhì),變成了實用的性質(zhì)與物質(zhì)的了。他慢慢地也學(xué)會了放蕩自己。最后,有一樣?xùn)|西救了他:那就是絕對的真誠、坦白和善良。
最終他以自己的努力而成了俄國作家,成為了“俄國的`一面鏡子”。
影響我們成功的決不是環(huán)境,或者遭遇。而是我們是否能保持一顆堅強的心,一種不屈的信念!∫郧耙部催^一些托翁的作品,如《安娜?辛漳取、《復(fù)活》、《戰(zhàn)爭與和平》,也只是為作品的情節(jié)所吸引,可能是文學(xué)欣賞能力低下吧,真的沒有從托爾斯泰的作品中學(xué)到什么,或是受到什么感動。僅知道他是一個多產(chǎn)的作家,很是崇拜他。
然而,現(xiàn)在通過亞。波撥夫金的介紹,對列夫。托爾斯泰的生平有了更多的了解。原來托翁出生與貴族之家,有著顯赫的家族背景。他從小就顯露出文學(xué)方面的天賦,生性善良,同情人,少年時期就與那個上流社會格格不入,受不了奢侈的生活,心中煩惱、郁悶、總是想著什么釋放,可是他卻怎么也找不到出口。
為了找到生活的出口,尼古拉耶維奇做了許多努力,想要放棄伯爵身份和財產(chǎn),去從軍,勇敢的為俄國的命運奉獻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墒亲詈筌婈牭纳钜沧屗械絽挓,絕望。在這種不停的奔波中,托爾斯泰看到了一點生命的光明嗎?他終于拿起了筆,開始寫《童年》,充滿對自然,自由的渴望,寫作中他感到快樂,這是生命的釋放嗎?托爾斯泰用眼睛看一切,尤其是俄國農(nóng)奴制度下的丑惡,他全用文字表達出來,其中透露著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
真正讓我感動的是托爾斯泰不僅用文字來抨擊社會對農(nóng)民的剝削,而且用實際行動去挽救農(nóng)民的悲慘命運。他不停的在各處奔走,與許多人接觸——都是些道德高尚的人。他也同農(nóng)民接觸,了解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想要讓他們脫離苦難的境地。他甚至為自己是個貴族而感到羞恥,他放棄所有的不動產(chǎn),把小說稿費無償?shù)木璜I給農(nóng)民。他在生活上苛刻自己,不吃葷,他同農(nóng)民一起割草,梨地,這樣做時他從內(nèi)心感到快樂。也正是這樣做,他才與他的家庭,家人越來越疏遠。
越是看到托爾斯泰的晚年,我的內(nèi)心越是如潮水般洶涌澎湃,托翁這時儼然成了一個革命家,雖然他反對革命,反對暴力?墒撬囊谎砸恍袩o不擁護著農(nóng)民來反對政府,反對一切舊的制度和法律。他的文學(xué)從小說制作轉(zhuǎn)到評論文,小小的帶著諷刺的又充滿現(xiàn)實性的文章。讓農(nóng)民雀躍,讓政府恐慌!
最終,托爾斯泰死了,在這個如牢籠般的社會,他得到解脫。最后的生命他徹底受到壓抑,所以他離家出走,卻是在禁錮中死去。死的時候,受到成千上萬的人的護送。
這就是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生,不平凡的生命。永遠如一盞明亮俄國腐朽的制度。他的痛苦全系在苦難的農(nóng)民身上。他說:“不應(yīng)該為自己一個人生活。這是毀滅,只有在你為別人而生活或培養(yǎng)自己能夠做到為別人而生活的時候,那才是生活。”這就是出生貴族家庭,卻拋棄貴族身份的一個偉大,高尚的人。
因此,從托爾斯泰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影響我們成功的決不是環(huán)境,或者遭遇,而是我們是否能保持一顆堅強的心,一種不屈的信念。《托爾斯泰傳》便很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xùn):古今之成大事業(yè)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篇二:托爾斯泰傳讀后感
一個土生土長的俄國人,一個渴求快樂,期盼和平的俄國人,一個生在了不屬于他的年代,卻讓這個時代深深打上“托爾斯泰”烙印的俄國人。他的一生本就是個綻放光芒的太陽,不落的太陽。
孩提時代的托爾斯泰,不懂得失去母親的痛楚,身為貴族后裔的他,跟體會不到生活的艱辛。然而,厄運卻接二連三的降臨在他的身上,9歲的小托爾斯泰又失去了深愛他的父親。也許是命運促使他選擇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他并沒有像其他的貴族子弟一樣,乖乖的接收那屬于貴族的良好教育,去繼承他的父母給他的爵位。他選擇了去接收那些來自西方的智慧——啟蒙思想。
貴族間的阿諛的寒暄讓托爾斯泰早早的對這個社會感到了厭惡,克里木戰(zhàn)爭更是讓年輕的托爾斯泰看到了貴族的腐化和農(nóng)奴制的落后。
于是,他脫下了那些繁瑣的貴族裝束,拿起屬于他的筆桿,開始了他的戰(zhàn)斗。
《童年》《少年》《青年》三部曲寫出了托爾斯泰從童年到青年的感悟,訴說了他對這個弱肉強食的年代的不滿。他發(fā)出了疑問,為什么我們不能享受我們的童年,卻要承擔(dān)沙皇強加于我們的痛苦?他不明白,卻在漸漸明白。
終于,歲月讓他明白了一切,原來我們本就不屬于自己,而是這個農(nóng)奴時代的附屬品。他開始鞭笞這個人吃人的世界,數(shù)千個真實場景構(gòu)成的戰(zhàn)爭與和平將他推上了文學(xué)史的巔峰,他拿著自己的武器,他的筆來呵斥腐敗的封建制度,來歌頌勇敢的而國人民。直到在安靜的鄉(xiāng)村生活中結(jié)束了他的英雄似的一生。
有些人一輩子也成不了英雄,有些人卻一生下來就注定要成為英雄。
我想托爾斯泰就是英雄。
他就是太陽,照亮了那個漆黑的時代。
篇三:托爾斯泰傳讀后感
一個世紀(jì)以前,在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曾經(jīng)是照耀我們青年時代的最純潔的光芒。在19世紀(jì)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它是那撫慰人的星辰,它的目光吸引著、安撫著我們青少年的心靈。這是《名人傳》作者羅曼羅蘭對托爾斯泰發(fā)自肺腑的描述和贊美,作者把他放在最后來寫,不單單是因為他們所處的時代相同,更是因為托爾斯泰的影響力遍及整個世界。
他的出身比前兩位都要好得多,是一個俄國的貴族家庭,他從小就接受著典型的俄國貴族教育。也正因為如此,他靈魂中對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對農(nóng)奴制的批判態(tài)度更尖銳地凸顯了出來。他年輕時放浪不羈,但隨著他對人民生活觀察得越來越深入,他就越來越厭惡自己的身份,并且從精神上支持著俄國人民的斗爭運動。他的三大巨著:《復(fù)活》、《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無不體現(xiàn)著他那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對于資本主義制度深深的批判。
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員,我想,他若是看到百年后的今天,民主已經(jīng)在世界上普遍存在,他該有多么興奮啊!他說:我認為在這一確定的時刻,在基督教世界醞釀了已兩千年的大革命開始了這將以真正的基督教來替代腐敗了的基督教以及從其中衍生出來的統(tǒng)治制度,這真正的基督教是人人平等的基礎(chǔ),是所有有理智的人所渴望的真正的自由的基礎(chǔ)。只可惜,他死在了勝利的前夕,沒能親眼看到他夢寐以求的人民的勝利。托爾斯泰,你那偉大的民族精神令我景仰,你那靈魂的光芒必將繼續(xù)閃耀!
【托爾斯泰傳讀后感-名人讀后感精選】相關(guān)文章:
名人傳讀后感精選15篇04-25
名人傳讀后感(15篇)04-17
《名人傳》讀后感(15篇)03-20
《名人傳》讀后感400字02-11
名人傳讀后感100字01-09
名人傳讀后感1000字12-26
名人傳初二讀后感09-16
《名人傳》讀后感500字07-30
名人傳讀后感英語作文08-11
名人傳的英語讀后感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