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讀后感15篇【經(jīng)典】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世說新語》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世說新語》讀后感1
夜幕又來了,在這樣的夜晚,我似乎又回到了千年前...
那是一個黑夜。九歲的徐茹子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上什么都沒有,那就很明亮了!”徐茹子回答說:“不是這樣的。就像人的眼睛里有瞳孔一樣。如果沒有瞳孔,他的眼睛就看不見了!边@個故事來自世界新語。
《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它由南宋劉義慶編撰,記錄了后漢至南宋名人貴族的軼事。它可以被稱為一部記錄當時社會、政治和文學的雜史,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全書根據(jù)內(nèi)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通過對人物的評價和玄遠的清談,“雅量”等36門學科生動地再現(xiàn)了魏晉名人的神秘言論和奇特行為,也可以說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學價值的古典名著。中國文明歷史悠久,但深愛祖國的我只知道其中的一小部分?梢,我要繼續(xù)努力學習,與祖國一起成長,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離不開我的祖國,因為我愛這個美麗的國家——中國。很多人會認為我愛得不夠深,但這三個字是最簡單的,也是表達他們對某件事的熱愛的最好方式。讓每一個中國人甚至地球人都深深地記住和愛這個國家——中國讓愛傳達數(shù)千英里,永遠持續(xù)下去,直到世界變老,?菔癄。
我愛你,我的祖國。
《世說新語》讀后感2
支道林喜歡養(yǎng)鶴,住在剡縣的峁山上。有人送給他一對小鶴,不久小鶴的翅膀長成,想要飛走。支道林舍不得它們,把它們的羽毛剪短了。鶴高舉著雙翅卻不能飛翔,回頭看看翅膀,垂下了頭,心中仿佛有說不盡的懊惱。支道林說:“既然你們有直沖云霄的心愿,又怎肯給人做玩物呢?”于是,喂養(yǎng)到羽翼長成,就讓它們飛走了。
這是《世說新語》中的一篇文章。讀完這文章,我發(fā)現(xiàn)它蘊含了兩重意思。第一重意思是要我們愛護動物。連古人都能意識到不能以一己私意來限制小動物的自由、追求和志向。我們?yōu)槭裁醋霾坏侥?難道把小鳥關在籠子里,給水給食,就能關住它們的心嗎?我看做不到,只有給他們自由,才能算真正愛他們。
第二重意思是告訴我們?nèi)艘兄睕_云霄的.志向。文中的一雙幼鶴正是因為有了直沖云霄的向往,而表現(xiàn)出對藍天的渴望。被支道林發(fā)現(xiàn)后,才圓了它們的藍天夢。鶴都有志向,何況于人呢?人也要有直沖云霄的志向,只有有了這樣的志向,才能激勵你不斷的進步,不斷地向前。所以,人要有自己的志向。
一部《世說新語》告訴我們許多道理。我所讀得不過只是浩瀚大海中的一滴。但這一滴已經(jīng)告訴我:我們要做一個志向遠大,并且愛護動物的人...
《世說新語》讀后感3
《世說新語》講的是劉道真嘗為徒,扶風王駿以五百匹贖之,既而用為從事中郎。當時以為美事。劉道真,姓劉名寶,字道真,性格豁達,通經(jīng)史,精音律,善長下棋,并且智勇雙全,在扶風王司馬駿府內(nèi)擔任從事中郎,后擔任侍中、安北大將軍,后來由于戎衛(wèi)北境侑功,賜爵為關內(nèi)候。這里“徒”字意指服勞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這篇文章的意思是:劉寶曾是服勞役的犯人,司馬駿花了五百匹布將贖了出來,不久后又任命為從事中郎。當時人們將這件事傳為美談。
我第一次讀這故事時,并沒什么感受,但當我讀了5遍6遍乃至10遍時,就侑了深刻的感受。我十分佩服司馬駿的.這種做法。首先,能夠不計劉寶以前犯過罪,任用劉寶,給劉寶用武之地,其次,司馬駿花重金將劉寶贖了出來,可以說是對劉寶侑恩,讓劉寶死心塌地為自己做事。即便將來劉寶勢力過分強大,也總會賣人情。這件事傳為美談,又的民心。司馬駿做這件事心思慎密,一舉多得,我很佩服。的這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齊桓公不計前嫌,任用。齊桓公最終成就了一番霸業(yè),而司馬駿也在宗室中變得最為俊望。
生活中,我們也切不可因為人曾侑過什么過錯或是做過什么不好的事而一直對心存不滿。平等待人,往往更容易發(fā)現(xiàn)人身納涼獾。妄e硎碌娜艘膊荒芄腫員啊怕的是犯了錯不改。我們應侑的是積極⒏惱砦蟮奶取
成語死心塌地:死心塌地[sǐ xīn tā dì],意指形容心意已定,不再改變。語或出元·《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死心塌地”亦用來表示心里踏實或放心之意。[源]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雁兒落】不是俺一家兒喬作衙,說幾句衷腸話。我只道你文學海樣深,誰知你色膽有天來大?〔紅云〕你知罪麼?〔末云〕小生不知罪。〔紅唱〕【得勝令】誰著你夤夜入人家,非奸做賊拿。你本是個折桂客,做了偷花漢。不想去跳龍門,學騙馬。姐姐,且看紅娘面饒過這生者!〔旦云〕若不看紅娘面,扯你到夫人那里去,看你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起來!〔紅唱〕謝小姐賢達,看我面遂情罷。若到官司詳察,“你既是秀才,只合苦志於寒窗之下,誰教你夤夜輒入人家花園,做得個非奸即盜!毕壬,整備著精皮膚吃頓打!驳┰啤诚壬m有活人之恩,恩則當報。既為兄妹,何生此心?萬一夫人知之,先生何以自安?今後再勿如此,若更為之,與足下決無干休!蚕隆场材┏黹T道云〕你著我來,卻怎麼有偌多說話!〔紅扳過末云〕羞也,羞也,卻不“風流隋何,浪子”?〔末云〕得罪波“社家”,今日便早則死心塌地。〔紅唱〕【離亭宴帶歇指煞】再休題“春宵一刻千金價”,準備著“寒窗更守十年寡”。猜詩謎的社家,拍了迎風戶半開,山障了隔墻花影動,綠慘了待月西廂下。你將何郎粉面搽,他自把張敞眉兒畫。強風情措大,晴乾了尤云雨心,悔過了竊玉偷香膽,刪抹了倚翠偎紅話。元·《氣英布·第一折》(據(jù)《選》引)那英布歸漢了也,我若是不殺他楚使,他怎肯死心榻地便肯歸降?我當時在漢王根前曾出大言,如今果應吾口也。與儒生添多少光彩,只等英布兵起之日,我引著二十騎隨後進發(fā)便了。[典故]“死心塌地”指心意已死守固定。此語早見用於元代戲曲中。如《西廂記》。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一劇是演張君瑞與崔鶯鶯的戀愛故事!吹谌尽さ谌邸抵校瑥埦鹫`解崔鶯鶯所寫“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一詩之詩意,以為崔鶯鶯約他半夜相見,沒想來到花園里卻遭崔鶯鶯責難,幸得婢女紅娘適時出來打圓場化解這場誤會。劇中,張君瑞遭紅娘嘲笑後,說:“得罪波『社家』,今日便早則死心塌地!币馑际牵和鞣Q自己是擅長猜詩謎的人,今天卻誤解詩意而冒犯了崔鶯鶯,看來只有早點死心,堅定心志專心讀書了!八佬乃亍币徽Z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心意已定,不再改變。另外在元·喬吉《鴛鴦被·第四折》:“這洛陽城劉員外他是個有錢賊,只要你還了時方才死心塌地。他促眉生巧計,開口討便宜,總饒你潑骨頑皮,也少不得要還他本和利。”說那劉員外在人家還錢時方才“死心塌地”,指的則是心里踏實、放心之意。
成語尤云雨:比喻纏綿于男女歡愛。如:宋·杜安世《剔銀燈》詞:“尤云雨,正繾綣朝朝暮暮!苯稹ざ庠段鲙洝肪硪唬骸叭硎情|怨相思,折半來是尤云雨!庇秩纾撼荷破哿家,權(quán)作尤云雨心!鳌ぬm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九回
《世說新語》讀后感4
一切跌宕起伏、波瀾不驚的情感并不新鮮,在此之前早就發(fā)生過。可是當那些改變無情地到來時,這種感情又會占據(jù)我們的整個心靈,讓我們歡笑;但更多的是讓我們流淚,讓我們苦苦掙扎著驚慌叫喊,尤其是在改變剛來臨之際、面對著失去一些曾經(jīng)擁有的東西的時候。
《世說新語》這本書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觸動我心弦的是“傷逝篇”(二)“王睿沖為尚書令,著公服,乘軺車,經(jīng)黃公酒壚下過。顧謂后車客:“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飲于此壚。竹林之游,亦預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主要描寫了一段王戎的話:王戎擔任尚書令,乘馬車經(jīng)過黃公酒家時,他回頭對車后的客人說:“我當初與嵇叔夜、阮嗣宗一起在這家酒店暢飲。竹林之游,我也參與末座。自從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來,我便為時勢所束縛。今天看到這家酒店雖近在眼前,卻感到遙遠得如隔著山河一般。”
看了這段話,多愁善感的我竟覺得心酸起來,但顯現(xiàn)在我腦海中的.,不是那家酒店,而是承載著我過去的母!
我的母校,我只能離開你的懷抱,遠遠望著你,在白晝里生機勃勃的樣子,永夜里寧靜無聲的空寂;我的朋友們,原諒我只能向你們告別,時而微笑又或是含淚望著明月思念,在將要啟程的人生路的火車站看著你們登上其他屬于自己的列車,又或是看見誰還在人海中穿梭于世間的迷!缃瘢@是時光容許我作出的唯一選擇。
每次放學回家都能經(jīng)過我昔日的母校。車開過的剎那,也有和王戎一樣的看著黃公酒家相似的感覺:看似近在眼前,又宛若遠在天邊。我觸不到她,學習生活過于忙碌,以至于我?guī)缀鯖]有機會也沒有理由再回到那里看一看。唯一的理由是這份思念,但又有誰真正明白我這份復雜的感情,比起我的未來和學業(yè),她在人們眼中實在太渺小,太不堪一擊。歲月改變了許多,從我的身心到這整個世界,一個都不放過。就像那些校園里的風景,少了我和我的朋友,這些風景還是風景,但畢竟少了我們,畢竟還是變了。因為這些改變,我與我的母校,“遙遠得如隔著山河一般……”
我的朋友們沒有像古代的嵇叔夜和阮嗣宗一樣離開這個世界,我們依然無法相見。然而我們無法穿越平庸歲月的塵埃,回到過去重拾快樂,哪怕古代作為尚書令的王戎也一樣?墒恰睍r光的美麗正在于它的不可回溯“,這一切的一切,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個個獨一無二的我們。
正是因為改變,因為失去的痛苦,才造就了我們的堅強,我們成長的點點滴滴;才讓我們學會了珍惜,才讓我們學會了做人,才給了我們充實多彩的一生!
《世說新語》讀后感5
滕梓帆《世說新語》是由南朝宋劉義慶等文人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里面的小故事有一千多則,每一篇小故事都讓我受益匪淺。
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或獲得財富,應該通過自己的誠實、努力。而華歆呢卻總想著不勞而獲,對于有著華麗車馬的貴人非常羨慕,而把自己應該做的,努力讀書提高自己的`能力,實現(xiàn)人生目標忘到了腦后。這樣的人喜歡投機取巧,為達到目的,什么壞事都能做得出來。所以,管寧看不起他,選擇了和他斷交。其實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愛貪小便宜,愛慕虛榮,總想不勞而獲。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做事要專注,不能三心二意!耙淮绻怅幰淮缃稹,作為學生,我們上課時一定要提高效率,珍惜課堂的每一分鐘,認真聽講,及時消化吸收所學的知識。學習之余,還能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而我們身邊有些人,卻不懂得之個道里,課堂上盡管一聲不吭,但始終處于游離狀態(tài),什么也沒聽進去,還不得不靠課后很辛苦地花大量時間低效率地補課。
就拿“管寧割席”一文來說,這篇文章講述了兩件事,其一是,三國時期的管寧和華歆在一起鋤地種菜。他們看見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寧把金子當作瓦片一般,視而不見,依舊揮鋤種地,而華歆卻想要拿起來,據(jù)為己有。其二是,兩人在一張涼席上讀書,有華麗的馬車經(jīng)過,管寧不予理睬繼續(xù)讀書,但是華歆卻丟下書本跑出門外湊熱鬧。管寧于是割席和他絕交。
“學弈”這篇文章也同樣令我印象深刻。弈秋是全國最會下圍棋的人之一。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雖然看似在聽,心里卻想著有天鵝飛來,要拿弓箭去射它。即便兩個在一起學習,效果卻天差地別。其實這并不是他們的資質(zhì)有差異,而是因為做事的專心程度不同。
《世說新語》中盡管都是一個個小故事,但是都蘊含著很深的哲理,讓我們感悟很多,真是一本好書。
《世說新語》讀后感6
《世說新語》是東漢末年至東晉末年共約兩百年間的名士言行錄,它描寫魏晉名士的才能秉賦,道德修養(yǎng),情感個性,日常生活和人際關系,不但文字簡約,典雅有味,而且活靈活現(xiàn)生動有趣,雖寫古人古事,今天讀來依然好像在看電影一般。
譬如:其中寫一個人的急躁(只有一百字不到),王藍田性情急躁,有一次吃雞蛋,用筷子去捅,沒有捅到,大發(fā)脾氣,舉起雞蛋扔到地上。雞蛋在地上轉(zhuǎn)個不停,他就用木屐去踩,又沒踩中,他更加光火,撿起蛋來放進嘴里,恨恨地咬破再恨恨地吐到地上。
我讀了忍不住要笑。三言兩語描寫得多生動啊。此外,還有很多的成語都由此書中來,譬如:望梅止渴,咄咄逼人,東床快婿,卿卿我我……等等,不勝枚舉。此書共分三十六門,由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品藻,任誕……到仇隙。其中“賢媛”篇,記寫幾位女性,特有現(xiàn)代感,似乎女性主義思想在魏晉時代就已存在。
譬如:許允新媳婦長得很難看,行完交拜禮后,許允根本不想留在新房,可是新娘子拉住他袖子不放。許允就說:女人應有四德,你有幾德?新娘子說:除了容貌我都有。然后反問他:讀書人應有的'品行,你有幾樣?許允說:我全有。新娘說:讀書人以德為先,你好色不好德,怎能算都有?從此小兩口遂相敬重。
還有一則:趙飛燕誣陷班婕妤,說她在神明前詛咒漢成帝,班婕妤答得好: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做好事尚且不一定蒙福,做壞事還希望得到什么呢?如果鬼神有知,不會接受奸人的詛咒,如果鬼神無知,詛咒又有何用?所以我不做這種事。
此外,相對于王戎的吝嗇,在“汰侈”篇中記石崇的奢侈,令人發(fā)指之處亦叫人讀之難忘。但是,我最感到驚訝的是:它對于魏晉名士的荒誕放達,著墨亦能跳出儒家教條,表現(xiàn)出的時代趣味竟然與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嬉皮(西痞)一族頗為類似。西痞族標榜超脫,崇尚虛無,曠達任性,而魏晉名士派的個人主義作風,尤其竹林七賢那種“散發(fā)裸身飲酒縱欲”的生活態(tài)度,真的跟西痞如出一轍。原來好的文學作品,非但可以超越古今,還能中外有共識,《世說新語》真是最好的證明。
《世說新語》讀后感7
夜幕再一次降臨了,在這樣一個夜晚,我似乎回到了千年以前……
那是一個黑夜,九歲的徐孺子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中什么都沒有,該會十分明亮吧!”徐孺子聽了回答道:“不是這樣的。就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吧,如果沒有瞳仁的話,眼睛就一定看不到東西呀!边@個故事是出自于《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時劉義慶編攥,記載了后漢至南朝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堪稱一部記錄當時社會、政治、文學的雜史,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全書依內(nèi)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通過人物的品評和玄遠的清談,生動的再現(xiàn)了魏晉時期名士大家的玄妙言談和奇特行事,也可謂是一部文學價值極高的古典名著。中國文明歷史悠久而我這個深愛祖國的人卻只曉其中極少的一部分,可知我還要繼續(xù)努力學習和祖國一起成長,去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和我的祖國是分不開的,因為我愛這個美麗的.國度中國。許多人都會覺得我愛得不夠深,但是這三個字是最簡單,也是最能表達出自己對某種事物熱愛之情。讓每個中國人甚至地球人都深深地記著、愛著這個國度——中國讓愛傳達千萬里,一直永恒下去,直到天荒地老、?菔癄。
我愛你我的祖國。
成語天荒地老:天荒穢,地衰老。指經(jīng)歷的時間極久。如:唐·李賀《致酒行》:“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又如:蓋謂世間惟有愿得成雙的,隨你天荒地老,此情到底不泯也。——明·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六
成語?菔癄:?菔癄[hǎi kū shí làn],意指“?荨,海水枯乾。語出唐·〈感寓〉詩!笆癄”,石頭粉碎。語出唐·杜牧〈題桐葉〉詩!昂?菔癄”一語因?菔癄萬年難見,所以比喻歷時久遠。又依常理,海不會枯,石不會爛,所以比喻意志堅定,永不改變。[源]唐·杜荀鶴〈感寓〉詩(據(jù)《·卷六九三·杜荀鶴》引)大海波濤淺,小人方寸深。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唐·杜牧〈題桐葉〉詩(據(jù)《全唐詩·卷五二一·杜牧》引)去年桐落故溪上,把筆偶題歸燕詩。江樓今日送歸燕,正是去年題葉時。葉落燕歸真可惜,東流玄發(fā)且無期。笑筵歌席反惆悵,明月清風愴別離。莊叟彭殤同在夢,陶潛身世兩相遺。一丸五色成虛語,石爛松薪更莫疑。哆侈不勞文似錦,進趨何必利如錐。錢神任爾知無敵,酒圣於吾亦庶幾。江畔秋光蟾閣鏡,檻前山翠眉。樽香輕泛數(shù)枝菊,檐影斜侵半局棋。休指宦游論巧拙,祗將愚直禱神只。三吳煙水平生念,寧向閑人道所之。[典故]“?菔癄”系由“海枯”及“石爛”二語組合而成。“?荨笔浅鲎蕴啤ざ跑鼹Q〈感寓詩〉,這首詩是晚唐詩人杜荀鶴對人心難測有感而發(fā),他認為海乾枯了,終有見底的一天,而人一直到死都很難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石爛”則是出自唐·杜牧〈題桐葉〉詩,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重游故地時引發(fā)的感傷,用石頭風化粉碎、松木變成柴火表示時間推移、世事無常。後來這二語被合用成“?菔癄”,形容歷時長久、意志堅定。如金·〈鷓鴣天·顏色如花畫不成〉詞:“云聚散,月虧盈。海枯石爛古今情!庇帧次鳂恰登骸昂?菔癄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敝痢秲号⑿蹅鳌さ谝黄呋亍罚骸坝X得這事作得?菔癄,云凈天空,何等乾凈解脫,胸中十分痛快!眲t以“?荨北硎厩瑑舫旱祝笆癄”表示不留痕跡。這種意義現(xiàn)在少用。
《世說新語》讀后感8
原文:《世說新語·德行》: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文法評:本文主要講了管寧與華歆絕交的事情。而絕交的理由,作者只選了兩件事來闡述。一件事是見“片金”的不同態(tài)度,另一件事是讀書時見“乘軒冕過門者”的不同態(tài)度。這兩件都是發(fā)生在學習生活中的道德小事,而絕交是大事,可見寫作的手法是“以小見大”。一般人關注一般事,對大事由于種種原因,一般人是不愿“真誠”關注的。所以在中國,關注大事是“大人物”的事,小人物關注大事那是“發(fā)牢騷”,不足一論的。因而寫文章,最好是“以小見大”,方有“立足”之地。
文意評:這篇文章短小精悍,文意淺顯,比較好理解。按照現(xiàn)代人的理解,因為這兩件小事而絕交,似乎不能接受或者說管寧自己也有“問題”。但站在過去的生產(chǎn)能力下,華歆的經(jīng)濟頭腦與學習動機是值得管寧與之“分道揚鑣”的。
古代為什么強調(diào)對人道德素養(yǎng)的要求以及重視對人道德的評價?這主要與當時的社會生產(chǎn)能力、個人生產(chǎn)能力有密切的關系。社會生產(chǎn)能力越低下,越強調(diào)人集聚進行生產(chǎn)的重要性;個人生產(chǎn)能力低下也會對人與人的合作有更大的依賴性。無論人集聚,還是人與人合作,都對人的忠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沒有對他人的誠信、對合作組織的忠誠,那合作不能繼續(xù),組織也會瓦解。而在交往中,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讓別人信服,才能領導、管理大家。所以社會需要用“道德”來評價個人,個人也才能憑借自己的“道德”高尚而成為國家的人才,組織、領導大家。這就是古代所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道德的養(yǎng)成是需要個人追求的,個人的積極性影響了個人道德的`水平。
管寧在學習的時候,看到華歆道德養(yǎng)成的個人動機偏低,意志偏弱,害怕自己受到不好的影響而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平。在管寧的價值選擇中,要失去較高的道德水平,那寧愿失去“朋友”,所以一定的時候,管寧肯定是會與華歆絕交的!
現(xiàn)代社會生產(chǎn)能力、個人生產(chǎn)能力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從這個方面看,有些人就放棄追求“道德修養(yǎng)”了。但現(xiàn)代生活的組織化卻在不斷加強,如各種各樣的單位、企業(yè)、協(xié)會等機構(gòu),讓每個人都同時加入了好幾個“組織”,人一生下來就同時加入了好幾個組織,像加入了家庭——子女、加入國家——公民、加入企業(yè)——被保險人等。而組織化的基本素養(yǎng)也是“道德”。所以現(xiàn)代人學習“管寧與華歆”的故事,也是必要的!
《世說新語》讀后感9
讀了整個暑假,我終于把那本超級后的世說新語給讀完了,真爽,不過也挺累的。世說新語里的故事真的很多,有的長如龍,有的短如蟻,不過這里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你一個道理,雖然很枯燥,但它畢竟是一本好書啊,接著讀吧!
作為一篇教育方面的書,劉墉的《世說新語》實在有別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育書籍,確實文如標題“新語”。他用最樸實生動,形象有趣的語言呈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小事件,小故事,而這些文章都顯示了他對教育的態(tài)度與思考。讀來令人深思,發(fā)人深省。
看了他的文章,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對待孩子的那種態(tài)度。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就是——“寬容”,F(xiàn)在的社會主流文化早已不在倡導“嚴師出高徒”的方法了,那么作為老師或家長,到底用怎樣的態(tài)度對待小孩子呢?劉墉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方向。
我是個80后,在我還是個小屁孩兒的時候,常常聽到外界對我們這代人的評價,例如:獨生子女,垮掉的一代,小公主小少爺?shù)鹊,總之大人們對我們充滿了不信任。
《世說新語》讀后感10
很慚愧,《世說新語》這本書現(xiàn)在才看完,由于時間關系,我一天只翻閱幾頁,中途也有打退堂鼓的想法(換書看)。最終還是憑著自己那股倔犟勁兒堅持把它閱覽完畢,而且越看到后面越是意猶未盡呢!書中的故事分為德行、言語、政事等三十六類,每類都有若干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主要記述當時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情況,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通過寥寥數(shù)語,就能述說出一個個富有哲理的故事。
有兩個故事讓我很有感觸,不僅反復看了幾遍,還打上記號便于再次閱讀。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黃門侍郎王子猷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訪謝安,子猷和子重說了很多日常瑣事,子敬只是寒暄幾句。三人走后,在座的客人問謝安:“剛才那三位賢士哪個更好?”謝安說:“小的.最好!笨腿藛柕溃骸皯{什么知道他最好?”謝安說:“賢德的人話少,急躁的人話多。由此推斷而知!蔽覀儫o論何時何地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語,特別跟人初次見面時,說得越多,越能讓人看明白你是什么樣的人,會失去很多做事和交友的機會。話少才會定下來,定才會靜,靜才會生智慧,有智慧的言語別人才喜歡聽!兜茏右(guī)》里“話說多、不如少”,《增廣賢文》里“貴人語遲貧子話多”也是這樣教導我們的。
另外一個故事陶侃年少時就胸懷大志,家境貧寒,和母親湛氏住在一起。范逵被舉薦為孝廉,上任途中到陶侃家投宿。當時陶侃家家徒四壁,而范逵的馬匹和隨從很多。陶侃母親對陶侃說:“你只管出去留下客人,我來想辦法招待!蹦赣H頭發(fā)長,于是剪下來做成兩副假發(fā)賣掉換成幾斛米;屋內(nèi)柱子砍下一半做材火;草席鍘碎了做草料喂馬。最終擺上了精致的飯食,大家都不缺乏好的招待。范逵被盛情款待甚感愧疚。最后范逵到了洛陽盛贊陶侃,于是陶侃名聲大噪,后來被推薦為孝廉。這個故事名字叫“截發(fā)延賓”,雖以前在學堂給孩子們講過,這次閱讀又被打動。陶侃有一位賢惠善良的母親,對陶侃的教育影響深遠。楊晫說:他可不是普通的人。楊晫對陶侃的評價是“堅固貞正,足以干事”。這個點評很準確,因為當時清談流行,身居高位的都是手拿羽扇言談玄遠的名士。而陶侃是個寒族,不喜歡夸夸其談,喜歡做實事。隨后而來的天下大亂,終于讓名士們靠邊站,讓他這個實干家揚名天下!皩嵏杉覔P名天下”七個大字讓我為之動容,我身邊的老師們在智博老師的帶領下不就是這樣嗎?少說話,就是一個字“干”。學堂老師們和孩子們所具備的素質(zhì)可能再高明的教授也教不出來的,而是來自《弟子規(guī)》在生活中的力行。
《世說新語》中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而且每個故事都通俗易懂、意蘊深刻,大家可以多閱讀,日積月累,不僅可以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智慧,還可以從中找到共鳴的聲音,比如“實干家揚名天下”激發(fā)了我的斗志......
《世說新語》讀后感11
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
來自:世說新語
譯文:阮光祿是當時的名士,辭官后隱居剡縣;為人很慷慨——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因為是葬母的事情而不好意思借車,阮光祿聽說之后便焚車以自;今天我們看來此舉未免有些做作,那是我們的修養(yǎng)還未達到阮光祿的境界。一個賢人從來不會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唯有不斷完善,才能在人格上繼續(xù)前進。一輛車就是品德上的一個污點,不但要燒掉車,還要去自省,去改掉身上的不足。
《世說新語》是漢末人物品評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晉時期作品《語林》、《郭子》、《名士傳》等書的。看了《世說新語》就能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逸事筆記的內(nèi)容和形式了。也可以說它是一部魏晉風流故事集,從而起到了名士“教科書”的作用。按馮友蘭的一句說法,風流是一種人格美。當然這種人格美是以當時士族的標準來衡量的。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的史料。其中關于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征如任誕,簡傲,種種人格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如《德行》中: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通過與華歆的對比,贊揚管寧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yǎng)出來的。有德行的故事還有許多,如情緒這方面,德行較不好的人常會以它個人的情緒為中心,心情好時大家沒事,心情不好時大家得遭殃,古時就有一位不管快樂或失意,都不會表現(xiàn)于自己的情緒上,那個人就是稽康,王戎說我和稽康在一起相處二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他高興或者生氣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個不好的東西,或遇到對自己有害的東西都會閃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這一個東西,或者遇到這個東西也不是閃而避之。而倒霉反而還一點不會被那樣東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騎中,有一匹叫的盧的兇馬,有人勸告他派人牽去賣掉,瘐亮回答說:“賣它一定會有人買它,但這樣又會害了別人;哪里可把對自己有害的東西轉(zhuǎn)移到別人身上呢?從前孫叔敖殺了兩頭蛇,就是因為不讓后人看見,從此他就成為古人樂于傳頌的佳話,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嗎?”
《世說新語》在藝術(shù)上有較高的藝術(shù)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shù)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妒勒f新語》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內(nèi)。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如“王戎有好李,賣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僅用了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貪婪吝嗇的本性。
從另一方面談,《世說新語》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由于魏晉之際品評人物重視儀容辭采的風氣較漢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憑只言片語和某個細節(jié)來論定一個人的優(yōu)劣,或據(jù)此而援引這個人入官,如“雅量”記載王王旬做桓溫的主簿,桓溫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騎馬沖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動,名價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輔器也”。這種測驗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從此得出是“公輔器”的結(jié)論,尤其荒唐。又“文學”篇王衍問阮修:“老莊與圣教同異?”阮回答說:“將無同!蓖跹芎苜p識這“將無同”三個字,即請阮修為椽。這就是著名的“三語椽”的故事。這兩個例子足證明當時重容止,言談的風氣之盛。
在虛無、厭世的思想基礎上,魏晉士大夫都消極、頹廢,或乖僻、放蕩,時時流露出生死無常,嘆老嗟傷的感慨,飲酒澆愁和養(yǎng)生服藥,也成為一種風尚!妒勒f新語》從很多方面寫下了這些內(nèi)容。“任誕”篇說張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及時一杯酒”;“言語”篇記桓溫因見舊時種的柳樹長大,哀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淚,即足以反映當時士大夫的沒落、灰色的人生觀。此外,《世說新語》還記敘了一些人的優(yōu)良品質(zhì),如荀巨伯的重義輕生救護朋友,周處為民除害、勇于悔過等。全是有意義的小故事。對魏晉統(tǒng)治階級的兇殘、丑惡、奢侈等也做了具體的描述。
《世說新語》讀后感12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主編的志人小說,分為36門,如《德行》、《言語》、《政事》等。其中,我覺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記錄晉人談話的《言語》。那一句句發(fā)言遣詞,無不畢肖聲口,寥寥數(shù)語,卻能述說出一個個發(fā)人深思的道理。
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诔缘泥嚢,自稱時便經(jīng)常重復說“艾,艾……”這樣難免被人拿來取笑。有一次晉文帝也和他開玩笑說:“你總是說……艾,……艾,究竟是幾個艾?”鄧艾沒生氣,也沒尷尬,回答說:“鳳兮鳳兮,本來只是一只鳳。”他用楚國陸通比喻孔子的名言,來說明自我雖然常常連連說“艾,艾”,但和孔子那樣只有一個“艾”罷了。
還有一個小故事講述的是顧悅和簡文帝。顧悅和簡文帝同歲,但顧悅頭發(fā)早已白了,簡文帝問他:“為什么你的頭發(fā)比我先白了呢?”顧悅回答說:“蒲柳的資質(zhì),臨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資質(zhì)經(jīng)過秋霜反而更加茂盛!庇昧艘粋形象生動的比喻,說明了人的資質(zhì)是有差異的,由此也導致了人生的'許多不一樣。
另外一個故事講述的是身在廬山的遠公,雖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給弟子們講論佛經(jīng),他時常告誡弟子,說:“我如黃昏時的落日余輝,自然不會照得久遠了,只愿你們像早晨的陽光,越來越明亮!”用自我熱切的言辭和神態(tài),將“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們的心中!
鄧艾雖口吃,但卻不妨礙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達:每個人都只有一個,就應好好的發(fā)揮屬于自我的那一份才能,做一只鳳,做一條龍。晉文帝的一個玩笑,一個調(diào)侃,卻引出了顧悅?cè)绱烁挥姓芾淼幕卮穑嘿Y質(zhì)稟賦的不一樣應活出不一樣的精彩人生。遠公用桑榆之光來比喻自我,用朝陽之輝來比喻年輕的弟子,告誡我們學習是一刻也不該放松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把一個個深奧的道理說到透徹,又恰到好處;能把人們熟知的平凡事說得不平凡,說得搞笑。這種語言技巧很值得我們?nèi)W習借鑒。
明代的學者胡應麟評介《世說新語》:“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惚生動,而簡約玄淡,真致不窮,古今之絕唱也!奔仁墙^唱,定有屬于他絕唱的魅力,反復認真誦讀這36門學說,定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世說新語》讀后感13
《世說新語》是一部反映魏晉時代文人風貌,體現(xiàn)時代特征的筆記小說,是我國古代志人小說的帶表作品。它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包括我也很喜歡。能寫出這樣好的作品的人是誰呢?他就是——劉義慶。
《世說新語》通行本為六卷,三十六篇。分德行、語言、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門,很多吧!《世說新語》中所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片段,但詞簡意明,頗能表達人物的個性特點。淡淡的幾筆,就能把人物描寫的活靈活現(xiàn),真是妙不可言!
《世說新語》的'文字,一般都是很樸素的散文,有的幾乎如口語一般。在晉宋人的文章也頗具特色,因此一來使人們喜歡閱讀,其中不少故事,是詩詞中的常用典故
《世說新語》讀后感14
了解歷史,才能洞悉國家興衰變遷之奧秘;以人為鏡,方可領悟塵世人間品德操守之玄妙!妒勒f新語》這部傳承千年的經(jīng)典著作,貫穿其始終的便是關于德行的論述,以此為基調(diào),言簡意深,發(fā)人深思。
毫無疑問,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有屬于自身的標桿導向。品讀完《世說新語》全卷,我不禁深深震撼于其言辭間有關道德品行的表述與描繪。特別是書中所記載的德行篇章節(jié)更是如此。字里行間生動地展現(xiàn)出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精髓。
正如李白所言:“浮名浮利過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古往今來,大多數(shù)的人總是沉浮于縹緲的權(quán)力、財富、功利和名聲。將其進行復雜縝密地對比,以此來評定一個人的價值與地位。然而,縱使將這些物質(zhì)財富盡數(shù)堆積在眼前,但其也只是身外之物而已,對道德品行的考量,豈能因此以決高下?
依我之見,道德品行是隱含在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是其思想具化的外在表現(xiàn)。它在人們身上的呈現(xiàn),更多的是受到內(nèi)部特質(zhì)的影響,而并非外在形勢的桎梏與束縛。如同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灑落,這些因素包括了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導向等,它們共同構(gòu)建起一張神秘而耀眼的道德畫卷。
人們常把交際廣泛、人脈豐富作為衡量成功與否的標準。殊不知,真正的智慧,源于一顆慈悲憐憫、無私奉獻的心靈。“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念頭,抑或是一個不經(jīng)意間的舉動,都有可能成為他人生命之中的一抹不容忽視的'光亮,產(chǎn)生超乎想象的力量。這些看似細微的善舉,深陷囹圄的人眼中卻是無比巨大!拔鹨陨菩《粸,勿以惡小而為之!蹦欠菪⌒〉纳屏紩兂蓪Ψ缴袩o法忽視的溫暖,將善傳承,把愛延續(xù),世界終將被美好籠罩。
“若無共鳴,沉默即安!蹦苎陨妻q、口吐蓮花固然值得稱贊,然而,有時適時的沉默更值得我們借鑒。在喧囂紛擾的世俗環(huán)境中,我們有時會為了一時的口舌之快,輕易表態(tài),引發(fā)無謂的爭吵。由此可見,有時言語能造成更大的困擾,懂得適時沉默才是聰明的選擇。這樣既不會禍從口出,得罪他人;同時在面對他人的議論之時,也能沉靜下來,冷靜地思考。所以懂得克制,懂得沉默,不跟旁人爭一時長短,無疑是一種低調(diào)而睿智的生活態(tài)度。如此,我們就能清晰分辨出哪些話語值得深思熟慮,哪些只需應付應酬,哪些才是真正有益于自己的箴言。只有在經(jīng)過理性思索后,充分尊重內(nèi)心感受,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典籍為何如此尊貴?因為它代表著一種規(guī)范!妒勒f新語》教給我們諸多道德準則與為人處世的道理!把詾槭縿t,行為世范!蔽覀儜撘源藶殍b,唯有如此,方可行穩(wěn)致遠,久久為功。
《世說新語》讀后感15
《世說新語》是漢末人物品評發(fā)展到必須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晉時期作品《語林》、《郭子》、《名士傳》等書的。看了《世說新語》就能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逸事筆記的資料和形式了。也能夠說它是一部魏晉風流故事集,從而起到了名士“教科書”的作用。按馮友蘭的一句說法,風流是一種人格美。當然這種人格美是以當時士族的標準來衡量的。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的史料。其中關于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征如任誕,簡傲,種種人格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述。綜觀全書,能夠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經(jīng)過這些人物形象,能夠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如《德行》中: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苯(jīng)過與華歆的比較,贊揚管寧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yǎng)出來的。有德行的故事還有許多,如情緒這方面,德行較不好的人常會以它個人的情緒為中心,心境好時大家沒事,心境不好時大家得遭殃,古時就有一位不管歡樂或失意,都不會表現(xiàn)于自我的情緒上,那個人就是稽康,王戎說我和稽康在一齊相處二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他高興或者生氣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個不好的東西,或遇到對自我有害的東西都會閃而避之,可是有的人得到這一個東西,或者遇到這個東西也不是閃而避之。而倒霉反而還一點不會被那樣東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騎中,有一匹叫的盧的兇馬,有人勸告他派人牽去賣掉,瘐亮回答說:“賣它必須會有人買它,但這樣又會害了別人;哪里可把對自我有害的東西轉(zhuǎn)移到別人身上呢?從前孫叔敖殺了兩頭蛇,就是因為不讓后人看見,從此他就成為古人樂于傳頌的佳話,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嗎?”
《世說新語》在藝術(shù)上有較高的藝術(shù)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shù)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妒勒f新語》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內(nèi)。它對人物的描述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經(jīng)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如“王戎有好李,賣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僅用了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貪婪吝嗇的本性。
從另一方面談,《世說新語》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由于魏晉之際品評人物重視儀容辭采的風氣較漢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憑只言片語和某個細節(jié)來論定一個人的'優(yōu)劣,或據(jù)此而援引這個人入官,如“雅量”記載王王旬做桓溫的主簿,桓溫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騎馬沖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動,名價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輔器也”。這種測驗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從此得出是“公輔器”的結(jié)論,尤其荒唐。又“文學”篇王衍問阮修:“老莊與圣教同異?”阮回答說:“將無同!蓖跹芎苜p識這“將無同”三個字,即請阮修為椽。這就是著名的“三語椽”的故事。這兩個例子足證明當時重容止,言談的風氣之盛。
在虛無、厭世的思想基礎上,魏晉士大夫都消極、頹廢,或乖僻、放蕩,時時流露出生死無常,嘆老嗟傷的感慨,飲酒澆愁和養(yǎng)生服藥,也成為一種風尚!妒勒f新語》從很多方面寫下了這些資料!叭握Q”篇說張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及時一杯酒”;“言語”篇記桓溫因見舊時種的柳樹長大,哀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淚,即足以反映當時士大夫的沒落、灰色的人生觀。此外,《世說新語》還記敘了一些人的優(yōu)良品質(zhì),如荀巨伯的重義輕生救護朋友,周處為民除害、勇于悔過等。全是有意義的小故事。對魏晉統(tǒng)治階級的兇殘、丑惡、奢侈等也做了具體的描述。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時期產(chǎn)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逸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
全書原八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軼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后世之人對次書評價頗高,因其歷史意義獨特,文筆極佳,不僅是一本筆記小說,還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史料,其中關于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單、品題,種種性格特征如棲逸、任誕、簡傲,種種人生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縱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世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
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幾個典型的故事,第一個小故事,講述的是顧悅和簡文帝。顧悅和簡文帝同歲,但顧悅頭發(fā)早已白了,簡文帝問他:“為什么你的頭發(fā)比我先白了呢?”顧悅回答說:“蒲柳的資質(zhì),臨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資質(zhì)經(jīng)過秋霜反而更加茂盛!庇昧艘粋形象生動的比喻,說明了人的資質(zhì)是有差異的,由此也導致了人生的許多不同;第二個小故事,講述的是身在廬山的遠公,雖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給弟子們講論佛經(jīng),他時常告誡弟子,說:“我如黃昏時的落日余輝,自然不會照得久遠了,只愿你們像早晨的陽光,越來越明亮!”這生動形象的將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刻在了弟子們的頭腦中。晉文帝的一個玩笑,一個調(diào)侃,卻引出了顧悅?cè)绱烁挥姓芾淼幕卮穑嘿Y質(zhì)稟賦的不同應活出不一樣的精彩人生。遠公用桑榆之光來比喻自己,用朝陽之輝來比喻年輕的弟子,告誡我們學習是一刻也不該放松的。在書中,作者以其獨特的敘述道理的手法,為我們生動形象地展開了一副知識的畫卷,又善用比喻,能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把一個個深奧的道理說到透徹,又恰到好處;能把人們熟知的平凡事說得不平凡,說得有趣。
讀罷《世說新語》,遂感覺到了古人的種種精神品質(zhì),處事原則,更令我對魏晉古風瞻仰不已,正如魯迅先生所言:“記言則玄遠冷俊,記行則高簡瑰奇!
【《世說新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03-24
《世說新語》讀后感12-22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03-09
世說新語讀后感01-21
關于世說新語讀后感04-18
關于世說新語讀后感精選11-26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心得09-17
《世說新語》讀后感(15篇)12-29
世說新語個人讀后感寫作12-27
《世說新語》讀后感精選15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