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的讀后感
《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春望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杜甫,唐朝偉大詩人,一生經歷坎坷。青年時代在盛唐中度過,游歷了中國許多地方。參加科舉,落榜。和許多盛唐時期詩人一樣,杜甫懷有巨大抱負,入仕治國。但一次次世事的經歷,使他真正看清了這個社會。
當唐朝由盛走向衰落時,杜甫深刻的感受到了社會的變遷,人生的辛酸,同時也看到了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的疾苦。
杜甫從小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忠君、仁愛、入仕思想深深影響著杜甫。但當安史之亂爆發(fā)的八年間,唐朝社會的急轉直下,百姓深受磨難,杜甫深刻的認識到了世事的變遷,他用詩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感受,記錄了這場戰(zhàn)亂給社會給百姓帶來的巨大影響。
杜甫的詩被后人稱為“詩史”,深刻的記錄了當時整個社會的狀況。底層百姓生活艱辛,戰(zhàn)亂給整個國家?guī)黼y以想象的災難!洞和肪褪嵌鸥懹谶@個時期,安史叛軍攻陷長安后,作者回到長安所見所聞。
在叛軍的劫掠后,長安已是滿目荒涼,往日繁華的長安,現(xiàn)在已是不堪目睹。詩人杜甫看到這樣的場景,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對于一個忠君愛國、對貧困百姓有仁愛之心的人,內心的傷感是可以理解的。
詩歌的首聯(lián)“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人用平實的語言描繪了戰(zhàn)亂后再次回到長安的所見,叛軍攻陷長安,雖然山河依舊,但已滿目瘡痍。春天草木茂盛,但人煙稀少,與往日的繁華喧囂形成鮮明的對比。詩人借景抒情,抒發(fā)了對故國的深深懷念之情。
頷聯(lián)“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借助花、鳥美好的事物表達一種感傷悲涼之情。感慨世事的變遷,對花而傷感流淚,因為恨別而聽到鳥兒的鳴叫也感到驚心難過。頷聯(lián)運用對偶的手法,加強了詩人對長安淪陷的傷感之情。景隨詩人的情感而變化,花鳥美好的事物也因為詩人內心的感傷而變得凄涼。
頸聯(lián)“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描繪了當時戰(zhàn)亂持續(xù)時間長,同時也表明了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長期的戰(zhàn)亂,在外打仗的士兵,故鄉(xiāng)家人對他們多么牽掛,一封家書抵萬金,思念親人。在戰(zhàn)亂的年代,年輕人都被抓去打仗,家里只剩下老弱,百姓在戰(zhàn)亂中承受苦難,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詩人想到這里更是感到痛苦,也表達了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尾聯(lián)“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詩人對國家社會、底層百姓的憂愁,白發(fā)脫落的更加稀疏短少,發(fā)簪幾乎不能夾住。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杜甫的'憂國憂民之情,以及對國家破落,百姓處在苦難之中的憂傷之情。詩人把個人之情寄予到國家百姓,關心國家安危,關心百姓疾苦。
在那個動亂的時代,詩人把個人的坎坷遭遇與社會世事緊密聯(lián)系,在細微之處見真實,寄予感情與詩中,客觀敘述描寫與主觀的抒情相結合。全詩語言樸實無華,卻給人一種悲傷之感!洞和钒炎髡邇刃牡膫袘n傷之情與現(xiàn)實景物恰到好處的聯(lián)系在了一起。
杜甫晚年窮困潦倒,疾病纏身,國家的衰落,百姓的苦難,詩人杜甫深深感受到了世間的桑海。沉郁頓挫的風格表現(xiàn)了杜甫一種倔強的性格,感情的深厚表達的真摯。
杜甫是一位偉大的詩人,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重要的品質,憂國憂民、仁愛之心等等。樸實無華的語言,世事的描寫,對底層百姓生活的感觸,對國家安危的關心被歷代仁人志士所敬仰。
【春望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春望的詩歌03-23
春望詩歌03-28
春望古詩原文05-09
《春望》教學設計01-19
杜甫春望讀后感(通用5篇)03-23
春望閱讀答案的內容02-11
關于春望閱讀的答案02-10
杜甫《春望》原文及翻譯03-22
春望杜甫閱讀答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