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400字
導語:《中國詩詞大會》是中央電視臺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之后,由科教頻道自主研發(fā)的一檔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節(jié)目。以下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jīng)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yǎng),涵養(yǎng)心靈。
我們知道,一句詩就是一幅畫,一句詩就表達著一段情,越來越多的人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土壤中,追尋文化歸屬感。
午后,人間詩畫,藍顏知己。
有人曾問,把讀書與背詩相結(jié)合,堅持下來又會發(fā)生什么?
引用宋代詩人盧梅坡在《雪梅》一詩中道:“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詩意提出在梅花和雪花互相爭春,誰也不肯服輸?shù)臅r候,這使詩人很作難,只好擱下筆來,費心加以評判。梅花雖白,但與雪相比,還差三分;雪雖清,較之于梅,則沒有梅花的幽香。
苦讀訓練成才人之美。
北宋文學家蘇軾在《柳氏二外甥求筆跡》一詩中道:“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詩意提出青年人要想成才,必須勤學苦讀,博采眾長。
《中國詩詞大會》在為數(shù)不多的詩詞類,電視節(jié)目中脫穎而出,獨匠其運。參賽選手下至幾歲小孩,上至花甲老翁,涵蓋了學生,教師,各行各業(yè)的人員等。他們懷仁詩詞,齊聚一堂,場面十分震撼!由此看出,他們平時對古詩詞的熱愛是多么深沉,苦練的背后基本功是多么的扎實!
書讀圣賢,行仁義事。
在作家楊絳先生《我們仨》著作的經(jīng)典語錄中,有這句話:“我們讀書,總是從一本書的最高境界來欣賞和品評。我們使繩子,總是從最薄弱的一段來斷定繩子的質(zhì)量。坐冷板凳的呆子,待人不妨像讀書般讀;政治家或企業(yè)家等也許得把人當作繩子使用。”
中國現(xiàn)代作家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它們?nèi)允菨撛跉赓|(zhì)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閱讀讓我們相遇,詩詞讓我們相知。夜靜8點,我們相聚電視一旁共賞古人文詩的海洋,親伴詩詞的歌聲,引領古典詩詞文化的藝術(shù),那一刻溫暖是值得回憶傾心的。
詩歌熏陶生活,生活充滿詩意。傳承經(jīng)典,品讀圣賢,這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zhì)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tài)的總體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nèi)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chuàng)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fā)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nèi)涵博大精深、傳統(tǒng)優(yōu)良的文化。
在新春佳節(jié)央視一套黃金時段首播的過程中,如此高調(diào)推出這一節(jié)目,充分體現(xiàn)了央視對我國詩詞文化的高度重視。節(jié)目主持由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著名學者擔任點評嘉賓。央視此舉,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普及詩詞知識,不僅是一件文明傳播,又是舞臺挑戰(zhàn)的一次嘗試。
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他是陶淵明,也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shù)真實。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xiàn)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fā),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shù)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xiàn)人生。這是文學思想的靈魂。
昨天7日晚,火爆的《中國詩詞大會》迎來了總決賽。印象最深刻的她,是來自上海名校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的16歲美少女武亦姝,詩詞量2000首。1米8的身高,俊秀的外表,氣質(zhì)溫婉卻又“氣場十足”。在第四場比賽中,武亦姝一人橫掃全場,創(chuàng)下新紀錄308分,成為央視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播出以來這個環(huán)節(jié)里的最高分獲得者!而在昨晚總決賽第一環(huán)節(jié):她更是奪得了317分!連主持人董卿姐姐都感慨:主持了10場這是最高分!這種青春勵志值得我們學習!作為一名大學生,深深地敬佩這位小學妹!中華詩詞是我們永遠學習的經(jīng)典。弘揚詩詞文化應從自身做起,當我們深刻意識到自己的詞匯量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情感時,只有學習才成為自覺的需要!
虛心學習,扎實學問,百折不撓,鍥而不舍。
引用詩人張籍《逢王建有贈》一詩中“新詩句成相借問,閑來議盡共尋思。終今三十余年事,卻說還同昨日時。”詩意解析,凡立志成才者,應善于向師長學習,向朋友學習,向一切內(nèi)行者學習,并將他們的才智變?yōu)樽约旱牟胖牵源偈棺约涸缛粘刹拧?/p>
《題畫竹》是詩人戴熙其作“雨后龍孫長,風前鳳尾搖。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全詩以竹喻人,并喻示:只要具有虛心好學的品格與扎實學問的根底,必將有所作為,定會成就一番事業(yè)。
一直以來中華民族詩詞文化源遠流長,意境深遠,是我們每個中國人值得驕傲學習的!是否從我們出生,認識語言 功能后,我們都在嘗試學詩、讀詩,從“鵝鵝鵝,曲項向天歌。”至膾炙人口的名篇,白居易著作的《長恨歌》等。至此我們應該感謝語言文字的偉大!不妨我們就做一個執(zhí)著的文字愛好者,時時以漢語言之美感慰藉心靈、涵養(yǎng)精神。語言之美,美在精華,詩心之妙,妙在靈處。詩詞文化美,一定會在我們的生活中綻放風華。
中華文化美,美在精華。其女不才,觀看詩詞大會,有感而發(fā),其寫以上此文,賦雅詩一首:
《愛詩賢詞》
從言寺聲韻律美,
誦讀文學情感發(fā)。
言辭話語寫作文,
從言司聲牌曲名。
樂章琴趣合宴樂,
詩余詞牌出萌芽。
中華詩詞好文化,
書讀賢人題為名!
相逢必有緣,感謝每位和我一樣愛好詩詞的人,感謝中國詩詞大會嘉年華。希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 希望《中國詩詞大會》一路走下去,讓古老的詩詞再度煥發(fā)青春。也讓更多的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除了奮斗的力量,還需要“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品德。
【2017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400字】相關文章:
中國最美古詩詞02-22
《2017年感動中國》觀后感作文800字12-31
中國謎語大會謎題及答案04-01
《中國謎語大會》的謎題和答案04-14
中國謎語大會的謎語及答案10-29
2017有關植樹的詩詞02-21
奠基中國觀后感作文12-08
關于《感動中國》觀后感11-08
中國阿甘觀后感范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