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九年級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領會《登岳陽樓》通過描繪雄偉壯闊和藝術境界和個人孤苦的境遇,表達詩人感受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2、領會《無題》中所表達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悅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3、掌握律詩和絕句的特點。
4、背誦兩首詩歌。
教學重點:
1、領會《登岳陽樓》通過描繪雄偉壯闊和藝術境界和個人孤苦的境遇,表達詩人感受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2、領會《無題》中所表達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悅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3、背誦兩首詩歌。
教學方法:朗讀法+分析法
教學工具:錄音機、投影器等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初步感知
1、回顧作者及作品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詩人,有“詩圣”之譽。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詩有“詩史”之稱。
詩作:“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春望》、《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
2、關于律詩和絕句
3、背景
此詩作于代宗大歷三年(768年)冬,當時杜甫57歲,漂泊于湖南一帶,正值國家動亂,人民多難之際,他個人境況又異常困苦,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悒郁苦悶,杜甫晚年飽經(jīng)磨難,卻在詩歌創(chuàng)作,特別是律詩創(chuàng)作上日趨成熟。這首五律正是詩人晚年詩歌藝術造詣高深的代表作之一。
4、熟讀、背誦、了解大意。
5、找出押韻的字,并指出押何韻。
6、找出對偶句,并分析其特點。
三、分析理解
首聯(lián):
1、分析對仗。
2、上聯(lián)反映了詩人怎能樣的心情?下聯(lián)呢?
明確:上聯(lián):心儀已久的仰慕之情
下聯(lián):如愿已償?shù)呐d奮之情今昔對比
3、律詩開頭兩句本可為必對仗,作者卻破格寫成一聯(lián)且自然流暢,是何用意?
明確:加強“今”“昔”對比,突出今日登樓賞景,夙愿得償?shù)呐d奮之情。
頷聯(lián):
1、分析對仗。
2、此聯(lián)主要寫什么?
明確:描寫洞庭湖的雄渾壯闊的景象。
3、大意?
明確:吳楚這片遼闊的原野從這里東南分割,天地萬物在你的.懷抱中日夜沉浮。
4、上下聯(lián)各側重寫什么內(nèi)容?
明確:上聯(lián)側重寫洞庭湖水面廣闊,汪洋萬頃;下聯(lián)側重寫洞庭湖氣勢宏大,吞吐乾坤。
5、“浮”字用得妙,妙在何處?
明確:自然貼切,使意境更加遼闊雄渾,表現(xiàn)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懷。
頸聯(lián):
1、分析對仗。
2、大意?
明確:親朋好友沒有一個字的音訊,年老多病只有一葉孤舟相隨。
3、主要內(nèi)容?
明確:寫登樓沉景而生在感慨。
分析:在宏大壯闊的洞庭湖面前,詩人頓感自己的涉小無助,自然聯(lián)想到自己艱難的處境,“無一字”,突出了孤獨;“有孤舟”表現(xiàn)了悲苦。寫湖景壯闊→敘處境凄涼,觸景生情,前后對比,詩境頓時不同。這是詩人的精心構思,有意拿二者對照,前后映襯,借此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感慨。
尾聯(lián):
1、大意?
明確:北面的關山仍然飽經(jīng)戰(zhàn)火,倚靠著樓窗遠眺,我不禁涕淚交流。
2、內(nèi)容?
明確:抒發(fā)詩人憂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感慨。
3、此聯(lián)與頸聯(lián)有何聯(lián)系?
明確:由頸聯(lián)自傷凄苦到尾聯(lián)不禁感時傷世,這體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由“親朋無一字”,作者聯(lián)想到正是連年的戰(zhàn)亂,造成音書不至前后形成對比。山河依舊,國難家愁,年老多病,壯志難酬,怎不叫人悲從中來,愴然涕下。尾聯(lián)綰上結下,對拓寬詩的意境,深化其思想內(nèi)涵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小結:
此詩并非一般的游興之作,而是一首表現(xiàn)詩人熱愛祖國河山和人民的重大主題的抒情詩,詩人通過對洞庭湖雄偉壯闊的景象的描繪,觸景生情,抒發(fā)了自己年老多病,不能為多難的國家出力的感慨,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胸懷。
寫作特點:
1、對比強烈。2、對仗工整。3、用字精當。4、感情深沉。
四、鞏固練習
1、熟讀、背誦這首詩,在朗讀中進一步理解全詩的意境和感情。
2、完成課后練習。
【《登岳陽樓》九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登岳陽樓》閱讀答案11-26
《岳陽樓記》語文教案01-19
登泰山記語文教案3篇03-01
登岳陽樓的作文趣味擴寫11-30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案03-21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03-02
登長城03-18
語文《檢閱》教案11-27
語文閱讀教案09-19
語文《公輸》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