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美術教案9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教案 篇1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
(2)課時:1
。3)學科:美術
。4)學生準備:場景道具、畫紙、各個小組的評價表、水彩筆、或者各色彩色紙、剪刀、膠水、觀察記錄表等。
二、教學課題《螞蟻搬家》
三、『教學分析:』
1、螞蟻搬家是孩子們喜歡的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因此我認為,教學的過程就應該是師生一起愉快地、相互參與體驗樂趣的過程。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螞蟻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寓意深刻。因此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應淡化雙基意識,著眼于情感的陶冶和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考慮德育的暗示作用,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學習活動的方式采用小組或集體合作為宜。
2、本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的內容,是一節(jié)表現(xiàn)性繪畫課,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夸張地表現(xiàn)。以故事為前提,創(chuàng)設好情境,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對昆蟲外形特征的描繪,激發(fā)探究興趣,能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描繪出生動、有趣的螞蟻搬家的情景。學習螞蟻的造型表現(xiàn)方法是本課的一個知識點,其中包括螞蟻的外形、結構特征及動態(tài)的表現(xiàn)。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觀察了解螞蟻的外型特征,抓住螞蟻的基本特征刻畫動態(tài)。
2、能力目標:能憑著自己的觀察、體驗和豐富的想象進行無拘無束的表達;學會與他人合作共同創(chuàng)作。
3、情感目標:通過對螞蟻外型特征及搬家過程的描繪,激發(fā)對螞蟻的喜愛和探究興趣;在共同創(chuàng)作、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合作的樂趣和參與的喜悅,樹
立集體協(xié)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重點:運用繪畫形式,通過集體創(chuàng)作,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螞蟻搬家的生活情景!航虒W難點』
抓住螞蟻的基本特征刻畫動態(tài),以及螞蟻搬家過程的擬人化的想象。
五、『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本課探究學習的過程為: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討論——提供指導——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小結內化五大教學環(huán)節(jié)實施教學。
1、課堂伊始,我先讓學生聽歌曲,從學生熟悉的兒歌《小螞蟻》入手提出問題:誰能聽出歌曲里面唱的是誰?它長得什么樣子?它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并出示螞蟻的圖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后面的質疑探究活動奠定基礎。
2、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先畫一畫,自己見過的螞蟻,初步認識結構特征,相互討論一下螞蟻是怎樣搬運食物的?首先想象有著夸張動態(tài)的螞蟻形象,接著探究出螞蟻為什么要搬家的?然后把家搬到哪里去?并能想象總結出螞蟻搬運食物常用的方式方法。
3、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學到的知識分析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4、課堂結束,我通過“你從螞蟻搬家的故事中學到了什么”這一問題讓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理,并把探究活動延伸至課外。
我力求通過自己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及精美圖片的欣賞,以及現(xiàn)場演示搬運物品的表演,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用語言描繪活用行為模擬螞蟻搬家的情景,師生互動,展開討論學習,并留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小組2人合作表現(xiàn),讓學生親自動手去畫,動腦去想。在學生的觀察、討論、想象中了解螞蟻的外形、結構特征,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表現(xiàn),在共同創(chuàng)作、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合作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六、『教具準備』
教師自己制作多媒體課件。
為小組準備:畫紙、各個小組的評價表、水彩筆等。
小組查閱、搜集有關螞蟻的資料,圖片等。
七、『教學過程』
。ㄒ唬、創(chuàng)設情境
播放兒歌《小螞蟻》導入:
(目的:根據(jù)教材內容和螞蟻的生活環(huán)境特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百度搜索】:兒歌《小螞蟻》
1、師問:剛才這首兒歌里唱的是誰?
生:回答、、、(小螞蟻)
師問:平時我們看到的螞蟻是什么樣的?同學們想想···老師找同學起來大體描述一下螞蟻的外貌。
生:思考。并找學生描述。(學生描述:頭圓圓的,全身黑黑的。頭上有一對觸角,六對足,還有一個大肚子)
2、圖片欣賞
【百度搜索】:平時見過的小螞蟻圖片
。康模鹤寣W生通過欣賞真實的螞蟻圖片,加上教師的簡單講解,進一步加深印象,知道了螞蟻的大體結構。)
【百度搜索】:小螞蟻身體結構圖片
。康模涸俅巫寣W生清楚明白螞蟻的身體結構是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
3、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又大又重的物體,自己力氣小,搬不動,需要有人幫助。而在細小的昆蟲世界,這樣的事情也會經常發(fā)生,螞蟻就是這樣的群體。
他們喜歡在地下筑巢,他們成群居住在一個巢穴里。別看螞蟻身體那么小,只要發(fā)現(xiàn)一點吃的食物,螞蟻們就會立刻返回蟻巢,一邊走一邊分泌一種化學物質,在路上留下記號,等回到窩里,就用他們頭上的觸角和其它的螞蟻交流。
4、動腦想一想:什么情況下,螞蟻們要成群結對地搬家呢?
生:討論交流······
師:小結。對,就是天要下雨了,螞蟻們才匆匆忙忙的搬家。螞蟻是怎么搬家的?你能做做螞蟻搬東西的動作嗎?
課件展示螞蟻搬東西的動作,師一邊講解一邊模仿。師一邊講解一邊模仿。同位之間也相互模仿螞蟻的樣子搬運東西。給別人的感覺東西要很沉很沉的。師:你們看,他們好像搬得好辛苦呀,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想一想······生:大家一起搬。
師:對了,3個人一起搬或者抬或者拉、推等等,力量大了,就能更快的把很沉的東西搬走。人多力量大呀。
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課題:螞蟻搬家
。ǘ⑿蕾p螞蟻
1、再次欣賞真實螞蟻圖片。師講解螞蟻的結構:頭、胸、腹。頭上有一對觸角。胸有三對足。
【百度搜索】:小螞蟻的身體結構圖片
。康模赫J識螞蟻的外型特征,學習抓住螞蟻的基本特征刻畫動態(tài)的方法。)
2、知道了螞蟻的身體結構,怎樣表現(xiàn)會把螞蟻畫的更可愛?
【百度搜索】:再次欣賞圖片1:真實螞蟻搬運東西
【百度搜索】:欣賞圖片2:卡通螞蟻搬運東西
(真實螞蟻、卡通的螞蟻)對比一下,哪種方法表現(xiàn)的螞蟻更可愛?師略作分析講解,師生共同總結出:
卡通的表現(xiàn)手法更可愛。
。ㄈ嬑浵仭
1、教師示范畫螞蟻:
頭是圓形的,胸也是一個橢圓形,腹部也是一個長長的圓形。(教師當場演示,學生認真看)
2、螞蟻搬運食物用的工具、姿勢:
【百度搜索】:
圖片一小螞蟻自己扛著、拖著
圖片二多人合力搬運
圖片三:雨中的小螞蟻
圖片四:小螞蟻搬蟲蟲
3、螞蟻愛吃的食物:(圖片展示)
【百度搜索】:(水果、餅干、饅頭渣渣、米飯粒、雞腿等等。)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的:通過對賀卡的設計和制作的一些基礎知識的講授,讓同學學會利用自身所學過的美術知識來設計制作具有自身個性的賀卡,從中領會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意義,同時通過賀卡的制作和互贈,增進同學與同學之間、同學與老師之間、以和同學與長輩之間的情誼。
教學重點:
1、賀卡祝福語的設計、字體和色彩的應用。
2、賀卡的設計與制作。
教學難點:
1、賀卡的構圖布置。
2、賀卡的創(chuàng)意和構思。
教學步驟:
1、從節(jié)日的互送禮物和賀卡引入課題《心靈的關愛》,說明賀卡在人們傳達友誼、寄托關愛中的作用(舉例說明)。
A、過年送賀卡和明信片
B、過生日給朋友送生日賀卡
C、教師節(jié)給老師送張賀卡,表達對師恩的真誠回報
2、賀卡的形式和內容布置。
A、封面:寫明贈送的對象
B、主頁面:圖形或照片、祝福語、落款。
3、展示賀卡的制作過程(利用投影儀詳細展示賀卡的制作方法和過程)。
A、賀卡的造型
B、賀卡的圖文布置
C、賀卡的創(chuàng)意:祝福語的創(chuàng)意、祝福圖形的創(chuàng)意、文字的美化
4、讓同學根據(jù)所學的知識,發(fā)揮自身的想象獨立完成一張友誼賀卡或尊師卡
5、隨堂輔導同學制作和解答同學提出的問題
6、局部同學作業(yè)展示
課后記:
1、本節(jié)課主要的`目的是讓同學學會利用學過的美術知識來設計制作一張精美的賀卡。
2、主要的教學過程采取引導的方法,讓同學與同學之間,同學與老師之間能互動起來,以達到思維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和設計意識的溝通,使同學在快樂的氣氛中學到制作賀卡的一般方法。
3、課堂教學的過程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同學學習積極性很高,大局部的同學都能按要求完成作業(yè)。
4、本節(jié)課的欠缺是:同學制作的時間受限,使同學無法充沛展示自身的作品。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趣的便箋盒,并說一說它們的結構和功能。
2、巧用廢棄紙盒設計、制作一個美觀實用的便箋盒。
3、利用廢棄材料設計制作成品,學生體會成功的輕松和愉悅。
教學重點:通過設計制作便箋盒,讓學生體會活動的樂趣。
教學難點:如何對廢棄紙盒進行構思、設計和制作。
課前準備:各種廢舊紙盒、剪刀、彩紙、膠水、彩筆、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一個紙盒,向學生介紹盒子的形狀、顏色、用途和作用。
2、組織學生介紹各自的紙盒
3、提問:在平時你們是如何處理這些紙盒的?
4、出示范作,說明自己對紙盒的處理。
5、揭示課題:便箋盒
6、說一說便箋盒有哪些功能。
二、藝術實踐
1、分析思考:怎樣使你帶的紙盒變成一只便箋盒?
。ㄐ〗M討論:可以單獨用一個紙盒做,也可以用多個紙盒組合。)
2、嘗試制作:巧妙利用紙盒的形狀和顏色,制作出一個便箋盒的雛形。(教師指導)
3、小組選出1—2件作品介紹制作經驗。
4、給同學的設計制作提供一些建議。
5、你在制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師生共同解決)
6、加工、裝飾:用不同的方法對便箋盒的雛形進一步加工、裝飾,使之更新穎、美觀、實用。(教師指導學生完成作業(yè))
三、評價
1、展示學生作業(yè):小組內展示,并介紹自己的作品。
2、評價:你認為誰的設計最好?如果讓你來評價的話,你看重便箋盒的造型美觀,還是看重實用功能?說一說理由。
四、總結
教育學生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尋找身邊的一些廢棄材料;具有一顆創(chuàng)造的心,把它們變成可以美化我們生活的東西
美術教案 篇4
核心導讀:活動目標: 1、掌握小蝌蚪的形態(tài)特征。 2、能畫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游動的情景。 活動準備: 1、 幼兒 看到過小蝌蚪,并認識小蝌蚪。 2、水粉顏料、畫紙、小蝌蚪生活環(huán)境范圖一張。 活動過程:
活動目標:
1、掌握小蝌蚪的形態(tài)特征。
2、能畫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游動的情景。
活動準備:
1、幼兒看到過小蝌蚪,并認識小蝌蚪。
2、水粉顏料、畫紙、小蝌蚪生活環(huán)境范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 以故事形式引出小蝌蚪,并引起幼兒的回憶。
春天到了,池塘里又出現(xiàn)了一群可愛的,他們長著圓圓的腦袋,身穿黑顏色的衣服,留著一條短短的小尾巴,悠閑地在水里游來游去。小朋友來猜一猜它們是誰?水晶音樂伴奏
出示小蝌蚪的生活環(huán)境。小蝌蚪
1、 小蝌蚪是怎么樣的呢?
2、 請大家動動腦筋想一想,小蝌蚪游動時尾巴是怎么樣的扭來扭去,彎彎扭扭
二、 教師邊講邊示范,幼兒練習。
1、今天我們就要來畫小蝌蚪,用小朋友的手指來畫。
2、教師示范畫小蝌蚪過程。
伸出食指沾一下顏料,點到畫紙上,抬起手指頭用指尖輕輕地拖出一條尾巴。
瞧,出現(xiàn)了一條紅顏色的小蝌蚪。我還想畫一條藍顏色的,記。簱Q顏色時手指頭要用抹布擦一下。
伸出手指頭沾顏料——點在畫紙上——用指尖輕輕拖出尾巴
3、幼兒練習在教師的范畫上春野音樂伴奏
好請小朋友一起來畫自己喜歡的小蝌蚪好嗎?
三、活動結束
1、 小朋友畫的小蝌蚪在干什么呀?玩游戲。。。
2、 我們也和小蝌蚪一起玩游戲好嗎?
四、活動延伸
游戲:尾巴不見了
美術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與感受活動,了解瓶子藝術的造型特點及構造。
2.掌握瓶子對稱特點的折剪方法,能較順利地剪出造型美觀、大小適合的瓶子,并能用繪畫、剪貼及綜合性等方法進行裝飾美化。
3.通過自主觀察與實踐,提高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體驗創(chuàng)造成功的快樂。
二、教材分析
2.重點、難點。
重點:瓶子特點及其藝術魅力和對稱剪法的掌握。
難點:注意畫稿時紙的開合方向,剪出的瓶子左右粘連并且造型別致、色彩漂亮、圖案花紋好看。
三、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W生)各類彩色紙、剪刀、固體膠、等
。ń處煟┒嗝襟w課件、瓶子范作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謎語導入:
長長頭頸小小口,凸起肚皮愛喝水,
四季最愛巧裝扮, 綠葉紅花插滿頭 。
提問:請大家猜一猜,這位愛打扮的朋友會是誰呢?
學生回答,揭示課題《花瓶》
二、學習探究認識花瓶結構
。ㄒ唬 認識花瓶結構:
1、出示無耳花瓶,請學生說一說花瓶有哪幾個部分組成?
我們先來欣賞一只花瓶,出示圖片。
2、再出示有耳花瓶,請學生說一說這個花瓶和前一個花瓶有什么不同之處?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作小結:一般花瓶由瓶口、瓶頸、瓶肚、瓶底和瓶耳組成。
欣賞經典的花瓶(6個左右)。欣賞各個花瓶外形特色,使學生在觀察中了解花瓶的造型特點,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娣治龌ㄆ康耐庑翁攸c:
提問:剛才我們欣賞了這組花瓶,你們發(fā)現(xiàn)它們的左邊和右邊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舉手回答
教師總結:左右對稱(并提醒學生之前學過的《彩蝶飛飛》一課中的折剪方法)
表揚學生并肯定學生的回答。繼續(xù)欣賞:
、 提問:從花瓶的外形設計上,請同學選出自己最喜歡的花瓶,并說明原因。從花瓶的裝飾花紋上,讓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花瓶,從色彩的搭配上,也請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花瓶,說出簡單理由。
② 同學們分析了花瓶的外形、裝飾花紋和色彩的搭配,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怎么剪出一只漂亮的花瓶吧,課件展示花瓶折剪示意圖然后教師示范過程:
、、將彩色紙對折(強調橫豎對折適合的瓶子外形與紙的開
口方向)
、颉嫵鲆话氲幕ㄆ啃螤睿ń栌蒙舷逻吘壸銎靠谂c瓶底)
、蟆⒀舆吋粝拢◤娬{快速及瓶耳對折挖空方法)
三、學習花瓶造型
㈠、了解花瓶造型變化
① 提問:花瓶的形狀是不是只有老師剛才畫的這一種呢?學生否定。 接著提問:那怎么來設計不同樣子的花瓶呢?
、 簡筆圖畫展示花瓶造型的變化:
瓶肚在下方——瓶肚在中間——瓶肚在上方
瓶肚變胖——瓶肚變瘦——瓶肚線條變化
㈡、欣賞不同造型花瓶的圖片
、 提問:我們還能有哪些變化來改變花瓶的形狀呢?學生回答。
小結:巧妙改變瓶口、瓶頸、瓶底、瓶耳的寬度、長度與形狀等。
② 欣賞圖片加強印象。
看看這些花瓶的哪些地方發(fā)生了變化 ?
四:欣賞同齡人的作品,學習裝飾的方法。
1、添畫法。2、剪貼法。3綜合法。
四:剪花瓶
1、作業(yè)要求:用對稱剪法做一個造型獨特的花瓶(提示與之前學過的剪蝴蝶的方法相同)并且給你的花瓶添加一些花紋(提示之前的幾種方法及美麗的花邊裝飾等),讓它變得更加漂亮。
2、學生制作
3、作業(yè)展評
五:課后拓展
美術教案 篇6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們喜歡看迪伲斯動畫《貓和老鼠》嗎?
生:喜歡。
師:為什么?
生:因為動畫片拍的很好玩,笨貓TOM總是被聰明的老鼠打敗。
師:還有呢?
生:動畫片的想象力很豐富,TOM有很多鬼主意。(生十分高興,氣氛頓時輕松活潑)
師:你們說的對,貓的形象是非常有趣,可是有一次啊當TOM在家睡覺時卻發(fā)生了一件事。(演示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TOM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它被一陣聲音驚醒,頭腦出現(xiàn)“?”—— 這是什么聲音)
師:你們聽出是什么聲音了嗎?
生:是天亮了,雞籠里的雞叫聲。
生:有許多雞,公雞、母雞、小雞。
師:對!可是老師要考考你們,你們能把這些雞畫給老師看看嗎?
生:能。(充滿自信的)(生開始在紙上畫,師請兩生上黑板表現(xiàn))
師:恩,畫的很不錯。
師:還有哪些同學愿意把自己的畫展示給同學們看一下。(將學生作品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這幅畫的怎么樣?
生:他畫的雞形象很逼真。
師:對,這位同學抓住了雞的基本形和動態(tài)特征,所以很生動。那么你們知道雞的基本形體特征嗎?今天老師也請來了一只雞,讓同學們看一看。(出示公雞標本)(生很吃驚,接著非常興奮,有幾個還學著雞叫)
師:你們仔細看一看雞有哪些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長的什么樣。不清楚的同學還可以上來摸一摸,把你觀察的結果告訴同學們。(生紛紛舉手上講臺,氣氛異;钴S)
生:我知道,雞由雞頭、雞身、雞尾組成。
生:不,還有雞冠、雞嘴、雞翅、雞腿…(生大笑,“有點象在說鹵菜了!”)
生:雞的身體很大,頭尾兩頭尖尖向上翹,羽毛很光滑,翅膀象掃把、 腿上還有尖銳的爪子。
生:雞嘴也很尖,它頭上有冠和肉垂,上面有許多小點。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既然你們都認識、了解了雞,那么你們想用做陶的方法來表現(xiàn)它嗎?
生:想!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捏塑:雞)
評析:老師通過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建立了一個輕松活潑、主動探索的教學氛圍,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為使學生在自由中找到自我、發(fā)揮天性、真正提高各方面素質埋下伏筆。教師通過聽一聽、畫一畫、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來調動學生各種感覺,使學生真正了解雞的特征,為進行下一步制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讓學生先畫再看的確是一大亮點。
二、新授。
師:在做陶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下我們陶藝家和和我們同齡的學生自己制作的陶藝作品,看看他們是怎樣去用陶來表現(xiàn)雞這只動物的……(多媒體演示雞的陶藝作品,其中有陶胚、也有施釉燒制成功的作品)
師:我們每制作一件陶藝作品,都要先進行構思,之后再考慮用什么方法制作合適、怎樣去制作!現(xiàn)在也請同學們想一想:你想做成什么樣的雞,怎樣做的與眾不同,又如何去表現(xiàn)每一部分。想好后同學之間可以進行討論、交流一下看法。還有、 我們在制作時可以單獨完成,也可以采取同學、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生思考、討論)
師:你們想好了沒有?哪位同學愿意把你想的或討論的結果告訴老師和其他同學。
生:我想做一只正在吃食的雞,我首先用泥去捏雞身體,然后再做雞的嘴、冠、眼,這些我準備先做好最后后貼上去,雞尾、翅膀我準備用泥條貼。
師:想的真好,只不過老師要告訴你,貼時一定要用泥漿粘牢,還有我們在做時為了保證以后燒制的成功,一定要把里面——
生:挖空。
師:還有沒有要說的。
生:我準備和他們兩個人合作,做一只大母雞帶著幾只小雞玩耍,雞翅我準備用修刀刻畫。
師:可以,只不過你們幾個要商量好各做什么喲。
生:我準備和同桌做兩只正在搶吃蚯蚓的小雞。
生:我做一只驕傲的大公雞,雞腿我做成基座,這樣才穩(wěn)定,能站牢。
師:你的構思真妙,了不起,希望你能成功。
師:既然同學們都已想好,那就開始制作,注意開始要練泥。(生開始制作,教師巡視指導,適時推薦優(yōu)秀做法和講解注意事項)
評析:教學中讓學生觀察各種雞的陶器,使學生了解雞的不同做法,提高制作欲望;讓學生構思再說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動腦能力、開拓了學生思維、提高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而且使學生明白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而學生為達到成功而克服種種困難作鋪墊,也為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打基礎。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進行自由交流,使他們在自由的空間里自主的選擇創(chuàng)作主題、內容和形式。改變了以前那種課堂結構,打破了傳統(tǒng)觀念,教師與他們多方面交流和發(fā)展,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中學習知識,使他們在學習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更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
三、小結。
師:同學們完成了沒有?
生:完成了。(成功的喜悅)
師:哪位同學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看看。
生:我。
生:我。(紛紛舉手,極想表現(xiàn))
生:(搶先到黑板前,舉起作品)我做的是一只公雞,雞冠是我刻的,我還做了一個蛋。
師:公雞也會有蛋(生大笑)看樣子可要注意實際生活喲,你們認為怎么樣?
生:我認為他做的雞形象很生動也很有趣。
生:我做的是一只母雞,在它的背上蹲了一只小雞,它們正在吃食。
生:我認為,它想象很豐富,雞槽做的很好。
生:我做的是一只驕傲的公雞,雞身都是用泥條做裝飾。
師:哦,讓老師看一看你構思的底座現(xiàn)在做的怎么樣。
師:太好了,你成功了,祝賀你?熳屚瑢W們看一看。
生:我認為他構思很巧妙。
生:我認為他用泥條做的裝飾很漂亮,我要向他學習。
師:對,不光你,好的地方我們大家都要向他學習。這只驕傲的公雞做的真好,但在生活中可不能驕傲哦。
生:我們三個表現(xiàn)的是今天上課時雞籠里雞叫的情景,做了公雞、母雞、小雞、還做了一個雞籠。
師:創(chuàng)意真不錯!每只雞的形態(tài)也很漂亮。
生:還有我做的是蹲在草上下蛋的母雞。
師:剛才我們看了同學們的作品,有的做威武的公雞、有的做正在下蛋的母雞、有的做搶食的小雞、有的把我們上課時聽到的情景再現(xiàn)了出來……你們做的真好、想象力真豐富,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和自豪。
師:根據(jù)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你們能推選出今天的最佳創(chuàng)意獎嗎?
生:能。
師:你們可以小組討論,然后把結果告訴班長。(生討論)
班長:同學們一致決定最佳創(chuàng)意獎是鄭佳同學做的“驕傲的公雞”
師:鄭佳同學,祝賀你,希望你以后能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作品。(老師頒發(fā)自制獎品)
師:其實陶藝本身底蘊深厚、內容豐富,涉及很多方面知識,老師希望同學們以后認真學習各科知識、認真觀察我們生活,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作品來!
美術教案 篇7
課時:一課時
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教材簡析:
本課是引導學生用繪畫或剪貼的方法來設計一小塊地毯,然后再拼成一塊大地毯。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地毯的實用性和裝飾性。
。病⒁龑W生運用剪貼及繪畫方法來設計一塊小地毯。
。、指導學生用許多“小地毯”拼成一張“大地毯”,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能否創(chuàng)作出富有特色的圖案。
。病⒛芊穹e極參與討論、繪畫、拼貼、欣賞等活動。
。、在拼貼“大地毯”的過程中,是否發(fā)揚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教學準備:
教師:實物投影儀、準備若干繪畫和剪貼的小地毯的范例及各種顏色的紙。
學生帶一塊泡沫拼圖地墊。準備舊掛歷紙、畫報紙、油畫棒、剪刀、水彩筆、膠水等。
教與學活動的過程:
活動一:
地墊拼圖游戲:由一個小組的同學一人拿一塊地墊,拼插起來,看拼成的大地墊的圖案是不是更美,更富有變化。
活動二:
出示一幅大地毯,然后把它拆成小塊,分發(fā)到各組,小組欣賞交流。
討論:“小地毯”圖案是怎樣組成的,“小地毯”都有用什么方法表現(xiàn)的?它美在哪里?
集體交流,再把發(fā)到手中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反復體會形式美。
活動三:
利用實物投影儀具體展示、分析設計“小地毯”的方法:剪貼、繪畫,懂得選擇不同的圖案和色彩來表現(xiàn)自己獨特的設計。
按設計方法不同學生自由組合,互相交流設計構思。學生運用間或繪畫的方法設計一塊“小地毯”。
活動四:
分組把做好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小組互評。
“地毯展銷會”展示所有的地毯。
收拾與整理:提醒學生收拾好學習用具。保持教室環(huán)境的整潔。
課后拓展:
讓學生嘗試用更多的舊材料,如布、線、繩、絨線等來設計制作“小地毯”。
教學評價:
。、是否創(chuàng)作出富有特色的圖案。
。病⒛芊穹e極參與討論、繪畫、拼貼、欣賞等活動。
。、貼“大地毯”的過程中,是否發(fā)揚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札記:
由于教學設計上的失誤,上第一個班時一部分學生把本課設計地毯與幼兒園時的設計手絹混淆了,雖然做出來的效果很漂亮,但是當與別人的拼在一起時就顯得很單薄、很纖弱。所以在上另兩個班時,我先將手絹與地毯的圖案進行了比較,使學生對二者的圖案風格有一個直觀地認識,這樣再做設計時就再沒出現(xiàn)手絹式的小地毯了。
美術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千姿百態(tài)的帽子》是人教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下冊的第十六課。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這個學習領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而設置的課程。本課以學生所熟悉的帽子為題材,向學生展示了各式各樣的紙制帽子插圖,學生通過欣賞和制作帽子,體驗制作過程中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2、教學目標
根據(jù)《美術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美術實踐,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合作精神,陶冶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操。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能力 讓學生初步認識各種帽子的基本結構,了解帽子制作的基本過程。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裝飾的基本方法(折、剪貼、插接、鏤空等,)提高他們美術語言的表述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游戲和制作,努力使自己的帽子與眾不同,體驗制作過程的樂趣。
3.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生學會用折、貼、插接、鏤空等方法制作一定帽子。
難點: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設計出造型豐富的帽子。
4.教學準備
。1)教師用具:PPTK課件、剪刀、各種顏色的卡紙、廢舊材料、膠棒等。
。2)學生用具:美術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玩具。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掌握知識的角度看,他們已掌握了基本的手工制作方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手工制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制作一切新奇的東西。但部分基礎弱的學生遇到困難時往往缺乏耐心和信心,針對這種情形教師要找出具體原因,可利用學生優(yōu)秀作品為參照物,激發(fā)其靈感鼓勵其產生創(chuàng)新意識。
三、教學模式
為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我結合我們學!叭龑υ捤沫h(huán)節(jié)”的教學模式,制定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模式:引導——探究——設計指導——設計體驗。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都是圍繞著“千姿百態(tài)”這一中心來展開。
四、教學設計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開始,老師戴著裝飾漂亮的帽子走進課堂,問孩子們,老師的帽子漂亮嗎,然后引出,請孩子們欣賞更漂亮的帽子,此時提醒孩子們,一邊看一邊想一想這些帽子的特點。(讓孩子們帶著問題看視頻,能集中注意力觀察帽子。)
孩子們說出了帽子的一些特點,我總結出:創(chuàng)意獨特、色彩豐富、造型多變。告訴學生這幾點也是我們平時欣賞美術作品時常用到的評價標準。(讓孩子學會使用這些美術的評價性語言,也讓這些特點在孩子的作品中呈現(xiàn)。)同時引出課題。
(二)復習回顧,比賽創(chuàng)意。
接下來老師和學生一起討論,走進生活,了解帽子,說一說帽子的作用。加深了對帽子的認識,提高了動手制作帽子的積極性。
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動手制作帽子,不過在制作之前,老師想檢驗一下同學們是不是具有獨特的創(chuàng)意。
師:請同學們把手中的卡紙放在頭上,試一試是不是很容易掉下來?
生:是
師:請同學們取下卡紙,咱們要進行一個小比賽,,認真聽清楚比賽規(guī)則,誰能用最短的時間,讓卡紙比較牢固的戴在頭上,誰就有可能是獲勝者,記住只有牢固還不行,它的創(chuàng)意還很重要,還要和別人的不一樣,說到這里還要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之前學過哪些做基本形的方法呢?
話題一轉引出基本型的方法,此時學生回答,我總結出基本型的方法,然后板書。基本形:剪、卷、折、拼。
接下來比賽,選出獲勝者,發(fā)獎品。
(三)觀察作品,探究裝飾
老師換上蒙古族的帽子,讓同學們認識,之后老老師稍作講解讓學生對少數(shù)民族的帽子有所了解,看少數(shù)民族帽子圖引出裝飾之后帽子更漂亮了。請同學們試著裝飾手里的基本形,小組討論說出用到了哪些裝飾方法。
老師戴上自己動手制作的帽子,和同學們一塊探討裝飾方法。講解本課重難點也是新的裝飾方法,鏤空和插接。最后說出,用不同的裝飾方法就可以制作出千姿百態(tài)的帽子。
(四)動手制作,大膽設計。
出示作業(yè)要求,開始動手制作。在白板上出示溫馨提示,滾動播出千姿百態(tài)的帽子圖片。
(五)互相評價,作品展示。
選出造型獨特,色彩豐富,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帽子,請制作者戴著帽子上臺展示,請講臺下面的同學點評。臺上的同學,再對臺下一部分同學的帽子進行點評,選出作品優(yōu)秀者一起展示。老師稍作評價。
(六)美圖欣賞,小結鼓勵。
再次欣賞少數(shù)民族的帽子,希望同學們有機會到祖國各地去看看,欣賞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并了解當?shù)氐娘L俗民情。接著看一下老師收集到的外國圖片,異國風情的帽圖片,處處彰顯著創(chuàng)意,只要同學們開動腦筋,一定能做出更精彩更有創(chuàng)意的帽子。
(七)美輪美奐,板書設計。
老師用各色卡紙,剪出了不同的形狀,寫上毛筆字貼出了板書。
千姿百態(tài)的帽子
基本形:剪、卷、折、拼。
裝 飾:繪畫、剪貼、鏤空、插接。
美術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1、本課的編寫試圖引導學生由欣賞徐悲鴻的自畫像開始進入學習情景,畫自己感受自畫像的藝術特點。
2、鼓勵通過鏡子觀察自己的相貌特點,畫自己開展交流和表現(xiàn)活動,提高學生撲捉形象特點并進行大膽表現(xiàn)的能力。畫自己
3、強調觀察和回憶時直覺感受的生動性和具體性,通過互贈作品、照片等形式,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同學間的友情和學習的情感色彩。
二、教學內容與目標
1、了解自畫像的基本特點及其表現(xiàn)方法,并能捉住人物的形象特點,用比較自由的方法進行表現(xiàn)活動。
2、 提高學生的審美表現(xiàn)力,增進同學間友誼和自我的信心。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啟發(fā)學生觀察和撲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并進行表現(xiàn)教學時加強學習的交互性。
四、學習材料
教師:大師自由像圖片幾張
學生:小鏡子、水彩筆或油畫棒
五、教學活動設計
。1)組織教學:
穩(wěn)定紀錄、檢查工具
。2)導入:
游戲——“猜猜我是誰”
1、選學生,并用硬紙遮住臉。
2、露出頭發(fā),請學生仔細比較他們頭發(fā)的特點。(長短、發(fā)型、顏色)
3、露出眉、眼、耳,請學生仔細比較其各自的特點。(大小、形態(tài)、位置)
4、露出鼻、嘴、整張臉,請學生比較其特點。(長短、大小、肥瘦、形態(tài))
5、比較臉形。
談談:剛才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誰的特征最明顯?為什么?
觀察自己的臉部特征(小鏡子觀察)
感受:游戲——做司令、找五官
(3)揭題:
每各人的長相不同,同一個人因為表情的變化有不同的面貌。今天,我們就來畫畫自己。出示課題——畫自己。
。4)新授:
1、講解演示作畫方法:
請學生說說老師的臉部特征,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教師在紙上范畫自己。邊畫邊講作畫步驟。
2、啟發(fā)創(chuàng)作:誰想做老師的好朋友?那么,請把自己畫出來后剪下貼到畫好的老師身邊,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嗎?
。5)學生作畫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6)評價小結。
1、 作業(yè)展評:請大家一起欣賞“大合影”。
請小朋友互相評價:從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誰?誰的臉部特征最明顯?
2、 玩游戲——猜猜他是誰?
3、 欣賞大師們的自畫像。
。7)課后延伸。
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寫一段介紹自己的文字?蓪W生的作品與文字一起布置在教室中。
。8)結束語。
這就是我們的班集體,由許多長相不一,個性不同但都聰明、可愛、充滿自信的成員組成,老師希望我們的集體是團結的集體,進步的集體!
【【必備】美術教案9篇】相關文章:
【必備】美術教案三篇04-11
【必備】美術教案6篇03-12
【必備】美術教案7篇03-07
【必備】美術教案九篇03-06
【必備】美術教案8篇03-03
【必備】美術教案4篇03-01
【必備】美術教案3篇02-27
【必備】美術教案10篇02-27
【必備】大班美術教案四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