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語文教案4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材簡說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開、瓜果飄香;彩色的棉花,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帶;無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壯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卻養(yǎng)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進的科學技術,給農(nóng)業(yè)帶來如此大的變化,令人驚嘆。
本課和第17課《酸的和甜的》一樣,采用連環(huán)畫的編排形式。建議老師們在教學中把圖文緊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圖畫指導學生識字、讀書,并滲透觀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學習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積累興致勃勃等四字詞語。
3.借助插圖了解一些農(nóng)業(yè)科技知識,進一步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教學建議
。ㄒ唬┳R字寫字
1.識字。
本課圖文結合十分緊密,因此,建議老師們采取圖、文、字結合的辦法呈現(xiàn)生字。可以制作下面描述的課件(或者復合投影片)呈現(xiàn)生字。
第一段:畫面右邊是文中插圖,左邊是課文。課文中致、勃、農(nóng)、技加注音,農(nóng)、技兩個生字為紅色,其余的字為黑色。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特別注意農(nóng)、技兩個生字,當學生認識后,教師點擊生字,使之變成黑色。
其余自然段與之相同。
2.寫字。
建議把指導重點放在絞絲的書寫上(紡、織)。寫好絞絲的關鍵在于寫好兩個撇折:第二個撇折稍大,兩個撇要保持平行(平行的概念不要給學生講,可以通過示范讓學生明白),第二個折要寫成提。
。ǘ├首x感悟
本課有些句子比較長,教師要加強指導。注意指導讀好下面的句子。
1.第二段中的我們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養(yǎng)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爺爺立了大功。
2.第四段中的這種棉花在吐絮時就有紅、黃、綠等不同顏色,棉紡廠可以直接用它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布
。
由于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已經(jīng)不是難點。本課詞語較多,還有許多專業(yè)術語,教學時可采取以下方法。
興致勃勃是個成語,可以引導學生查成語詞典自學,也可以這樣指導理解:(1)仿照文中例句說句子。如,我們興致勃勃地來到體育場,觀看足球比賽。(2)情境理解。讓全體學生興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們做的時候告訴他們,這就叫興致勃勃。
引人注目也是個成語,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進行教學。
幾個專業(yè)術語可以不講。如果學生提問,可作簡單回答。如,雜交水稻:一種產(chǎn)量特別高的水稻。耕地:可以種莊稼的土地。濕度:水的多少。光照:太陽光的照射。吐絮:(看書上插圖,再出示一只棉桃──圖畫、實物、課件均可)這里是指棉桃剛剛張開嘴,露出棉花。溶解:用演示的方法幫學生理解意思。如,把糖放在水里,即糖溶解在水中。
。ㄈ⿲嵺`活動
參觀當?shù)氐目萍颊褂[館,回校后交流參觀所得。農(nóng)村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當?shù)氐亩咀魑锓N植或在大棚中栽種的農(nóng)作物。
四、教學設計舉例
片斷:角色學習,自讀自悟
(一)范讀(或聽錄音),感知課文
(二)自由朗讀,初步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全文。
2.討論、互助,解決難讀的句子。
我們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養(yǎng)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爺爺立了大功。
這種棉花/在吐絮時/就有紅、黃、綠等不同顏色,棉紡廠/可以直接用它/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布。
3.指名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一讀,并說一說通過讀書自己明白了什么。
。ㄈ﹫D文結合,朗讀感悟
老師依次出示掛圖,請學生給它們配上相應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選為最佳講解員。
。ㄋ模┬〗M互助,自學生字
。ㄎ澹┓e累詞語
請學生在每段課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讀給大家聽。并模仿課文中的句子造句。然后重點讀讀記記課后列出的四字詞語。
五、資料袋
1.彩色棉花
彩色棉花是一種棉纖維不需經(jīng)過人工染色,自身就呈現(xiàn)出紅、綠、黃、藍等不同顏色的棉花。栽培彩色棉花既不施用化肥,也不施用農(nóng)藥,只用有機肥料和生物農(nóng)藥,因而又叫有機棉或生態(tài)棉。由于彩色棉花的紡織品能長期保持本色,無化學消毒和染色的殘留物質,且生產(chǎn)成本低廉,因此深受棉紡部門的青睞。
2.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是根據(jù)植物生長發(fā)育需要的各種養(yǎng)分,配制成營養(yǎng)液,讓花卉植物直接吸收,所以無土栽培也稱為營養(yǎng)液栽培或水培。它與土培相比,具有花多型大、味濃、色艷、花期長,節(jié)約養(yǎng)分、水分和勞力,清潔、無雜草、病蟲害少等優(yōu)點。
語文教案 篇2
這是一首借楊樹之口,抒發(fā)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的詩歌。本首詩歌意境優(yōu)美,韻律強,讀起來朗朗上口,很適合學生朗讀。本課的設計,我注重以讀為本,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感悟。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閱讀詩歌,在小組中互相交流預習成果。而后讓學生們暢談對這首詩歌的初步理解,說說從這首詩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師生對話、文本對話中,孩子們了解了大葉楊的外形特點,也喜歡上了大葉楊可愛的性格。
在教學第二節(jié)詩歌時,孩子們輕而易舉地理解了課后的思考題:“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進一步啟發(fā)學生:“大葉楊還唱給誰聽呢?”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唱給天上的白云,為它的舞蹈來伴奏”、“唱給忙碌的爸爸媽媽,消除他們一天的疲勞”、“唱給植樹的小朋友,向他們表示感謝”……我適時地進行激勵性的評價,更使他們喜形于色。在語言的渲染、思維的碰撞中,孩子們的想象力盡情地飛揚。我順時將學生引入意境,將感悟化為情感朗讀,從而培養(yǎng)語感,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情感熏陶。
孩子們在課堂上的熱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我突發(fā)奇想地將這首小詩套上了歌曲,隨即演唱了出來。孩子們感到特別新鮮,那份欣喜一覽無余。于是,孩子們也跟著把自己會唱的歌套上,用歌聲演唱這首小詩,如此一來,既感受到了大葉楊樂觀、向上的歡樂精神,又記憶了小詩。真可謂唱也陶陶,學也陶陶。
新課程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和評價的能力。其實我們課堂的朗讀教學,不必作過多的分析,創(chuàng)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在自讀中、自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這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教案 篇3
一、導入。
1、讀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2、板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請自由的閱讀課文,并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
二、初讀感悟。
1、自由讀文。(第一次讀文。)
2、指名填空。(提示:使它變成一個完整的句子。附帶指點榷字的寫法。)
3、課文中還有許多四個字的詞語,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請你用你的筆快速的把它框畫出來。一邊讀一邊畫。(第二次讀文。)
。ㄟ^程中提示學生找詞也要有方法,得按順序來。如:老師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的辦法特別好,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的找,這樣就不會手忙腳忙了。)
4、匯報:找好了嗎?老師請幾位同學分段來說說自己查找的'結果,被請到的同學就站起來說,其他同學可要注意聽:他念到的你畫下了嗎?你畫的他是不是也畫下了?如果沒有你得幫他補充。(抽絲剔骨,抓要點讀文。)
(課堂堂不是屬于一兩個學生的,課堂當歸還于學生,當面向群體。)
5、自由練讀課中的四字詞。(要求:有感情、有節(jié)奏。)
6、指名讀。
7、齊讀四字詞語。
8、讀課文內容。(一男生,一女生,與班里的男生、女生分讀全文。共四個自然段。)
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一出問題立刻糾正。(第四次讀文)
三、課堂小練習。
1、按老師的要求把書折好,只看書中的圖畫。
2、看圖說詞。
。ㄒ螅喝缥铱吹剿伙L吹得飄飄搖搖的樣子,就想到了年老體弱這個詞。按老師的說法來說,你能嗎?)
3、將詞寫在圖畫的旁邊。(快速思考,不看書你能想到幾個詞?看誰想的多。)
4、展示結果。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體會散文選材的典型性和精粹性。
二、體會散文抒情寫意的獨特性和深刻性。
三、探究散文蘊涵的思想文化價值。
四、探究散文形與神的關系。
單元說明
從本單元開始,學習中國現(xiàn)代散文。這幾篇散文都是描寫地域風光的作品,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集于篇中,把珍貴的歷史和現(xiàn)實情景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文中有著豐富的認識價值、審美價值和教育意義,不僅教人認識現(xiàn)實、認識歷史,還教人學會思考,學會心靈體驗,學會提升思想境界。一切現(xiàn)實終將變?yōu)闅v史,歷史也將煙消云散,唯有文學作品可將已經(jīng)發(fā)生和正在發(fā)生的種種新奇情景記錄下來,像一串凝聚著寶貴記憶的珍珠一樣,供人欣賞、凝視,寫人記事抒情的散文作品在這方面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
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一、比較三篇課文的異同
三篇課文都有一些相同點,都是寫景觀、寫感受,卻寫出了不同景象、不同風格,可以同中比異,異中尋同。
《動人的北平》之所以被選做精讀課文,一是因為林語堂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史上的一大名家,他的散文作品理應在我們選修教材的散文系列中占一席之地;二是因為本文也確屬一篇名文佳作,作者對古老而時新的北平城和北平故都文化愛之深、感之切,把整個北平的現(xiàn)實和歷史裝入心中,薈萃于筆下,整體地描寫北平的景象,但又不是抽象概括地描寫,而是以一幅幅小畫面呈現(xiàn)出來,具有良好的審美效果。
作為略讀課文的《漢家寨》《特利爾的幽靈》,其意趣與《動人的北平》相異!秳印穼懻w景象,而其他兩篇都寫片段景,有選擇地講述造訪、觀察的景象;《動》呈現(xiàn)一幅幅小畫面,而其他兩篇都有一個主畫面;《動》寫作者自己所在的城市,故而觀察體驗更全面,情感性更強,而其他兩篇都是作者以訪客的身份“進入”又“走出”那陌生的審美情境,故而新鮮感強,感受和思考的力度更大。當然這也跟作家的寫作風格相關,林語堂的散文創(chuàng)作更強調情調、情味,更多地寫感性;而張承志和梁衡則長于思考,作品具有思想深度。另外也與時代風格相關,當代散文總體上更愛往理性和思想深度方面發(fā)展,與現(xiàn)代散文具有較多的感性傾向有所不同。
再有,同是當代散文的《漢》與《特》也略不相同。前者更多地寫景,后者更多地寫所感所思;前者更多地寫現(xiàn)實,后者更多地寫歷史;前后思想感情屬內斂型,后者屬開放型。
當然,三篇課文的同異點不止這些,后面還將另述。通過比較三篇課文的異同點,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每篇課文,也可以認識散文文體的某些特點。
二、體會散文形神相依的規(guī)律
單元后所附短文《現(xiàn)代散文的形與神》,指導學生從形神相輔相依方面認識散文的文體特征。
一篇好的散文就像一個形神兼?zhèn)涞纳w一樣,形要完整勻稱,不可殘缺;神要充實飽滿,不可空洞枯槁。同時,形可以豐富多彩,也可以單一;神要凝聚集中,當然也可以多元多向度。一般說來,形散神不散是散文寫作的通則,但也有一些例外。
本單元的課文都體現(xiàn)散文形神兼?zhèn)溆窒噍o相依的規(guī)律。以《動人的北平》為例,散文之形表現(xiàn)為作者所見之景物豐富多樣、色彩斑斕,那一幅幅生動的小畫面豐富了作品的“血肉”,堆積起作品的“形體”。當然組織成篇的結構方式和生動醇厚的語言也成為作品之形的一部分。而蘊涵在課文之中的散文之神可以從不同方面領會,一是故都北平之“神”──精神、神韻、靈氣,二是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前者謂之“神”,后者謂之“情”,課文在這兩方面都是集中聚合的,不見些許散亂。
其余兩篇,《漢家寨》只寫了漢家寨一處風光,看似形不散,其實也散,你看,這里既寫自然又寫社會,既寫現(xiàn)實又寫歷史,既寫外景又寫內情,怎說不散?其神則體現(xiàn)為情感的線索,這情感集中地凝聚在“堅守”這一情結上。《特利爾的幽靈》之形散神聚應該是不言而喻的,課文寫特利爾小鎮(zhèn)和馬克思故居不多,更多地寫“特利爾的幽靈”是怎么傳播世界并在中國落腳、蓬勃發(fā)展的,視野開闊,筆墨縱橫,此謂之形散;神聚呢?全文、全部材料都集中于“幽靈”,此其一;作者在寫“幽靈”之靈動、迅猛、宏偉時,表達了一種崇敬、激動的心情,此其二。此二者從不同方面構成課文的神之線索,組串起全文的材料和結構。
三、挖掘課文的人文價值
三篇課文都有著豐厚的人文價值!秳尤说谋逼健繁磉_故都古老而時新文化的魅力,引導讀者對故都這座城市和它的文化的熱愛,也表達了作者一種優(yōu)雅的情懷,很有感染力;《漢家寨》表現(xiàn)漢民族文化的頑強生命力,表現(xiàn)“堅守”的精神力量,表現(xiàn)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人的精神的超越和升華,閱讀這樣的作品何嘗不是一種精神的洗禮?《特利爾的幽靈》從一個特別的角度展現(xiàn)馬克思主義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年輕的讀者應起到認識和教育的作用。
【關于語文教案4篇】相關文章:
關于語文教案四篇04-19
關于語文教案三篇03-17
關于語文教案九篇03-16
關于語文教案5篇03-09
關于語文教案9篇03-09
關于語文教案6篇03-08
關于語文教案7篇03-07
關于語文教案8篇03-06
關于語文教案10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