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乱com|久久婷婷午夜精品二区|一道本国产不卡视频|国产孕妇故爱A级高清片免费看

<tbody id="geoqw"></tbody>
  • <center id="geoqw"></center>
  • <menu id="geoqw"></menu>
  • <center id="geoqw"></center>
    
    <menu id="geoqw"></menu>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5-24 13:31:29 詩琳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11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1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發(fā)現(xiàn)的過程。

      2、 使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判斷、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學生滲透互相聯(lián)系,互相對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

      多媒體課件、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復習準備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什么是面積?

      計算和測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同學們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那么請看大屏幕。

      二、新課導引

      1、下面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厘米。

      師:你怎么數(shù)得這樣快?你是怎么數(shù)的?同學們已經(jīng)會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求長方形的面積了。如果用這種方法去求一個較大圖形或物體的面積(如操場),你會感到怎樣?今天我們研究一種求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新方法。(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三、教學新課

     。ㄒ唬⿲嶒,猜想

      請小朋友們拿出1號紙,量一量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么辦法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

      學生反饋:利用面積計、長乘寬……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是長乘寬呢?

     。ㄒ唬┭芯块L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現(xiàn)在每個小組都有一些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擺出你喜歡的長方形。

      B、說出你所擺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C、組長把結果填在書上的表格中。

      反饋拼圖情況。

      探究提示:長方形的面積跟什么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

      根據(jù)你們小組擺的長方形,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面積跟什么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我們發(fā)現(xiàn)了長方形的面積跟( )有關系,有( )關系。

     。ò鍟洪L方形的面積=長×寬)。

      反饋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師:哪組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指名學生說一說。

     。ǘ┱叫蚊娣e的計算

      1、利用遷移,探究知識

      把長方形的長縮短3厘米,求這個圖形的面積。

      當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等的時候,這個圖形就是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那正方形的面積應該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剛剛的小正形擺一擺。(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師:由此我們發(fā)現(xiàn),只要給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就能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同樣只要知道正方形的邊長就能計算出正方形的面積。

      試一試:

      小明家的方桌寬9分米,小明爸爸想給方桌劃一塊玻璃,請問要劃多大的一塊玻璃呢?

      四、鞏固練習

      五、課堂

      本節(jié)課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想一想,這部分知識能幫助你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師: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圖形面積的基礎。通過它我們可以推導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許多圖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小學數(shù)學教案 2

      教學內容:

      教材第7頁例三和練習二的第1.2.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千米

      1、學生匯報到路邊觀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師制作的第一塊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汕頭到廣州有幾千米

      3、讓學生看書第七頁的例三,理解到葉鎮(zhèn)21千米、靈山23千米的意義。

      4、小結: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你是否知道從哪到哪大約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長呢?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讓學生到運動場跑5圈體會1千米約有多長。

      2、讓學生動手測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匯報板出:1千米=1000米

      3、舉出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生活周圍有1千米長的物體嗎?

      三、鞏固知識、動用知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1題和第4題。

      2、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練習二第2題

     。2)補充題(略)

      四、全課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千米,知道1千米的長度,還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小學數(shù)學教案 3

      【教學內容】

      教材第3-4頁例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一個數(shù)乘以分數(shù)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

      難點: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新知探究】

      明確算理,探究算法

      出示例3情境圖,說說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決什么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兩個問題并請學生先看第一個問題)

      (一)探究幾分之一乘幾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求種土豆的面積是多少公頃,我們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從上節(jié)課的整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進行類推)

      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我們可以用乘法來計算。

      3.學生進行嘗試(可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式來解釋自己的想法)。

      4.進行交流反饋

      重點反饋描畫涂色的想法,并在學生講解后,教師再利用課件進行講解鞏固:

      5.得出結果

      6.猜想計算方法

      觀察這幾個算式,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覺得幾分之一乘幾分之一可以怎樣計算?這個方法可以推廣到所有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計算中嗎?

      小學數(shù)學教案 4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畫出指定度數(shù)的角,形成畫角技能,養(yǎng)成學生良好規(guī)范的作圖習慣。

      2、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畫出指定度數(shù)的角,培養(yǎng)學生靈活發(fā)散的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自主嘗試和小組合作過程中體會學習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地畫出給定度數(shù)的角。

      教學難點:

      掌握正確的畫角技能。

      教具學具:

      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板書課題:

      1、測量角的大小要用什么工具?怎樣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shù)?

      2、同桌結合說一說三角尺上各個角的度數(shù)。

      3、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角,會用量角器量角,并能對角進行分類,那么這些角又是怎樣畫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畫角。(板書課題:畫角)

      二、揭示目標:(教師口述)

      三、自學指導:

      1、自學內容:課本第42頁例4

      2、自學方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3、自學時間:8分鐘

      4、自學要求:

     。1)自學課本第42頁例4中的`畫角步驟

     。2)試著按例4中的畫角步驟畫一個65°的角。

     。3)小組交流:你是怎么畫角的?

      四、質疑探究:

      1、請學生說說你是怎么畫的?

      2、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畫角的步驟和方法。

      3、師生共同小結畫角的具體步驟:

     、佼嬕粭l射線,中心點對準射線的端點,0刻度線對準射線(兩合);

     、趯柿拷瞧飨鄳目潭染點一個點(找點);

     、郯腰c和射線端點連接,然后標出角的度數(shù)(連線)

      4、用量角器畫出以下度數(shù)的角。

      65° 40° 110°

      小學數(shù)學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口算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

      2、掌握筆算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方法。

      3、運用乘除法關系,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數(shù)。

      二、教學重點:

      掌握筆算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方法。

      難點:提高計算正確率。

      三、教學準備:

      卡片和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口算訓練:P-30第一題。

      要求學生掌握口算技能,提高口算能力。

      B、計算訓練:

      1、P-46第二題。

      a、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掌握方法。

      b、說一說你為什么算得怎么快?

      c、學生報得數(shù),進行校對。說一說你錯誤的原因。

      2、計算并用乘法驗算。P-46第三題的第一排。

      a、抽三名學生板演,校對。

      b、說一說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3、求未知數(shù)P-45第四題。

      a、抽四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幫助學困生。

      b、說一說每題計算的依據(jù)是什么?

      C、講解應用題:P-46第五題和第六題。

      1、學生用分析法或綜合法分析解題思路。

      2、說一說時間、速度和路程的`三者之間的關系。

      3、學生獨立完成。校對。

      D、發(fā)展題:

      1、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推理。

      △÷△=□□是幾?

      △-△=☆☆是幾?

      △+△=○○=11.4-1=10.4

      □+○+☆=11.4

      △=()△=5.2

      E、布置作業(yè):P-46第三題。

      課后小結:本節(jié)課的最后,我安排了一道發(fā)散題,重在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以及綜合運用小數(shù)乘除加減法的能力,在這一題的練習中,我先通過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小組派代表交流。最后選擇其中一題講解思路。效果不錯。

      小學數(shù)學教案 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5頁的第45題,練習九的第46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捏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方法,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用比例解答應用題

      教師: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有些應用題就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F(xiàn)在我們就來復習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35頁第4題:

      我國發(fā)射的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wèi)星,在空中繞地球運行6周需行10.6小時,運行14周要用多少小時?

      教師解釋:運行一周就是繞地球一圈,人造衛(wèi)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2、用小黑板出示第35頁第5題:

      一個農業(yè)專業(yè)組乎整土地,原來打算每天平整0.4公頃,15天可以完成任務。結果12天完成了任務,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頃?

      指名學生讀題,并說出這道題的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當學生說出每天平整的公頃數(shù)與時間成反比例后,讓學生完成這道題。教師板書出解答過程。

      3、總結。

      教師:像上面這樣的題在解答時,先要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然后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再進行解答。

      二、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九的第46題。

      1、第4題,先說明一下,農藥是藥液和水合起來的重量,再提示:第(1)小題。要求配制這種農藥750、5千克,需要藥液與水多少千克,要先算出農藥和藥液的比、農藥和水的比。

      2、第5題,讓學生說一說根據(jù)什么來判斷方磚的面積與方磚的塊數(shù)成什么比例。

      3、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說說解答思路。

      小學數(shù)學教案 7

      教學內容:

      課本P15頁例2,及練習四的6—10。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意義解答分數(shù)乘法兩步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辨析兩次判斷單位“1”有什么不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先說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義,再口算出得數(shù)。

      2、指出下面每組中的兩個量,應把誰看作單位“1”。

      1)香蕉的筐數(shù)是蘋果的。

      2)香蕉的筐數(shù)的和蘋果的筐數(shù)相等。

      3)黃牛只數(shù)的等于水牛的只數(shù)。4)水牛的只數(shù)相當于黃牛的'。

      二、新課學習。

      1、出示例2。

      2、讀題,分析題意。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明確這是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3、怎樣用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

      思考:要畫幾條線段?5/6和2/3分別是誰的5/6和2/3?單位“1”分別是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畫圖。

      4、確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計算。

      1)求小華儲蓄的錢數(shù)怎樣想?

      思路:根據(jù)“小華儲蓄的錢數(shù)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錢數(shù)看作單位“1”,就是求18的5/6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列式:

      (元)

      2)求小新儲蓄的錢數(shù)怎樣想?思路同上。注意認清單位“1”

      5、指導列綜合算式解答。

      6、總結今天所學內容和昨天的異同。

      7、練習

      1)完成課本P15頁下的“做一做”。

      2)指名說一說是怎樣確定計算方法的。

      三、新課小結。

      1、分數(shù)乘法兩步應用題與前一節(jié)所學的一步應用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解答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怎樣判斷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P16練習四6、7。

      五、作業(yè)。

      完成練習四的第8—10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8

      教學目的: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根據(jù)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3.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主題圖。

      教學方法:

      談話法;情境教學法。

      一、談話導入

      師: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數(shù)學問題,這些問題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主題圖)

      二、探索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1.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要比較什么?你有什么辦法?

      2.小組交流,明確: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時間里誰跑得遠,誰就快。這個同一時間在這里就是1小時,那么拖拉機1小時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車1小時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車跑得快。

      3.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為:1時、1分、1秒。在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題中,拖拉機的速度是60千米/時,而面包車的速度為70千米/時。因此,面包車的速度快。

      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明白要想知道誰跑得快,不是看誰行駛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統(tǒng)一時間內誰跑得遠,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

      4.讓學生根據(jù)這一情境得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速度=路程÷時間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shù)據(jù),拓展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認識,也可以把學生課前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交流。

      通過實例,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真正明確了路程、時間、速度這三者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試一試”第一題。讓學生看圖,根據(jù)情境解答。進一步鞏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

      2.完成“試一試”第2題。

      三個算式結合具體情境去體會、思考、交流、匯報。讓學生進一步理清三者關系。

      四、總結談話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小學數(shù)學教案 9

      教學內容:

      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教科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圓的面積》中的第一節(jié)課,數(shù)學-圓的面積。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建立圓面積的概念,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能正確地應用圓面積計算公式進行圓面積的計算,并能解答有關圓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ㄕn件演示)用一根繩子把羊栓在木樁上,演示羊邊吃草邊走的情景。(生看完提問題)

      生:1羊走一圈有多長?

      2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

      3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積是多少?

      二、引導探究,構建模型

      A:啟發(fā)猜想

      師: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積最大是圓形:

      1、這個圓的面積有多大猜猜看;

      2、試想圓的面積和哪些條件有關?

      3、怎樣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生試說)

      B:分組實驗,發(fā)現(xiàn)模型

      學生分小組將平均分成16等分、32等分的圓放在桌上自由拼擺,拼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擺好后想一想:

      1、你擺的是什么圖形?

      2、你擺的圖形與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圖形各部分相當于圓的什么?

      4、你如何推導出圓的面積?

      請小組長匯報拼擺的情況,鼓勵學生拼擺成不同的平面圖形(師課件展示動畫效果)可以拼擺成長方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四種情況。

      三、應用知識,拓展思維

      1、師: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

      2、運用公式計算面積

      A完成羊吃草的面積

      B完成課后“做一做”

      C一個圓的直徑是10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D找出身邊的圓,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徑,算一算面積(完成實驗報告單)

      測量物直徑(厘米)半徑(厘米)面積(平方厘米)

      3、應用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知識應用)

      下面是一個體育場的平面圖,請你算一算跑道的周長是多少米?長方形體育場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學校要請師傅給體育場鋪草皮,已知每平方米的草皮是2.4元,學校一共要付多少錢才能完成?

      四、歸納總結,完善認知

      今天學了什么,這些知識我們是用什么方法學來的,你懂得了什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能正確判斷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建立圖形的位置關系及其變化的表象。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運用數(shù)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數(shù)學問題。

      教學重點:

      能判斷方格紙上圖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數(shù)。

      教學難點:

      學生在方格紙上正確畫出平移后的簡單圖形。

      教學準備:

      微視頻、微練習。

      課前準備:

      1、將《平移與旋轉》微視屏發(fā)布到班級QQ群,請家長督促孩子觀看學習。

      2、根據(jù)微視頻內容進行學習,并完成微視頻練習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根據(jù)微練習1、2、3小題的講評復習圖形的運動—平移。

      2、導入語:圖形的運動除了前面學的平移,還有一種圖形的運動—旋轉

      3、出示課題:旋轉

      二、新課學習

      1、在觀看微視頻,觀察圖中的物體運動。

      2、小組探究:和昨天的知識對比,物體的運動有什么不同

      3、小組討論。

      三、提升訓練

      1、尋找身邊的平移和旋轉。

      孩子們,我們的身邊還有那些物體的運動方式是平移?生說。哪些物體的運動方式是旋轉?

      2、孩子們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師也找到了一些,你能準確地判斷出下列物體的'運動方式是平移還是旋轉嗎?(課件展示)

      3、孩子們判斷得可真準確,現(xiàn)在想請一個孩子到黑板上來平移小汽車的卡片。老師先貼在黑板上,聽老師的口令,平移這張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確了,請你送給他掌聲,明白嗎?指任1名同學發(fā)口令,1名同學平移卡片。小結:細心的學生仔細觀察,我們每次平移后,物體的什么有變化嗎?什么沒變?想一想旋轉時呢?

      4、課間小活動。

      讓學生當小小設計師。拿出準備的學具,線和紐扣。小組合作,設計紐扣的運動方式。

      四、課堂作業(yè)

      通過學習,談談收獲。

      五、課后作業(yè)

      尋找身邊的平移與旋轉事例,講給同學們聽。

      板書設計:

      平移與旋轉

      平移:物體或圖形沿著直線方向運動,而本身的方向不發(fā)生改變時,這種運動現(xiàn)象就是平移。

      旋轉:物體或圖形繞著同一個點(或同一條直線)轉動,這種運動現(xiàn)象是旋轉。

      小學數(shù)學教案 1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幻燈片播放正方形、長方形圖片,吸引興趣

      2.在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你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發(fā)學生思考。

      二、實際操作,驗證猜想

      1、觀察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們有什么特點呢?你有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嗎?同桌交流。

      2、操作驗證

      (1)拿出自己的學具,用自己的辦法驗證。

      (2)把自己的猜想和驗證向小組匯報。

      3、反饋

      (1)對長方形的邊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相機板書。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比等)相機教學“對邊”。指一指長方形的'對邊在哪里,一個長方形有幾組對邊?長的一條邊,請你給它起個名字,你會叫它什么?短的一條邊呢?

      (2)對長方形的角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相機板書。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相機板書。怎樣來證明?正方形的邊你會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相機板書。怎樣來證明?

      4、歸納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練習:

      1、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再把這個長方形變成一個正方形,再說說它們的特點。

      2、在書上p64第7題的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再說說小青菜提的問題。

      3、完成書上p64第4題。先自己拼一拼,再與同桌交流一下。

      (1)用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2)用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再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嗎?

      三、課堂小結

      向同學們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的習題

      2.把不理解的地方標畫在書上。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7-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9-16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10

    (優(yōu)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優(yōu)]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華]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華)07-07

    (精華)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0

    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0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品)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