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語文教案范文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啟示、劇烈、小心翼翼、操縱、跳躍、掙扎、距離、紐約、抉擇、實踐、獲得”等詞語。
2、朗讀與默讀課文,體會作者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學會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現(xiàn)心理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3、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按事情發(fā)展順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閱讀,抓住主要內(nèi)容,讀懂課文。
4、教育學生懂得只有受到嚴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才能成為有道德的人。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為什么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里的原因。
2.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3、理解“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體會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讓學生搜集有關鱸魚的相關資料。
2.搜集有關道德修養(yǎng)的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師,我了解他不是因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卻能把一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
2、與學生共同理解“啟示”一詞的含義。
3、讀課題,從題目中,你提出哪些問題?
為什么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啟示?
會得到什么樣的啟示呢?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13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三,釣魚的啟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內(nèi)容】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第31課(需2課時)。
【教材分析】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證實假想的探索過程,同時向我們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語言準確生動,內(nèi)容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語言準確生動,同學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可以根據(jù)課文描繪的情景,展開豐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了解的有關恐龍進化的知識。采用質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樹立同學探究意識,培養(yǎng)同學鉆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理念】
教學中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突出同學的主體地位讓同學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fā)展空間,使課堂充溢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天性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tǒng)一。
【教學目的】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弄明白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病⒂懈星榈睦首x課文,理解一支恐龍怎樣演化成鳥類的過程,并有條理地說說。
。、激發(fā)同學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同學大膽質疑、熱愛科學、鉆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弄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難點:
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課時布置】
。舱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和聽說過恐龍這種動物,喜歡它們嗎?課前你們已查閱了許多方面的資料,F(xiàn)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薄⒄n件出示各種恐龍和鳥兒的動態(tài)畫面,說說你知道它們哪些特點。
。病⑽覀兌贾懒丝铸埵且环N龐然大物,現(xiàn)在已經(jīng)滅絕了,然而有誰回想到這種龐然大物會與靈活的鳥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呢?這節(jié)課就來解開這個謎團。
。、板書課題:
飛向藍天的恐龍
。、讀題、解題:
是指恐龍中體輕的一支逐步有陸地生存轉向空中,最終演化成鳥兒。
二、整體感知,回饋預習
。、自讀全文:
指名逐段讀,想:
課文寫了什么,你對哪局部內(nèi)容感興趣。
。、查生字掌握情況:
、抛x詞語競賽,出示生字詞屏:
分小組讀、男、女生讀。
⑵猜詞語競賽,出示字屏:
顏色多,絢爛多彩──五彩斑斕 在空中回旋地飛──飛翔
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空中──凌空說話或寫文章時最重要的局部──點睛之筆。
、歉鶕(jù)動作選配詞語:
放映有關恐龍與鳥類動態(tài)畫面,認識局部詞語,如:
。ǹ铸埖模┍恐、愚鈍……;(鳥兒的)輕靈、敏捷、飛翔……
3、指名說說課文寫了什么?
三、精讀重點,領悟寫法
。、閱讀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方法:
、畔茸陨碜x。
⑵再討論。
、菂R報:
、俚谝环N大約出現(xiàn)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數(shù)千萬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長得……像鳥類……
、芩鼈儗W會了滑翔……飛向藍天的鳥類。
。、閱讀感悟寫法上的特點:
用詞準確,生動的特點如:
⑴地上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xiàn)在兩億年。
、扑暮蟠毖艹梢粋形態(tài)各異的龐大家族……
3、用自身的話說說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4、有感情地朗讀自身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導入新課
1、指名帶讀生字詞,聽寫局部生字。
2、上節(jié)課同學們了解了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并提出了恐龍怎么會飛的疑問?下面,我們來認真閱讀課文。
二、朗讀感悟,理清課文內(nèi)容
。薄W習第一段:
、抛宰x一自然段,畫出文中哪些語句寫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⑵“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二者”指的是誰?歸納二者在外形、習性方面的不同點。
、侵笇Ю首x,個別讀,齊讀:
師:為了給人類的假想找到依據(jù),中外科學家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它們分別有什么樣的發(fā)現(xiàn)?
。、默讀第二段,考慮中外科學家的不同發(fā)現(xiàn),并小組交流:
、琶襟w出示第二段最后一句話“遼西的發(fā)現(xiàn)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jù),給這副古生物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
、啤包c睛”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是“點睛”之筆呢?
、侵笇Ц星榈乩首x課文,體會科學家在鉆研過程中的心情。在讀中感悟欣喜若狂的含義。
三、學習三、四自然段
。、輕聲自讀這一局部,并畫出自身認為寫的好語句多讀幾遍。說說這局部介紹的是什么?
(介紹的是億萬年前恐龍的龐大家族。)
。、指名讀三、四段,小組討論:
陸地上的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飛向藍天的?
。、完成表格:
恐龍的龐大家族
恐龍的演化過程它們各自的特點作者說明的角度
4、考慮:
在作者描寫的內(nèi)容中,哪一支描寫的最具體?這樣具體的描寫有什么好處?
理解:
“一支”是指恐龍的某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長的演化”是指經(jīng)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
5、在這個大家族里,哪種恐龍經(jīng)過演變飛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6、再讀全文,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想象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贰嗌辖涣鳎
有條理地說一說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練習背誦獵食性恐龍演變成鳥類的過程。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考慮:
這一段有幾句話?哪句話是這一段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希望能夠重現(xiàn)這一歷史進程”這句話包括的信息?
2、理解:
隨著越來越多精美化石的發(fā)現(xiàn),他們里這一愿望的實現(xiàn)已越來越近了:
要證明鳥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只能依賴于對化石的采集。假如能把恐龍向鳥兒進化的過程全部以化石的形式展現(xiàn)給大家,就毫無疑問地說,鳥兒是恐龍進化而來。
。、齊讀最后一段。
五、概括全文
本文假想了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程,說明簡潔,意思完整,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激發(fā)了我們探索自然的興趣。
六、積累語言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課文有許多語句的意思表達得很準確,請你找一找、讀一讀,如:
恐龍的一支經(jīng)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凌空飛翔的鳥兒。將這樣的語句謄寫在積累本上。
七、作業(yè)
。、判斷下面的說法,對的打“√”,錯的打“”:
、趴铸堊罱K都演化成鳥類大家族。 ( )
、瓶铸堁莼渗B類經(jīng)過了三千萬年。 ( )
、菐в鹈目铸埢亲C明恐龍能飛上藍天的關鍵。 ( )
。病⒎治鱿旅娴木渥,說說好在哪兒:
恐龍的一支經(jīng)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飛翔的鳥兒。
。、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呢?
語文教案 篇3
習作目標:
1.指導學生閱讀例文,啟發(fā)學生根據(jù)例文做法,去搜集反映寒假生活的資料,并和大家交流。
2.借鑒課文的寫法,以“漫話寒假生活”為題寫一篇習作。注意寫出寒假生活的情趣。
3.引導學生注意做好生活積累。
教學目標:
1.閱讀例文,弄清例文寫的是什么,寫了些什么,反映了什么。
2.借鑒例文的寫法,寫自己的寒假生活。
3.注意寫出寒假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把豐富多采、充滿情趣的寒假生活表達出來。
教學難點:表現(xiàn)寒假生活的豐富和情趣。
教前準備:讓學生準備能反映自己寒假生活的照片、錄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談話
要點:1.簡要說說春節(jié)的由來。
2.描述城鄉(xiāng)人們過春節(jié)時的情景。
二、板書習作文題:漫話寒假生活
三、審題
1.看了習作題目,有什么問題沒有?
引導學生弄清:
什么是寒假生活?(寒假里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
什么是漫話?(不拘形式、隨便談0
2.小結:漫話寒假生活,就是要寫我們在寒假里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只要是你感興趣的,覺得有意思的都可以寫。
四、閱讀例文
1.教師談話:書上有一篇同學寫的《漫話寒假生活》,仔細讀一讀,邊讀邊想一想,這位同學都說了些什么。
2.讀后討論。
這篇《漫話寒假生活》說了寫什么?
你覺得哪些內(nèi)容有情趣?怎么有趣?
3.讓學生再讀一遍例文。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討論發(fā)言可作以下歸納板書:
談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節(jié)目(小品,京劇)
有意思
說閱讀書報的收獲
有收獲
講什么的都有
不嫌煩
4.小結:這些內(nèi)容都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這就是漫話。
五、組織“寒假生活漫話會”
可以指定一名同學作為主持人,讓學生暢所欲言。
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可以用電教設備展示相關的照片,播放錄象。
六、指導學生選擇材料
讓學生簡要地說說自己準備寫些什么。
討論:哪些內(nèi)容可以寫進本次習作,哪些內(nèi)容不可以?為什么?
七、學生練習寫作,教師作個別指導
第二課時
一、學生說習作要求
二、學生讀習作,師生評點
三、修改習作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學習〈〈一鼓作氣〉〉,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學重點:感受故事揭示的形象,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難點: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教師導言: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臥薪嘗膽》這則成語故事,誰能講一講這個故事呢?
2.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第二則成語故事《一鼓作氣》(板書課題:一鼓作氣)這個故事又會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呢?相信同學們一定能通過自己的學習解決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
(2)圈畫出生字、生詞,多讀幾遍。
(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4)“一鼓作氣”是什么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生詞卡片讓學生認讀。
(2)指名讀課文(正音)。
(3)說說對題目"一鼓作氣"的理解。
(打仗靠勇氣,擂一通鼓,勇氣振作起來了,兩通鼓,勇氣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氣就完了,所以要趁勁頭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3.播放故事片《一鼓作氣》,說說故事講丁一件怎樣的事?
三、精讀課文
1.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討論:
(1)當齊國的軍隊擂起戰(zhàn)鼓時,曹劌為什么不讓魯莊公出兵迎敵?
(2)曹劌的破敵方法妙嗎?為什么?
2.學生自主探究,然后與小組交流。
3.全班討論交流。
(1)指名讀課文第5自然段,用筆勾畫出曹劌說的話。
(2)因為當時齊國的攻勢很猛,如果魯軍在齊軍士氣正旺時出兵迎擊,勢必會傷亡慘重。當齊國三通鼓過后,士氣低落,此時出擊,自然會一舉殲敵。
4.播放錄音帶,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四、感悟寓意,拓展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思考:
(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
(學生自由暢談,教師相機指導)
五、課堂
學生互相質疑、解疑,再說說自己在這節(jié)課中的學習方法和收獲。
作業(yè):雙格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4個。積累詞語5個,積累句子1句。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簡單評價牧童回答三個問題的答案。嘗試學習發(fā)問。
4、了解牧童的聰明回答。培養(yǎng)思維的發(fā)散性,靈活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正確朗讀課文。
能嘗試學習發(fā)問。
教學媒體ppt
課前學生準備充分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1、出示課題:34聰明的牧童
2、師:讓我們一起來聽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名字叫《聰明的牧童》(生齊讀),聽聽這個故事講了些什么?
二、主動探究
(一)自學生字
1、請大家自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然后小組合作學習生字,完成學習單。
學習單:A、拼讀生字,在田字格中自測。
B、讀詞語,理解帶點詞的意思,不理解的提出來。
2、開火車讀生字和詞語,交流詞語的意思。
3、通過學生交流引出句子“從前有個牧童,別人無論問什么,他都能給一個聰明的回答,因而遠近聞名。(1)指導朗讀。(2)用“無論……都……“的句式練習說話。
。ǘ┲攸c學習課文第2節(jié)。
1、范讀第2節(jié),聽清國王問了哪三個問題?牧童分別是怎樣回答的?
2、自由讀第2節(jié),把國王問的三個問題和牧童的三次回答劃出來,并讀一讀。
3、分角色讀國王和牧童的對話,體會牧童的聰明表現(xiàn)在何處?
4、出示牧童回答三個問題的答案,多讀幾遍,想一想,牧童回答三個問題的答案,你滿意嗎?你還有什么奇妙的回答?
三、實踐運用
1、抽讀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抄寫句子
四、拓展延伸
1、看錄象《阿凡提智斗巴依》,看看阿凡提是怎樣巧妙回答巴依老爺提出的問題?
天有多大?阿凡提騎的毛驢的尾巴上有多少根毛?阿凡提用智慧戰(zhàn)勝了巴依。
2、你能否試著提幾個類似的問題,考考小伙伴呢?
例如:人的頭發(fā)有多少根?一棵大樹有多少片葉子?大海中有多少條魚?空氣有多重?
“消失“的速度有多快?……
3、每人發(fā)一顆智慧種子,請每位學生在智慧種子上提一個問題,評選出最佳,并頒發(fā)“善問“之星。
教學效果的反饋
這節(jié)課,我認為語言文字的訓練很到位,上出了“語文”味。比如:“從前,有個牧童,別人無論問什么,他都能給出一個聰明的回答!边@一句話是對牧童的一個總體概述。教學時,我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通過反復的引說讓學生感悟牧童的聰明!皠e人問簡單的問題,牧童能——(給出一個聰明的回答);別人問很難很難的問題,他也能——(給出一個聰明的回答);不管別人問哪一方面的問題,他都能——(給出一個聰明的回答),并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又如:在精讀問答,感悟智慧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逐個出示問答,抓重點詞語進行反復地多種形式地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牧童的聰明。課堂內(nèi)書聲朗朗,回答驚喜連連。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能通過比較,認識有關句子的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4個詞語的意思。
3、認識課文開頭、結尾描寫雨景句子的象征意義和表達作用。
4、了解教師工作既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感受“媽媽”對工作高度負責,為培養(yǎng)下一代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比較,認識有關句子的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
難點:學懂課文開頭、結尾描寫雨景句子的象征意義和表達作用。
第一教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找出課文中有關句子,通過角色朗讀,感受媽媽對工作高度負責,為培養(yǎng)下一代無私奉獻的精神。
2、認識課文開頭、結尾描寫雨景句子的象征意義和表達作用。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合理想象,以《許小燕流淚了》為題,寫一段“我”媽媽冒雨趕到學校,將衣服帶給許小燕時,老師和同學們的言語和神情。
二、教學準備:
錄音、燈片、課外資料。
教學過程:
課前與學生一起欣賞《春雨沙沙》一歌。
一、揭題,激發(fā)學習興趣。
1、課前,我們一起欣賞了《春雨沙沙》這首歌。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一篇新課文,課文的題目與這首歌很相近。
出示課題《蒙蒙細雨》,齊讀課題。
2、你是如何理解“蒙蒙細雨”這個詞語的?
自由發(fā)言:雨很小,很細;幾乎沒有聲音
在第4課《春》中,是怎樣描寫春雨的?
指名說: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像薄煙
3、大家都已預習過課文了,文中是怎樣描寫這蒙蒙細雨的?請大家打開課本,用“~~~~~~~~~”劃出描寫雨句子。指名讀(有2句)。
比較:(投影出示)
那雨小得聽不見沙沙的聲音,細得像蠶吐出來的絲。
那雨很小,很細。
這兩句話,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引導學生比較:第一句,從視覺、聽覺上,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雨下得很小。
4、你能不用朗讀讀出雨下得細、下得小的感覺,注意節(jié)奏控制。(指名讀,范讀,齊讀)
這么美的一句話,在課文中還有什么別的意思嗎?下面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下去。
二、初學課文,了解內(nèi)容,感受教師品質。
1、聽錄音,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反饋。板書:媽媽 我
2、這件事雖小,但很感人,請大家輕聲讀課文,思考:
課文中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表現(xiàn)了媽媽什么品質?在書中作出記號。
先個人再小組討論,給充足的時間。
交流,板書:
冒雨小跑
無私奉獻 患過腎炎
關心學生 借制服
要上課
同時引導理解:
A、冒雨路上折回來取制服。請大家估算一下媽媽這天早晨共在雨中行了約多少時間?(約55分鐘 說50分鐘也可以,因為今天媽媽小跑)
你從課文哪兒看出來。(第8自然段)
在雨中,行了30分鐘,會怎樣?(身上會淋得很濕)
書中有沒有描寫?指名讀。
假如媽媽的行走速度是每小時5公里,再計算一次,媽媽這天早晨共走了多少路?20×3÷60×5=5公里
連續(xù)走5公里路會怎樣?(人很累)
B、媽媽既走得很累,又淋了雨,而且患過“腎炎”,會怎樣?我們從課前補充材料的閱讀中了解到對媽媽的身體有什么危害?從這個地方可看出媽媽怎樣的品質?
全身心撲在教育上,不顧自己的身體健康,用一個詞歸納一下。(無私奉獻)
3、朗讀訓練
A、正因為媽媽曾患過腎炎,所以“我”對媽媽特別關心,請大家仔細讀課文,“我”心情有哪些變化?板書
擔心 放心 驚奇 (抱怨) 關心
B、先請學生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再指名讀一讀相應的段落,評議,再指名讀,齊讀。
結合比較:
已經(jīng)快到學校了,犯不著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說,還下著雨!
天下著雨,已經(jīng)快到學校了,犯不著又跑一趟冤枉路。
這兩句有什么差別?啟發(fā)想象,假如是你,你會說哪一句?為什么?
前一句有層次,有輕重,強調(diào)了天下雨這層意思,較后一句更有氣勢更有說服力。
小玲對媽媽的埋怨對不對?從中可以看出什么?(看似埋怨,實為關心,襯托出媽媽忘我工作的精神。
讀讀這個句子。讀出既抱怨又關心的語氣。
C、而媽媽的語氣該是怎么樣呢?讀讀看。
D、分角色朗讀第4至15自然段。同桌讀讀,指名讀,分組讀。
4、再次理解重點句。
聽了媽媽的話,又看著她在雨中小跑漸漸遠去的身影,小玲心里會想些什么?
啟發(fā)學生想象,說話訓練。
再次出示:那雨小得聽不見沙沙的聲音,細得像蠶吐出來的絲。
這句話不但寫出了雨下得小而且細,這里“聽不見沙沙的聲音”和把雨比作春蠶吐出來的絲還有什么更深的意思呢?
結尾也用相近的一句話寫雨景有什么作用呢?(與開頭呼應,照應課題,語言優(yōu)美)
贊美了教師無私奉獻的春蠶精神
聽不見沙沙的聲音:春雨默默地下著。
媽媽正像這雨,無聲地培育著下一代;媽媽又像春蠶吐絲,無私奉獻,平凡而偉大。
……
齊讀描寫雨的兩句話。
三、感情深化
1、聯(lián)系學校實際,說說自己的老師這樣的事例。
2、讓學生念念收集的贊美老師的詩歌(播放《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音樂,無歌詞)
3、教師總結:這一首首詩凝聚著學生對老師的愛,多么的感人啊。今天,我們已是一位六年級的學生了,快要畢業(yè)離開母校,你能不能寫一首小詩,獻給即將告別的母校教師。
學生寫作
交流發(fā)言。
四、作業(yè):
作業(yè)本1、2、5題
附板書:
蒙蒙細雨
我
冒雨小跑 擔心
無私奉獻 患過腎炎 安心
工作負責 借制服 驚訝
要上課 關心
《蒙蒙細雨》第一教時說課稿
新倉鄉(xiāng)中心小學 沈海生
一、教材理解:
《蒙蒙細雨》選自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12冊第14課,課文記敘的事是一個細雨蒙蒙的早晨,“我”那當老師的媽媽冒雨去學校上班,在快到校門時,突然想起忘帶那件準備借給班里學生穿的藍制服。為保證班級能正常參加歌詠比賽,學生上課不被耽誤,媽媽不顧路遠體弱,匆匆冒雨趕回家來,來不及換下淋濕的衣服和帶上雨傘,匆匆取了衣服,又趕往學校。從這件不起眼的小事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對工作高度負責,為培養(yǎng)下一代而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的感人形象。教師的工作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課文的開頭和結尾對于雨小、雨細的描寫別有深意,它是對人民教師無私奉獻的“春蠶精神”的熱情贊頌。
全文可分為三段,第一段(第1至3自然段),主要寫媽媽身體不好,冒雨上班,“我”很為她擔心。第二段(第4至15自然段),主要寫媽媽發(fā)現(xiàn)忘了帶歌詠比賽要用的藍制服,趕回家來拿了衣服,又冒雨匆匆走了。第三段(第16自然段),寫雨繼續(xù)下著,還是那么小,那么細。
本文語言樸實,作者筆下的媽媽,既沒有什么豪言壯語,也沒有什么驚人之舉,但細細品讀之下,仍能給人以一種強烈的震撼。
二、教學目標:
1、能通過比較,認識有關句子的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4個詞語的意思。
3、認識課文開頭、結尾描寫雨景句子的象征意義和表達作用。
4、了解教師工作既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感受“媽媽”對工作高度負責,為培養(yǎng)下一代無私奉獻的精神。
三、課時安排:
第1課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找出課文中有關句子,通過角色朗讀,感受媽媽對工作高度負責,為培養(yǎng)下一代無私奉獻的精神。
2、認識課文開頭、結尾描寫雨景句子的象征意義和表達作用。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合理想象, 媽媽拿了衣服走后,我會想些什么。
第2 課時
復習舊知,再次訓練感情朗讀,質疑問難,理解破折號用法,并展開合理想象,以《許小燕流淚了》為題,寫一段“我”媽媽冒雨趕到學校,將衣服帶給許小燕時,老師和同學們的言語和神情。當堂交流。
四、教學過程及設計思路:
1、欣賞音樂,引入課題。由于六年級第二學期音樂的第一課中,學生已經(jīng)欣賞過《春雨蒙蒙》這首童聲合唱,這首歌旋律優(yōu)美,和聲豐富,且歌詞簡單,很具美感,與本文寫小雨極其相似,“春雨蒙蒙地下,沙沙沙,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由欣賞音樂引入課題,會給學生以新鮮的感覺,營造了輕松和諧的氣氛。揭題后,馬上讓學生找書中描寫雨的句子,學生的勁頭也會很高。然后,比較句子,“那雨小得聽不見沙沙的聲音,細得像蠶吐出來的絲!焙汀澳怯旰苄,很細!背浞窒嘈艑W生的辨別能力,兩句話的不同之處,理解到這句話用了比喻的手法。從視覺上、聽覺上寫出了雨的小、細,為學習本篇課文認識課文開頭、結尾描寫雨景句子的象征意義和表達作用打下了基礎。然后教師提出疑問“這么美的一句話,在課文中還有什么別的意思嗎?”明確了本堂課的重點。
2、學習課文,了解內(nèi)容,感受教師品質。由于本文內(nèi)容比較簡單,幾乎不存在難懂的句子,所以,在聽了一遍課文錄音后,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這里不要求學生說得很全面很具體,基本內(nèi)容有了就可。接下來,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并思考表現(xiàn)了媽媽什么品質,也可以同桌討論,給予充足的時間保證自學,再反饋,反饋中,結合學生的回答,讓學生計算媽媽這一天早晨在雨中步行的時間和路程,使學生了解到媽媽淋得濕,又非常勞累,再輔以參考資料《醫(yī)學常識》,使學生明白腎炎是怎么回事,媽媽淋濕非常勞累會對她的身體有什么影響,從而感受到媽媽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工作的負責。本篇課文的寫作上也很有特色,第一段主要寫了“我”,第二段寫了“我”和媽媽的對話,特別是“我”的心情變化非常明顯,且在文中有提示,這些提示,本身就提供了感情朗讀的“提示”,所以在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找出并體會文中提示語所蘊含的情感,然后練讀,有助于學生讀出韻味。通過自由讀、同桌讀,分角色讀,使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媽媽的精神。這時,再次拿出課文中描寫雨的句子,讓讓學生說說象征意義和表達作用,就顯得有坡度,學生容易回答。
3、深化感悟,引起共鳴。在朗讀訓練后,啟發(fā)學生想象,聽了媽媽的話,又看著她在雨中小跑漸漸遠去的身影,小玲心里會想些什么,學生有了以上的情感體驗,想象的翅膀也隨著打開。再讓學生說說古往今來還把教師比作什么,念念收集的贊美老師的詩歌,聯(lián)系學生六年級實際,即將離開母校,讓學生寫一首小詩獻給母校教師,從而把情感的激發(fā)推向高潮。
【【熱門】語文教案范文6篇】相關文章:
【熱門】語文教案范文5篇07-05
【熱門】語文教案范文九篇05-13
【熱門】語文教案范文7篇05-04
【熱門】語文教案范文10篇05-03
【熱門】語文教案范文合集5篇01-27
【熱門】小學語文教案范文6篇01-12
【熱門】語文教案范文合集6篇08-06
【熱門】小學語文教案范文8篇07-06
【熱門】語文教案范文匯總6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