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乱com|久久婷婷午夜精品二区|一道本国产不卡视频|国产孕妇故爱A级高清片免费看

<tbody id="geoqw"></tbody>
  • <center id="geoqw"></center>
  • <menu id="geoqw"></menu>
  • <center id="geoqw"></center>
    
    <menu id="geoqw"></menu>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1-12-31 09:41:10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本課的教學從物體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讓學生初步掌握觀察物體的方法。教材共安排了兩道例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和物體入手,有層次的安排觀察活動。第一道例題首先提供了兩張同一間教室的,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判斷哪一張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攝的,哪一張照片是在教室后面拍攝的,從中體會觀察者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場景是不同的。第二道例題讓學生從前、后、左、右四個方位觀察帶尾巴的玩具猴,并提供4張圖片,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圖片特點判斷觀察者的位置。“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3題,分別讓學生比一比,連一連,說一說,進一步積累觀察物體的經(jīng)驗。

      [教學目標]

      1.知識:使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和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能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或能根據(jù)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能力:通過學生的小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豐富對現(xiàn)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使學生能夠運用“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觀察方法”辨認物體,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獲得不同觀察結(jié)果的過程,發(fā)展直觀思想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4.感和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滲透全面觀察事物的辯證思想,從而激起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和熱情,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cè)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及會根據(jù)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一、聯(lián)系生活,激起引入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拍的是

      誰嗎?(在屏幕上依次播放兩張分別從前后拍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學生齊答“老師”)你們是怎么認出是“老師”的呢?

      2.引導揭題:生活中,觀察一個物體的位置不同,得出的圖片往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設計說明:從學生熟悉的人物——“老師”引入,設疑“為何同一個人,照片卻不同”,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從而“一步到位”的讓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得到圖像也可能不同”的道理。】

      二、探索交流,激起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

      1.教學例一

      談話:你們知道這是在哪拍的嗎?(繼續(xù)播放2張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仔細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啟發(fā):拍的是同一間教室,為什么照片會不一樣呢?

      得出結(jié)論:同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拍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2.小組合作,探索例二

      指導觀察,出示例題圖介紹“小猴”

      談話:你能分別說一說“小紅、小玉、小芳、小云”各拍到了“小猴” 的

      哪一面嗎?(小組討論)

      引導:在小組內(nèi)把準備好的玩具擺在桌子中間,4位同學下位相互觀察。

      談話交流:有哪個小組愿意上來把你們探究的結(jié)果展示給大家看?讓學生邊示范邊講解。(任選一組)

      3.教師引領,全班總結(jié)

      老師引導并糾正示范:先觀察小猴的前面,從前面平視小猴看,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接著觀察小猴的后面,從后面平視小猴看,看到的是小猴的后面;再觀察小猴的左邊,(轉(zhuǎn)到小猴的左邊),看到的是小猴的左耳朵和左胳臂。最后觀察小猴的右邊,(轉(zhuǎn)到小猴的右邊),看到的是小猴的右耳朵和右胳臂。(強調(diào)觀察時一定不要高于小猴的高度)

      談話:同學們,你們看清了老師是如何觀察的了嗎?下面請每組的四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注意糾正不規(guī)范的觀察姿勢。)

      4.啟發(fā)比較:找出小猴左側(cè)面和右側(cè)面的兩張圖片,區(qū)別并判斷是哪個小朋友看到的。說一說你的想法。

      5.小結(jié):把自己當做小猴,看到小猴的右耳朵和右胳臂時,是從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耳朵和左胳臂時,是從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6.引導:請再小組內(nèi)相互的走動觀察。說一說你又看到了什么?(換位觀察)

      【設計說明:教學例二時,直接讓學生通過實踐、小組活動,親生經(jīng)歷“位置不同,觀察不同”的道理,并通過小組活動積累經(jīng)驗和發(fā)現(xiàn)疑惑,進而從老師的示范和糾正中解決疑惑、得到真知,讓學生獲得正確的觀察方法。換位觀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觀察者的位置與視圖的對應關系,從而深刻體會到觀察同一個物體,觀察的位置不同,觀察到的結(jié)果也不同!

      三、活動交流,鞏固訓練,內(nèi)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哪一張照片是在學校外面帕的,哪一張是在學校里面拍的?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只要抓住了物體的特點就應該給予肯定。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我們已經(jīng)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個物體,看到的樣子可能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如果讓你觀察一輛汽車,你打算從哪個位置觀察?從汽車的正面、后面和側(cè)面看到的汽車形狀會有哪些區(qū)別?

      提出要求:根據(jù)圖中3個小朋友的觀察位置,把每個小朋友與他們看到的汽車形狀連一連。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要求:請小組長拿出茶壺放在桌上,進行觀察。先說說自己看到的茶壺是什么樣子,再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圖。

      引導:你能說出其他三人看到的各是哪幅圖?(著重引導學生根據(jù)壺嘴和壺把的朝向判斷茶壺的左視圖和右視圖)

      【設計說明:教材通過呈現(xiàn)生活中較熟悉的物體對本課知識進行內(nèi)化和加深,通過有層次、有針對性的練習,既使學生加深了對“同一物體,不同觀察位置,圖形不同”的理解,又使他們進一步掌握了辨別物體“前、后、左、右”的方法和“根據(jù)看到物體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位置”的方法。本練習的設計既有切實的數(shù)學意義,又充分聯(lián)系生活,真正的體現(xiàn)了“在生活中學數(shù)學”的教育理念。】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通過由面旋轉(zhuǎn)成體的過程,認識圓柱和圓錐,了解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等,初步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發(fā)展空間觀念。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類比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4、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學具準備:

      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圓小旗

      教學過程:

      一、 溝通點、線、面、體之間關系

      1、 多媒體出示:帶著問題欣賞奧運會場景,

      問題:20xx、8、8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召開,當天晚上8:08的開幕式,看了嗎?讓我們來回憶一下開幕式好嗎?這些圖中有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嗎?

      生活中存在著很多這樣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這些點線面體它們之間有著什么聯(lián)系?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第一個任務。

     。ㄔO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奧運會開幕式的鏡頭入手,很自然的把點線面體這些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深刻體會數(shù)學來自生活,就存在于身邊。)

      2、點動成線

      我們看看燃放煙花的圖片,煙花是怎么形成的?(我們可以看到煙花是很多點運動形成,成了一條條的線)。

      看過流星嗎?流星劃過星空會形成什么?(演示多媒體)

      同學們還可以自己舉個象這樣的例子嗎?(風扇轉(zhuǎn)動,風扇上的一點快速轉(zhuǎn)動成一條曲線;車輪上的蝴蝶結(jié)經(jīng)過轉(zhuǎn)動后成一條曲線;射擊時子彈的運動軌跡)

      剛才同學們舉的例子都說明了什么?(點快速運動可以形成了一條曲線或者直線)。

      3、線動成面(演示多媒體)

      奧運會期間,中國迎來了很多運動員和工作人員,這么多人他們只能分住在不同的酒店、賓館。而各個比賽地點離住所較遠,他們要從住所到各個比賽地點,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汽車)

      汽車前面的擋風玻璃上的雨刷,雨刷可以看成一條什么?(線段)現(xiàn)在讓我們來觀察雨刷擦玻璃的過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雨刷擦過的面是個扇形,雨刷經(jīng)過旋轉(zhuǎn)會形成一個平面),

      偏平的油漆刷子,刷子涂過的面是一個什么圖形?(長方形)

      可以自己在舉個例子嗎?(線編織而成布;卷軸展開時)剛才舉的例子都說明了什么?經(jīng)論:線經(jīng)過運動會得到一個平面。

      4、 面動成體(演示多媒體)

      比賽完了,運動員們回到酒店,他們開門了,你們看酒店的旋轉(zhuǎn)門,觀察這個旋轉(zhuǎn)門,你們想象得出這個門經(jīng)過旋轉(zhuǎn)后成了一個什么圖形嗎?

      拿出制作的小旗,有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圓小旗,這些都是平面圖形,先來看長方形,猜猜它轉(zhuǎn)動后成什么圖形,(圓柱)想不想自己嘗試一下?向一個方向旋轉(zhuǎn),轉(zhuǎn)動小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繞哪里旋轉(zhuǎn)?(長方形以它的一條邊為軸旋轉(zhuǎn)形成圓柱)。

      想象一下,下面的兩個圖形,繞軸旋轉(zhuǎn),會形成什么樣的立體圖形?

      剛才我們把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半圓小旗,經(jīng)過旋轉(zhuǎn)分別成了什么立體圖形? (圓錐、圓柱、球體,這些都是我們平時常見的一些立體圖形)這些立體圖形是如何得到的?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

      5、 總結(jié)

      能用自己話總結(jié)一下點線面體之間的聯(lián)系嗎?(板書:點———線———面———體)

     。c運動形成線,線運動形成面,面運動形成體。)圓柱形的壓路機經(jīng)過旋轉(zhuǎn)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的面,長方形的面經(jīng)過折可以得到一條線段,那如何做可以得到一個點呢?點是構成線的基本要素,線是構成面的基本要素,面是構成體的基本要素,這里點是最基本的要素。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把靜態(tài)的知識轉(zhuǎn)化成動態(tài)的知識,使學生在動態(tài)中充分感悟點運動形成線,線運動形成面,面運動形成體,很好的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建立模型

      顆件展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球體,在這些立體圖形中,長方體、正方體我們已經(jīng)研究過它們的特征、還學過表面積和體積。

      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另外兩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圓柱和圓錐,(師板書課題。)

      1、圓柱的認識。

     、侔涯銈儨蕚涞膱A柱體舉起來給大家看看。下面我們就研究一下圓柱到底有哪些特征。

     、趲煂A柱體透視圖貼于黑板。

     、壅埻瑢W們利用手中的圓柱體學具,觀察圓柱體有什么特征?先獨立觀察,然后把你的發(fā)現(xiàn)和同桌交流。

     、芙涣鲄R報,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相機引導學生有序地總結(jié)圓柱體的特征,并在圓柱透視圖旁板書。

      2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2個圓

      1個側(cè)面,是曲面,展開是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

      無數(shù)條高

     。ㄔ诮虒W側(cè)面展開圖時,師讓學生用剪刀將圓柱形紙筒剪開,體會沿高剪,展開后是長方形,斜著沿直線剪,展開后得到平行四邊形)

     。ㄔ诮虒W圓柱的高時,先拿出高矮不同的兩個圓柱體,讓學生描述什么是圓柱的高,有幾條高?體會圓柱有無數(shù)條高及為什么圓柱有無數(shù)條高,再讓學生指出透視圖上圓柱的高)

     、輰W生邊總結(jié)圓柱的特征,師邊演示課件,介紹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2、圓柱、圓臺、圓錐的過渡與比較。

      師課件出示圓柱透視圖,演示上底面逐漸縮小,問:你們看到了什么?

      現(xiàn)在還是不是圓柱?為什么? 師告訴學生這樣的形體叫做圓臺。

      課件演示上底面繼續(xù)縮小,變成一個點,它叫什么?

      3、認識圓錐。

     、 能不能和圓柱對比著研究一下,圓錐有哪些特征?學生觀察、交流、討論。

     、 學生匯報,師引導學生有序歸納,并在圓錐透視圖旁板書。

      1個頂點

      1個底面,是個圓

      1個側(cè)面,展開是扇形

      1條高

     。▓A柱有無數(shù)條高,圓錐有幾條高?先讓學生嘗試說說什么是圓錐的高,再讓學生嘗試在透視圖上畫出圓錐的高)

     、蹖W生總結(jié)圓錐的特征,師課件演示圓錐的各部分名稱。

      4、圓柱與圓錐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圓柱和圓錐的底面都是圓,側(cè)面都是曲面。

      圓柱的側(cè)面展開圖是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圓錐的側(cè)面展開圖是扇

      不同點:圓柱有2個底面,圓錐有1個底面。形。

      圓柱有無數(shù)條高,圓錐只有一條高。

      根據(jù)你的理解,能不能說說為什么圓柱有無數(shù)條高,而圓錐只有1條高?

      (設計意圖:在教學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之前,我就先讓學生制作圓柱和圓錐,所以對于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學生已有一些基本的認識,不必教師的.講解,就可以自己總結(jié)出圓柱和圓錐的特征,這樣既省時又省力。)

      三、練習應用

      1、下面哪些形體是圓柱體?

      2、想一想,連一連。(課本第四面第四題)

      四、回顧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中你學到了什么?(……、生: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柱是圓錐體積的2倍,立即引起其他同學的反對:“是3倍”。師: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2倍還是3倍?這是我們下一節(jié)課要繼續(xù)研究的。)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同桌討論,全班交流,說出判斷的根據(jù)。

      師:小馬虎感謝你們幫他解決了難題,他呀非常佩服大家的判斷推理能力。說到判斷推理,有一個人在這方面是非常了不起的?矗∷钦l?(柯南)

      給警察叔叔幫忙:

      案發(fā)現(xiàn)場,從目擊證人口中得知作案人是外省口音,年齡是40歲左右,男性,

      通過排查找出了一些嫌疑人,這些是他們的身份證號碼,你知道作案人是誰嗎?

      1、110105199311299155

      2、420504196806052136

      3、310245196902134521

      4、332625196712203578

      3.聯(lián)系實際,開闊思維。

      (1)了解身份證的用處

      師:你們知道身份證主要有哪些用處嗎?

      (銀行取款、郵政取款、坐飛機、貸款、住酒店、登機、貸款、開戶、更改戶籍資料等。 )

      師:身份證能反映一個人的多種信息,所以一定要保管好,不要隨便借給他人使用,同時今天課上的身份證號碼也要注意保密。

      師:身份證號碼要表達的意思用文字能表達嗎?既然可以,為什么還要用數(shù)字編碼來表示呢?

      (用數(shù)字能簡潔明了的表示一大串信息,不會混淆。 )

      師:這么幾個簡簡單單的數(shù)字就可以反映出我為十多億人的信息!可見用數(shù)字來反映信息是多么的簡潔明了,這也就是數(shù)字編碼的優(yōu)越性。(板書:簡潔)

     。2)走進生活,了解其他編碼的知識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身份證上的數(shù)字,其實呀,在現(xiàn)在這個高度發(fā)達的信息化的社會中,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象身份證這樣的數(shù)字編碼,你能舉個例子嗎?

      (郵政編碼,銀行帳號、電話號碼、車輛號碼……)(欣賞圖片)

      四、運用編碼,設計編號。

      1、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給自己來編一個學號呢?

      (出示活動要求:1.這個學生編號反映哪些信息比較好?2.這些信息打算分別用什么?3.代碼的順序怎樣編排?)

      2、小組討論:你們認為在編號時要注意些什么呢?(簡潔方便,有規(guī)律,不能重復,唯一)號碼上反映哪些信息比較好?(入學年份、班級、學號)

      3、學生嘗試獨立編碼。

      4、作品展示

      5、小結(jié):大家真能干!在短短的時間里就編好了一個學號,而且反映出了這么多的信息,老師一定把你們的這些好建議、好方法轉(zhuǎn)告給校長,讓他來采納大家的這些建議和方法,你們樂意嗎?

      五、課堂總結(jié),引申探究。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拓展延伸,課后調(diào)查。

      活動內(nèi)容: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調(diào)查收集一些郵政編碼,了解郵政編碼所反映的信息。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直尺 三角板 圓規(guī) 搜集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的例子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

      師:這些圖案漂亮嗎?這些圖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這些圖案很漂亮,它們都是軸對稱圖形。

      師:什么叫作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有哪些特征?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梳理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軸對稱)

      ⊙回顧與整理

      1.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1)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2)學生分組討論,回憶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3)指名發(fā)言,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總結(jié)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cè)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4)教師說明:折痕所在的直線,叫作這個圖形的對稱軸。通常用虛線畫一個圖形的對稱軸。

      (5)讓學生試著畫出課件中圖案的對稱軸。

      (6)請學生說說學過的平面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的分別有幾條對稱軸。

     、賹W生借助不同形狀的紙板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并在紙板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所有對稱軸。

     、诮處熉犎W生的匯報,并進行總結(jié)。

    已學過的圖形


    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對稱軸的條數(shù)


    長方形



    2


    正方形



    4


    等腰直角三角形



    1


    等腰三角形



    1


    等邊三角形



    3


    等腰梯形



    1




    無數(shù)


      2.探究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1)課件出示:

      (2)提問:這幅圖畫的是什么?中間的一條虛線表示什么?點A與點A′在這幅圖中是對應點,它們到對稱軸的距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知道的?點B與點B′呢?點C與點C′呢?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3)學生根據(jù)從圖中獲得的信息自由交流并匯報。

      (4)教師小結(jié)。

      這幅圖畫的是軸對稱圖形,中間的一條虛線表示對稱軸。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對應點的連線垂直于對稱軸。

      3.在方格紙上畫軸對稱圖形。

      師:剛才我們共同回憶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讓我們根據(jù)這個特征,畫出下面小房子的另一半。

      課件出示:

      (1)討論:要畫出這個小房子的另一半,你想怎樣畫?先畫什么?再畫什么?每條線段都應該畫多長?

      (2)小結(jié):要畫出這個小房子的另一半,首先要抓住幾個關鍵的對應點,如屋檐上的點、墻與屋檐的連接點、墻角的點等。然后根據(jù)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對應點的連線垂直于對稱軸)讓學生自己動手試畫。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獨立探究和合作學習,使學生主動獲取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意識,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

      3.初步滲透“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的實際意義,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正確地計算十幾減幾的題目。

      教學難點:能夠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口算并且正確率高,理解“破十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溝通聯(lián)系

      師:請同學們看口算卡片,老師找同學口算,其他同學評價。下面開始:

      15-9=14-9=18-9=13-9=12-9=16-9=17-9=11-9=

      指生口算。(可隨機指生說出計算方法)

      剛才大家都算得很熟練,可以看出方法運用得不錯,十幾減9你們都會算了,那如果十幾減8、減7、減6、減5呢?你們會算嗎?我們來試一試好嗎?

      今天怎們繼續(xù)研究十幾減幾的減法。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ㄕn件出示)星期天小花和菲菲從美麗的五彩池里釣回了好多金魚,并把金魚放在了一個魚缸里?粗利惖慕痿~在魚缸里快樂的玩耍,它們高興極了。小花說:“瞧,我釣的魚的多!”菲菲搶著說:“不!是我釣的魚多!”它倆越爭越厲害,小花說:“這里共有13條金魚,我釣的是8條花的,你釣了幾條黑的?”菲菲說:“有13條金魚,我釣了5條黑的,算一算你釣了幾條花的?”

      可是金魚游得太快, 小朋友們,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幫它們算一算好嗎!”

      2、獨立算法,合作探索。

      求黑的有幾條,算式怎么列?求花的有幾條,算式怎么列?(板書)

      (用減法計算,已知總數(shù)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

      列式: 13-8= 13-5=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兩道算式怎么計算。

      先自己想一想,再跟你的同桌討論一下。

      3、交流匯報算法。

      誰愿意來匯報?

      學生匯報的算法可能有:

     。1).用“破十法”算出答案。

      先用13中的10減去8,等于2,再把2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來就等于8,所以13-8=5(條),黑的有5條。

      同理:先用13中的10減去5,等于5,再把5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來就等于8,所以13-5=8(條),花的有8條。

     。2).見減想減,算出答案。

      因為看到這兩個減法算式,可以同時想到一個加法算式,即:

      8+5=13,13-8=5。13-5=8。

     。3).13-3=10,10-5=5。哦,那你是分兩步減。那13-5呢?13-3=10 ,10-2=8。

     。4).把8看成10,13-10=3 , 3+2=5。 為什么要加2?(因為原來是減8,我們剛才是減10,多減了2,所以要反過來加2)那-5呢?

      把5看成10,13-10=3,3+5=8。為什么要加5?(因為原來是減5,我們剛才是減10,多減了5,所以要反過來加5)

      4、小結(jié)

      同學們用了好幾種簡便的方法解決了這兩道算式。那我們再來總結(jié)一下是哪幾種方法?師生一起總結(jié)。(一種是想加算減,一種是先用十去減,也就是破十法,還有的是分兩步減,還有把一個數(shù)看成另一個數(shù),這是為了計算簡便)

      這么多種方法,你們喜歡哪一種?

      計算時你們可以選用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算。

      三、鞏固算法,口算練習

      1、好,請同學們翻開書第15頁,思考第一題上下兩道題有什么關系?完成這道題。請一位同學把你做的結(jié)果展示給大家看一下。(對嗎?)說一說上下兩題有什么關系?以第一組兩道題說明一下。(在計算11-5的時候可以利用5+6=11來計算。那后面呢?也是這樣。點一下。其實就是想加算減。)

      2、再看下一道,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計算。(課件出示)

      3. 好,我們再來一道快速搶答要不要?誰算對一道就點燃了一根蠟燭,看看誰點的蠟燭多?

      四、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有哪些收獲?你可以講學到什么知識,也可以講用了哪些方法來解決?(其實都是用前面學過的十幾減九的方法)

      這節(jié)課我們用學過的十幾減九的方法解決了其他的十幾減幾的計算。也就是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第5頁例3及做一做,練習一第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會辯認地圖上的方向(四個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運用所學的方位知識解決簡單的路線問題的過程中,了解同一路線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進一步感受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方位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應用方位知識的意識。

      教學重點: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難點:能運用所學的方位知識(四個方向),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具學具:把第5頁例3的圖,制成“人物”可以靈活擺放的教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第5頁例3的圖(刪去圖中的人物及話語)

     。1)誰能在圖上指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說一說,體育場、電影院在少年宮的什么方向?

     。3)說一說,醫(yī)院在商店的什么方向?商店在醫(yī)院的什么方向?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別人向我們問路或我們向別人問路的問題,怎樣描述行走的路線,才不會讓人走錯路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路線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感悟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

      (1)小明的媽媽生病住院了,他想到商店為媽媽買些東西。從醫(yī)院出來后,向北走到第1個十字路口時(教師邊用人物圖片演示邊講述,最后把小明的人物圖片放在醫(yī)院旁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該怎么走了,你們能告訴他怎么走嗎?

      (2)請一名學生描述行走路線,教師在圖上根據(jù)他的描述移動小明的人物圖片,當學生的描述不明確時,教師就故意走錯,迫使學生調(diào)整描述的方法和語言,逐步讓學生感悟到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最后把小明放在商店的位置。

     。3)誰能再說一說小明從醫(yī)院旁的十字路口到商店的行走路線?

      2.體會同一路線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走法

     。1)小明買完東西,準備回醫(yī)院,他可以怎樣走呢?……還有別的路線嗎?

     。2)誰能把同學們說的路線在圖上演示一下?仍然可以采用“根據(jù)描述演示的方式”,讓學生領悟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

      (3)如果你是小明,你會選擇哪一條路線?為什么?

      3.學生自己提出路線問題自己解決路線問題

     。1)小明選擇了沿原路返回的路線,途中遇到一位叔叔向他問路(教師邊用人物圖片演示邊講述,最后把小明和叔叔的人物圖片放在例3的圖中的位置),你們猜猜這位叔叔會怎么問?學生可能會猜:

      請問去電影院怎么走?

      請問去少年宮怎么走?

      請問去體育場怎么走?

      ……

     。2)同桌兩個人合作,一人扮演叔叔問路,一人扮演小明回答,扮演叔叔的同學根據(jù)扮演小明的同學的回答,在圖上演示行走路線。

      三、鞏固練習。

      1.第5頁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第(1)題,然后在圖中畫出小紅從家到游泳館的路線。

     。2)說一說,小紅、小蘭、小明上學的路線。

     。3)說一說,小紅、小蘭、小明放學的路線。

     。4)先男生提出問題女生解決問題,再女生提出問題男生解決問題。

      2.練習一第3題。

      (1)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

      (2)第(2)題,同桌互相提出問題互相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jié)。

      今天學會了什么?描述路線時應該注意些什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內(nèi)容:“住新房”練習題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2、能運用所學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jīng)歷估算與交流的過程。

      教學重點:1、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乘法的算理。2、2、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教學難點: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豎式的計算。

      教學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復習舊知識,預習新知識。

      教學設計流程:

      一、回顧復習,引入新課

      1、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以兩位數(shù)一般乘法,都學習了哪些計算方法?生認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練習題,學生做集體訂正。

      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一般乘法

      1、繼續(xù)以14×12例,

      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并表揚學生的計算。

      3、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豎式計算,生板演。

      4、肯定該生的板演。

      5、師總結(jié):在豎式計算時,一定要注意數(shù)位對齊;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大家還有其他的寫法嗎?

      6、老師請生講述自己的思想,為什么少了一個0。

      生:用個位2去乘14,得數(shù)的末尾與乘數(shù)個位數(shù)對齊,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它們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三、總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一、 教學內(nèi)容:P2~P3

      二、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經(jīng)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

      2、 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出有余數(shù)除法的書寫格式,體會余數(shù)一定比除數(shù)少。

      3、 在操作、探索、發(fā)現(xiàn)中,使學生獲得積。

      三、 重點難點:

      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jié)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儀

      學生準備:每個人準備若干圓片

      五、 教學過程:

     。ㄒ唬栴}引入

     。ǘ、探索新知

      1、 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1)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

      (2) 接著進行全班集體交流。

      (3) 同桌同學合作擺20個圓片,驗證推算結(jié)果。

     。4) 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

      20 ÷ 5 = 4

      4 ——商

      除數(shù) 被除數(shù)

      20 ——除數(shù)與商的積

      0 ——余數(shù)

     。5) 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2頁試一試四道小題,指名板書,集體訂正。

      2、 體會平均分后有余數(shù)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會計算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連續(xù)退位的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連續(xù)進位與退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shù)器等。

      一、回顧舊知。

      昨天我們學習了計算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退位加減法的筆算方法。我們來復習一下。出示

      592+109= 615-457=

      讓學生同位互相說一說計算方法。而后指名起來說算法。

      二、自主練習

      1.第3題:計算并驗算。

      2.第4題

     。1)說題意,你做這道題時是怎么想的?

     。2)獨立完成,全班匯報。

      3.第5題。

     。1)先說一說題中告訴我們的數(shù)學信息和要求的問題,然后再解決。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導學生小組內(nèi)合作完成。

      4.第6題:找規(guī)則,填一填。

      5.第7題:數(shù)學游戲。

      6.第8題:誰摘的松果?連一連

      讓學生獨立去完成,匯報時說一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7.第9題

      要先讓學生說一說從入口到珍禽館共有幾條路?分別是哪幾條?

      8.第10題

      做題時先讓學生找出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然后再根據(jù)信息解決問題,并提出問題。

      三、課堂總結(jié)

      通過學習,你覺得對你有什么幫助呢?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相關文章: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7篇07-02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06-15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六篇06-11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06-09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九篇06-05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八篇06-04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四篇03-15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4篇03-05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3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