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數學教案模板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感知球體、圓柱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的特征。
2.能嘗試按圖紙制作立體紙盒。
二、活動準備
1.球體、圓柱體積木、長方體,易拉罐、乒乓球等實物若干。
2.自制圖形紙若干、剪刀、膠帶、漿糊等。
三、活動過程
1.觀察比較球體與圓柱體,感知圖形的特征。
。1)出示球體與圓柱體。讓幼兒通過滾動實驗,感知兩個形體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個很有趣的圖形,是什么圖形呢?有誰認識嗎?它們有什么地方一樣,又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呢?
。2)師小結:不管從哪邊看,球體都是圓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滾動,叫球體?雌饋硐裰,從上向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并且兩個圓一樣大,叫圓柱體。
。3)進行游戲:看誰找得對。
請幼兒找一找老師提供的物體中有哪些東西是球體的,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的。
師:現(xiàn)在請你們來找一找球體和圓柱體,找到后請你大聲說出這個物體是球體還是圓柱體。
2.認識長方體,并嘗試根據圖紙制作禮物盒。
。1)出示一個長方體紙盒,先認識長方體,再請幼兒將盒子拆開,仔細觀察長方體的構造圖,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折痕。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圖形,這個圖形的名字叫做長方體,那么它是怎么組合而成的呢?從盒子來看,看的不清楚,我們一起來把紙盒拆開來看一看,好么?
。2)將拆開的紙盒還原,進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體紙盒。
3.根據圖形紙,自己制作長方形紙盒。
師:看看,老師今天帶來了許多美麗的圖形紙,讓我們一起來跟著這些圖形紙制作一個漂亮的紙盒吧。
4.裝禮物:互相欣賞禮物盒并裝禮物。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操作學具,讓幼兒桿子將7分成兩份,有6種分法,并作記錄。
2、通過討論、分析,理解一個數分成兩個部分,如一個不風增加1,另一個部分就要減少1。
【活動準備】
塑料小鴨學具人手7只。
【活動過程】
一、復習6的組成。
玩“碰球游戲”,出現(xiàn)數卡。
師:這數是幾?答“6”。
師:今天玩碰游戲,教師與小朋友的數合起來是6。
師:我的1球碰幾球?答:你的1球碰5球。
師:小朋友可集體回答,也可小組回答,也可個別回答。
二、集體嘗試活動。
出現(xiàn)小狗、小兔家的圖象。
師:今天小狗請幾只小鴨到它們家做客?(幼兒答:7只)小兔也請小鴨去做客,怎么辦呢?(幼兒答……)請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鴨,分成兩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數與別人不一樣。(第一次嘗試)
教師請幼兒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兒回答,教師操作小鴨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兒回答一種,教師列出一種,功寫出6個分合式。
師:分成兩份,共有幾種分法?答:共有6種,集體朗讀7的分合式。
師:剛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種,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試試你能否分出6種,幼兒操作“塑料計算小鴨”,教師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嘗試)
師:現(xiàn)在我請某位小朋友來告訴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兒回答,教師在黑板上寫出7的分合式,如圖。
教師請幼兒回答時要注意請有代表性意見的,一是有重復的,實際沒有6種;二是雖有6種,但沒有按順序分;三是有順序地分清6種。請幼兒看看,這三種分法,誰的方法好,誰的對。幼兒通過討論,明確按順序分的方法好。
教師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請幼兒在作業(yè)紙上寫7的6種分合式。(第三次嘗試)
師:7可以分成,幼兒答:7可以分成1和6,
師:7可以分成,幼兒答:7可以分成2和5。
師:2比1,幼兒答:2比1多1。
師:5比6,幼兒答:5比6少1。
用這種方法講清7得6種順序奮發(fā),最后得出結論:7分成兩份,這邊增加1,那邊就減少1。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生活中的規(guī)律的序列及其產生的美感。
2、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排列規(guī)律和設計的排列規(guī)律。
3、在理解規(guī)律的基礎上,自主設計規(guī)律進行排序。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有色彩排列規(guī)律和花紋排列規(guī)律的衣服各一件;會場布置的照片(主席臺前有規(guī)律擺放的鮮花);三條色彩的花紋有規(guī)律排列的裝飾皮帶;幼兒操作的作業(yè)每人一張(見圖)筆每人一盒,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積塑片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欣賞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序列。
。1) 出示兩件衣服,引導幼兒觀察比較:這兩件衣服有什么不一樣?衣服上的顏色和花紋是怎么排列的?啟發(fā)幼兒講出衣服色彩和花紋排列的規(guī)律。
(2) 出示會場布置的照片,請幼兒看看這些花,說說它們是這么排的?
。3) 出示三條不同的裝飾皮帶,請幼兒找一找它們各自的花紋或色彩是按什么規(guī)律排列的.
2、教師引導幼兒尋找有規(guī)律的序列。
。1)請幼兒找找自己和同伴衣服上的顏色或圖案的排列規(guī)律。
。2)請幼兒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有規(guī)律排列的。
3、教師引導幼兒設計有規(guī)律的序列。
(1)引導幼兒給積塑片排排對:請你將自己的積塑片排排對,排好后說說你是根據什么規(guī)律來排的(啟發(fā)幼兒根據顏色、形狀、大小等不同特征進行間隔排序)。
。2)請幾個幼兒說一說自己設計的規(guī)律,啟發(fā)幼兒互相學習。
4、教師引導幼兒遷移經驗,設計花邊。
。1)引導幼兒根據給積塑片排隊的經驗,選擇作業(yè)單上提供的圖案,按規(guī)律進行排列,設計一條美麗的花邊。
(2)繼續(xù)提出問題:下邊是用上面的圖形排列出的花邊,但是沒有完成,你能將它設計完成嗎?你還能將這些形狀進行另外的排列組合,設計出不同形狀的花邊嗎?
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設計花邊很感興趣,個別幼兒還需輔導。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認識并理解符號“<”、“>”所表示的意思。
2. 學習用符號表示兩個集合的數量關系,以及用符號表示10以內數量變化的關系。
3. 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
活動準備:
1. ppt農耕園(6顆花生、5個玉米、7個芋艿、8個番薯的圖片)。
2. 數字卡片及“>”、“<”卡片。
3. 數字卡片若干。
4.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茄子、西紅柿、青菜、青椒、土豆等多種不同數量的蔬菜)。
活動過程:
(一)播放ppt農耕園參觀,導入課題。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參觀動物園,好不好?”
教師播放ppt,認識農耕園的農作物。
(二)認識“>”和“<”。
1.認識“>”。
教師:“剛才我們在農耕園里看到了這么多農作物,出示花生圖片:“看到有幾顆花生呢?”出示玉米的圖片:“看到有幾個玉米呢?”。
幼兒逐一說出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片!盎ㄉ陀衩妆龋l多?誰少?” “怎樣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能用等號表示嗎?”
啟發(fā)引導幼兒,引出“>”,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于號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笑,大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于號的含義,說出“6”大于“5”。
2.認識“<”。
教師:“還有什么農作物呢?”教師出示7個芋艿、8個番薯的圖片,“芋艿和番薯比,誰多?誰少呢?” “怎樣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能用等號表示嗎?”
啟發(fā)引導幼兒,引出“<”,小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小,初步理解小于號的含義,說出“7”小于“8”。
(三)啟發(fā)幼兒找出“>”和“<”的內在規(guī)律。
1. 教師:“>”和“<”都有一個開口,長的也差不多,我們怎樣記住它們呢?你們有什么辦法呢?小朋友們可以看一下,無論是“>”還是“<”,它們開口的方向都對著哪一個數,尖尖的小屁股對著哪一個數?
2. 學習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ㄋ模┯螒颍簩W做“>”和“<”。
1.教師出示兩個數字,請兩名幼兒做數字,一名幼兒站在兩個數字中間,運用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用身體姿勢表演“>”或“<”,并請全體幼兒讀出來。
2.全體幼兒參與游戲活動(幼兒三人一組合作),教師出示數字,請扮演數字的幼兒取好相應的數字,一名幼兒扮演大于號(小于號),表現(xiàn)數量關系,并一起念出聲來。
。ㄎ澹╈柟叹毩。
1.交代操作要求
教師:農耕園里還有好多農作物呢,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他們,并用請你們先比較兩組物體哪組多,哪組少。想一想,在中間空格里填一個什么符號?”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3.集體講評幼兒的操作進行小結。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教師應該根據幼兒園培養(yǎng)目標、幼兒園教育內容和幼兒身體發(fā)展的水平,充分利用時間、空間、物質條件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精心設計與組織有利于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各種活動,激發(fā)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活動使幼兒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強的特點,知識內容單調枯燥,思維訓練比較嚴格,農耕園的一些農作物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也容易讓幼兒接受,能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在活動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利用帶領幼兒去農耕園參觀引入課題,然后再并結合ppt圖片觀察、比較、交流,讓幼兒初步感受小于號的方向性和外形特征。以比較的方式,運用語言,引導幼兒進一步發(fā)現(xiàn)、感受大于號小于號的方向性與外形特征。用兒歌引導幼兒用身體去感知大于號和小于號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表演游戲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在感受的過程中記住大于號和小于號的開口方向,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最后通過讓幼兒動手操作,使幼兒理解了符號的含義,并在數的比較中學習兩個符號的運用,從中培養(yǎng)幼兒比較、判斷的能力。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靈活運用新知識。活動后我感覺如果能用實物放入到我的這個教學中來的話,可能會讓幼兒獲得直接具體的感知,能促進幼兒對事物有較全面深刻的印象,效果可能會更加好的。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目標:
1.初步理解剪發(fā)的含義。
2.掌握5的剪發(fā),認識“-”
3.體驗數學游戲的快樂。
準備:“-”卡片,1-5數字卡片,小動物頭飾
每人一份操作卡片及玩具卡片
過程:
1.通過拍手游戲,復習5的分解組成,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
教師:小朋友,我問你,5可以紛呈3和幾?
幼兒:于老師,告訴你,5可以分成3和2.
2.創(chuàng)設情景,擺放數字卡片,利用數與量的對應,理解剪發(fā)的意義。
教師:今天天氣真好,小熊請他的好朋友到家里來做客,小熊準備了好多好吃的,有5根骨頭,5捆情操,5個胡蘿卜、5條小蟲子。他的好朋友小狗,小羊小兔子小雞來了以后真高興,他們吃的真香,我們來看看他們吃的多少。
教師:小熊拿來了5個胡蘿卜,用數字5表示,小兔子吃掉了2個用數字2表示,還剩下幾個胡蘿卜呢?剩下三個用數字3表示,5-2=3
理解剪發(fā)就是減掉后數量變少了
3.開展游戲,請幼兒扮演小動物,算一算面前盤子里的5個食物,吃掉幾個,還剩幾個?
4.減法計算練習。幼兒兩兩自由結組,每組幼兒取5個玩具,開展猜拳活動,幼兒家在幼兒乙閉上眼睛后,拿走若干玩具,請幼兒乙用剪發(fā)算算幼兒甲拿走了幾個玩具,并用數字卡標出算式。
建議:為了鞏固和熟練掌握5以內的剪發(fā),教師在活動后可以在活動區(qū)為幼兒豐富多彩的玩具,調動幼兒操作的愿望和參與活動的興趣。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10以內自編應用題
【活動目標】
1、理解加法中得數(和)與兩個加數的包含關系。
2、能根據一幅圖畫編加法應用題,答題列式。
3、 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材料。
【重點難點】
重點:能根據畫面提供的信息,創(chuàng)編加法應用題。
難點: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理解“加”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教具:
樹枝、屋檐、樹枝和屋檐、兩根電線桿背景圖各一;小鳥磁鐵10個;筆1支;活動單47A-D《小鳥飛來了》(每張4題為一套,裁好用回形針別在一起)。
2、學具(倆人共用)共14套:
活動單47A-D《小鳥飛來了》(每張4題為一套,裁好用回形針別在一起)筆每組1支。
經驗準備
1、幼兒前期經驗,有試編應用題的經驗
2、規(guī)則:兩人結伴,一人選活動單編加法應用題,另一個人接過活動單回答列算式。交換角色做下一題。
【活動過程】
教學過程:
。ㄒ唬⿲氩糠
環(huán)節(jié)1:討論玩法(約10分鐘)
通過磁鐵演示,幫助幼兒理解畫面信息;凇翱磮D編應用題”的活動經驗,與幼兒討論確定活動規(guī)則。
1、學習編題
教師:“今天派派、麥麥給小朋友帶來了新的看圖編題的活動單,(用小鳥磁鐵在背景圖上呈現(xiàn)出活動單47A的第一幅畫面)看這幅圖你能看懂嗎?你能跟根據這一幅圖來編應用題嗎?誰來試試看?”
請個別幼兒試編應用題。
教師變換背景為屋檐與樹枝的活動單47C的第一幅畫面說:“再來看這張圖,怎么編題呢?”指導幼兒再次試編應用題。
2、討論規(guī)則
教師出示裁好的4套活動單47A-D《小鳥飛來了》:“這個活動名字叫小鳥飛來了,派派和麥麥像以前玩看圖編應用題那樣,一個人編題目一個人解答列算式,然后再交換,合作的很好,你想不想也和好朋友一起來合作玩呀?”
教師繼續(xù)說:“兩個人一起玩時,先拿幾套活動單?(一套)
放在兩人什么地方?(中間)
然后誰先來選活動單來編題?(由倆人商量后決定)
一人選活動單編好題目后,由誰來解答列式?
。ㄓ闪硪粋人)
活動單由誰保管?(由列式的人保管)
接下來怎么做?(倆人交換角色重新開始)
一套題有四張每人要編幾道題?(每人編兩道)
這個活動和看圖編應用題的規(guī)則一樣,小朋友們會玩了嗎?”
。ǘ┻M行部分
環(huán)節(jié)2:分組操作(約10分鐘)
1、分組操作
請幼兒開始操作
教師提醒幼兒:先結伴在選活動,游戲雙方可以坐在同一邊方便看活動單
2、觀察指導
教師巡視各組幼兒操作,重點指導新活動。
觀察幼兒是否理解“小鳥飛來了”意圖,看幼兒是否能合作,根據現(xiàn)場幼兒發(fā)展水平分層指導。
。ㄈ┙Y束部分
環(huán)節(jié)3:交流評價(約10分鐘)
重點討論“為什么不一樣的事情,列出的算式卻是一樣。” 并請幼兒根據算式自編應用題,加深對算式抽象意義的理解。
(點評操作中好友合作的情況)
1、交流
教師:“今天小朋友去玩過‘小鳥飛來了’你是和誰一起玩的?誰愿意來及介紹一下你們編的題目?”
請出兩結伴幼兒,用小鳥磁貼在背景圖上擺出活動單上的圖景,演繹輪流編題、回答列式過程。
教師提問他們各自列出的算式意義以及得數(和)與兩個加數的關系。
例如:1+9=10每個數什么意思?為什么1+9=10?(因為1和9合起來就是10)
教師:“有哪些小朋友編的題也列出了同樣的算式?”
教師:“你們編的是同樣的事情嗎(不是)
那為什么列出的算式會一樣呢?”
。ㄒ驗樗麄兊臄盗筷P系是一樣的)
教師:“今天在編應用題時,你們遇到困難了嗎?”
如果幼兒提出來,教師則問“是什么?”并組織幼兒討論解決方法。
2、評價
教師:“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個新本領,你和朋友合作愉快嗎?”
教師根據現(xiàn)場幼兒的表現(xiàn)進行補充點評。
評價要點:(1) 能理解一幅圖的圖意,根據圖意編題、答題列式。
。2) 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材料。
3、結束 請幼兒將活動單和自己的爸爸媽媽進行交流。
【活動反思】
孩子們能理解加法中得數(和)與兩個加數的包含關系,能根據一幅圖畫編加法應用題,答題列式。但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材料上大多數幼兒可以達到,個別幼兒不愿與同伴一起合作,將材料全放到自己那邊,還有的幼兒不遵守活動規(guī)則,一邊編題一邊說出式子,下次我需要在強調活動的規(guī)則。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設計背景
那天不輕易地發(fā)現(xiàn)有個小朋友手中拿著撕成兩半的五角面值的人民幣,我問他去哪得,他說某某小朋友說不要了,撕了扔地上,他撿來玩的,大班的小朋友,難道對錢沒有概念嗎?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人民幣面值及特征。
2、知道人民幣的用途及一些意義。
3、了解簡單的錢幣兌換關系,并學習簡單的粘補技巧。
重點難點
認識人民幣面值,人民幣的兌換關系。
活動準備
1、各種面值人民幣。
2、一些日常用品及價格單。
活動過程
一、了解人民幣
1、出示人民幣,教師:這個是什么?有什么用呢 ?
2、教師:對,是錢,錢是一種拿來交易的東西,比如用來買玩具啊,買生日蛋糕啊,或者請別人干活要給錢給別人啊。我們中國制造出來的錢叫人民幣。
二、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1、在黑板上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給幼兒觀看,請幼兒仔細觀察有何不同。
2、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教師糾正、肯定幼兒的說法。
4、簡單告知幼兒人民幣的基本貨幣單位是圓角分。
三、人民幣的兌換
1、出示2角的人民幣,請幼兒說說可以兌換成幾張1角的人民幣。
2、出示5角的人民幣,請幼兒想想看可以換成幾張1角的人民幣?幾張1角和2角的人民幣?
3、……
延伸活動
1、粘補殘缺的“人民幣”。
2、角色游戲:購物。
教學反思
1、教學活動準備充分,所用的真幣是幼兒生活中熟悉的,對幼兒很有吸引力。他們興趣高,都樂于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訴幼兒人民幣不能撕毀,這是犯法的,幼兒都很認真的和老師一起把撕爛的錢幣粘補好。通過給幼兒自己認真觀察,給他們了解可以通過顏色、數字的不同,認識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大班幼兒對數字有一定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完全可以展開“兌換”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從簡單的2角兌換1角到5角兌換2角和1角,一步步引導幼兒掌握了簡單的兌換關系
3、老師適時把自己當成幼兒,既是活動的主導者,又是活動的參與者,幼兒在平等的氛圍中和老師打成一片。
4、本次活動整個過程幼兒很活躍,超乎我本人想象中,以為會是枯燥的一節(jié)課,但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在今后的教學中,不僅要了解教材,更加要去了解幼兒。
5、如果再上這節(jié)課,我會在此基礎上,加入故事情節(jié),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過故事讓幼兒更深地了解人民幣,并提升他們的愛國情懷。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大班數學活動認識大于號小于號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根據“>”“<”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兒歌和身體動作認識兩個符號的開口方向,會正確運用“>”“<”,初步理解不等式的特點,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數學活動課,快來看看認識大于號小于號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根據“>”“<”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兒歌和身體動作認識兩個符號的開口方向。
2、會正確運用“>”“<”,初步理解不等式的特點。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黑板5個、操作卡15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PPT情景引入大海深處的故事。
教師:美麗的大海深處一群小魚在快樂的游來游去,我們一起學一學吧。
二、基本部分:
1、通過課件大鱷魚吃數量多的小魚,初步感知大于號。
教師:啊,誰來了?大鯊魚來吃小魚了,大鯊魚什么樣子?請幼兒學一學大鯊魚張大嘴巴的樣子。
小魚嚇的趕快逃跑,鯊魚會吃哪邊的小魚呢?學學大鯊魚對著多的小魚張大嘴邊做出吃的樣子。
2、聰明的小魚隱身變成數字,猜猜它會吃哪個數字,為什么?初步理解不等式含義。
3、認識大于號:有人把大鯊魚吃小魚記錄了下來,這個和大鯊魚一樣張大嘴巴對著前面的大數字的符號就叫“大于號”。
4、操作:從黑板前的五組數字卡片中找出運用大于號的卡片,請幼兒粘貼大于號,進一步鞏固對大于號的認識。
5、認識小于號,其中一組為什么不能用大于號表示,該怎么辦?出示小于號,讓幼兒比較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開口方向。
6、教師小結:關于大于號小于號還有一首有趣的兒歌:大于號大于號,大嘴巴對著前面的大數笑,小于號小于號,小尾巴對著前面的小數搖搖搖。請幼兒和老師一起邊說兒歌邊做動作。
7、你們現(xiàn)在知道誰是大于號、誰是小于號了嗎?幼兒兩人一組數字卡,請幼兒選擇合適的符號貼在中間,展示操作結果。
三、結束部分
游戲:鱷魚來了,活動結束。(游戲玩法:先請一組幼兒玩游戲,其他幼兒用動作做出相應符號的動作。逐漸增多幼兒人數,游戲三次結束。)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觀察物體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擾根據差異性進行排
2.掌握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序列規(guī)律。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秩序感,并樂于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課件、地墊20個、數字1—10兩套、各類特征的學具20套、工作毯20塊、照相機。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學:
師:今天老師要帶著大家去探險,想去嗎?(想),我們首先要經過一座音樂谷,讓我們跟著好聽的音樂出發(fā)吧!
1.放音樂,幼兒隨老師進入活動場地站成半圓。
2.提出問題:
、僭诟枨新牭搅耸裁矗浚ㄒ舴
、谟心男┮舴?(1。2。3。4。5。6。7。ⅰ)
、鬯鼈冇袀秘密,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引導幼兒說出音是從低到高唱的,手勢動作也是從低到高的。
3.手勢表現(xiàn)音階1、2、3、4、5、6、7、ⅰ,和幼兒邊唱邊做手勢。
二、基本教學
1.點課題:剛才的1、2、3、4、5、6、7、ⅰ就是一組音階由低到高的排序。
2.示范教學:教師引語:“剛才我們走過了音樂谷,現(xiàn)在我們再看神秘門。這是一扇智慧之門,要給它鑲上漂亮的寶石,它才會打開,看,這里有許多的寶石,①提問:小朋友看看它們一樣嗎?(不一樣),哪里不一樣?(顏色、數量不一樣)對,這些寶石它們每一串的數量都是不一樣的。
、胚@些寶石怎麼樣鑲上去呢?(看課件:門上提示由少到多的排列。)根據幼兒的觀察回答出示寶石。老師小結。
、埔龑в變河^察另一扇門怎樣來鑲寶石,(看課件,門上提示由多到少的排列。)根據幼兒的觀察回答出示寶石。老師小結。
(3)念咒語“芝麻開門”,打開智慧之門
2、游戲《走迷宮》
智慧之門打開后出現(xiàn)了神秘老人,以他的口吻說:大家好,我是神秘老人,很高興你們打開了智慧之門,下一站大家將要到達趣味迷宮,可是通往迷宮的路壞了,須要大家鋪好路才能到達,我為大家準備了鋪路用的材料,請你們來鋪路吧。
①老師引導幼兒觀察材料一樣嗎?(不一樣),哪里不一樣?(長短)
、谡聿牧希瑥拈L到短排序(出示字卡)
、垆伮罚簭亩痰介L搭,每一塊搭時要拐彎(出示字卡)④一起走迷宮
3、集體游戲《給數字排序》
、偃≈腔酃衙恳粔K材料取下來,后面有數字②做游戲,請黃色數字寶寶到里圈,按1---10排隊。③繼續(xù)游戲,請紅色數字到里圈,按10---1排隊。
三、自主操作
1、幼兒自主選學具。
2、老師巡回指導幼兒操作。并照相。
3、看屏幕說規(guī)律。
四、結束
1、以時鐘做結束語,幼兒用肢體表現(xiàn)。
2、隨音樂走出活動室.
大班數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將5以內的蔬菜分在兩個籮筐里(紅色、黃色籮筐),知道可以有多種分法。
2.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記錄分的結果。
3.體驗數量分合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熟悉繪本故事《籮筐》。
物質準備:
1.課件:5的分法。
2.5以內各種蔬菜圖片(蘿卜、茄子、土豆、芹菜)等人手一份。
3.籮筐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繪本,引發(fā)幼兒的回憶
師:“籮筐有時會很滿,有時會很空!卑职值幕j筐里盛滿了很多蘿卜,裝都裝不下了,今天請小朋友們來幫爸爸把蘿卜分在兩個籃子里,一個是紅色籮筐,一個是黃色籮筐,該怎么分?
二、幼兒自由探索分蔬菜
(一)把5個蘿卜分別裝在紅色籮筐、黃色籮筐里,幼兒自由操作。
(二)了解5分成兩份的多種分法
提問:你是怎樣分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分法。
如:紅色籮筐2個,黃色籮筐3個。
提問:誰和他分得一樣?是怎么分的?
幼兒描述自己的分法,提示用“我把5個蘿卜分別分給紅色籮筐2個,黃色籮筐3個”句式描述。老師把結果記錄在黑板上。
提問:誰與他們分得不一樣?
幼兒說出不同的分法并記錄,直至所有分合式完成。
出示所有的分合式,幼兒集體讀一遍。
(三)復習分合號,進一步理解5的分合
1.復習理解分合號的意義。
提問:這些分合式里邊都有一個符號,像什么?叫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呢?(復習分合號,用手勢動作擺出分合號等方法,熟悉分合號)
2.用逐漸增加的方式重復5的分合。
提問:給紅色籮筐分了1個土豆,那黃色籮筐該分幾個呢?(出示相應的圖片)
如果再分給紅色籮筐1個土豆,那黃色籮筐的土豆是多還是少了?為什么?
依次完成5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的分法。
提問:5分成兩份,有幾種分法?
提問:看看這些分合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紅色的籮筐多分了一個,黃色的籮筐就要少一個。這是數量分合中遞增、遞減的關系。
3.游戲“你問我答”,復習5的分合式。
4.幼兒動手操作,并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記錄分的結果。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5的分合,老師要來考考你們,把這些蔬菜分別裝在兩個籮筐里,該怎么分?
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分合式。
師:今天你們幫助爸爸分了蔬菜,爸爸很開心,謝謝小朋友們。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的數學教案01-12
大班情境數學教案01-18
大班吃魚的數學教案01-13
大班趣味數學教案01-12
大班優(yōu)秀數學教案01-21
大班數學教案04-08
大班算式數學教案03-25
分類大班數學教案03-05
大班《剪“春”》數學教案03-12
買菜大班數學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