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柳葉兒》教案
導(dǎo)語:《柳葉兒》是蘇教版七下第二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教案,歡閱讀。
教案一: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動細致描寫的方法。
2.體會一些語句飽含的感情。
3.感悟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學重難點
生動細致描寫的方法和語句飽含的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或小黑板。
設(shè)計思路
講解這篇課文時,要讓學生先熟悉課文內(nèi)容,進人情境,明確文中所寫的事,品味課文中生動描寫的語句,在此基礎(chǔ)上再去深入探討文章的主旨,有關(guān)這些問題,可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的基礎(chǔ)上完成。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初春,折一枝垂柳,讓學生觀察,然后口頭描述一下。(符合實際即應(yīng)給予表揚。)那么誰吃過柳葉呢?下邊每人采一小片,嘗一下它的滋味?春退螌W孟寫的《柳葉兒》中人物的感受是否一致。(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本文是一篇寫童年趣事的敘事散文。下面自學課文,注意以下問題:(出示幻燈片l。)
1.認真讀課文?梢岳首x,默讀。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段。
3.搶柳葉兒吃,這本來是一件極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卻感到無窮的樂趣。討論討論:童年的“我”為什么會感到“最樂”?
4.“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圓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層肚皮幾乎撐得透明。”這句話除了寫“我”吃柳葉兒包子時的貪婪和吃的數(shù)量之多外,還表現(xiàn)了“我”的什么狀況?是有意夸張,還是寫的真實樣子?
5.文中在去搶柳葉兒的路上,有一段生動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
6.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三、合作學習
1.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
2.在班上研究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四、反饋交流
1.給加點字注音。(出示幻燈片2。)
捋噌噌逞能兀地攥颼剁咯嘣
要求:讓一名學生起來讀,如果有讀得不正確的,請其他學生進行糾正。
2.搶柳葉兒吃,這本來是一件極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卻感到無窮的樂趣。討論討論:童年的“我”為什么會感到“最樂”?
明確:(因為那時的“我”還不懂得生活的艱難,全家面;l盤的處境?傆X得上樹爬高能顯示自己的本領(lǐng)。)
要求:符合題意即可。
3.“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圓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層肚皮幾乎撐得透明。”這句話除了寫“我”吃柳葉兒包子時的貪婪和吃的數(shù)量之多外,還表現(xiàn)了“我”的什么狀況?是有意夸張,還是寫的真實樣子? t
明確:(從中還可以體會到“我”饑餓、瘦削到、何種地步。這是真實的寫照,從下文奶奶的擔心可以看出。)
4.文中在去搶柳葉兒的路上,有一段生動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明確:(如果沒有去搶柳葉兒這個背景,我們會感到這是一幅多么美的圖畫啊:濕潤,清涼,朦朧,寧靜,充滿了詩情畫意……可是如果一聯(lián)想到這是在去搶柳葉兒的路上的環(huán)境描寫,一種“苦中略帶些澀”的滋味就會涌上我們的心頭:太早了,萬物還都沒有醒來,八歲的“我”就已經(jīng)和三叔去搶柳葉兒了……這一段描寫也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我”作為孩子的心理:少年不識愁滋味,這里的景物描寫對“我”來說一點沒有滲進苦澀的味道。)
5.放聲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和同桌進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6.重點研討文中第10一11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幻燈片3。)
、傥闹芯唧w寫了上樹的情況,感受如何?
、谖铱窗V了,三叔便仰頭問我:“你看什么”?我說:“一個大櫻桃,鮮紅鮮紅,全是肉做的。”一句中,“我”把太陽稱為一個“肉做的”“鮮紅鮮紅”的大櫻桃,是有意想打個比方,還是真的這樣看的?為什么?
(2)小組代表發(fā)言交流。
明確:
(①“仰頭看看”,突出樹高;硬地上“冰涼”,足見其早;牙齒都“咯嘣嘣響”,可見其冷;“颼颼”地爬上去,可見其爬樹技術(shù)之高;肚皮“涼颼颼”的,“露珠滴進脖子,滾下去,通身又是一陣陰涼”,可見滋味并不好受。
、“我”是真的這樣看的。這個比喻是“我”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是極端饑餓在頭腦中的折射:太餓了!隨時都會想到“吃”,真希望太陽是“一個大櫻桃,鮮紅鮮紅,全是肉做的”,多么好吃啊!)
五、梳理鞏固
學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不必只局限于一個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訓(xùn)練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如無時間可不進行。)
《新課標作業(yè)設(shè)計》中的“積累運用”部分。
七、布置作業(yè).
《新課標作業(yè)設(shè)計》中的“遷移延伸”部分。
教案二: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苦中帶澀的童趣。體會本文作者“以苦為樂”的思想感情的內(nèi)涵,學習作者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文章內(nèi)容的賞讀,培養(yǎng)學生對散文中的線索的把握能力、對動詞的賞析能力、對景物描寫的鑒賞能力。在閱讀與理解的基礎(chǔ)上深入探究文章的`主旨。
3、知識目標:①積累重點字詞。
、谫p析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并了解其作用。
、垠w會文章生動描寫的方法和一些語句所飽含的感情。
教學重點:
1、 賞析、品味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lǐng)悟作者的感情。
2、 分析文章中景物描寫的語句,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1、本文所反映的時代離當代學生很遠,他們很難體會那嚴重饑荒歲月里什么都吃光了、什么都能吃的情形。引導(dǎo)學生領(lǐng)悟以苦為樂,苦中有樂的內(nèi)涵。
2、引導(dǎo)學生仔細品味文中生動的語言和飽滿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 走進柳的世界: (導(dǎo)入):
1、由教師童年時的兒歌,引出關(guān)于柳的詩歌。
提問:在你的眼中柳是怎樣形象?
2、作家宋學孟德童年與“柳”有著怎樣的一段特殊的感情經(jīng)歷呢?
二、走進文本:
(一)學生朗讀課文:思考:
1、文章中講了怎樣的故事?
2、最打動你的是哪個情節(jié)或哪句話?在書中做出旁批。
(二)分析課文題目、首段、結(jié)尾段
1、朗讀課文最后一段思考:為什么“對于柳,人們又是吟詩,又是作畫,又是感嘆它的多情,又是贊美它的多姿。我卻總?cè)滩蛔∫乱黄聛斫酪唤馈?rdquo; 這和哪段相呼應(yīng)?
點撥:①首尾照應(yīng),表達作者自己對柳葉的特殊情感。②線索貫穿,以“柳葉兒”為線索,將童年的生活、作者的情感貫穿起來。
2、為什么要嚼一嚼?(柳葉兒救過我的命。引出第3段)
(三)研讀賞析課文3——14段
1、過去人們在什么情況下吃柳葉兒?好吃嗎?
2、搶柳葉兒吃,這本來是一件極苦的事,但文章中卻說“那些天,全家最樂的是我。”,童年的我為什么會感到“最樂”?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這種快樂的?
[明確:①上樹捋柳葉之樂——能顯示自己上樹爬高的本領(lǐng)(分析動詞,突出童趣);②清晨搶柳葉之樂——少年不識愁滋味(分析景物描寫)(如果沒有去搶柳葉這個背景,我們會感到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圖畫阿:濕潤,清涼,朦朧,寧靜,充滿了詩情畫意……可是如果一聯(lián)想到這是在搶柳葉的路上的環(huán)境描寫,一種“苦中略帶些澀”的滋味就會涌上我們的心頭:太早了,萬物還沒有醒來,八歲的“我”就已經(jīng)和三叔去搶柳葉了……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我”的孩子的心理——少年不識愁滋味,因而景物描寫中沒有摻雜進苦澀的味道。)(“我”把太陽比喻成“肉做的”“鮮紅鮮紅”的大櫻桃,是我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是極端饑餓在頭腦中的折射:太餓了!隨時都會想到吃,真希望太陽是“肉做的”“鮮紅鮮紅”的大櫻桃)③吃柳葉的之樂——“只允許我一個人放開了吃”;“圓鼓溜溜”“撐得透明”。
3、在八歲孩子的快樂之中,蘊藏著許多苦澀的情感,你能感受到那種淡淡的苦澀嗎?
苦中有樂,樂中藏苦,苦,并快樂著……
三、走進作者
八歲的“我”的生活是艱苦的,自己的美食“柳葉兒”也略帶苦味,為什么會感到“最樂”“美滋滋”“香得不行”?
1、 感受作者對柳葉的情,柳給自己帶來的趣,品味兒童頑皮的天性。
2、 學習作者的心態(tài),——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tài)。
四、走進生活
1、兒時的作者苦著但快樂著,我們作為現(xiàn)代的中學生,能感受到生活中苦與樂嗎? 2、怎樣看待這些生活中的苦與樂呢?
五、走進文學,珍惜童年
1、品味作家的幸福童年
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 魯迅先生的童年在百草園的泥墻跟一帶找到了無限的趣味;月亮是賈平凹童年時按在天空的印章;“三顆枸杞豆”成了植物學家童年的動力。
2、品味作家的苦難童年
作家宋學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童年,才能讓我們欣賞到這樣的一篇美文;其實古今中外很多作家的童年都是不完美的,但是,他們卻寫出了很多動人的文章。比如:高爾基,《童年》“一大早就背著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撿牛骨頭、破布、碎紙、釘子……”因而完成了自傳體三部曲。
宋朝宋濂“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3、珍惜童年的美好生活。
結(jié)束語:一篇關(guān)于柳葉兒的美文,讓我們了解了過去的生活,感受到了那時生活中的苦與樂;明白了一條哲理:困難是終生的財富,珍惜快樂的童年生活,用積極的向上的心態(tài),迎接生活中的挑戰(zhàn),讓苦難成為一筆財富,讓快樂伴隨自己一生。
六:作業(yè)設(shè)計:
調(diào)查訪問自己家人(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的童年,注意設(shè)計一條線索,把被訪問人童年的事串連起來,并且與自己的童年生活進行對比。
【蘇教版七年級《柳葉兒》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羊兒家族的聚會作文04-22
讀《苦兒流浪記》有感01-22
王子與貧兒讀后感02-20
《陳娟兒離別的紀念》歌詞11-30
寶貝兒回家觀后感范文11-10
雷諾兒別在我離開之前離開歌詞12-09
《苦兒流浪記》讀后感15篇09-12
《上官婉兒》讀書筆記范文參考03-03
愛彌兒讀后感(精選10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