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錦集七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在幼兒的實際生活中,每個幼兒喝飲料時為了知道瓶子里還有沒有便搖一搖的經驗,本次活動就是在這種經驗的基礎上來設計的,希望讓幼兒的原有經驗有所提升。
活動目標:
1. 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2. 初步了解同種物體,由于數(shù)量的多少,發(fā)出的聲音也不同。
活動準備:
易拉罐4個,米、紅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出示易拉罐)
二、探究活動一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個罐寶寶和我們小朋友們玩一個好玩的游戲。你們聽這里有聲音嗎?怎樣才能讓它發(fā)出聲音呢?(搖晃一個空的罐子)
提問:你們聽,這個罐子有聲音嗎?它發(fā)出的聲音像什么聲音?(搖晃一個裝有大米的罐子)
師:那小朋友們再來聽一聽這個罐子又是什么聲音呢?和剛才那個罐子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搖晃裝有紅豆的罐子)
提問:為什么同樣的罐子里裝上東西發(fā)出的聲音卻不同呢?
師:那我們來看看這兩個罐子都裝的什么?(倒出大米和紅豆)
小結:原來同樣的.罐子里裝著不同的物體發(fā)出聲音也是不同的。
三、探究活動二
師:我還有最后一個罐子沒拿出來呢?我們來聽一聽它發(fā)出的是什么聲音(搖晃裝有少量米的罐子)?請你們猜一猜這里面裝的是什么?
倒出罐子里的大米,證實小朋友的猜想并提問:為什么兩個都是大米發(fā)出的聲音卻不一樣呢?
小結:同種物體,不同量,發(fā)出的聲音也不同。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實驗,感受各種物體發(fā)出的聲音。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生活中的現(xiàn)象,體驗操作的樂趣。
2.探索發(fā)現(xiàn)利用輔助材料使小球穩(wěn)定的'方法。
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乒乓球、紙、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玩乒乓球。
。1)直接出示乒乓球,幼兒自由玩球。說說玩球感受。
2、第一次設法讓小球站起來的。
。1)提問:你有什么辦法讓小球站穩(wěn)不動? 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如:抓在手里、放在口袋里、大腿夾住、胳肢窩夾住等)
。2)幼兒嘗試方法并相互交流。
3、利用輔助材料讓球站起來。
。1)出示紙和小積木讓幼兒設想如何讓紙站起來。
提問:能不能想辦法用紙和積木讓小球站穩(wěn)?鼓勵幼兒再次大膽設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2)幼兒實驗。每人自選紙或積木進行嘗試,幫助小球站穩(wěn) 。
。3)教師觀察,幫助幼兒整理講述自己的做法。
4、展示,幼兒集體欣賞大家的成果。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活動延伸:
利用其他輔助材料讓球站起來。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比較、感受瓶中物體的大小、軟硬、多少等各種因素造成的響瓶聲音的不同。
2、鼓勵幼兒參與操作,大方地與教師、同伴交流。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八寶粥瓶子若干、兩個裝有一個大積木和一個小積木的外觀一樣的瓶子。
2、豆子、棉花、小石子、大(。┘~扣、筐子。
指導重點:
我們發(fā)現(xiàn)造成響瓶發(fā)出聲音不一樣的原因有很多。瓶子里放東西的多少、大小、軟硬都會影響響瓶的聲音。如果還有誰有新的發(fā)現(xiàn)可以再告訴大家。教師介紹實驗材料和要求。并記錄各種東西在瓶子里聲音的大小。
教學反思
一、這堂課成功地激發(fā)了幼兒的對聲音的好奇心。
二、在活動中認識聲音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三、幼兒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激發(fā)。
四、對物品選擇的類別還要更巧妙。
五、活動的'過程要設計得更有趣。
小百科: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并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xiàn)象。最初發(fā)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物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有趣的噴泉
教學活動目標:
1、探索運用多種材料制作小噴泉,初步感知噴泉的形成。
2運用多種方法探索發(fā)現(xiàn)孔的大小與水柱之間的關系。
3、大膽分享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感受其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瓶子若干(蓋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沒孔)針管、塑料袋、牙簽、氣球;瓶蓋有大小兩個孔的飲料瓶;裝水的整理箱5個。音樂噴泉和水幕電影的視頻!秇igh歌》音頻。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提問:你見過噴泉嗎?噴泉是什么樣的?
2、小結:小朋友在廣場、公園都見過噴泉,有的向高處噴,有的噴泉是向四周噴的,有的噴泉是旋轉噴的。還有音樂噴泉,它會隨著音樂的高低起伏而變高變低、變長變短,還有水幕電影,噴泉的水會形成一道幕布,上面會演出電影。這些都是人工噴泉。
3、提問:你知道噴泉的`水是怎么噴出來的嗎?
4、小結:每個人工噴泉都有一個泵,它給一個足夠大的力,讓水從小孔里噴出去,這樣我們就看到了美麗的噴泉。
二、 探索用多種材料制作噴泉的方法。
1、觀察材料,引導幼兒猜測: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噴泉?該怎么做小噴泉?
2、幼兒嘗試制作噴泉。
3、分享交流制作噴泉的方法。
(1)幼兒展示自制小噴泉。
。2)請幼兒介紹自己制作噴泉的方法。
4、小結:小朋友剛剛做了許多小噴泉,有的小朋友是一個人做的,有的小朋友還會和別人合作。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針管、有的用氣球、有的用飲料瓶,都是把水裝進這些容器里,這些容器上還要有孔,給一個足夠大的力,讓水從小孔里噴出來,這樣我們的小噴泉就做好了!
三、 探索孔的大小與水柱的關系。
1、觀察新的材料,提問:瓶蓋上有什么?如果用這個瓶蓋做噴泉,大孔噴出的水柱和小孔噴出的水柱一樣嗎?大孔噴出的水柱是什么樣?小孔噴出的水柱是什么樣?
2、幼兒將自己的猜想記錄在紙上“猜想”一欄。
3、幼兒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并將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操作”一欄。
4、分享交流,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對于結果不同的幼兒要請他當場驗證。
(2)記錄結果不全面的幼兒,請他當場試驗,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噴泉向上噴才能發(fā)現(xiàn)小孔的水柱又細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師小結:出示記錄圖,你們看到大孔噴出的水是什么樣的?小孔噴出的水是什么樣的?依幼兒回答,教師記錄。
四、音樂噴泉表演。
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隨音樂的高低起伏進行噴泉表演。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名稱:
會跳舞的陀螺(中班)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游戲,幫助幼兒了解物體在繞著自己的對稱軸轉動時,具有保持轉速和轉動軸的方向不變的.性質。
2、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仔細觀察,并且將自己操作過程和發(fā)現(xiàn)大膽的表述出來。
活動準備:
圓形紙片、紙片娃娃、火柴棒
活動過程:
1、出示準備的紙片與火柴棒。
“你們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呀?”(紙片、火柴棒)
“那你們動動小腦筋,幫幫老師,讓這些紙片站起來,讓他們跳個舞,好嗎?想想,你們可以利用這些火柴棒!(讓幼兒自由動手操作。)
2、教師在片刻之后,將自制好的陀螺出示給幼兒,在幼兒面前進行表演。
“我知道你們每個小朋友跳舞都可好看了。我也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想看看嗎?”(老師出示陀螺。)
“那你們手中的小姑娘都跳舞了嗎?自己試一試”
“你們想想她為什么會跳舞呢?”(讓幼兒自己討論后,做出總結。)
教師總結:“我告訴你們,這是因為這根火柴棒總是繞著自己在轉動,并且保持著轉動速度和轉動方向,這樣她就會跳舞了!
“那你們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利用這種原理呢?”
。☉T性導航儀,火箭飛行器等等。)
3、小結:
物體在繞著自己的對稱軸轉動時,具有保持轉速和轉動軸的方向不變的性質。
“今天,我請你們跟小姑娘一起跳了舞,現(xiàn)在我們一起出去做做游戲,成為好朋友,好嗎?”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準備
PPT課件、視頻一段、電子白板。
兩人合用一張動物圖片,上面有蜘蛛、蝗蟲、枯葉蝶、螳螂、青蛙、獅子、北極熊、螃蟹、貓頭鷹等。
重難點
結合《綱要》和幼兒已有生活經驗,我將“引導幼兒知道動物保護色及其作用”確定為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在收集資料的基礎上,用課件的形式給幼兒直觀、形象的展示;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愉快的活動氛圍,采用鼓勵、表揚、引導以及個別指導的方法,讓幼兒大膽想象、表現(xiàn);運用游戲,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尋找小動物所在位置,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讓幼兒更好地了解與接受。
活動目標
加深愛護動物的情感,共享游戲的快樂。
學會觀察、了解周圍事物的動態(tài),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
了解一些動物具有與環(huán)境一致的保護色,理解保護色的作用,增強探索動物奧秘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故事激趣,在情境中導入
1.圖一: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說說艾瑪?shù)耐庑巍?/p>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朋友,看,它是誰?艾瑪長得什么樣?艾瑪要和你們玩?zhèn)捉迷藏的游戲。
2.圖二:引導幼兒描述艾瑪躲藏的位置,教師演示課件。
3.圖三:請幼兒用激光教鞭指出艾瑪?shù)诙味悴氐牡胤,教師演示課件。
4.引導幼兒說出艾瑪在圖二、圖三中躲藏的位置并進行標注。
5.提問:艾瑪為什么會選這些地方?
6.小結:艾瑪非常聰明,它躲的地方與它身上的花紋差不多,所以我們不容易找到它。
二、動物搜尋,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
1.拿出動物圖片,幼兒兩兩合作找出其中隱藏的動物,用筆圈出來。
師:艾瑪?shù)呐笥岩瞾碜矫圆亓,請你和好朋友一起來找找它們躲在哪里,找到后就在小動物身上貼上標記。
2.請幼兒說出在哪里找到了哪些動物。
3.運用電子白板技術驗證幼兒的發(fā)現(xiàn)。直接找出的動物:青蛙、蝗蟲、螳螂;鏈接的動物:獅子、北極熊;使用放大鏡的'動物:螃蟹;使用聚光燈的動物:貓頭鷹;使用動畫演示的動物:枯葉蝶、蜘蛛。
4.討論:仔細看看動物和它們躲藏的地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們的顏色為什么跟周圍環(huán)境這么像?有什么用處嗎?
5.教師總結:這些顏色是用來保護自己的,我們叫它保護色。動物世界很神奇,為了保護自己,許多動物都有和環(huán)境相近的保護色,以此來隱蔽自己。有了這種獨特的保護色,敵人就不容易找到它們,就能保護它們的安全。
三、視頻欣賞,在分享中提升
1.師:剛才這些動物朋友只有一種保護色,艾瑪還有一個朋友特別厲害,能變好多種顏色,你知道是什么嗎?我們來看一看。
觀看視頻“變色龍”。觀看過程中提問:剛才它變成了什么顏色?為什么會變成綠色?這次它會變成什么顏色?
2.師:變色龍來到了我們的教室,我們一起到花叢中找找吧。看一看你找的變色龍藏在什么顏色的花朵里,它會變成什么顏色呢?
意愿涂色,讓變色龍變一變,變好之后就把它藏在相應顏色的花叢中。
四、生活鏈接,在運甩中拓展
1.師:生活中人們也很聰明,根據(jù)動物的保護色想到了保護人類自身,小朋友想一想,人類會怎樣利用呢?
2.出示課件后提問:他是誰?你認識這種衣服嗎?解放軍為什么要穿這種衣服?
3.教師總結: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越來越先進地利用了保護色,解放軍叔叔穿上各種色彩的迷彩服,在戰(zhàn)場上就能很好地保護自己,不容易被敵人發(fā)現(xiàn)。
五、自主選擇,在游戲中鞏固
師:你們想不想玩捉迷藏的游戲?
出示幼兒園草地、紅色滑梯、黃色花叢、藍色墻壁等圖片,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衣服的顏色,想一想適合躲在幼兒園的什么地方,然后一起到室外去玩捉迷藏游戲。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活動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2、在了解青蛙的過程中激發(fā)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材料準備:
制作好的青蛙成長過程圖片、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歌曲《我是一只小青蛙》、實物蝌蚪、青蛙
活動重難點:
掌握從蝌蚪到青蛙變化過程中的4個主要過程
活動流程:
激趣導入——經驗再現(xiàn)——欣賞故事——引導交流——游戲鞏固——情感教育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二、經驗再現(xiàn):
1、你們知道小青蛙小時候是誰嗎?(小蝌蚪)
2、小蝌蚪長的什么樣子?
3、小青蛙長的又是什么樣子呢?
三、故事欣賞:
四、引導排序、交流:
1、小蝌蚪甩著小尾巴在池塘里游來游去的時候先后發(fā)生什么變化?
2、請幼兒給小蝌蚪——青蛙的成長過程排隊。
3、指名幼兒上臺排序。
五、游戲鞏固:
六、情感教育:
1、小結
2、隨音樂律動出教室
活動反思:
“蝌蚪變青蛙”這個活動設計,來源于幼兒生活中的一個興奮點。我們這邊的孩子雖然是生活在農村,但是現(xiàn)在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再加上中班幼兒年齡又小,大人也舍不得帶他們到田里、山上,或者大自然中去,所以他們對一些小動物的認識都很少。而在幼兒的眼中,動物是最能吸引他們的`,只要一遇到動物就會迫不及待的想去親近他們,那就讓我們給幼兒多一些與動物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所以,我就選了這樣一個活動,利用農村的優(yōu)勢,去弄了蝌蚪和青蛙的實物來,讓幼兒更直觀的了解,從而激發(fā)了幼兒熱愛動物、保護動物、關注動物的美好感情。
在活動中,教具準備充分,能運用新的教育理念和身邊實時的自然條件,通過操作、游戲、表演等多種形式輔助教學,真正體現(xiàn)了以幼兒為主體,讓孩子們從活動中了解、在游戲中學習,從而達到了教學的目的。不足的地方是教師語言不夠嚴密、簡練,實際操作較少,在游戲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顯得比較亂。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03-19
中班科學教案范文12-27
水中班科學教案04-07
中班科學教案《春天的信息》04-02
中班《我從哪里來》科學教案02-22
中班夏天科學教案(精選18篇)03-14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20篇)06-30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15篇10-26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24篇)02-22
中班科學教案15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