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語境理解和掌握“訓練”“嶙峋”“納罕”“啜泣“灰心喪氣”等詞語的意義與用法。
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提高文學欣賞能力,體味散文特點。
3、抓住文章標題,以此為線索指導學生精讀課文,領會以小見大的寫法。
4、聯(lián)系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1、通過閱讀課文掌握記敘文六要素。
2、培養(yǎng)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通過朗讀、復述把握課文情節(jié),設疑探討文章主旨。
2、多角度閱讀,就文章的人物、情節(jié)、寫作手法等提出自己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角度。
3、多方面探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和生活哲理。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zhí)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xiàn)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xiàn)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不難做作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候一段經(jīng)歷的啟示。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他是怎樣克服自己的困難的嗎?
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篇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頓亨特(板書題目、作者)。剛才這個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選入教材時做了刪節(jié)。作者講自己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困難,是由于小時候的一段經(jīng)歷留下的啟示。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到底作者小時候發(fā)生過一件什么事,可以使他在長大之后,勇于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
文體:本文是敘事散文。散文,是以緊湊短小的篇幅、自由靈活的抒寫、生動活潑的語言,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廣泛的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文學樣式。根據(jù)表達方式側重點不同,可分為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靶紊ⅰ敝杆〔膹V泛,結構自由,表現(xiàn)方法多樣;“神不散’指立意明確,主題鮮明而集中。
二、檢查預習(生字詞的積累)
訓誡(jiè):告誡、教導。聳立(sǒng)迂回(yū)
嶙峋(línxún):形容人瘦削。凝視(níng)頭暈目眩(xuàn)
啜泣(chuòqì):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小心翼翼(yì):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翼翼,謹慎、嚴肅的樣子。
三、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課文,給段落標上記號,并把文章分成起因、經(jīng)過、結果、啟示四個部分。
(1)起因(1――3)游戲玩厭,去爬懸崖
(2)經(jīng)過(4——15)中途被棄,進退兩難
(3)結果(6——2)父親指點,擺脫困境
(4)啟示(24)走一步,再走一步
七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及重點]
1、了解斑羚在危急關頭的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
2、體會本文詳略得當?shù)臄⑹雠c具體生動的描寫。
3、理解人類與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處的重要性。
〖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描寫了動物世界極其悲壯的一幕,故事驚險,扣人心弦。文章通過描繪一群斑羚飛渡懸崖的場面,熱情贊揚了它們可貴的種族精神和整體精神。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時不必深敲細推,逐句講解。宜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個故事講清楚,如何細致描繪飛渡場面?梢龑W生暢談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種觀點,并注意指導學生積累字詞知識。
[教學課型及課時]
1.自讀課2.一課時
[教學設想]教學方法
1.教師范讀——掃清文字障礙——學生誦讀——教師、學生質疑釋疑——學生感悟。
(解說:詩歌的朗讀和背誦是教學本課的關鍵。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提出疑問。質疑可能會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詞上的,或是詩句上的,或是關于時代背景、作者情況等方面的,均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提出來的疑問,教師不必一一作答,先發(fā)動全班同學來討論解決,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存疑,或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在課外作深入探討。然后讓同學說說或寫一點各自感悟到的東西。)
媒體設計
1.多媒體:選取材料制作成課件
2.錄音機:伴奏帶。
3.投影卡片:介紹作者及其詩意的卡片各1張,共五張。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課文
找一名學生生動地復述《斑羚飛渡》這個故事。
復述指導:復述是口頭表達的基本功,進行此類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閱讀課文時,把難記的內容和其他一些難記的詞語畫出來,強化記憶,就可以少花時間,又能復述清楚。復述時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之處。教師注意引導。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文中的這些斑羚沒有姓名,這只斑羚,那只斑羚,作者是怎樣說清楚的?
明確:作者注意分類起了名目,又給個體起了名目,有了這些名目,就便于敘述了。分類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輕斑羚""小斑羚"等,個體的名目有"鐮刀頭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這些名目,故事才敘述得清清楚楚。這一點看似小事,其實在寫作上很重要。
2.在這群斑羚中,你對哪只斑羚的印象最為深刻?為什么?
明確:(學生自主探究、討論并自由發(fā)言)鐮刀頭羊,因為它成功地指導了這次飛渡。
3.鐮刀頭羊是怎樣指導這次飛渡的?
明確:(逐步引導學生的思路)(學生閱讀后回答)
可采用范讀或指名朗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妙處和思想感情。
4.鐮刀頭羊“悲哀地學了數(shù)聲”,如何理解此時頭羊的心理?
在危難時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視著這只頭羊,而頭羊沿著懸崖巡視一圈之后,知道前面是絕路,而后面又有狩獵隊的追擊。頭羊一時想不出拯救這群斑羚的辦法,只好仰望蒼穹,悲鳴數(shù)聲,表現(xiàn)了內心的絕望。
5.頭羊本來站在年輕斑羚的行列,后來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隊伍里了?
明確:斑羚群分為兩撥之后,頭羊發(fā)現(xiàn)老年斑羚那拔少十來只,為了使自救方案取得成功,必須使兩撥斑羚數(shù)量一致,于是頭羊從年輕的行列走出,歸入年老的隊伍中,其他中年斑羚也隨著歸入年老的隊伍中,然而,選擇老年斑羚那撥,即是選擇了死亡,因此頭羊“悲愴地輕咩了一聲”,表達了它沉重而悲壯的心情。
6.在你的心目中,斑翔飛渡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請充滿感情的給大家描述一下。
明確:(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種觀點)斑翔飛渡的情景,是一幅震撼人心的畫面。“山澗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橋墩架設起來的橋。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渡。沒有一只老斑羚為自己調換位置,它們心甘情愿用生命為下一代開通一條生存的道路!疤谷幻鎸λ劳觯瑸榈氖侨后w的衍生,這是一種至高至上的境界。井然的秩序,坦然無私的等待,更令人嘆息不已,肅然起敬!拔覜]有想到……”這的'確是始料不及的,不能不令我們這些萬物靈長的人類感嘆不已,贊嘆不已。從“竟然”“從容”“心甘情愿”等詞語中,我們不難發(fā)出作者濃郁的溢美敬重的情感的流露。
7.鐮刀頭羊的結局如何?你對鐮刀頭羊的態(tài)度是怎么樣的?是褒還是貶?請把你的真知灼見說給大家聽一聽。
明確:(學生閱讀后回答)
8.找出文中有關彩虹描寫的句子,閱讀體味:課文中多次寫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明確:(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文中寫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處。一是斑羚身陷絕境時彩虹出現(xiàn),二是斑羚飛渡時彩虹相映,三是頭羊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結合上下文語境細心推敲體會,不難發(fā)現(xiàn)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種神秘色彩,并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頭羊之所以想出飛渡的辦法,或許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啟示;二是烘托飛渡的氣勢.渲染了飛渡的悲壯美;三是渲染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9.在這群斑羚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迫切學習的金子般的東西呢?(目的在于組織討論文章的主題)
明確:(學生討論、探究,教師適時引導)面對種群的滅絕,這群進退維谷的斑羚為了種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它們的智慧、才能,膽識,特別是從容鎮(zhèn)定,舍已為人的情操,可貴的整體精神,為自己、也為人類唱響了一曲悲壯的生命贊歌,放射燦爛無比的人生光彩。
10.結合你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談談你學習完本文后的感悟。
明確:(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把握文章的技巧,學會運用,同時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作文思維能力,即選擇生活中的題材,表達某一個道理或某一種感情。教師講一個感人流淚的故事結束全文)
[布置作業(yè)]
(打出投影片)課下把你的感悟整理一下,寫下來,字數(shù)300字左右,然后同學們自由交流,看誰寫得好。
七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設想:這篇散文以平淡似水的筆調,記述了生活在社會最地層的普通人老王的艱辛生活瑣事、人生經(jīng)歷,尤其是與作者一家的交往,熱情謳歌了老王不畏艱辛、任勞任怨、待人忠厚、舍己為人的金子般的心,寄托了作者對普通勞動人民的同情、敬佩和熱愛之情。我在教學這篇文章時,先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線索,感受老王的思想品質,把握老王的善與苦兩個方面,體會老王與作者夫婦之間的相互關愛,體察作者的愛心,理解本文的主旨。教育學生在生活中也應像作者一樣對不幸者、卑微者持一顆愛心,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同情他們,關心他們。在通過品味語言,感受作者語言的樸素、含蓄、靈氣飛揚的特點,也讓學生通過語言了解一下當時那個時代。最后總結,著重指導學生掌握散文的閱讀方法。再用方法指導學生的寫作。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字詞
2、感知散文有關知識,學習散文閱讀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貫穿全文的線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
2、以善良體察善良,感受人物思想感情
3、揣摩本文意味深長的語句,體會作者的語言特色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同情心
心理教育目標:正確認識別人的不幸,正確對待自己的不幸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對不幸者的同情、關愛的思想感情,激發(fā)愛心。揣摩語言,深入領會語句的意味
教學方法:啟發(fā)式教學討論法
教學手段:xxx
課前預習:xxx
熟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積累生字詞。了解作者生平,了解老王所處的時代特征。
課堂教學步驟
《老王》作品中學到的做人道理
從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觀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別很大,不過是幸運與不幸造成的差別。所謂幸與不幸,包括天賦條件、成長條件、生理條件,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識,才會平等對話,才會感覺人家上門來“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義精神。這種精神要求社會關心個人、同情個人,尊重個人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尊重人格,維護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并促進全體勞動者的全面發(fā)展。作者一家對老王是懷有這種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癥,就送了大瓶魚肝油。他們總是照顧老王生意,坐他的車,讓他掙點錢。老王收錢常?蜌,他們總是照原價付。平板三輪不敢坐了,還是關心老王是否能維持生活?傊,對不幸者懷有一顆愛心,才能這么關心人,愛護人。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樣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幾年了,作者每每想起來還感覺有愧于這個不幸者,總覺得在他生前,對他關愛不夠。所有這些,都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設所提倡的。
《老王》教學實錄
師:很高興和高一(12)班的同學一起學習楊絳的《老王》。曹老師有個問題想考考大家,楊絳的先生是誰啊?
生(齊):錢鐘書。
師:很好!錢先生和楊先生的女兒叫什么?
生1:錢瑗。
師:很好!有一次啊,錢瑗就跟錢鐘書先生說,爸爸的文章和媽媽的文章不一樣。爸爸的文章像咖啡加烈酒,很濃烈,很刺激,但是呢,喝過就過了。媽媽的文章則不然。媽媽的文章像清茶,一道一道加水,喝到后面越喝越有味兒。這節(jié)課我們就好好品一品楊氏散文特有的味兒?墒遣芾蠋煬F(xiàn)在有一個困難,大家還有印象吧?《老王》這篇課文,我們初中學過的。什么時間學過的?
生(紛紛):初二吧。
師:大家想過一個問題沒有?一篇初中已經(jīng)學過的文章,現(xiàn)在重新來學習它,作為一個高中生,恐怕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標和要求。我們可以從課文中學習哪些東西呢?這樣吧,同座位同學商量一下。
(學生討論中)
師:我請同學說一說。你們兩個,哪個先說?
生2:我們要深入挖掘,就是老王作為一個底層人,他為什么還堅持著他純潔、善良的品質。
師:噢,感受社會底層勞動者的人格光輝、人性美好。
生3:我覺得可以從歷史背景來分析,老王這個人為什么和當時社會上其他狹隘的人,會有這樣的反差?
師:跟剛才同學講的差不多,但是進一步強調了,為什么會有這樣一種品格,要聯(lián)系時代對比來看。
生4:我覺得我們要學習楊絳她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
師: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初中沒有學過嗎?作為高中生,我們要提出新要求,你能不能再想一想,同樣是學習課文寫作手法,咱們應該怎么學習,就比初中往前跨了一步?
生4:還要體會,看它的語言特色,透露出來的一些情感。
師:嗯,其實這些東西啊,初中學習時老師或多或少都已經(jīng)涉及了,現(xiàn)在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一步學習。
第一,我們自己學,這就是體現(xiàn)了我們跟以往不一樣啊,以往完全是老師教的啊。
第二,咱們不限于《老王》這一篇課文,咱們拓展開去,多讀一點楊絳的散文,由一篇到一類楊絳的文章,對楊氏散文我們有所了解,這也體現(xiàn)了我們的發(fā)展,是吧?好,剛才和同學們一起討論,已經(jīng)確定了兩個目標,還有沒有要補充的?
生5:我覺得可以通過這篇文章更好地了解到楊絳在時候的遭遇,那些人對她一些好的看法。
師:你剛才沒有太注意前面同學的說法,就是通過特定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來體會老王的品質的可貴。你和她的說法,有相似的地方。我覺得,還有一點可以探討一下。
七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理解聯(lián)想和想像手法的應用。
感受文中所表達的歡樂。
初步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培養(yǎng)熱愛生命和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大膽而新奇的想象。
對人類誕生的歡樂感。
教學過程:
導入:使用神話動畫片進行導入。
出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作者簡介:介紹袁珂,神話學家。
關于神話
檢查學生在預習生詞和朗讀課文方面的情況。
全班集體朗讀課文。
探究品味
復述課文,并對比《風俗通》中關于女媧的描述,找出課文中添加了哪些內容,并找出作者的想象力最為突出的.部分。
就女媧形象進行認識:她明顯是人,而不是神。
感受到課文中對人類誕生的喜樂:人類成功創(chuàng)造的歡樂和對獲得生命的歡呼。
想象是神話的重要部分,馬克思的神話論述。
通過放映《女媧造人》動畫片來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
拓展運用:
讀神話《盤古開天地》后回答問題。
放映神舟五號飛船記錄片:女媧造人,以展現(xiàn)人類可貴的創(chuàng)造力和探索精神,也讓我們感受到生而為人的自豪。今天,我們面對的廣大世界,依然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感受那種創(chuàng)造成功的歡樂。
布置作業(yè):
收集與神話相關的故事,并分享給他人聽。
在閱讀綜合性學習資料中尋找與人類起源相關的信息。
構思一種新的女媧造人方法。
七年級語文教案5
【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知識,包括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句式。
2、了解古詩修辭用語的特點。
3、從整體上把握詩歌內容,準確、完整地復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1、結合語境理解詩中意象,體會詩中心理描寫對人物塑造的作用。
2、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ā?/p>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木蘭這一形象的審美趣味,理解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北方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追求和平勞動生活的美好愿望與高尚情操。
1、朗讀背誦。
2、積累文言知識,包括重要的詞語和句式。
3、賞析人物形象。
4、理解互文等修辭句的意思。
5、分析文章內容的繁簡詳略,進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千百年來一直廣為流傳。時至今日,現(xiàn)代人以它為題材打造了各種版本的文學或影視作品,有少兒版的動畫片,有成人版的電視劇,塑造出風格各異的花木蘭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南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木蘭詩》去見識見識原版的花木蘭形象。
二、資料助讀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樂府詩”——繼《詩經(jīng)》《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xiàn)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赌咎m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民歌中的“雙壁”。
三、學生通讀全文,槪括各段的內容
討論交流后明確:
1、第一、二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
2、第三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zhàn)場。
3、笫四段:概寫木蘭十年征戰(zhàn)生活。
4、笫五段:寫木蘭勝利后還朝辭官。
5、笫六段:寫木蘭還鄉(xiāng)與親人閉聚。
6、第七段:)丨丨比喻作結。
四、復述故事情節(jié)
要求學生比較準確完整地復述課文,檢査學生是否從整體上把握了詩歌的內容。
五、賞析花木蘭的形象
討論:一千多年來,花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原因是什么?提示:緊密聯(lián)系課文內容,從故事情節(jié)中體察木蘭的思想、性格與感情。
首先,詩中木蘭的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W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花木蘭是古今作品中難得一見的完美的婦女形象。
其次,與故事情節(jié)也密不可分。一個弱女子,女扮男裝,代父從軍,且建功立業(yè),卻又要辭官還鄉(xiāng)。情節(jié)離奇曲折,扣人心弦。
六、合作探究
1、這首詩歌中所寫的故亊時間跨度大,內容豐富而復雜,作者是如何作出詳略安排的?
詳寫的內容有:木蘭當戶織時的心亊繭繭。木蘭準備行裝時的活動,木蘭奔赴戰(zhàn)場時的心態(tài),木蘭回家后家人的歡樂,木蘭繭著“女兒裝”時的欣喜等。略寫的內容,主要是戰(zhàn)斗的過程。十年征戰(zhàn),寥寥幾句就交代完了。
2、從這一內容的.安排來看。本文作者是想衣現(xiàn)一個什么樣的主題?
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的往往都是他所要著力突出的。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對木蘭完美心靈的頌揚,所以,對殘酷的戰(zhàn)爭,一筆帶過。這一詳一略之間,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對戰(zhàn)爭的冷淡和遠離。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學習本文,我們了解了傳頌千古的花木蘭的完美品格。了解了古代民歌久遠的藝術魅力。其實,在現(xiàn)實當中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像花木蘭一樣的優(yōu)秀婦女。請大家川自己的眼睹去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中的“花木蘭”,州自己的文筆去歌頌這現(xiàn)實中的“花木蘭”吧!
七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自學研討,掌握本課的生字。
2、準確、生動地復述課文。
3、幫助學生樹立要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的思想。
樹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尚思想。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
難點
文言詞句的分析講解。聯(lián)系背景評價包拯這一形象。
教學突破
通過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結合課下注釋自主將文言文變成自己的話通譯下來;引入學生平時看電視書刊以及傳說中了解的包拯的故事,互相講述,教師及時給予合理評價。
教學準備
有關字詞、文言方面的投影片,課文朗讀帶。學生搜集有關包拯的故事。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1、電視臺曾熱播過電視劇《包青天》,哪位同學能在此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唱唱《包青天》的主題曲,哪位同學又能根據(jù)本部電視劇的情節(jié)對包青天做簡明扼要地評價。(教師給予適當?shù)脑u價與獎勵)
2、這些故事都是編導們演繹的,與歷史有一定差距,今天我們來看看史學家是怎樣記述這一人物的,板書課題。
3、簡介文學常識:本文選自《宋史·包拯傳》!皞鳌笔钦返闹匾M成部分,主要敘述傳主的生卒、地位、官職、生平事跡等內容。包拯的事跡長期流傳民間,是封建清官的典型。
二、 指導初讀課文
1、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課文。結合注釋、詞典自主解決字詞,疑難之處可質疑或討論。(巡視、點撥)
2、檢查自學效果
。1)給下列字詞注音:
鬻、徙、硯、率、遺、耶、斂、憚、惡、嫉惡、茍、贓、塋
。2)解釋下列加點字:
a、第歸,殺而鬻之。
b、徙知端州,遷殿中丞。
c、拯命制者才足貢數(shù),歲滿不持一硯歸。
d、舊制,風訟訴不得徑造庭下。
e、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三、 示范朗讀
1、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課文。結合注釋、詞典自主解決字詞,疑難之處可質疑或討論。(巡視、點撥)
2、檢查自學效果
。1)給下列字詞注音:
鬻、徙、硯、率、遺、耶、斂、憚、惡、嫉惡、茍、贓、塋
。2)解釋下列加點字:
a、第歸,殺而鬻之。
b、徙知端州,遷殿中丞。
c、拯命制者才足貢數(shù),歲滿不持一硯歸。
d、舊制,風訟訴不得徑造庭下。
e、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四、引導復述
1、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每段重點寫了包拯的一個特點。有的段落記敘具體,有的段落記敘較概括。請同學們選取一個段落來復述,要求準確,生動。
2、根據(jù)學生復述情況,做具體評價,既要鼓勵,又要指出改進方法。
五、本課小結
學習文言文有個規(guī)律:從機械性朗讀到理解性朗讀再到表演性朗讀,本節(jié)課我們就是按這幾個步驟進行的,同學們對本課內容還有哪些不清晰的地方,請大膽提出、大膽思考、大膽質詢,大膽必“大得”。
六、板書設計參考
人物傳記
包拯
脫脫(元代史學家)
鬻、徙、硯、率、遺、耶、割牛舌案進貢硯臺
斂、憚、惡、嫉惡、茍、贓、出使契丹嚴峻執(zhí)法
塋克己奉公
七、作業(yè)設計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1)前守緣貢率取數(shù)十倍以遺權貴
。2)聞者皆憚之
。3)與人不茍合
。4)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
2、翻譯下列句子。
。1)拯命制者才足貢數(shù),歲滿不持一硯歸。
(2)京師為之語日:“關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
3、把包拯比作什么?為什么?(用自己的話)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二、 1、啟發(fā)發(fā)言:同學們對《包拯》一課提出了哪些疑問,是怎樣解決的.?還有哪些問題尚未解決?
2、肯定學生解疑的方法,并做恰如其分的指導。
三、 引導評價
啟發(fā):在第二單元,我們已經(jīng)接觸了幾篇傳記,(投影:學習傳記要在了解人物事跡的基礎上,結合人物所處的背景,做出恰當?shù)脑u價)。請你結合課文評價一下包拯這個人物?
四、 誘思導學
五、 1、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我們已接觸過幾篇,哪位同學們能舉例談談。(引導學生注意本文運用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來表現(xiàn)人物)
2、提問:包拯的作法受到肯定了嗎?試從文中找出答案來。
五、拓展鞏固
1、 包拯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請舉出他審過的其它著名的案例。
2、 你知道歷史上有哪些清官?他們有哪些事跡?請你用正側面相結合的寫法向同學們講述。
六、本課小結
這篇文章通過寫包拯的典型事例,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為民請命的好官形象。寫人離不開寫事,寫事運用正側面相結合的手法,表現(xiàn)效果更佳。
七、作業(yè)設計
填空
課文共有——個段落,分別記敘了割牛舌案、________、________、
公開審案、平日為人幾方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段記敘較具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記敘較
概括。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寫,第________段穿插了側面描寫。
七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內容,感受作者對夏天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語言魅力。
3.學習課文對比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語言、感受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走過了秋天、冬天和春天,我們該來經(jīng)歷火熱的夏天了。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樣的呢,誰能說說呢?
(學生七嘴八舌,各抒已見)
在詩人、作家筆下,夏并不是一個受到青睞的季節(jié)。他們筆下的夏是"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干燥炎熱的風","兇惡的嘶叫著","人像快干的魚","大地在高熱度中發(fā)抖"(引自茅盾、老舍、高爾基、羅曼羅蘭諸人作品)——一種作為藝術的內容中苦悶壓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無情思"(楊萬里),"手倦拋書午夢長"(蔡確)——一種輕松閑適中透出無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當代作家梁衡卻敢于履新涉奇,從人所寡言處言之,高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夏季,令人由衷嘆服。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夏感》確實能夠得上是當代散文中一篇難得的精品。(板書夏感梁衡)
二、整體感知
1、積累字詞、朗讀課文
。1)字詞積累:積累小冊
。2)教師范讀:請學生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勾畫夏的圖畫;
。3)學生領讀: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
2、學生合作、思考。
(1)在作者眼中,夏天有何特點?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天的景致的?
(3)本文題為《夏感》,那文中突出的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夏天的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借景抒情)
3、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這篇散文景色鮮明突出、情感自然強烈,這得益于文中多處使用了對比的手法,你能找出來并簡單的加以分析嗎?
明確:(1)、春夏景物比較:明確夏天的景物特征。
。2)、夏天的色彩與春秋天的色彩比較:比較寫夏之熱烈。
。3)、"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與"苦澀的汗水"對比:得出作者寫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頌勞動,歌頌勞動人民。
4、在描寫夏景的文段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大量優(yōu)美的句子,選出你最喜歡的一句,說說理由。
描寫性語言:形象生動
文言性語言:典雅精致
男性化語言:明朗剛性
三、拓展延伸
文章最后寫道:"遺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那么,據(jù)你所知,有關夏天的古詩句有哪些?
展示積累冊:
四、情感遷移
《夏感》全文正好六百六十六字,在我們的民族習慣中,"六六"向有和順、如意、吉祥之意。梁衡同志正是憑借這為數(shù)不多的文字,給我們構筑了一個精美的世界。它,使我們想到玲瓏的雅雕、小巧的盆景,想到一方素絹、一塊碧玉、一泓清澈的小溪、一簇秀麗的山花。也許我們已經(jīng)被它深深的吸引,那你能用你的語言來贊美一下你心中的"夏"嗎?
五、課文拾"疑"
細讀《夏感》一文,深深感受到了作者文字表現(xiàn)的感染力,以及思想內容方面的催人奮進的力量。這篇散文應當看作是一曲"夏"的贊歌。但作者在文中所描寫的夏天的景象和色彩,卻也給我留下了幾點疑惑:
1、文中說"夏天的色彩是金黃色的",這是否有點以偏概全?
2、文中說"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在今天是否已經(jīng)過時了?
3、剛剛割過的麥田里,怎么就有了棉苗,還有高粱、玉米,在南方農村生活的我們見過這樣的情景嗎?
。▽W貴有疑)
六、布置作業(yè)
1、思考老師的疑惑;
2、課外閱讀峻青的《海濱仲夏夜》。
要求:
1、注意寫景方法
2、體味作者感情
七、課后反思
板書:
夏感
梁衡
。ń瑁┚埃ㄊ悖┣
夏天的自然風光
總特點夏天金黃的色彩(r)熱愛、贊美
夏天緊張的旋律
緊張、熱烈、急促
積累冊
一、作者簡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長期從事新聞寫作和新聞出版管理工作,創(chuàng)作了大量新聞作品和文學作品,主要有科學史章回小說《數(shù)理化通俗演義》,新聞三部曲《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與秋思》《只求新去處》《人杰鬼雄》《覓渡》《當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庫——梁衡卷》,作品大都收入9卷本《梁衡文集》中。
二、歷代描寫夏季的詩詞
1、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唐代白居易《觀刈麥》
2、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3、夏首云物變,雨余草木繁。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掃園。縈叢蝶尚亂,依閣鳥猶喧。對此殘芳月,憶在漢陵原。
——唐代韋應物《始夏南園思舊里》
4、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開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宋代蘇舜欽《夏意》
5、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宋代司馬光《客中初夏》
6、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宋代蘇軾《鷓鴣天》
7、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代楊萬里《小池》
8、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代楊萬里《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9、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小童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
10、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初開第一花。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余誰共午甌茶?
——宋代陸游《幽居初夏》
11、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紗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元代白樸《天凈沙?夏》
海濱仲夏夜(峻青)
夕陽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還燃燒著一片橘紅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這霞光染成了紅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壯觀。因為它是活動的,每當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時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紅又亮,簡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燒著的火焰,閃爍著,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閃爍著,滾動著,涌了過來。
天空的霞光漸漸地淡下去了,深紅的顏色變成了緋紅,緋紅又變?yōu)闇\紅。最后,當這一切紅光都消失了的時候,那突然顯得高而遠了的天空,則呈現(xiàn)出一片肅穆的`神色。最早出現(xiàn)的啟明星,在這深藍色的天幕上閃爍起來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個廣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著令人注目的光輝,活像一盞懸掛在高空的明燈。
夜色加濃,蒼空中的\\\'明燈\\\'越來越多了。而城市各處的真的燈火也次第亮了起來,尤其是圍繞在海港周圍山坡上的那一片燈光,從半空倒映在烏藍的海面上,隨著波浪,晃動著,閃爍著,像一串流動著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蒼穹里的星斗互相輝映,煞是好看。
在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著軟綿綿的沙灘,沿著海邊,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輕輕地撫摸著細軟的沙灘,發(fā)出溫柔的刷刷聲。晚來的海風,清新而又涼爽。我的心里,有著說不出的興奮和愉快。
夜風輕飄飄地吹拂著,空氣中飄蕩著一種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軟的沙灘上還殘留著白天太陽炙曬的余溫。那些在各個工作崗位上勞動了一天的人們,三三兩兩地來到了這軟綿綿的沙灘上,他們浴著涼爽的海風,望著那綴滿了星星的夜空,盡情地說笑,盡情地休憩。愉快的笑聲,不時地從這兒那兒飛揚開來,像平靜的海面上不斷地從這兒那兒涌起的波浪。
我漫步沙灘,徘徊在我的鄉(xiāng)親朋友們中間。
我看到,在那邊,在一只底兒朝上反扣在沙灘上的木船旁邊,是一群剛從田里收割麥子歸來的人們,他們在談論著今年的收成。今春,雨水足,麥苗長得旺,收成比去年好。眼下,又下了一場透雨,秋后的豐收局面,也大體可以確定下來了。人們?yōu)檫@大好年景所鼓舞著,談話中也充滿了愉快歡樂的笑聲。
月亮上來了。
是一輪燦爛的滿月。它像一面光輝四射的銀盤似的,從那平靜的大海里涌了出來。大海里,閃爍著一片魚鱗似的銀波。沙灘上,也突然明亮了起來,一片片坐著、臥著、走著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海灘上,居然有這么多的人在乘涼。說話聲、歡笑聲、唱歌聲、嬉鬧聲,響遍了整個的海灘。
月亮升得很高了。它是那么皎潔,那么明亮。
夜已經(jīng)深了。
沙灘上的人,有的躺在那軟綿綿的沙灘上睡著了,有的還在談笑。涼爽的風輕輕地吹拂著,皎潔的月光照耀著。
七年級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松鼠,通過學習能夠掌握有關松鼠的一些特征、習性方面的知識,體會文章語言的生動、形象、準確。
2、技能目標:由總到分,條理清晰地介紹小動物。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對事物特征的觀察。
2、形象生動的說明。
3、語言準確性的把握。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它既有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觀,也有千姿百態(tài)的花鳥魚蟲,還有形形色色的飛禽走獸。同學們可能看過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動物世界》,平時對小鳥、小雞、小狗、小貓等小動物有著濃厚的興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說明文就介紹了一種非常有趣的小動物——松鼠。
二、作者簡介
布豐(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進化思想的先驅者。他用40年時間寫成了《自然史》。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類史》《鳥類史》《爬蟲類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
三、文體知識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叫說明文。(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
說明文總的要求是用“說”的手段達到“明”的目的。特點是:一客觀性。不論是介紹事物,剖析事理,都是對客觀存在的一種反應。二科學性。說明文的任務之一就是介紹科學知識,給人以真知。三實用性。說明文要求詞能達意,詞盡意旨,使人“明其言,知其意”。
說明文有多種樣式,科學小品是其中一種?茖W小品有兩個特點:一短小精練。也可稱千字文,一篇集中說明一個問題,資料可靠,數(shù)據(jù)確鑿,力求知識的科學性。二玲瓏活潑。有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可敘述可描寫,它通俗易懂,多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富于情趣,引人入勝。
本文是科學小品中的著名作品。作者布豐,是法國博物學家,科學家,貴族家庭出生,愛好自然科學。26歲入法國皇家科學院,曾任法國皇家植物園園長,是凈化思想的先驅者,著有《自然史》36卷。
四、課文朗讀
1、把握課文中紅色字體的詞語的讀音。
馴良(xùn)乖巧(guāi)清秀(qīngxiù)矯。╦io)機警(jng)玲瓏(líng)帽纓(yīng)歇涼(xiē)榛子(zhēn)櫸實(jǔ)橡栗(lì)蟄伏(zhé)錯雜(zá)苔蘚(táixin)圓錐形(zhuī)梳理(shū)
2、學生用稍快的節(jié)奏齊讀,指出說明對象的特征,給課文分層,然后讀出你比較喜歡的片段,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作者是用帶有文學色彩的筆調來說明松鼠的有關情況的,寫得生動而形象。
五、課文理解(依據(jù)參考書)
1、松鼠是怎樣一種動物?找出文章中相應的段落。
明確:
。ǹ偅┑1段,松鼠是一種漂亮、馴良、乖巧,討人喜歡的動物。
第2段,松鼠的漂亮。
。ǚ郑┑3段,松鼠的馴良。
第4、5段,松鼠的乖巧。
。ㄑa充)第6段,松鼠是一種有用的動物。
順序:先總說——再分說——最后補充說明
2、研讀相應段落,完成表格。
特點從幾方面說明
漂亮
1、面容和肢體:清秀、矯健
2、好看的'尾巴:帽纓形、翹
3、吃食的樣子:前爪送、坐
馴良
1、活動范圍:樹林(不侵犯人類)
2、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
3、主食種類:果實(不傷害人畜)
乖巧
1、過水:尾巴當帆和舵
。▌幼鳎2、警覺:跑、躲、逃
3、跑跳:輕快、善爬樹
1、選址:干凈暖和
。ㄖC)2、建造:寬廣堅實
3、居。菏孢m安全
4、蓋子:充滿靈性
補充說明:松鼠的繁殖;換毛;松鼠的價值——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筆,皮可以制衣。
六、知識拓展
。ㄒ唬┍疚倪\用擬人手法生動地說明事物
1、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本文生動說明的妙處
《辭!罚核墒笠喾Q“灰鼠”,哺乳綱,松鼠科。體長20—28厘米。尾蓬松,長16—24厘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棲;用樹葉,草苔筑窩,或利用鴉、雀的廢巢。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實,有時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4窩,每產5—10仔。分布于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筆。
2、依據(jù)參考書講述
。ǘ┢纷x課文體會語言
(說明文語言以準確為主,生動為輔。準確是為體現(xiàn)其科學性,而生動則使文章具有可讀性。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兼具準確性與生動性。自讀課文,劃出你認為生動、形象、有趣的句子,并思考為什么讓你覺得生動。)
1、語言生動性的體會
。1)貼切的形容詞:清秀、閃閃、矯健、輕快、敏捷、機靈、玲瓏、帽纓形、美麗、漂亮……(外形)
。2)巧妙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
。3)精當?shù)膭釉~:搬、放、編扎、擠緊、踏平……(筑窩)
2、語言的準確性比較
。1)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它)在高處活動,像鳥類似的住在樹上……
(2)它們很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里歇涼
通過比較重在讓學生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并明確語言的準確性體現(xiàn)在表示猜測、限制性的語言上,如“好像”、“經(jīng)!钡取
。ㄈ┏h同學們關愛動物
作者筆下的松鼠可愛又有價值,很討我們的喜歡。其實,大千世界里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動物,對待它們,我們也應該充滿愛心。
(學生瀏覽相關的動物圖片以及肆意捕殺動物的報道)
請學生發(fā)出“關愛動物”的呼吁,每人說一句話。
(四)合作交流:我喜歡(熟悉)的一種小動物
七年級語文教案9
《語文》(人敎版)七年級上冊
課 題: 風 箏
教材分析:
《風箏》敘述了“”我的一件往事及其帶給“我”的一段思想情感的經(jīng)歷!拔摇毕騺聿粣鄯棚L箏,并不準自己的小兄弟放,還有一次粗暴地毀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詣做好的風箏。這件事到時隔二十年后突然出現(xiàn)在記憶中,竟然如此劇烈地啃噬著自己的心,以致渴望得到補救 ,卻已經(jīng)無濟于事 ,只是平添了心頭的沉重。此后每當回憶這事,就感到一種“無可把握的悲哀”。
探索這篇散文的內涵: 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戲對于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 精神,還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感慨。
這篇課文的難點很多,學生學起來困難較大,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由淺入深,解決疑難問題。
教學目標 :
1、知識和能力目標:感知課文的內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感受至愛真情,獲得思想啟迪。
(1)積累詞語,掌握“憔悴、嫌惡、 瑟縮 、虐殺 、苦心孤詣”等詞語的讀音、字形、詞義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濃濃的親情。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和比較,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3)運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討疑難問題 。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文中濃濃的同胞手足之情,學習魯迅嚴于自省知錯必改的情操與美德
教學重點:
1、多角度理解課文
2、通過品讀語言來體味文中兄弟間發(fā)生的誤解沖突,以及從中展現(xiàn)的濃濃親情。
教學難點:
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揣摩文中難懂的語句,理解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地方。查閱有關魯迅的資料,閱讀《滿天的風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師:備課時可以借鑒總――分――總的思路,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研究一個個局部問題,理解課文。
教學方法:品讀法 點撥法 討論法
3、多媒體輔助教學 歌曲<三月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滿天的風箏》寫了什么事?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魯迅的《風箏》與《滿天的風箏》抒發(fā)的情感 全然不同。怎樣的不同呢?讓我們來學習魯迅的《風箏》,了解文章的內容,探究其深刻的內涵。
二、教師板書課題 ,出示目標
大屏幕出示學習目標:
1、感知課文的內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感受至愛真情,獲得思想啟迪。
2、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和比較,
3、運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討疑難問題 。
三、識記字詞
大屏幕出示字詞
讀一讀: 墜 憔悴 蕩漾 瑟縮 什物
解釋: 嫌惡 恍然大悟 苦心孤詣 肅殺 訣別
過度詞:風箏時報春的天使,看見風箏人之常情是愉快的,而“我”為什么卻感到驚異和悲哀?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從中尋找答案。
四、讀與思
教師導讀:
閱讀分幾步走,由淺入深。第一步:通過學生自讀,概述課文內容,體會手足之情。第二步:教師示范并啟發(fā)提問,學生邊聽邊思考,進一步理解課文。第三步:重點精讀,揣摩疑難語句。
1、學生默讀,要求整體感知課文,思考這篇文章回憶的是什么事情?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讀完,分組討論交流問題 ,然后全班交流,教師給予鼓勵。
2、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思考大屏幕出示思考題
(1)為什么小時候會把放風箏看成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事?
。2)為什么說不允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
。3)魯迅對待自己錯誤的態(tài)度與一般人有什么不同?
學生四人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給予肯定、鼓勵。
教師小結:
作為兄長的“我”,小時候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事,不許弟弟放風箏,是嚴格管束,是為弟弟好。現(xiàn)在反思起來,當年是因觀念落后所支配,所以說是“精神的虐殺”。對待自己的當年的行為,“我”深深譴責自己。不因自己當年的動機是好的而原諒自己。不因時間久遠而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見他是多么嚴厲的剖析自己。
學生針對疑難問題、句段齊讀或者自由讀。
教師過渡:這篇文章的難點較多,需要同學么多角度理解。只有多角度理解,才能感悟文章的深刻內涵,獲得思想的啟迪。
五、自主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吧課前準備的疑難問題和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四人組,合作研討,教師巡視,參與討論。有不同意見,集中全班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W生問題預設)
1、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2、為什么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悲哀”?
3、為什么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教師必要時給予引導和點撥
教師引導歸納
《風箏》這篇散文籠罩著深沉的悲哀。探究內容,可以體會到魯迅的兄弟之情,自省精神,感受到游戲對于兒童的意義,感悟到中國人的思想行為需要用科學思想來指導的道理 。同學們學習了這篇散文,還有什么收獲呢?你從魯迅身上學到什么精神呢?
還有什么問題,可根據(jù)時間情況和同學們繼續(xù)研討
六、作業(yè)(任選其一)
1、把學習這篇散文的收獲寫在練習本上。
2、記敘一件頗有感觸的親情故事來表現(xiàn)自己對親情的理解。
七、小結
《風箏》是一篇表現(xiàn)魯迅嚴于自責和反省的優(yōu)美散文,也是一曲人情美的溫馨之歌。這支人情美的頌歌蕩漾在小兄弟對風箏入迷的情態(tài)里,也回響在風箏被“我”毀壞的“驚慌”、“絕望”的痛苦里,對“我”“全然忘卻,毫不怨恨”的心靈里。“我”不愛放風箏,嫌惡放風箏,不許放風箏并傲然離去,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的玩藝,而“我”急于補過,終于無可補救的“無可把握的悲哀”中。文中的至愛真情,抒發(fā)得深切感人,使人在學習中得到高尚情操得感染和熏陶。
八 、教學反思與設想
1、《風箏》一文通過描寫“我”的內疚自責來表現(xiàn)主題,抒發(fā)了作者的悲哀心情。在聽讀課文之后,應提出了頗有建設性的問題——找出能觸動你心靈的句子?使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帶有自主性和獨特性,通過品味語言來明確“我”和小兄弟對風箏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從而體味“我”和小兄弟之間的誤解和沖突,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教育觀!拔摇币蛟诙旰笠姷叫⌒值艿穆槟径萑敫鼰o邊的悲哀中。
2、只有激發(fā)真情,才能加深體驗。在導入新課時如果以對比的方法來切入主題,突出作者的心情和小兄弟的境遇,這就激發(fā)了學生閱讀欲望,不禁產生疑問:一個孩子竟然被剝奪了放風箏的權利?為文章奠基了傷感的基調。接著,又通過深情的朗讀,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作業(yè)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寫一篇記述親情的文章,進一步讓學生用心去挖掘、體驗那份親情。
3、通過深入探究語言,才能體會真情。《風箏》一文沒有華麗的辭藻,動人的修辭,但就是這些樸實真摯、白描式的語言,感動了一代又一代。所以在學習這篇文章時,確實應該把這一點作為重點來落實,深入文章語言,體悟文章的真情。因《風箏》歷來存有多論,學生的理解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啟發(fā)學生結合自己的看法來發(fā)表合理、獨特的體會。
4、由于《風箏》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距離現(xiàn)在將近一個世紀,學生無法站在時代的高度去審視故事蘊含的深沉思想,所以對主題的挖掘尚未到達理想的境界。
七年級語文教案10
女媧造人
一、學習目標
、 通過復述故事情節(jié),理解本文聯(lián)想與想像手法的運用,并激發(fā)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欲望。
② 感受文中所表現(xiàn)的喜悅之情。
、 初步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二、學習重難點
① 大膽而新奇的想像。
② 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三、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jié)。
教師:投影儀。
四、自學設計
1、導入課文
在奇幻的神話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織女,有對月流珠的在岸鮫人……那么,人,是從哪里來的?對這個有趣的話題,今天我們再看看遠古時代的人們是如何理解的。
2、復述故事情節(jié),理解本文聯(lián)想與想像手法的運用
、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熟悉情節(jié)。
② 投影出示《風俗通》里的兩則短文,然后讓學生復述課文故事情節(jié),其他學生邊聽邊在課文中劃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沒有的內容。待復述完后,討論整理歸納,看看課文中豐富了哪幾個情節(jié)。
這個環(huán)節(jié)一要靠學生課前預習,熟悉課文內容。二是鍛煉學生上課專注地聽別人說,學習篩選信息,并鍛煉歸納、概括能力。實施前要做好指導,學生討論的結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師可提示補充。如果復述的學生對課文情節(jié)有遺漏,也可提醒學生補充。
③ 討論:a.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是真的嗎?你怎樣理解這種寫法?
b.你也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對女媧造人的動機、經(jīng)過做另一種推測,說給大家聽聽。
女媧造人的情節(jié)顯然是想像的,要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明白,神話是在科學水平不發(fā)達的遠古時代產生的,那時的人們無法對人的誕生做出科學的準確的解釋。但是,人類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來解決這個問題了,而這種大膽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亮點。試想,沒有了這種想像,還有神話故事的.存在嗎?這種想像體現(xiàn)了遠古時代人們那種強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但仍有廣闊的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探尋,去研究,所以,這種想象力、創(chuàng)造意識,都是我們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個討論題,是讓學生鍛煉自己的想象力,合理即可?梢韵人娜诵〗M討論,選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3、探究品味,感受課文中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① 討論:說說你對女媧的認識。
② 跳讀課文,劃出文中表現(xiàn)對人類誕生的喜悅心情的句子,討論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對女媧這個形象的認識,應該是這節(jié)課探究的一個要點。討論時要提醒學生緊扣課文語句分析認識。教師最后明確:
女媧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廣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獨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什么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會笑,她會假裝生氣,她甚至會靈機一動,“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為什么不創(chuàng)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呢?”就是她的這種創(chuàng)造力,世上誕生了人類。她得到了做母親的天倫之樂,她忙忙碌碌,像母親一般勤勞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態(tài),人的智慧,人的生活體驗。從她身上,我們看到神話的情節(jié)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實的,是合乎現(xiàn)實生活的情理的。
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這也是本課體現(xiàn)合理豐富想象力的地方。對課文中有關語句,教師可從兩方面提示,一是女媧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滿心歡喜,眉開眼笑,這生命是她一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她的笑,體現(xiàn)了人類創(chuàng)造成功的喜悅感。二是這種喜悅感,還體現(xiàn)在人類自身對獲得生命的歡呼,如人類落地后開口就喊“媽媽”;許多小人的歡呼跳躍等。而學生對這種喜悅感的感受則可引導學生扣住“喜”來談,如有了人類,大自然才有了生氣,蓬勃起來;有了人類,女媧不再寂寞、孤獨;有了人類,世間也就有了溫馨,有了愛,更重要的是,有了創(chuàng)造……也可以從另外角度引導學生感受,如人類生命的可貴,人類生命與自然的關系,要珍愛生命等。
、 比較《女媧造人》與《伊甸園里》,拓展思維空間。
[討論]在我們中國,有女媧造人的美麗神話;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話(教材綜合性學習“追尋人類起源”中的參考資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話《伊甸園里》)。這兩篇神話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歡哪一篇?說說理由。
討論這個問題,學生可以拓寬思維角度,從文章情節(jié)的想像、文章結構、語言、思想感情等諸方面去分析。教師不要限制在只應該喜歡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話、傳說,表現(xiàn)遠古時代人們對未知領域的探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這都屬于人類文化寶庫的一部分,而我們往往也可以從閱讀這類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4、教師總結
女媧造人,體現(xiàn)了人類可貴的創(chuàng)造力與探求精神,也使我們感受到生而為人的自豪。今天,我們面對的廣大世界,依然有許多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種創(chuàng)造成功的喜悅。
5、布置作業(yè)
、 摘抄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語。
、 閱讀綜合性學習中,關于人類起源的資料。
6、信息反饋:
七年級語文教案11
【學習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字詞的解釋和文章的翻譯。(重點)
2、在理解的基礎上背熟全文。
3、理解語句的比喻意義,領會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重難點)
4、感受蓮花的高潔之美和作者潔身自好的高尚品德。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自主學習,歸納預習筆記。
、遄骷易髌泛喗椋纾
周敦頤,( )朝著名哲學家,字茂叔,世稱濂溪先生,謚號元公,本文選自( )。
、 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疏通文意。
1、字音字形,例如:
周敦頤 蕃 淤泥 濯 蔓 褻玩 噫 鮮有聞
2、重點字詞的解釋,例如:
、俎 ②獨③益清 ④亭亭⑤植 ⑥濯⑦褻玩 ⑧宜⑨予⑩鮮
3、重點句子翻譯,例如:
、偎懖菽局,可愛者甚蕃。
、谟瑾殣凵徶鲇倌喽蝗,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③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苌徶異郏枵吆稳?
、菽档ぶ異郏撕醣娨。
㈢文言知識積累,例如:
通假字(蕃)
古今異義(鮮、予、宜)
重點虛詞(之、而)
詞類活用(蔓、枝、遠)
文言句式(“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
三、初步領悟,前5小題用原文語句填空:
1、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2、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4、“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
6、《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 )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 )為蓮的總陪襯,以( )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 )。
7、《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種事物來抒發(fā)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借物抒情( )。
四、合作探究
1、文章第一段是從哪三個方面來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美好的品質的?意在表達作者怎樣的品質?
2、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3、舉例說明第二段所用的修辭方法
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5、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贊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
6、作者借本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你認為這種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是什么?
七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及文章的語言魅力。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課文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作者觀察、描述景物的特點。
第一課時(總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走過了秋天、冬天和春天,我們該來經(jīng)歷火熱的夏季了。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樣的呢,誰能說說呢?
。▽W生七嘴八舌)
在詩人、作家筆下,夏并不是一個受到青睞的季節(jié)。他們筆下的夏是“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干燥炎熱的風”,“兇惡的嘶叫著”,“人像快干的魚”,“大地在高熱度中發(fā)抖”(引自茅盾、老舍、高爾基、羅曼·羅蘭諸人作品)——一種作為藝術的內容中苦悶壓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無情思”(楊萬里),“手倦拋書午夢長”(蔡確)——一種輕松閑適中透出無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當代作家梁衡卻敢于履新涉奇,從人所寡言處言之,高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夏季,令人由衷嘆服。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夏》確實能夠得上是當代散文中一篇難得的精品。(板書夏梁衡)
二、研讀課文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作者梁衡筆下的夏具有哪些特點?(緊張、熱烈、急促)
、谡n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熱愛、贊美)
2.細讀課文,深入思考:
①比較:
A.春夏景物比較:明確夏天的景物特征。
B.夏天的色彩與春秋天的色彩比較,比較寫夏之熱烈。
C.“春日融融、秋波澹!迸c“苦澀的汗水”對比,得出作者寫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頌勞動,歌頌勞動人民。
、谧プ√卣髅鑼懢拔
A.(例如第二段)描寫夏景——選擇細草成厚發(fā)綠煙成黛色長墻蟬太陽烘烤麥浪翻滾熱風浮動等極具季節(jié)特征的景物描寫
B.對“旺季”描繪——麥子剛割過棉苗(挑)、高粱、玉米(舉)、瓜秧(匍匐)
C.用“五月人倍忙”體現(xiàn)夏于緊張、急促的旋律用田間揮鐮農民、彎著腰、流著汗、快打等來具體表現(xiàn)。
D.抽象事物具體化——色彩冷、赤(抽象)
用“碧波、嫩竹”具體表現(xiàn)冷用“夕陽、紅葉”具體表現(xiàn)赤
三、作業(yè):
根據(jù)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征,寫一段夏景。
第二課時(總 課時)
教學目標
1.體味文章語言特色。
2.通過比較閱讀,體味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一、回顧全文,導入新課:
通過上一課學習,你有哪一些收獲?
1.運用對比、比較的方法揭示事物特征。
2.學習到抓住特征寫景。
二、學習文章的語言特色——生動、準確、表現(xiàn)力強。
1.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對偶)
2.動詞的運用。(結合課后探究練習二)
3.短句的運用。
4.敘述、議論、描寫(直接描寫、間接描寫)
5.照應。
三、比較閱讀:
正如作者所說,“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有閑情逸致的人”不喜歡夏天“緊張的旋律”閱讀下面這首詩,說說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ㄌ疲└唏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這首唐詩描繪了一幅情調清和的夏日圖畫,表現(xiàn)詩人悠閑自在的閑適情趣、而課文抒發(fā)的是對夏天充滿“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贊美,和對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農人的謳歌,表達作者對這種充滿激情的火熱生活的向往。
四、布置作業(yè):
課外閱讀峻青的《海濱仲夏夜》。要求:1.注意寫景方法2.體味作者感情
七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生動傳神的人物描寫,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2、理解文章中外祖母對高爾基的深遠影響。
3、學會人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生動傳神的語言描寫,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2、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的寫法。
教學時數(shù)
2教時。
教學安排
第一教時側重對文本內容的感知和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第二教時側重對能力的培養(yǎng)和遷移,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教學過程
一、引讀
導語設計:
朋友是一杯酒,越能是困難的時候,越能品味到他的真誠;朋友是一盞燈,在我們最黑暗的時候,是他給我們以無窮的力量,走出困境;朋友是冬日的暖陽,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是他們處處為我們驅散陰霾。真的,真摯的朋友給我們鼓勵,給我們力量。在每個人的成長歷程中,是朋友幫助我們登上成功的頂峰,到達理想的彼岸。童年的高爾基從小就失去了家庭的溫暖,是他的外祖母給他無微不至的關懷。
今天,我們就一齊來學習他的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童年》中的《童年的朋友》。
。ò鍟n題)
字詞檢查:
發(fā)綹馬鬃詛咒顫動敏捷兩頰
文學常識:
高爾基蘇聯(lián)作家。代表作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長篇小說《母親》,劇本《小市民》。
二、初讀
我們平常所交的朋友,一般都指在學習上、生活上幫助我們的同學、同事、伙伴,但作者為什么把自己的長輩稱為“童年的朋友”?
1、教師范讀課文
2、思考:
、盼覟槭裁窗淹庾婺阜Q為“童年的朋友”?她給我的影響有哪些方面?
⑵作者是通過哪些方法來刻畫人物形象的?
、钦f說你對文中外祖母的印像,并請你為“外祖母”畫一幅肖像。
(通過解決三個問題來整體感知課文,結合學生所畫的肖像初步感受外祖母的形象)
3、學生交流發(fā)言,教師總結,形成板書。
外貌描寫
朋友——外祖母:
語言描寫
三、品讀
1、教師:讀過課文,我們感覺到本文中的人物描寫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請同學們大聲朗讀你認為描寫得最精彩的部分,并選擇一至兩句并批注。
⑴學生朗讀,作批注;
、撇⑿〗M合作學習,小組間交流,小組各成員輪流問,其它同學匯報學習的成果;
、切〗M選出精彩的批注,上講臺作匯報;其它小組作評價;
、冉處熆偨Y,重點強調比喻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和側面烘托在文章中的運用。
2、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外祖母的'形象,給作者哪些深遠的影響。
。ㄍㄟ^外祖母的語言描寫外貌描寫來分析人物性格,尤其是三次寫了外祖母的眼神,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板書:充滿愛心,慈愛和藹,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堅強、樂觀。)
四、遷移
1、我們學習了高爾基的《童年的朋友》,了解到他的外祖母給他深刻的影響,你童年時代的最難忘的朋友是誰?你能學習課文的某些寫法,用簡潔的文字描繪出你心目中的好朋友的形象?
2、學習了本文,我們掌握了人物描寫的手法,尤其是通過描寫眼睛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請你們學習這樣的寫法為你的同桌描繪出他的形象,表現(xiàn)他的性格。
4、你學過本文后,你學到了什么?
。ㄖ饕獜娜宋锩鑼懯址,側面烘托,語音、修辭等方面談談自己的收獲。)
五、鞏固
1、有感情朗讀課文,整理字詞
2、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童年的朋友》課堂檢測
1、給加粗字注音。
兩膝()懲()罰駝背()咕噥()()
兩頰()發(fā)綹()馬鬃()詛咒()()
鑲()銀顫動()胸脯()敏捷()()
2、文學常識填空。
高爾基是()作家。列寧曾稱他為“()”。1906年高爾基最著名的長篇小說《 》問世。本文節(jié)選自他的自傳體三部曲《 》、《 》、《 》之一的《 》。
3、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shù)囊痪涫牵ǎ?/p>
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頭,皺著眉頭,老是自言自語地咕噥。
教學反思
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那么,新課程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我覺得首先應該給學生的是一堂充滿“激情”的課。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在整堂課中我一直以充滿激情的狀態(tài)進行教學,除了讓文本中的情來感染學生,更易我的激情來渲染、熏陶學生。
其次,應該是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chuàng)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童年的朋友》這篇課文時,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小熊的可愛之處了!我提出:“你們讀讀課文,覺得文中的小熊是一只怎樣的玩具,你從哪里感受到的,你能通過朗讀體現(xiàn)出來嗎?”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暗巧絼t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保虒W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在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我竟然要拿曾經(jīng)給過我快樂的小熊來練拳時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我就創(chuàng)設了一個語境,學生真正領悟了作者的自責、內疚、慚愧,那種情很自然的溢于言表。
還有應該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xiàn)“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讓孩子去“展示自己”!敖虒W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孩子的說話練習一直以來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但是,在執(zhí)教《童年的朋友》時,我逐步引導讓孩子們自己思考,你曾經(jīng)和你的玩具有什么形影不離的情景,學生的想象竟超出了老師想象的空間,“當我乘涼時,我把小熊抱在懷里,和我一起欣賞月亮里的嫦娥”。當我踢足球時我也讓他坐在旁邊,他舉著雙手好似在為我鼓勁加油……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最后,我覺得應該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把人家的情感如何變成自己的情感。我在教學課文的第三小節(jié)時,我就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體會文中的作者與玩具小熊之間的那種真摯的感情,朗讀時孩子們充滿著激情,飽含著對玩具小熊無比的喜愛之情……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如何把文中的語言加以積累,我設計了一個說話練習,把文本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當然,在教學中有很多不足之處,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得不夠,因此學生對于文中的重點句讀得不夠味。我的時間還不是把握得最好,朗讀的次數(shù)和深度都沒有到位,也是因為有了想面面俱到的心理。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復習鞏固來不及完成了。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fā)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chuàng)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感受和再現(xiàn)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jié)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七年級語文教案14
一、激趣定向
上課前我先做個小調查,我們班有沒有會下棋的?會的同學請舉手。這么多同學會!那大家在下棋的過程中有沒有非常有趣的事(生講)這么有意思!我都被感染了。那大家也一定迫不及待的想對弈一盤吧?不過,大家要先忍耐一下棋癮,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研究梁實秋老先生的這盤棋。(板書:下棋)
二、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速度課文要求有:(課件)
(1)、利用工具書、課下注釋解決生字詞。
(2)、回答問題:文章圍繞什么字展開的?寫了那些的棋人棋事
課文讀完了吧?以前我們班的課堂上是男同學表現(xiàn)出色還是女同學表現(xiàn)出色?(都自夸)看來大家都是自我欣賞,要不,這節(jié)課我們男女同學正式來比個高低怎么樣?(好!)字詞有困難的同學請舉手?你說。誰幫忙?老師這里也有幾個字詞需要大家?guī)兔鉀Q。(課件)
給加點的字注音:
噎嗝 誚罵 鵪鶉 排闥
解詞:索然寡味 自怨自艾
看來同學們識字解詞的能力很強!接著我們解決第二個問題。文中圍繞什么字展開?寫了那些棋人棋事?
棋人有:太有涵養(yǎng)的人、慢性的人、急性的人、爭棋人(如:斤斤計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節(jié)而眼觀全局者,有短兵相接做生死斗者,有各自為戰(zhàn)而旗鼓相當者,有趕盡殺絕而一步不讓者,有好勇斗狠同歸于盡者),觀棋者。
三、品味賞析
同學們初讀課文讀的不錯!本文作者將人物描寫的惟妙惟肖這也得益于作者獨具匠心的語言,請同學們細讀課文找出文中你認為最精彩的部分(如語言特點、句、段、寫作手法等等),并談談理由。(課件)
同學們可能找出的句子有:
1、殺死他一大塊,或是抽了他一個車,他神色自若,不動火,不生氣,好像是無關痛癢,使你覺得索然寡味。(作者的描寫很細膩,語言也有趣)
2、當你給對方一個威脅的時候……或紅頭漲臉如關公,種種現(xiàn)象,不一而足。(這組句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語言很生動也很幽默、詼諧)
3、有斤斤計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節(jié)而眼觀全局者,有短兵相接做生死斗者,有各自為戰(zhàn)而旗鼓相當者,有趕盡殺絕而一步不讓者,有好勇斗狠同歸于盡者(這組句子運用排比修辭,也運用很多的成語,寫的各種人很像我們生活中的幾種人)
4、喜歡文中描寫觀棋者的那一段,語言很詼諧,很有意思。
同學們找出這么多精彩的句子,老師也有喜歡的部分。我也很欣賞文中描寫觀棋人的一段,真是妙趣橫生!讓我們大家一起走近觀棋的現(xiàn)場揣摩一下人物的心理好不好?這里我有一個小提議:一會兒,我將用動畫展現(xiàn)這部分的場面和文字,同學們可以根據(jù)你揣摩的人物心理試著給圖像配配音怎么樣?有興趣嗎?同學們先讀課文準備一下!好了,現(xiàn)在我們開始,我將播放兩遍,第一遍同學們把握速度了解內容,第二遍配音開始,明白嗎?
第一遍看完了,同學們還需要再準備嗎?那好,你自己再揣摩一下。
誰起來嘗試?
哪位同學點評一下?
四、合作質疑
從觀棋者的表情我們可以讀出:觀棋而不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是觀棋言語會迎來下棋者的痛罵,那么同學們(課件)
你們認為觀棋到底應不應該語?
同學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的都很有道理。但老師還是提倡同學們說話要分場合,要把握一個“度”字。
問題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而鑰匙就在你自己的手中。對于本文你都有哪些的疑惑可以提出來小組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寫在疑難卡片上交到我這里來。
由于時間的關系對于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我們不能一一的解決,但我覺得這個小組的問題很有價值,他們的問題是這樣的:
以前我們也曾經(jīng)讀過一篇題目是《人生如棋》的文,不知道本文有沒有影射出人生?誰來幫忙解決?
很好!問題提的好,答的也很棒!有句話“棋盤小舞臺,人生大棋局”。的確,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下棋是人生的一個縮影,它可以影射出不同的人對待生活的不同的態(tài)度。
五、拓展升華
相信同學們在假期中一定如約的看過雅典奧運會吧?這場奧運會曾經(jīng)給我們帶來許多次的驚心動魄,許多個今夜無眠。其中最震撼億萬觀眾心靈的'要數(shù)中國女排與俄羅斯女排的那一戰(zhàn)。兩個國家的教練陪伴著我們由預賽打進決賽。他們的風格是不是一樣的?有什么不一樣?你是怎樣看待這兩個人?
同學們說的很好!每個人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是迥然不同的。我覺得這兩個教練他們都執(zhí)著于自己的球隊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都是成功的。所以,我們無需改變自己的個性,但我們可以在遵循個性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檢驗自己鍛造自己達到百煉成鋼。
六、、談收獲
這節(jié)課我們由小小的棋盤引發(fā)了諸多的討論,回過頭來這節(jié)課你都有哪些收獲?
同學們的收獲都很多,我很高興。最后老師要告訴你一句話:既然人生如棋,那么作為棋手的我們何不為避免出現(xiàn)悔棋而朝朝謹慎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七年級語文教案15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課文一些含義深刻、內容豐富的句子。
3、了解“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的有關知識。
4、摘抄課文的好句子。品讀課文,感受百折不撓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
學習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2、了解“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的有關知識。
學習難點:
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知識鏈接:
里根:1911年2月6日,出生于伊利諾斯州的坦皮科鎮(zhèn)。在大學里,他學習經(jīng)濟學和社會學,參加校足球隊比賽和校劇社的演出。畢業(yè)后,里根成為一名電臺體育播音員,1937年的一次試鏡使他在好萊塢贏得了一份演出合同。在接下來的'20年里,他共參加了53部電影的演出。
1980年里根當選總統(tǒng),1986年連任總統(tǒng),在他任職末期,是美國歷史上持續(xù)時間最長,沒有經(jīng)濟衰退和經(jīng)濟蕭條的和平時期。
學習內容:
字詞學習,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在第10次發(fā)射升空后,突然發(fā)生爆炸,艙內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悲劇,美國人民有什么反應?當時的總統(tǒng)里根又是怎樣做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里根總統(tǒng)的演講詞!
二、課堂教學:
。ㄒ唬╊A習檢測
1、讀準下列詞語的字音
哀悼( )鍥而不舍( )勛章( )錘煉( )
孜孜不倦( )企求( )凝聚( )戰(zhàn)栗( )
拓荒( )彌補( )不朽( )余暇( )
陰霾( )夢寐以求( )疆域( )剛毅不屈( )
2、解釋下列詞語。
哀悼:
鍥而不舍:
迫不及待:
建樹:
錘煉:
孜孜不倦:
夢寐以求:
彌補:
3、準確朗讀課文。
。ǘ┳灾鲗W習
1、朗讀全文(可扮演總統(tǒng)演講)
要求讀音正確,語言流暢,語速緩慢,語調低沉,感情悲痛。
2、從寫作思路上看,全文可分成幾個部分?各寫了什么?
。ㄈ┖献魈骄浚
1、這篇演講詞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2、里根總統(tǒng)的演講詞從情感人,以情動人的。試讀讀這篇演講,想想它包含著怎樣的感情,何以見得。
三、課堂測試
1、給加點字注音
哀悼___勛章__夢寐___戰(zhàn)栗___
拓荒___余暇__陰霾___許諾___
2、形似字注音組詞
悼( )___契( )___錘( )___
勛( )___綽( )___鍥( )___
睡( )___殞( )___掉( )___
楔( )___唾( )___損( )___
【七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教案02-20
七年級語文《秋天》教案09-28
語文七年級上冊教案01-25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12-27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3-09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的教案04-17
七年級上冊語文《寓言》教案02-10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8-11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教案12-27
七年級語文綠色蟈蟈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