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教案【集合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小兔運南瓜”是人教課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一冊最后一個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本次口語交際有三幅圖。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里望著大南瓜想:怎么運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經(jīng)運回了家,兔媽媽奇怪地問小兔是怎么運回來的,小兔平靜地告訴了媽媽。第二幅圖空缺,那么,小兔究竟是怎樣運南瓜的呢?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這一次的教學就以第二幅圖為重點,它為我們提供了空白點,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豐富的想象,加以填充,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教學目標:
1.動腦筋想出小兔把南瓜運回家的辦法,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2.積極參與討論,能把自己想到的辦法說清楚,并能對別人說的辦法進行評論。
課前準備:
課文圖;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設(shè)疑導入
(課件演示)一只可愛的小兔蹦蹦跳跳地來到南瓜地里,看見一個大南瓜。他高興極了,想把南瓜運回家,可是抱不動。他愁眉苦臉地說:“我怎么才能把這個大南瓜運回家呢?”
師:你們認識這只小動物嗎?喜歡他嗎?
生:認識,是小兔。喜歡!
師:這么可愛的小兔遇到什么難題了?為什么愁眉苦臉的呢?
生:他想把大南瓜運回家,可是他抱不動。
師:小朋友,咱們現(xiàn)在就一起來幫助小兔想辦法,好嗎?
生:好。
設(shè)計意圖:這一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學生一進入這個情境,就會有強烈的表達沖動,積極性馬上被調(diào)動起來了。
二、全班交流,展示表達
師:我們怎么幫小兔啊?快快轉(zhuǎn)動你們的小腦袋想一想吧!想好了就馬上把你的辦法告訴小兔,好嗎?
生:小兔可以請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幫忙把南瓜抬回家。
師:這種辦法是請別人幫忙。真不錯!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生:我可以幫小兔把南瓜抱回家,也可以背著南瓜回家。
師:你可真是個“大力士”啊!
生:小兔可以把大南瓜立起來,滾著往前走。
師:噢,自己解決問題,把南瓜當成車輪啦!這個辦法真好!
生:小兔,我也有一個辦法。你可以找根繩子拴住南瓜,把它拉回家。
師:有道理。這個辦法能從實際情況去想,讓小兔自己克服困難。
生:小兔,你也可以找來一根木棍,撬著移動南瓜,然后把南瓜運回家。
師:這種辦法也是自己克服困難,不過挺費勁的。還有更巧妙的辦法嗎?
生:小兔可以向別人借車運大南瓜。
師:向誰借車?借什么車?
生:向鄰居借車,有小貨車最好,推車也行。
師:先求助別人,再自己運。
生:小兔可以用許多打了氫氣的氣球拴住大南瓜,然后把南瓜運回家。
師:很有創(chuàng)意!
師:你們真棒!想的辦法真多。我把掌聲送給你們。
師:(過渡)剛才大家都積極動腦,大膽發(fā)言,說出了自己想的辦法。你們的辦法都不錯,可是小兔不知道選哪種辦法好啦!現(xiàn)在請你們幫助小兔參謀參謀,他應(yīng)該選哪種辦法。
設(shè)計意圖: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結(jié)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大膽想象,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教師運用肯定、贊賞等激勵性評價,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
三、討論評議,注重表達
(學生分組討論后匯報。)
生:我覺得用抱或背的辦法不好,因為這樣很費勁又很慢。第3種辦法把南瓜立起來滾回家就很好。
師:對呀,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著南瓜滾回去的辦法就挺好。
生:我認為向別人借車運南瓜的辦法好,又快又輕松。
師:如果路陡難走,用小車運的辦法就不錯。
生:用氣球運南瓜的.辦法好,很省力。(許多生:不好,不好。)
師:為什么不好?
生:萬一氣球撞到樹上或者被什么東西扎了就會破,南瓜就會掉下來摔壞,那就白費力氣了。
師:看來這辦法還不容易實施呢。
生:我覺得第4種和第5種辦法不好,小兔小,南瓜大,用繩子拉或用木棍撬著移動都太費勁。
師:是啊,這對小兔來說都太不容易做到了。
生:我覺得還是第1種辦法好,自己搬南瓜很費勁,請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幫忙抬,就比較輕松了,“人多力量大”。
師: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老師替小兔謝謝你們!以后我一定要向你們學習,遇到事情多動腦筋想辦法。
設(shè)計意圖:學生把自己的體會加以梳理,通過小組合作加工,流暢地表達出來。這一環(huán)節(jié)再次體現(xiàn)了小組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拓展延伸,學科綜合
師:(課件播放音樂)我們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幫小兔把南瓜運回了家,現(xiàn)在就請每位小朋友選一種運南瓜的辦法把它畫下來,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畫;丶液蟀研⊥眠\南瓜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設(shè)計意圖:這是一個語言的內(nèi)化與外化的訓練過程,把它畫下來是語言圖像化的過程,看著畫把它編成故事又是一個圖像文字化的過程,在這相互轉(zhuǎn)化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將得到有效的提高。
教學反思:
好的教師應(yīng)該是刺激學生思維的誘導者,培養(yǎng)學生思維習慣的引路者?谡Z交際課是啟迪學生思維的重要課例,也能充分反映教師課堂的把握能力及知識水平等。本課教師在課堂中充分運用自己的鼓勵技巧,充當引導者、把握者和參與思考者,把課堂分成三個階段:問題引入思考—在回答中思考—師生共同思考評價,達到了培養(yǎng)思維的目的。特別是教師巧妙地采用弱化不成功方法和不給出最優(yōu)答案而只給予普遍鼓勵的辦法,讓每位學生有交流的機會,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其思維的活躍性,克服課堂出現(xiàn)只限于優(yōu)生施展才能空間的弊端,也給學生的后續(xù)思考留下了充分的空間。評價是比較高的思維方式,教師通過師生共同思考、評價的方式,把思維推向更高的層次,做到有普及、有提高,符合學生思維的成長特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認讀本課十七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仔細讀課文,認識文中的生字,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大自然的美。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情趣。
教學過程
初讀感知階段:
一,激情導入:
1,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長著一雙耳朵,耳朵是用來做什么的聽到過哪些聲音今天我們要學的《神奇的耳朵》這一課中,小白兔的耳朵聽到了什么聲音呢
2,認讀課文。
二,匯報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
2,指生讀文,大家評議。
3,請同學們說一說:你還學會了哪些知識
精讀感悟階段:
一,自主學習: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小白兔聽到了哪些聲音為什么能聽到這些聲音然后畫一畫相關(guān)的'句子。
二,匯報交流:
1,學習課文的第五,六,七,八自然段。
2,學習課文的第九自然段。
因為他們喜愛這世界上的一切,用心去聽,就能聽到這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聲音。
3,在學習課文的基礎(chǔ)上,指導同學有感情地朗讀。將朗讀與理解,朗讀與想象結(jié)合起來。
4,你有神奇的耳朵嗎試著用心聽一聽,看能聽到什么聲音給學生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可以是聽到的,看到的或感受到的自然之聲,自然之語。
5,指導生字書寫:"耳"字不要多一橫;"兔"
字不要少一點,第六筆的撇是一筆貫通下來的;"叢"字不要少一橫;"聲"字上半部是"士"不是"土"。
課后延伸:
1,閱讀有關(guān)"探索世界,探索自然"的文章。
2,到大自然中去聽一聽,把你聽到的聲音寫在你的小本本上。
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要求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3,同桌互讀,檢查讀文是否正確,流利。再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它們聽到了:
小草伸展手腳——嘎巴,嘎巴。
蝴蝶扇動翅膀——咝咝,咝咝。
露珠在花瓣上跳躍——嘀嗒,嘀嗒。
小甲蟲在草葉上彈琴——吱吱,吱吱。
朗讀
練寫
一要重視教師示范性的讀,二要重視學生個性化的讀。注意幾個疊詞的讀法。
札記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并學會運用。
2、了解課文內(nèi)容。
3、分析文中反復的描寫,體味人物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教學重點:教學目標3
教學難點:分析文中反復的描寫,體味人物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yù)習導學
1、辨字形,讀準字音
燒灼()拂曉()腋窩()匍匐()瓦礫()
地窖()顫巍巍()迫擊炮()明晃晃()
覆()舀()揣()
2、解釋詞語:
(1)拂曉:天快亮的時候。
(2)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勞,一點力氣也沒有了。竭:盡。
(3)名副其實:名聲與實際相符合。
(4)肅穆:嚴肅而恭敬。
(5)匍匐:爬行。
(6)瓦礫:破碎的磚頭瓦片。
(7)永垂不朽:精神等永遠流傳,不可磨滅。
二.指導學習研討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⑴導入:許多古詩文中以蠟燭為題抒發(fā)感情,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現(xiàn)在,蠟燭已失去它本身的實用價值,但我們?nèi)猿S盟鼇砑耐心撤N情感:喜慶,或是憂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西蒙諾夫的《蠟燭》更是抒寫了一種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純潔而又令人震撼。
⑵板書課題,簡介作者:西蒙諾夫(1915-1980),蘇聯(lián)作家。
、菣z查預(yù)習情況
2.初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艑W生快速自讀課文,標上自然段,概述課文內(nèi)容。
明確:一位蘇聯(lián)青年紅軍戰(zhàn)士,為解放南斯拉夫而犧牲,一位南斯拉夫婦女不忍其暴尸戰(zhàn)場,不顧年老體弱,艱難地將其掩埋,并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jié)婚喜燭點燃在戰(zhàn)士墳頭,悼念烈士表達敬意。
⑵學生交流。
提示:這是一篇通訊,閱讀時注意記敘的六要素。
3.細讀課文,發(fā)現(xiàn)問題
同學們有沒發(fā)現(xiàn)文中對一些內(nèi)容進行了不厭其煩的反復描寫?能找出來嗎?大家一起來找一找,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為何要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反復的描寫?(盡量讓學生自己找一找,劃一劃,然后歸類)。
提示:炮火(11)老婦人的黑色圍巾(5)老婦人的動作“跪”、“爬”(各3)燒焦的樹木、閃爍的蠟燭(6)等內(nèi)容進行了反復交代和描寫。
4.這些反復描寫有什么作用?
學生找出交流,討論其作用
、賹Α芭诨稹钡11次描寫,突出了當時環(huán)境的危險,更突出了老婦人不顧生死、臨危不懼的高尚品格,同時也使我們?yōu)槔蠇D人的行為而感動
、趯Α跋灎T”的多次描寫,說明蠟燭有著特殊的意義。燭光,象征著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的哀思,是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見證。
、蹖Α昂趪怼钡5次描寫,表現(xiàn)了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渲染了肅穆氣氛,突出了老婦人與犧牲的.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之間跨越國界的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苋巍芭馈睂懗隽死蠇D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寫出了行動不便的老婦人對犧牲戰(zhàn)士的沉痛哀悼
5.語言實踐
文中有哪些片段令你感動?請為同學們朗讀出來,并說說你感動的原因。
6.布置作業(yè):
“紅軍士兵們目送著她走遠了。他們小聲地談?wù)撝坪跖麦@擾那肅穆的空氣,他們穿過方場,走過橋,趕上他們的連隊,投入戰(zhàn)斗!
他們談?wù)撌鞘裁?請寫一段他們的對話,不少于150字。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本課采用“長文短教法”。在梳通課文情節(jié)的基礎(chǔ)上,抓住“三次消遣”,“三拳”等主要情節(jié),通過分析魯提轄的言行來學習他在正義與邪惡的斗爭中疾惡如仇、扶弱抗惡、見義勇為、伸張正義、粗中有細等性格特點。
重點難點
1、在梳通課文情節(jié)的基礎(chǔ)上,“三次消遣”,“三拳”等主要情節(jié)為教學重點。
2、通過分析魯提轄的言行來學習他在正義與邪惡的斗爭中疾惡如仇、扶弱抗惡、
見義勇為、伸張正義、粗中有細等性格特點為教學難點。
課前準備熟悉課文內(nèi)容,梳理課文情節(jié),了解魯提轄的性格特點。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好漢歌》的錄音,體會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豪邁風格。
這首歌,描繪了一幅俠肝義膽、豪氣沖天的英雄群像,歌頌梁山好們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英雄行為。今天,我們學習的《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中的魯提轄就是這首歌當中所唱的英雄群體當中的一位。
2、學生簡介魯提轄,老師補充
魯提轄,名魯達,提轄是他所任的官職名。他看到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象,就不由得燃起怒火。為了搭救落難的金氏父女,見義勇為,三拳打死鎮(zhèn)關(guān)西,因而丟了官職,被迫去作了和尚;真純毫爽,蔑視一切清規(guī)戒律,大鬧了五臺山,只好到相國寺去看蘋果園;又為搭救林沖,大鬧了野豬林,連和尚也作不成,只得到二龍山落了草,最終被逼上了梁山。《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就是他的第一次亮相。
(板書: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
3、學生思考:魯提轄為什么要打?怎么打法?打的結(jié)果如何?
二、梳理故事情節(jié),熟悉小說內(nèi)容。
1、找出故事情節(jié)所發(fā)生的地點,并據(jù)此劃分結(jié)構(gòu)。準備復述課文。
故事情節(jié)所發(fā)生的地點有潘家酒樓、魯家客店、鄭屠肉鋪、南門,據(jù)此,課文可大致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1——7段):潘家酒樓,魯達傾聽金家父女的傾訴。第二部分(8——9段):魯家客店,魯達保護金家父女離開。第三部分(10——20段):鄭屠肉鋪,魯達痛打鄭屠。第四部分(21段):南門,魯達亡命出走
2、學生根據(jù)結(jié)構(gòu)提綱用3—4句話復述課文內(nèi)容。
要求:注意情節(jié)的連貫,注意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
三、研讀課文。
1、哪些片段寫得最精彩?
學生一般答出“消遣鄭屠”(第10—20段)。接著布置自讀這部分課文,讀時要求找出三次“消遣”,三拳痛打和店小二的三次反應(yīng)。
2、通過重點分析三次“消遣”三拳痛打和店小二的三次反應(yīng),以此分析魯提轄的性格。
、湃巍跋病保
第一次:“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見半點肥的在上面”,并要鄭屠“你自與我切”。條件苛刻,有意“消遣”的意思鄭屠不會不明白,但鄭屠欺弱怕強,只得忍氣吞聲。
第二次:“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見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鄭屠雖提出“肥的臊子何用”,但頂不住魯提轄的“相公鈞旨”“誰敢問他”,也只好屈曲從事。
第三次:“再要十斤寸金軟骨,也要細細地剁做臊子,不見些肉在上面”。條件更為苛刻,消遣味道更濃,逼得鄭屠冒出一句“卻不是特地來消遣我”,于是鄭屠落實圈套,為自己遭“打”創(chuàng)造了條件,魯提轄為“打”找到了理由。三次“消遣”,步步緊逼,鄭屠忍無可忍,魯提轄卻是一勝再勝,次次得手。從中表現(xiàn)了魯提轄為伸張正義懲治邪惡中表現(xiàn)出的堅定和機智,使讀者折服。,體現(xiàn)了他的勇而有謀。
、仆创颉叭保
第一拳:打前先罵,一罵他鄭屠不配叫“鎮(zhèn)關(guān)西”,二斥他鄭屠強騙金翠蓮。這是先造輿論,為打張本,足見其智勇具全,決非粗魯貿(mào)然行事。打的動作極為簡潔:“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顯示了武藝的高超。打的結(jié)果是“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這是具有何等的力量!作者在這里用了一個精彩的比喻:“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fā)都滾出來!边@個比喻很有講究,首先是油醬有味,所以咸、酸、辣的不同;其次,油醬是液體,與后面的“滾”相呼應(yīng)。
第二拳:打前也有輿論,鄭屠被打翻在地,掙扎不起,只叫:“打得好!”而魯達卻接口罵道:“還敢應(yīng)口!”于是又找到再打的理由,懲罰“還口”。打的動作也只一下,“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結(jié)果是“眼棱縫裂,烏珠迸出”,其技藝其威力與第一拳比毫不遜色。這里也有一個精妙的比喻:“也似開了個采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因是“采”后面便有三色;因是“帛”,后面便有一個“綻”字,這段文字除了呼應(yīng)之妙,更逼真地描出“血”“烏珠”帶來紅黑二色以及由紅黑配調(diào)而出的“紫色”。(“迸出”的“迸”是個單音字,前面的“迸流”的“迸”教材編者未作注,也讀作bèng)。
第三拳:打前,鄭屠“討?zhàn)埩恕绷,而魯達卻接過話題來個“咄!你是個破落戶!若只和俺硬到底,灑家倒饒了你!你如今對俺討?zhàn),灑家俺偏不饒你!”魯達是軟硬都不吃,正反都要打,打的都有理。打的動作也只一下,“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何謂“正著”?不偏不斜,正好打在位置上,準確度似乎超過了前兩拳。之后還有一個妙喻“卻似做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饒兒一齊響”。道場必擊法器,三種法器齊響,鄭屠哪里受得了!
三拳的每拳之前,魯智深都造輿論,這種拳頭未動輿論先行的做法,顯示了他的精明、智慧和堅定不移伸張正義的立場。三拳干凈利落,拳拳落到實處,打到要害,足顯其勇武和力量。三個比喻,分別從味、色、聲響加以渲染,以表現(xiàn)打的效果,真是神來之筆。其結(jié)果必然是鄭屠“只有出的氣,沒了入的氣,動彈不得”,一個“挺”字,寫盡了鄭屠的死相。
魯達的性格,在這三拳中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所以,重要情節(jié)中人物的語言、行動描寫,是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⑶店小二的三次反應(yīng):
第一次“消遣”:店小二“見魯提轄坐在肉案邊,不敢攏來,只得遠遠的立住,在房檐下望。”
第二次“消遣”:“那店小二那里敢過來,連那正要買肉的主顧也不敢攏來!
第三次“消遣”:“兩邊過路的人都立住了腳,和那店小二也驚得呆了。”
店小二是鄭屠的幫兇,他的三次反應(yīng),一次比一次心虛,一次比一次膽怯,從而反襯了魯達的氣豪膽壯,顯示了他越來越強大的力量。對次要人物的寥寥數(shù)筆,也可以收到表現(xiàn)主要人物的藝術(shù)效果。
這部分的教學應(yīng)采用舉一反三法,即教師重點講第一次“消遣”和打第一拳,以下“兩次”“兩拳”讓學生自學、討論、得出結(jié)論,教師只作點撥。
3、歸納魯提轄性格:
四、總結(jié)遷移
1、讀小說最重要的是把握住人物形象。然后循著人物形象,進一步探索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掌握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即主題思想)。
2、對于篇幅較長的長篇小說的閱讀,我們可以抓住重要情節(jié),通過掌握主要人物的言行來分析其性格特點。
五、布置作業(yè)
1、學習課堂內(nèi)通過人物言行來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的方法從其他語段中歸納魯提轄的其他性格特點。
2、從小說《水滸》中選取其他情節(jié),進一步充實魯提轄的性格特點。
附板書設(shè)計
說明:三次“消遣”一次比一次“過癮”,三拳痛打,一拳比一拳落實。店小二的三次反應(yīng),也一次比一次嚴重。步步升級。板書以“升級”為序,揭示“消遣鄭屠”內(nèi)容,表現(xiàn)魯達的性格。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11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
2、能正確讀出要求學會的詞語。
3、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guān)系。
教學準備:
1、課前讓學生收集葫蘆的實物和圖片。
2、葫蘆的實物、《我要的是葫蘆》的課件、詞語卡片。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指著葫蘆實物)這是什么?這么可愛的葫蘆是怎么來的呢?(學生各抒己見,預(yù)設(shè)學生心理:葫蘆是農(nóng)民伯伯在地里種出來的。)
把種子放在地里后,可愛的小葫蘆又是怎樣長出來的呢?我們讀懂了課本上的這個故事,就會知道了。(齊讀課題:第七課《我要的'是葫蘆》指導讀好葫蘆一詞,注意蘆字要讀輕聲)
二、讀文、識字、感悟。
1、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學生根據(jù)要求獨立讀課文。)
2、看圖(課件顯示),圖上有什么?這些內(nèi)容在課文的那一段?誰來讀一讀?他讀得怎么樣?(學生評議學生讀的字、詞的正確讀音。并出示本課要讀好的詞語:葫蘆藤、掛了、一些)
3、誰認為比他讀得更好?好,我就請你當一當小老師。(讓學生跟著學生讀,進一步熟悉第一段。)
4、讀了第一段后,你明白了什么?(看課件,結(jié)合學生回答,指點理解:誰來說說葫蘆是怎樣長出來的?長滿綠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guān)系嗎?板書葫蘆的葉、花、果的關(guān)系。)掛了在這里可以換成什么詞?那個詞用得好?(觀看課件感悟。)指導朗讀,那個人看到這么可愛的小葫蘆,心情怎么樣?比一比,看看哪組讀出了高興的心情?(分組比賽讀)
5、觀看課件,這么可愛的小葫蘆都怎么樣了?這些內(nèi)容在課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蘆變黃了,落下來了,心情怎么樣?我們來比一比,男同學和女同學誰能讀出傷心的語氣。(男女同學比賽讀,并相機糾正讀音。板書變黃都落了)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09-19
語文教案[精選]11-26
[精選]語文教案01-11
語文閱讀教案03-04
語文樹教案12-06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7-09
語文上冊教案06-20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4-18
語文教案【精選】03-16
《語文園地》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