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音樂課教案
教案就是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看看下面的五年級上冊音樂課教案吧,請看:
五年級上冊音樂課教案
教材簡析
歌曲《嘎達梅林》原是一首蒙古族的長篇敘事體的頌歌,由安波記譜譯配,于上世紀30年代流傳在東蒙北部。全曲具有蒙古族短鯛民歌的特點,結構嚴謹,曲調豪放流暢,深情感人,節(jié)奏沉著有力。表達了人們對民族英雄的無限敬仰和深切的懷念。
還背改編為器樂曲和管弦樂交響詩。馬頭琴五重奏《嘎達梅林》,是根據(jù)民歌改編的,是中國第一張馬頭琴室內樂重奏專輯中的第一首作品。
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創(chuàng)作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1942年。是一首敘事歌曲。這首歌曲原為民間的分節(jié)歌,后用起承轉合四句體結構的旋律來詠唱多段歌詞,頌揚了一個放牛娃大智大勇、誘敵就殲并為之獻出自己年輕生命的英雄事跡。
歌曲《雨花石》是電視連續(xù)劇《紅紅的雨花石》的主題曲。旋律純樸、委婉。歌曲以第一人稱深情地抒懷許多無名先烈,為人民的解放事業(yè)默默地奉獻,恰似小小的石子鋪起的一條五彩路讓人們去迎接黎明,迎接歡樂。歌曲為2/4拍,e小調,二段體結構。
歌曲《我怎樣長大》是影片《燭光里的微笑》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的曲調優(yōu)美抒情,詞意簡練。歌曲借“小樹”這一形象抒發(fā)了孩子們不拍困難、不拍風吹雨打、幸福成長的真切情感。歌曲為2/4拍,宮調式,二段體結構。
學情分析
通過學習,能夠辨別不同的音色,并模唱歌曲,感受男低音的歌唱風格。本課繼續(xù)唱好兩個聲部的歌曲,并用二拍子的指揮邊唱邊劃拍。
教學目標
1.能簡要表述《嘎達梅林》兩種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不同特點。能聽辨出男低音音色。并能哼唱《嘎達梅林》的主題旋律。
2.能哼唱合唱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其中的一段。積極參與音樂劇的編創(chuàng)活動,主動擔任自己能勝任的角色,并在表演中投入情感。
3.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情緒,有表情地演唱合唱曲《我怎么長》其中一個聲部。
4.能深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能按二拍子指揮圖示邊唱邊劃拍。并能背唱歌曲。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分角色表演。
2.體會歌樂曲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用二拍子劃拍。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樂器圖片
教學方法:聆聽模唱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復習演唱第一課歌曲。
二、聆聽歌樂曲《嘎達梅林》
1. 設問導入:你看到“足跡”一詞,你想到了什么?在你的記憶中,你知道的英雄人物是誰?你最崇拜的英雄是誰?
2.初聽歌曲,了解歌曲講述的歷史背景。小組內討論后,師歸納總結。
3.復聽歌曲,感受、聽辨男低音的音色,并熟悉歌曲。說說人聲分類中男低音的音色特點。
4.再次復聽歌曲,一邊聽一邊哼唱歌曲,并用手跟隨音樂劃旋律線,感受歌曲的分句和旋律特點。并討論:演唱者是怎樣唱出英雄性格的。
5.分析歌曲:歌曲分為幾句?歌曲的情緒怎樣?旋律進行的方式是怎樣的?
三、聆聽馬頭琴五重奏《嘎達梅林》
1.聆聽器樂曲,說說與歌曲在表現(xiàn)形式上有什么的不同。
2.出示樂器圖片,請學生說出樂器的`名稱。師簡介蒙古族樂器-馬頭琴。并講解關于馬頭琴的傳說。
3.復聽五重奏。設問:歌曲的主題曲調在樂曲中出現(xiàn)了幾次?
4.再次聆聽,提示:主題曲調每次出現(xiàn)在音區(qū)、音色、速度及伴奏上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可用表格的形式完成以上問題)。
5.進一步聆聽,感受馬頭琴特有的表現(xiàn)力。交流樂曲贊頌的是怎樣的一位英雄形象。
延伸:課下收集用馬頭琴演奏的樂曲,感受其音色特點。
板書設計:男低音
馬頭琴-蒙古族
第2課時
一、演唱歌曲《嘎達梅林》的第一段歌詞。
二、學唱《雨花石》
1.簡介插圖,講解故事。
2.聆聽歌曲錄音,感受其情緒。
3.再次聆聽歌曲錄音,體會音樂的特點。
5.分樂句學唱曲譜。(前四樂句、后四樂句)
(1)教師分部分范唱樂句。
。2)教師彈奏樂句,學生小聲跟唱。
。3)師加入裝飾音范唱,生模唱。
。4)跟著老師的琴完整地演唱歌曲曲調。
6.二拍子指揮圖示
。1)師彈奏簡單的二拍子歌曲,請學生按照強弱的不同拍擊。
(2)跟隨音樂依照二拍子的指揮圖示劃拍。
(3)按指揮圖示,一邊演唱歌曲旋律,一邊做劃拍練習。
7.學唱歌詞
。1)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2)討論歌詞表達的意義。
(3)跟著老師的琴,小聲填唱歌詞。
。4)設問:用什么樣的速度來表現(xiàn)“雨花石”的崇高品質?
。5)跟著伴奏,充滿深情地演唱歌曲。
三、小結:小小的雨花石樸實無華、默默無聞、腳踏實地,卻滿懷革命理想的崇高品質,親切而又感人。我們要牢記歷史,緬懷先烈,努力學習。
唱一唱:課下和小伙伴合作,背唱歌曲。
板書設計:二拍子指揮圖示
第3課時
一、復習演唱《雨花石》。
二、個別抽查背唱歌曲。
三、學唱歌曲《我怎樣長大》
1.電影故事導入:體弱多病的女教師王雙玲在接了一個亂班之后,兢兢業(yè)業(yè)地在平凡的班主任崗位上辛勤耕耘。她關心和愛護著每一個學生,以感人的人格力量教育和影響了一個又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使他們健康地成長。
2.聆聽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3.復聽,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思想內容。
4.學唱歌譜
(1)視唱齊唱部分,找出樂句的規(guī)律(節(jié)奏相同)。
(2)分聲部視唱合唱部分。
跟著老師的琴小聲跟唱第一聲部旋律。
跟著老師的琴小聲跟唱第二聲部旋律。
說說這部分旋律的節(jié)奏特點。
。3)分小組合唱兩個聲部旋律。
5.學唱歌詞
。1)設問:你怎樣長大?
。2)跟著老師的琴演唱歌詞,歌中告訴我們應該怎樣長大?
6.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四、小結:“不怕風沙、不拍雨打,越過春夏秋冬,這樣就會長大”。
知識擴充:到網(wǎng)上搜索電影《燭光里的微笑》看一看,挑出你喜歡的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第4課時
一、復習演唱歌曲《我怎樣長大》,背唱《雨花石》。
二、個別講故事,并評價。
三、聆聽《歌唱二小放牛郎》
1.聆聽獨唱版歌曲,說一說,歌曲講述的是什么故事?
2.請學生復述故事。
3.復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
4.再次復聽歌曲錄音,跟著唱一唱,學唱會一到兩段歌曲。
5.聆聽合唱版歌曲,討論:兩種不同的演唱形式,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6.復聽合唱版歌曲,它在不同段落上的速度、力度、音色等有什么不同的表現(xiàn)。加深對人民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編創(chuàng)與活動
1.聆聽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說一說每一段落的情緒、力度、速度的不同。
2.分組討論,進行音樂劇的編創(chuàng)設計。
3.討論歌曲的主要人物和場景。提示:歌曲中的主角是誰?配角是誰?有幾個場景?
4.設計、分配角色。
5.根據(jù)插圖提示,隨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編創(chuàng)表演動作。邊唱邊相互配合,表演音樂劇。
6.分組展示交流,相互評價和改進。
五、小結:小小放牛郎,大智大勇,誘敵就殲,為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值得我們去學習他的這種崇高品德。懂得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唱一唱:懷著崇敬的心情唱一唱這首歌曲。
板書設計:力度-強弱
速度-快慢
角色
教學反思 通過這幾首歌曲的學習,使孩子們從革命歷史歌曲的音樂中,牢記革命傳統(tǒng),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道理。
為了讓孩子們加深對革命“足跡”的認識,不忘過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把聆聽的三首歌曲,也作為學唱歌曲來進行教學,教會孩子們能夠唱會一到兩段,讓他們在歌聲中,感悟革命歷史,謹記革命傳統(tǒng)。我還讓孩子們在課后寫一篇“唱后感”,抒發(fā)對革命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懷念之情和感恩之情。
【五年級上冊音樂課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的音樂課教案08-03
小班音樂課程教案02-20
音樂課《天鵝》的教案02-25
小班音樂課的教案03-18
大班的音樂課教案03-29
音樂課教案范本03-12
音樂課優(yōu)秀教案11-19
大海音樂課教案01-22
初中一年級上冊音樂課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