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美術上冊全冊教案
中學美術教案人教版篇一:新人教版九年級美術上冊全冊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來肖像畫的理論精華。
3、了解當代人物畫的發(fā)展。
內容結構:
文獻記載的肖像畫理論和創(chuàng)作實踐。
古代人物畫的不同樣式舉例:歷史故事畫(如《步輦圖》),肖像畫中的行樂圖(如《幽篁坐嘯圖》)和標準像。
默記默畫的典范作品《韓熙載夜宴圖》的人物形象塑造。
重點和難點:
結合作品講授古代肖像畫理論的深刻認識和價值。
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兩個學生到講臺演示人物畫的常用創(chuàng)作手段——面對面寫生。揭示今天的課題傳神寫照——人物畫。
體驗過程
回想剛才的一幕,讓學生討論如果讓你來畫這位同學,你會如何去表現?
老師:講述郭子儀如何明白唐代兩位著名畫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畫的靈魂——傳神寫照
二、鑒賞過程江蘇省震澤中學鐘立勝
1、通過多媒體,師生共同鑒賞古代人物畫作品:(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唐·閻立本《步輦圖》歷史故事畫江蘇省震澤中學鐘立勝
這幅畫描寫的是貞觀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見遠道前來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祿東贊時的情景。李世民坐在宮女們抬著的步輦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裝束,但眉宇間很有神采。祿東贊身穿團花衣,立于一名朱衣執(zhí)笏引班的官員之后,神情恭謹而機警。不畫背景,以人物身軀的大小標示社會地位的高低貴賤,這是早期人物畫所常用的表現手法。
唐·閻立本《古帝王圖卷》歷史故事畫江蘇省震澤中學鐘立勝
表現的是自漢至隋十三個帝王:漢昭帝劉弗陵、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吳大帝孫權、蜀昭烈帝劉備、晉武帝司馬炎、陳文帝陳蒨、陳廢帝陳伯宗、陳宣帝陳頊、陳后主陳叔寶、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圖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從為一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筆楷書廟號、姓名及在位年數等。
。ㄒ龑W生從作品的內容、題材、表現手法、藝術特點全方面進行鑒賞,了解中國古代人物畫藝術特點。)
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默畫典范江蘇省震澤中學鐘立勝
反映了五代時期人物畫創(chuàng)作所達到的成就。它以連環(huán)圖畫形式表現了五個互相聯系而又相對獨立的情節(jié),以展現夜宴活動的豐富內容,即聽樂、觀舞、休息、清吹、送別。畫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復出現于五個情節(jié)之中,合共46人次。其中多數是見于記載的真實人物,即韓熙載與他的賓客太常博士陳雍、門生舒雅、紫微朱銑、狀元朗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李家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圖中成功地表現了韓熙載的形象,不但畫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較深入地表現了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狀態(tài)。韓熙載是南唐政權中比較有政治見識的,但由于他來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檢,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權臣的排擠,不得不借放
縱行徑以示消沉,以圖自保。畫中韓熙載有志不得伸,抑郁苦悶的情緒由于夜宴歡樂氣氛的反襯而得到深化與加強。畫中的其余人物則主要是圍繞五個不同的情節(jié),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和人物之間的呼應、聯系,表達其精神狀態(tài)和統(tǒng)一的環(huán)境氣氛。其中以起首的“聽樂”和第四段“清吹”表現得最好。
。ㄍㄟ^鑒賞此幅作品讓學生理解古代人物畫理論精華,宋蘇軾的“得其人之天”,南宋陳郁“寫形不難,寫心惟難!保
鑒賞其它樣式的人物畫作品:
行樂圖——清·禹之鼎《幽篁坐嘯圖》
標準像——明清肖像畫(讓學生體驗不同樣式人物畫作品的各自特點)
三、拓展練習
選擇不同的畫比較不同的藝術語言特點
第二部分獨樹一幟的中國畫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古代山水畫的藝術特色,及其在歷史長河中是如何發(fā)展和完善的。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趣味,提高藝術欣賞能力和樹立準確的審美觀。
2、情感目標: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將教材內容有機地轉化為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勵和相互合作中大膽想象,講出自己的主觀感受,以培養(yǎng)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江蘇省震澤中學鐘立勝
重點:賞析中國山水畫的藝術特色,及其在不同歷史階段中的風貌,同時寓思想教育于課堂教學之中。
難點:引導學生著重理解中國古代山水畫獨特的藝術傳統(tǒng)。
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分組合作活動等。
教學準備:
1、教師收集山水畫掛圖布置教室環(huán)境,設計多媒體課件。
2、全班分成八個小組,推選出小組長。
布置預習:
1、熟悉課文內容。
2、收集一些與山水畫有關的詩與畫。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入(3-4分鐘)
1、由學生背詩,強調中國畫常把詩與畫相結合,尤其是中國山水畫更注重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切入課題《中國古代山水畫》(板書課題)
(二)欣賞(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7-8分鐘)江蘇省震澤中學鐘立勝
1、電腦平臺邊放音樂邊放映欣賞圖片,這些在不同時期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圖片都作了簡單介紹,讓學生的視聽覺充分地感受美,欣賞美
2、屏幕顯示圖片: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介紹中國山水畫有著悠久的發(fā)展史,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畫已作為人物畫的陪襯出現了。
3、屏幕顯示圖片:隋展子虔《游春圖》
——此畫是我國目前發(fā)現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軸畫,展示早期山水畫的基本風貌即青綠法,標志山水畫已獨立成畫科。江蘇省震澤中學鐘立勝
4、屏幕顯示圖片五代董源《瀟湘圖》(水墨代表作)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青綠代表作)
——比較倆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實物投影儀演示筆法上的幾種皴法)這一時期的山水畫技法嫻熟,形式多樣,內涵豐富,把中國的山水畫推向了高峰。
5、屏幕顯示圖片:明戴進《風雨歸舟圖》清石濤《淮揚潔秋圖》
——結合時代背景,介紹這一時期的繪畫風格,強調此時山水畫已發(fā)展成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主流。
6、欣賞小結:歸納板書
1-魏晉時期萌芽
2-隋代時期獨立
3-唐宋時期高峰
4-元明清時期主流
(三)重點欣賞(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畫作品)(10-15分鐘)
1、通過設疑討論解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來完成江蘇省震澤中學鐘立勝
剛才的瀏覽欣賞相信同學對我國古代山水畫的發(fā)展脈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從大家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此時你們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很想再進一步去理解山水畫的內涵。好!接下來就讓我們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來欣賞幾幅較典型的山水畫作品:
2、電腦平臺顯示圖片: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
南宋馬遠《寒江獨釣圖》,
元代倪贊《六君子圖》。
3、搶答題:小組討論搶答
。1)這三幅畫在選材和表現手法上各有什么異同
(2)這三幅畫分別表現了怎樣的意境(提示意境概念)
。3)你比較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
4、重點欣賞小結:江蘇省震澤中學鐘立勝
剛才的回答都很精彩,大家不但能很仔細的觀察畫面,而且還能深入畫的內涵,講出具有一定水準的主觀感受。這段時期的山水畫確實形式多樣,內涵豐富,你看從北宋的無我之境到南宋的詩畫結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義深遠。欣賞這些繪畫作品確實讓人回味無窮。
下面就讓我們用這種方法來欣賞我們家鄉(xiāng)的元代畫家黃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圖》。富
春山居圖局部
(四)小組比賽(10-15分鐘)
1、展示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及提示要點。
2、小組成員根據提示共同欣賞討論,小組長執(zhí)筆記錄,教師巡堂組織并指導。
教師總評
(五)課后總結與反饋
中國古代雕塑欣賞教學設計
四、教學目標的確立:
1、背景:豐富學生的閱歷,積淀專業(yè)修養(yǎng),提高審美能力。
2、要點:①知道中國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現形式。
、诹私庵袊糯袼馨l(fā)展歷程。
③對其代表作品欣賞,了解其藝術特點。
3、教學重難點:古代雕塑呈現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賞。
五、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導入探究課題:用多媒體展示樂山大佛的圖片,提問
1、你知道雕塑的名字嗎?說說有關信息。
2、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頭、金屬、泥土、木頭等。)
3、雕塑和繪畫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雕塑是有實在體積的形象,我們用手就可以摸得著。)
(一)雕塑的涵義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在實在的三維空間內占據一定的空間位置塑造可視的靜態(tài)藝術形象的一個藝術門類。作為雕塑作品而言,三維空間的體積是其藝術語言最根本的東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進、凸現、間隔、斷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盡管雕塑也可以實現由三維到二維空間的轉換,但是立體空間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ǘ┑袼艿姆N類
下面兩件雕塑作品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從表現形式可分為圓雕、浮雕(這里將浮雕和圓雕以概念結合實例的形式讓學生理解)
(三)想一想:
怎樣欣賞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通過感受、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理解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藝術特點。(形象美、材質美、藝術性)
教師板書: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
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自主學習探究
教學活動1、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產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會里,帝王、貴族為了鞏固他們的統(tǒng)治地位,炫耀其顯赫聲勢,而盛行厚葬。在他們的陵墓區(qū)里,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征,成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最重要的部分。
欣賞:中國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賞任務: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師提出問題:①說一說:霍去病墓石雕的藝術特點
、趯W生討論,回顧教師提出的問題并作回答。
形體單純、古樸,構思獨特,氣魄雄偉,力量沉厚。作者通過巖石的自然形態(tài),產生聯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鑿一錘,極富藝術創(chuàng)造力。
教學活動2、中國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產生的原因
在我國歷史上有一段長期分裂割據的時期,人民生活極端困苦,自然地會向往有一個能解放他們的救星出現統(tǒng)治者也需要一種法寶來證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當然的,使人民甘愿受宰割。佛教就這樣出現了。因此當時的統(tǒng)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開鑿石窟雕造佛像。
欣賞任務:我國四大石窟簡介
在我國,自魏晉、十六國和南北朝開始鑿的石窟有15處,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個石窟群:
A甘肅敦煌石窟B甘肅天水城東麥積山石窟
C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云岡石窟D河南洛陽市南郊的龍門石窟
(四)教師總結
1、陵墓雕刻產生的社會原因:是帝王貴族為鞏固他們的統(tǒng)治地位,炫耀其顯赫聲勢,盛行厚葬而產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產生的原因:在戰(zhàn)亂的年代,人民要尋求得到解脫的精神支柱,統(tǒng)治者要尋求鞏固政治的理論根據。佛教恰恰提供了這樣包治百病的精神藥方。隨著佛教的傳播,石窟雕刻得以產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發(fā)展歷程和藝術特點
時代特點:在什么樣的特定社會環(huán)境里,就有什么樣與之相適應的作品的出現。沒有游離于時代背景之外的藝術。如陵墓雕刻與佛教造像。
民族風格:古樸莊重、深沉雄大、氣魄宏偉、想象神氣、富于審美理想,是中國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點。
六課后拓展作業(yè)(網上查閱)
查閱《秦始皇兵馬俑》《斷臂維納斯》的相關資料,試比較它們的藝術特點。
中學美術教案人教版篇二:新人教版高中美術教案
活動過程:
1,風景畫欣賞導入.(復習構圖,透視知識)
2,分組活動寫生,師生共同活動.
3,課堂小結,學生自我評價,教師適當點評總結.
一,引課:
[情景]
1,課堂內.
老師:同學們好,老師近日畫了一張風景畫,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學生(齊聲):想.
(老師展示風景畫.)
(學生驚嘆,產生濃厚興趣.)
老師:請用你自己學過的美術知識對這幅畫進行評析.
(學生發(fā)言踴躍,通過發(fā)言復習了透視,構圖知識.)
(老師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鼓勵,肯定.)
老師:自然界處處存在美,要靠我們自己去發(fā)現和表現.
(老師繼續(xù)展示自己在校園內寫生的美術作品.)
學生(邊議論邊發(fā)言):原來我們經常生活的校園畫出來也這么美呀!我也要畫一畫我們的校園.(此時,學生探索美的興趣被激發(fā)了出來)
2,課堂外
學生分組開始校園寫生,師生共同活動.
3,課堂內
課堂小結——學生自我評析——老師點評總結.
課后簡析:
通過對校園環(huán)境,人物以及校園內各種活動的繪畫表現,加深對校園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的體驗以及自己與同學,老師之間的和諧關系,培養(yǎng)學生熱愛校園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對相關環(huán)境,人物活動的最基本的造型語言和表現方法.校園寫生課符合新課程理念,導入課題生動自然,學生興趣高漲,分組寫生活動中師生關系融洽,繪畫積極性高,課堂小結中,學生發(fā)言積極,氣氛熱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能力強,對于學生的發(fā)言,我一個個給予肯定,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全面發(fā)展.
通過這節(jié)課我感到課堂教學,課課都會有不同的情況發(fā)生,這就要求老師具有應變能力,使課堂教學收放自如,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成長需求,體驗需求和選擇的需求.
外國古代雕塑
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了解了中國古代的宗教雕塑藝術.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外國古代雕塑.
外國雕塑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各個民族,各個時代的作品極其豐富,題材內容廣泛,形式風格多種多樣.今天我們所要了解的外國古代雕塑藝術,包括自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在這段時期中出現了以埃及雕塑,希臘雕刻,羅馬雕刻,中世紀雕刻和文藝復興時期雕刻為代表的外國著名雕刻藝術.這些亞非歐三大洲主要文明古國的優(yōu)秀作品,一直是世界文化藝術遺產的魂寶.
外國最早的雕塑是在人類為勞動和生活需要創(chuàng)造生產力極低的勞動工具--石器工具的同時創(chuàng)造的雕塑藝術《維倫多夫的.維納斯》.作品產生于2.5萬年前,這類雕塑體積小,供原始人隨身攜帶,它們看來像是原始部落神圣的生育神,曾在歐洲流傳了很長的時期.新石器時代開始后,人類被迫放棄狩獵成為牧人,農民,各種手工藝術得到了充分發(fā)展.此后,在墨西哥灣地區(qū)出現了古典前期文化即奧爾麥克文化,為滿足宗教需要,雕刻家們雕刻了許多巨大的石雕頭像.而古代埃及雕刻家也開始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并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為人類文明重要發(fā)祥地之一的古埃及,在雕塑藝術上曾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與原始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后出現了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古埃及就是其中之一.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王國建立,實行奴隸主專制統(tǒng)治,國王法老掌握軍政大權.埃及的雕塑藝術大約始于公元前4000年,建筑業(yè)的誕生,孕育了藝術裝飾的萌芽.從古王朝(公元前4000-3000年)到中王朝(公元前3000-2000年),新王朝的漫長歲月中,古埃及長期保存了原始社會的殘余,埃及的神話與宗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神話,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決定埃及雕刻發(fā)展遲緩的主要原因.
[課型]高中美術欣賞
[教材分析]
《標志設計賞析》是現代商業(yè)美術課中的重要內容,是高中美術欣賞課中知識性與應用性相結合,提高審美能力與掌握基本技能相結合的典型課題.其中既有對中國內外優(yōu)秀標志設計作品的欣賞,又有對標志作品的設計思維和方法的剖析.
[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的教學,向學生介紹標志設計的基本知識,設計思路和方法,使學生了解標志設計的基本審美原則和掌握標志設計的基本技能,設計思路,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首先讓我們假設這樣一種情境,我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旅游,在無法用文字語言交流的情況下,如何盡快找到想去的地方
學生回答……
教師明確:其實答案很簡單,你自然會去找能夠代表這種地方的圖形符號,這樣的符號就是我們要講的標志.
(二)基本知識
1.什么是標志
用一種文字或圖形來代表另外一種事物的符號.
標志的這種作用與文字產生之前的原始社會采用的結繩記事,堆土記事,刻木記事的作用是一致的.
教師明確:結繩記事盛行于原始社會,"先民結繩以明事",結繩不同,所寓之事即有別.這應當說是標志的雛形.
2.標志的類別
教師提問:現在,我們大家每天可在不同的場合見到一些標志,請仔細回想,你都見到過哪些標志這些標志各有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確實如,標志存在于我們社會的每個角落,適用于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在現代社會中,標志已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視覺符號,它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強大的社會功用,成為一個種文化.(用微機展示一幅圖片,介紹生活中常見的幾種標志)
(1)從用途上分:[*]
紀念標志:1979年國際兒童年
中學美術教案人教版篇三:高中美術教案__人教版_
《宛自天開──古代園林》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術鑒賞第六課《宛自天開——古代園林》。園林是單體建筑的環(huán)境,又包括在廣義的建筑范疇之中,可謂建筑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因為園林的創(chuàng)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動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橋、石級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對于建筑而言可以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因而創(chuàng)作手法極為豐富、靈活,往往營造出獨具特色、美輪美奐的藝術氣氛和效果。因此,在這里極有必要將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園林藝術介紹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提高審美品位,感受園林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學生們能夠深切領會中國園林藝術的精髓,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拓寬眼界,兼容并蓄,領略外國造園藝術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繼承并弘揚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情懷,增強學生保護文物、文化遺產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皇家園林,建立對園林藝術概貌的認識,培養(yǎng)初步的鑒賞能力。通過課文圖版提供的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典型實例,了解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主要特點。難點:對于建筑藝術的欣賞,最好是實地參觀,但僅憑課堂所提供的一些圖片,難以是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學時應當克服這些困難,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效果。
四、設計思想:在新課程標準探究性、實踐性、體驗性等原則的指導下,這節(jié)課通過對于園林的圖片展示以及視屏解說,激發(fā)學生對古代園林的濃厚興趣;通過多媒體的播放,讓學生對古代園林的鑒賞能力有所提高;通過視頻學習,了解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看教材自學、分組討論,探究實踐等多元學習方式的運用,發(fā)展和提升學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五、教學準備:教具準備:圖片、錄象資料、多媒體課件六、教學過程:播放一段祖國大好河山的風景宣傳片,吸引學生興趣,再引入中國古代園林。
在中國建筑體系中,園林建筑是綜合性最強藝術性最高的一個門類,它綜合了建筑、園藝、美術、音樂、文學、生態(tài)學等學科,兼有欣賞性和實用性。凝結了中國知識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勞和智慧,突出地抒發(fā)了中華民族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環(huán)境的向往。中國園林藝術在世界園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和巨大的影響力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
。ㄌ岢鰡栴}引起學生思考):1)大家覺得園林是什么樣的呢?
2)建造園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
3)我過園林有哪些類型呢?
4)古人造園的目的是什么?又反映出古人怎樣的人生觀和自然觀呢?
5)我國園林主要的特點是什么?
中國園林最早見于史籍記載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的靈囿(“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游樂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獨樹一幟的自然山水式園林。由于文人參予園林的建設,中國古代的園林充滿了文人氣息和詩情畫意。“詩情畫意”是中國園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為達到這一目的。造園藝術家常利用古人詩文與造景的結合。
中國古代園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為一體的游賞環(huán)境。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是皇家園林,面積較大,氣派宏偉,如圓明園、頤和園等。二是私家園林,風格因園主的情趣而異,如蘇州的拙政園、網師園等。
三是城郊風景區(qū)和山林名勝,如杭州西湖、無錫黿頭渚等。這種園林規(guī)模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為一體。
活動設計:分組進行討論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不同。
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比較
皇家園林私家園林
占地面積大,納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氣派。
占地面積小,風格素雅,裝飾精巧,注重追求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
建筑設計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處處顯示了皇權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建筑美、人文美與自然美巧妙結合,處處營造恬靜、安詳、舒適的自然氛圍。
雕梁畫柱、金碧輝煌、雍容華貴具有濃厚的宮廷色彩,顯示古代帝王的縱情享樂自私心理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縮地,有限的的空間里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豐富的風景。
園林特點:
中國的自然山水式園林,其主要特點表現在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創(chuàng)造自然的景色,體現了中國古人尊重自然并與自然相親近的觀念。在園林的布局上強調自由曲折。我們江南面積較小的私家園林中表現得尤其突出。
中國園林布局的另一個特點是劃分景區(qū)和空間,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國古代園林突破空間局限、豐富園景的一種傳統(tǒng)手法。把園林以外的風景巧妙地引“借”到園林中來,成為園景的一部分。例如無錫寄暢園“借”錫山的景。
其中,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藝術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來播放一段蘇州園林的視屏,并提問同學們對于蘇州園林的感受。
課堂總結:園林的歷史發(fā)展;
中國園林的分類;
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不同點;
園林特點;
七、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園林的發(fā)展史以及特色。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愛上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情感。
課題:《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說課稿
二、教學分析
學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學生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關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質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藝技法等方面的特點便于理解,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有利條件;但學生對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師需要針對這一情況廣泛地搜集相關材料,幫助他們加強認識與理解。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量大,知識的專業(yè)性強。要在短短的一節(jié)課里帶領學生了解我國古代陶器與瓷器的藝術成就很困難。教師要抓住不同時期的重點作品展開教學,注重向學生滲透鑒賞的點,使學生學會方法,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地分析其他相關作品。
三、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了解中國原始社會陶器的產生、藝術成就及中國古代瓷器的藝術成就。
2.技能目標:學會從造型與裝飾結合的方面欣賞工藝美術作品。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
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郭安華
《古代陶器與瓷器》是人教版高中美術中國美術鑒賞部分的第三課內容,共一課時,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對本課內容的教學設計說一說: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是工藝美術鑒賞課,主要是對陶器與瓷器單元內容作一個全面總結,使學生在鞏固工藝美術史上對陶與瓷作全面的了解。陶瓷是門實用性很強的工藝美術,它要求以簡潔、樸實、明了的外型及圖案,強烈的視覺效果,給每位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課以大量的陶器與瓷器為主線,輔以生動的講解,結合圖片、多媒體、幻燈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從陶瓷的應用和審美雙重功能中感受到工藝美術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對審美創(chuàng)造的認識。
2、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讓學生在對美的玩味中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對美術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僦R與能力:讓學生初步了解陶與瓷之間的區(qū)別;并培養(yǎng)學生鑒賞陶瓷藝術的能力。②過程與方法:在具體鑒賞陶瓷的教學情境中,通過問題引領學生討論,培養(yǎng)學生共同學習、互相促進的能力。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在欣賞陶瓷藝術的過程中,感悟中國陶瓷為人類文化發(fā)展所作出的貢獻,以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學重點及難點
因為陶瓷藝術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所以確定本課的重點是陶瓷的藝術造型與設計。
同時由于學生起步水平不同,觀摩生活的感受不一樣,所以確定本課的難點是如何鑒賞名瓷作品。
二、教法設想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和本課教材的學習內容,結合高一學生的身心
特點,遵循科學性和目標性原則,教師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1、目標教學法:學生通過閱讀相關材料和觀賞實物,基本掌握
陶器與瓷器的形成、并對其藝術特點有比較完整的把握。
2、情景教學法:設置不同情景,利用游戲把學生帶入教學情
景中。
3、注重個性教學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在教學
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性,使每個學生都能釋放出個性色彩,設置不同的難度,讓學生自由選擇,給學生留下選擇的余地和發(fā)展的空間。
4、師生互動教學法:在新課程中,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
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師生共同參與下完成教學任務。
三、學法指導
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分組討論,生生對話,共同完成問題的探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一堂課能否成功,導入是一個關鍵的因素,要想上好一節(jié)美術課,除了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外,還要開動腦筋精心設計課堂的導入。我力求在課的一開始就將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地抓住,運用獨特的導入法激起學生的興趣,我采用了游戲導入法。
1、游戲:教師充分利用實物等教學工具,分組進行,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制陶瓷的魅力所在,為此課學習內容作鋪墊。
設計依據:提高娛樂身心,激發(fā)興趣,活躍氣氛,增加美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使學生在答辯中獲得成就感和快樂;在師生共同參與下,把學生引入到教學情景中。
(二)新課教學
※陶瓷的藝術造型與設計(重點)。
學生閱讀相關材料,并在下列問題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生
生對話。
1、設疑:①古代陶器與瓷器有哪些區(qū)別?②如何鑒別四大名窯?
設計依據: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思考,并在閱讀中了解陶器與瓷
器的異同點。
2、釋疑:①生生對話,學生相互間交流學習的成果;②師生對
話,在生生對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疑難問題進行探討詮釋。
3、探究:結合圖片、幻燈、多媒體,分組探討,找出課本中有
代表性的作品,并說說這些作品各自的特點。
設計依據:提高學生分析能力,開拓學生思維想象力;激發(fā)學生
的學習熱情,克服個別學生在游戲答辯時害怕的心理;充分發(fā)揮組長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討、自我控制的能力。
4、釋疑:師生對話,引導學生學會鑒賞作品和歸納作品的
類別。
設計依據:使學生了解陶與瓷的美術特征;學生通過觀察、對
比、建立完整的鑒賞理念,培養(yǎng)學生自鑒自賞的能力。以此突出重點。
※名瓷鑒賞的標準(難點)
1、思維拓展:設置不同難度,學生自選練習。
設計依據:①讓學生仔細觀察名瓷,并認真作好記錄,看看能否從中發(fā)現什么;②師生對話,共同歸納名瓷鑒賞標準。
A根據各時期陶瓷胎質、釉色的特點來判斷;
B根據各時期陶瓷紋飾的特點來判斷;
C根據各時期陶瓷造型的特點來判斷;
D從歷代陶瓷的款識來判斷。
2、鑒賞小試:①出示名家陶瓷圖片及收藏實物;②學生分組合作觀賞,學生代表分別展示對陶瓷的認識、鑒賞。
設計依據:在上一環(huán)節(jié)對名瓷一一認識的基礎上的再認識;通過師生對話互評,讓學生懂得鑒賞是一種審美活動,從中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追求。
3、個性表達。
出示問題:
同學們,美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請你們睜開發(fā)現的慧眼,說說生活中你發(fā)現了哪些優(yōu)美的瓷器,它美在哪里?
設計依據:課程是生活。這一環(huán)節(jié)其目的是引領學生觀察生活,走進生活,在生活中發(fā)現美,培養(yǎng)學生追求美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三)小結反思:通過學習陶器與瓷器的知識,不僅讓學生重新認識了泥土的生命,而且還提高了藝術鑒賞能力。并在師生互動中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通過反思,促進了教學相長。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
一、陶瓷的藝術造型與設計
設問:①古代陶器與瓷器有哪些區(qū)別?
、谌绾舞b別四大名窯?
二、名瓷的鑒賞標準
A根據各時期陶瓷胎質、釉色的特點來判斷;
B根據各時期陶瓷紋飾的特點來判斷;
C根據各時期陶瓷造型的特點來判斷;
D從歷代陶瓷的款識來判斷。
。ㄋ模┌鍟O計
設計依據:根據授課重點、難點要求,通過醒目、簡潔的文字板書讓學生易于理解、掌握。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教學設計《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本課題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術鑒賞第二課《傳統(tǒng)藝術的根脈——玉器、陶瓷和青銅藝術》。陶瓷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精髓部分,本課通過對陶器的產生、發(fā)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紹,使學生對陶瓷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積淀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激發(fā)學生對陶瓷的賞鑒和陶瓷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中國原始社會陶器的產生及藝術成;了解中國古代瓷器的藝術成就。
2.體會從造型與裝飾的結合方面,欣賞工藝美術作品。
3.讓學生初步了解祖國傳統(tǒng)的陶瓷藝術的歷史,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環(huán)節(jié),進行學習探究,了解陶瓷的發(fā)展史,以及不同時期陶瓷的制造工藝和主要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了解陶瓷裝飾紋樣、圖案的含義。動手制作一個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設計思想:
在新課程標準探究性、實踐性、體驗性等原則的指導下,這節(jié)課通過模擬“陶瓷藝術博覽會”實物展示,激發(fā)學生對陶瓷品鑒的興趣;通過多媒體的播放,讓學生對古代陶瓷藝術品的鑒賞能力有所提高;通過視頻學習,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學、分組討論,探究實踐等多元學習方式的運用,發(fā)展和提升學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五、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搜集一些有關陶瓷的知識,(如果有條件)準備一兩件陶瓷工藝品。
準備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顏料等。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藝術品四件。
六、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流程安排:創(chuàng)設情景,活動導入!蕾p分析,嘗試探索!硌蒹w驗,主動探究!柟讨R,拓展探究——制作練習,實踐探究——展示作品,匯報交流!n后拓展
。ㄒ唬﹦(chuàng)設情景,活動導入。
設置環(huán)境:教師在黑板上板書“陶瓷藝術博覽會”,并在教室一角布置一個小展區(qū),在展區(qū)中布置好師生帶來的陶瓷藝術品。
1.教師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搞一個“陶瓷藝術博覽會”活動,首先請大家來鑒賞這些生活中常見的陶瓷藝術品。談一談,你最喜歡或者最為關注的一件陶瓷藝術品,同時說出你喜歡、關注的理由。如果在鑒賞時有什么疑惑不解的地方,可以在小組交流時一并提出來。
2.學生分小組鑒賞、討論,交流自己喜歡、關注的陶瓷并說出喜歡的理由,同時提出不懂的問題。
3.每一小組組長代表本組交流鑒賞感受,提出不懂的問題。
學生匯報歸納:喜歡陶器的古樸、喜歡陶器上面粗狂、簡潔的花紋。喜歡造型獨特的陶器。
【人教版九年級美術上冊全冊教案】相關文章:
英語上冊全冊教案04-29
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上冊全冊教案04-29
七年級英語上冊人教版全冊教案04-10
高二英語上冊全冊優(yōu)秀教案04-22
語文全冊教案02-15
四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04-02
七年級英語上冊全冊教案09-06
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3篇04-04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美術教案01-14
陜旅版小學三年級英語上冊全冊的教案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