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3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我們應該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課型】
詩歌。
【課時】
。闭n時。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頌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lián)想和想象。
3、增強求知欲,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把握詩歌的內涵,體會詩歌所表達的豐富情感,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美,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導入
采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化石圖片(魚、始祖鳥、恐龍等),并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自然界有很多形態(tài)各異的化石,它們是從哪兒來的呢?科學告訴我們: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是什么原因使這石頭一樣的東西令作者李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乃至要為之寫下一篇詩歌呢?我們先聽讀一遍課文,試著感受一下詩歌的大體內容。在聽讀時,請大家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重音,從范讀中汲取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ㄓ枚嗝襟w給學生播放詩歌的朗誦。)
(注意字詞教學)屏幕展示讀音易錯易混的詞語,做適當點撥。
二、整體感知
。薄W生齊讀課文;自由朗讀,并在朗讀中大體感知詩歌內容。
讀過詩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由學生作答)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必然導致自主閱讀的結果存在差異,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只須把握學生對詩歌了解的程度,不要求學生講得很細、很全。
2、同學們從詩歌中了解了化石的一些知識。那么,這首詩歌是如何運用恰當?shù)恼Z言藝術告訴我們這些知識的?
集體誦讀1、2節(jié)詩歌。
這兩節(jié)有什么突出的修辭方法?
。ǹ梢蕴崾緦W生注意這兩小節(jié)標點符號的特點)
設問:
通過設問得到了怎樣的答案?
蘇醒 神話 奇幻
蘇醒:化石從億萬年前的巖石中被人類發(fā)掘出來;化石打開了人類認知地球生物進化史的大門。
這扇被打開的大門,向我們人類展示的是什么?
是一個個奇幻的神話。
那么它奇幻的表現(xiàn)是什么?3至6小節(jié)就是最好的回答。
三、研讀(合作探究)
1、研讀對象:3至6節(jié)。
。、合作探究的目標:
、 找出核心句;
、 概括要點,舉例。
3、學生分四個小組分別研討3至6節(jié)。
。、研討要點:
、 第3節(jié):
要點:否定造物主 愚昧→科學
西方,上帝造人;東方(中國),女媧造人。
平凡的真理:人是由猴子進化來的。類人猿→類猿人→猿人→古人→今人。
、 第4節(jié):
要點:裹藏生命信息。
通過對化石里包含的DNA的分析,得知當年古生物的情況,將其外形復原。
生命信息。
、 第5節(jié):
要點:反映生命的進發(fā)(不息)
近年,在東北發(fā)現(xiàn)了一座山,山上有明顯的.地質分層,發(fā)掘出了不同地質時期的鳥類化石標本,反映了鳥類的進化史,吸引著全世界各國的科研人員前往采擷標本,由此可見,化石為我們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實物依據(jù),也為我們展現(xiàn)了生物進化的規(guī)律。
、 第6節(jié):
要點:雕刻家、魔法師。
石油、煤炭→森林、地震
恐龍的滅絕→氣候、彗星撞地球
5、小結:
綜合3至6節(jié)的內容可知,化石的確可以幫助我們認知逝去的世界,正如詩歌所言:“逝去的世界說了話”。其實,化石還有很多的未解之謎等待著我們去發(fā)掘,化石已經蘇醒,化石也剛剛蘇醒,這個蘇醒與第2節(jié)的“蘇醒”前后照應,更加突出了化石的巨大研究價值。正如第7小節(jié)所總結的:它還有很多令人神往、驚訝的故事等著我們去領略。
四、情感體悟
詩歌是要表達感情的,詩歌當中哪些詞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呢?
要點:吟、請、神往、驚訝……→對化石的尊重、珍惜、熱愛、研究。
《化石吟》讓我們認識到化石是人類很好的老師,是一部極妙的教科書,是一本活生生的地球生物進化史和地球變遷史。
我們不僅要尊重、珍惜化石這樣的自然文化遺產,我們也應該同樣尊重、珍惜我們人類創(chuàng)造的人文遺產,比如:敦煌莫高窟。
五、作業(yè)
。薄⒄埓蠹以谡n后去發(fā)現(xiàn)我們生活中有哪些自然和人文遺產,我們應該怎樣去保護和研究它們?
。、小作文:
、 假如我是化石……
⑵ 假如我是恐龍
【作業(yè)說明】
題目1可以結合奉節(jié)本地的情況來談,這兒有著名的白帝城(人文遺產)和天坑地縫(自然遺產),也有很多其他的重要而知名的遺產:三峽中的摩崖石刻(人文遺產)、古巴國遺址黃金洞(人文遺產和自然遺產兼而有之)、風箱峽懸棺(人文遺產)等。這個題目有一定難度,要做適當?shù)闹笇А?/p>
題目2比較適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初中生在這個題目上面應該能夠有話可說。
【板書設計】
化石吟
科學詩 吟:贊頌
。ǎ薄补(jié))問句引發(fā)想象
。ǎ场豆(jié))主體具體抒寫遐思內容
(7節(jié))回應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課文演一演。
【教學重點】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2、演課本劇。
【教學難點】
1、初步形成幸福觀。
2、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這篇是閱讀課文,主要由同學們通過自學來讀懂。現(xiàn)在就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看你能讀懂什么。
2、學生交流,并談談自己的幸福觀。
3、認讀生字。
二、學習新課
1、了解文章內容:
⑴ 牧童們開始時,認為幸福是什么?
(不知道)
、 牧童們后來認為幸福是什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由發(fā)言。)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做了什么?
注:引導學生讀13到22自然段。
、 小結:
正是因為他們從自己的勞動中感受到了幫助人的快樂……
、 智慧的女兒是怎樣回答三個牧童的?(她肯定了三個牧童的體會,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嗎?
(“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例如,作為學生,應盡的責任是好好學習;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是孝順父母。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兒說的“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
⑸ 反復讀:
智慧的女兒的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建議: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來理解。
、 談談你的幸福觀,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話。
根據(jù)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在此環(huán)節(jié)上的積極性比較高,教師在這里要采用多種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爭取出彩。
2、演課本。
、 分角色朗讀:
建議: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學生的眼神、語氣作指導,為演做好準備。
、 學生排練,教師巡視。
、 匯報演出。
3、本課小結。
(根據(jù)當時情景而定)
【板書設計】
10、幸福是什么
(靠勞動 盡義務 有益的)
幫助別人 有用的 養(yǎng)活別人
幸福的
【教學后記與反饋】
這篇課文時按照故事發(fā)展的順序記敘的。故事情節(jié)奇異,充滿了幻想。在教學時,我以“討論幸福是什么”為線索組織學生學習,首先放手讓孩子們自讀課文,在學生充分子度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讀后的體會。交流時,我重點引導了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容談談對幸福含義的理解,還注意擴展,聯(lián)系生活加深學生對幸福含義的理解。課后,我還讓孩子們搜集很多有關幸福的名人名言,相信孩子們對“幸福”二字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繼續(xù)訓練學生默讀有一定的速度。
2.通過讀文,能說說母雞是怎樣的?
3.通過比較,初步體會兩篇文章的寫法各有哪些特點。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質疑引入
1.關于這篇課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還想了解些什么?
2.同學們回家是認真讀了書的,非常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看看作家是怎樣描寫我們身邊熟悉的事物的?
二、學習新課
1.默讀課文,給自然段標序,勾畫出生字并讀一讀。
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再讀給全班聽一聽。
2.課文寫出作者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再次讀文,找出反映這兩種觀點的句子。
──我一向討厭母雞。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3.把這兩句話讀一讀,體會“一向”、“不敢”。
4.討論:是什么讓作者不敢討厭母雞?
讀一讀文中的句子。體會到了什么?
5.由開始的“一向”到最后的“不敢”,截然不同的兩種觀念,你認為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6.那作者寫《貓》也是用的這種方法嗎?那他是怎樣寫貓的呢?看看課文,再討論討論。
同樣是寫小動物,用的方法不同,給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學們在自己的.寫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達方法。
7.積累詞句:
感興趣的詞語勾一勾,句子寫一寫,讀一讀。
板 書
貓──古怪、可愛 (圍繞中心句寫)
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不同的認識)
。ㄍ怀鎏攸c)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3篇】相關文章: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五篇11-30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5篇07-08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合集十篇12-12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7篇01-31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9篇07-23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六篇07-09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5篇06-26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五篇01-28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五篇12-13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10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