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文學文化常識
如今改革開放,我們接觸到各國各地區(qū)的文化,但是我們始終堅信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中華民族的華夏兒女,我們要堅信文化自信,所以一定要加強中國文化的學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經(jīng)典文學文化常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jīng)典文學文化常識 篇1
孟子,名軻,宇子輿,戰(zhàn)國時儒家代表人物,世稱亞圣。書由其弟子編輯。主要作品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開頭兒字為篇名,如《梁惠王》、《公孫丑》、《告子》等。記載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論。諸子哲理散文,"四書"之一。孟子長于論辯,善用比喻,對后世議論性散文的發(fā)展影響較大。
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輩。主要作品為《列子》又名《沖虛真經(jīng)》《愚公移山》出于此書。諸子哲理散文。
莊子。名周,世稱南華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為《莊子》,又名《南華經(jīng)》現(xiàn)存33篇。諸子哲理散文,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后世文學有很大影響。
荀子·名況,字卿。避漢宣帝劉詢諱,改稱孫卿。主要作品為《荀子》其中《勸學篇》《天論》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賦篇》對漢賦的興起有所影響。建立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學說的思想體系。韓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繼承者。屬諸子哲理散文。
韓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為《韓非子》全書55篇《扁鶻見蔡桓公》、《五蠹》、《南郭處士》等都出于此書。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呂不韋,秦相,集合門客編成《呂氏春秋》。主要作品為《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共160篇《察今》、《察傳》等出于此書。收入諸子哲理散文,雜家的代表著作。
屈原,名平。我國第一個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開創(chuàng)楚辭新詩體,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為《離騷》《九歌》包括《山鬼》《國殤》等11篇)《天問》《九章》包括《哀郢》《橘頌》等9篇。西漢劉向編成《楚辭》一書,以屈作為主。因具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故稱"楚辭",后世因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騷體"。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tǒng)《離騷》和《詩經(jīng)》中的國風并稱"風騷",成為"文學"的代名詞。
《故國策》33篇《荊軻刺秦王》《鄒忌諷齊王納諫》《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書。西漢劉向根據(jù)史料編定。屬國別體史書,歷史散文,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代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相互論辯時提出的政治見解和斗爭策略,以及他們的政治活動。對后世散文和辭賦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
經(jīng)典文學文化常識 篇2
1、最早的文學是原始人類的口頭創(chuàng)作,是流傳在原始人類中的古老歌謠和神話故事。
2、關(guān)于文學藝術(shù)的起源,主要有模仿說、游戲說、心靈表現(xiàn)說、勞動說。馬克思主義認為文學藝術(shù)起源于勞動——勞動說,這是對文學藝術(shù)起源的科學解釋。
3、一般認為,古籍中保存下來的一些原始歌謠,比較接近原始形態(tài),可信為原始歌謠的有:《吳越春秋》中的《彈歌》、《禮記·效特牲》中的《蠟辭》《易經(jīng)》中的《歸妹》上六爻等。
4、殷墟的甲骨卜辭、商代和周初的銅器銘文,《周易》中的卦、爻辭,《尚書》在的殷周文告等,可以說是我國散文的萌芽。
5、我國遠古神話主要保存在《山海經(jīng)》、《淮南子》、《列子》、《楚辭·天問》中,其中保存神話最多的是《山海經(jīng)》。
6、我國遠古神話分為三類:關(guān)于自然神的故事;關(guān)于英雄神的故事;關(guān)于異人異物的故事。
7、《共工怒觸不周山》見于《淮南子·天文訓》,其工是傳說中的水神;“顓頊”又叫“祝融”是傳說中的火神。
8、《女媧補天》見于《淮南子·覽冥訓》,它描寫的女媧是一位英雄女神。
9、《夸父逐日》見于《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塑造了一位英雄夸父的形象。
10、《黃帝擒蚩尤》見于《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它是反映社會斗爭的著名神話。
12、在原始時代,除了原始的勞動歌謠以外,還存在著另一類文學作品,那就是流傳在遠古人口頭上一些關(guān)于天神、怪異的故事,這就是古代神話。馬克思在《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導言》中說:神話是“已經(jīng)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shù)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
《詩經(jīng)》
1、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最初叫做《詩》或《詩三百》,后世儒家尊之為經(jīng)典后,稱為《詩經(jīng)》,共收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作品,主要是民歌。成為我國古代文學現(xiàn)實主義的開端。
2、《詩經(jīng)·小雅》中有《南陔》《白華》《華黍》等六篇詩有篇目而無歌辭,后人稱為為“笙詩”。
3、《詩經(jīng)》按風雅頌三類編排,現(xiàn)在一般認為這種分類是按照音樂的不同特點來劃分的。
4、風即樂曲,國風指當時諸侯國所轄各地域的樂曲。詩經(jīng)有十五國風,160篇。即: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wèi)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頻風。
5、雅,即正,“雅樂”是相對于地方樂而說的,周京都地方的王畿之樂。大、小雅之分可能因為《小雅》中的詩產(chǎn)生的時代較晚,在音樂上受到了“風”的.影響而有所變化。有大雅、小雅之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計105篇。
6、頌是祭神祭祖時用的歌舞樂曲,包括周頌三十一篇,魯頌四篇,商頌五篇,共計四十篇。
7、《詩經(jīng)》作品的寫作年代,總的來說產(chǎn)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一般說,《周頌》當產(chǎn)生于西周初年,《大雅》的大部分也當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小部分產(chǎn)生于西周后期!缎⊙拧泛汀秶L》的少數(shù)作品產(chǎn)生于西周初,大部分產(chǎn)生于西周末年和春秋時期!遏旐灐肥侵芷酵鯑|遷以后的作品!渡添灐返臅r代有爭論,一般認為是東周宋國的作品。
8、關(guān)于《詩經(jīng)》作品的結(jié)集,漢代學者提出了周代有“采詩”制度的說法!稘h書·食貨志》說:“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這是民歌洪的方式!对娊(jīng)》中文人作品匯集則鄘風是通過“獻詩”的渠道。據(jù)《國語 ·周語》記載,周代有讓公卿列士等貴族官員和文士獻詩的制度。
這兩部分詩匯集到樂官“太師”手中,而“太師”又有“以樂語教國子”的任務,《詩三百篇》可能就是“太師”為了教授“國子”而選訂的課本。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說《詩三百篇》是由孔子刪定的,這個說法不可信。
9、漢代傳習《詩經(jīng)》的有魯(申培)、齊(轅固生)、韓(韓嬰)、毛(毛公)四家,后世稱“四家詩”。前三家早已亡佚了,只有《毛詩》流傳了下來,我們讀到的《詩經(jīng)》就是《毛詩》。
10、毛詩序指《毛詩》的序言。前人把冠于全書的序言稱《大序》把每篇類似題解性質(zhì)的短文稱《小序》!睹娦颉贩裾J和貶低民歌;寫詩時抱著濃厚的儒家成見,對許多優(yōu)秀作品都進行了歪曲解釋。但在講詩時提出了比興、美刺等一些文學理論上的問題,對后世文學思想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11、《詩經(jīng)》中的第一篇作品是《周南·關(guān)睢》。
12、反剝削、反壓迫的詩篇有《豳風·七月》、《魏風·伐檀》、《魏風·碩鼠》等,《魏風·伐檀》一詩的思想高度就在于,它反映了不合理的階級社會所共有的基本現(xiàn)象:生產(chǎn)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產(chǎn)者。
13、反映徭役、兵役痛苦的詩篇有《齊風·東方未明》、《小雅·何草不黃》、《豳風·東山》等。其中兩首著名的思婦詩是《衛(wèi)風·伯兮》《王風·君子于役》
14、反映愛情和婚姻的詩篇有寫情人幽會于“城隅”,贈“彤管”的《邶風·靜女》,描寫鄭國青年男女三月歡會于河濱的《鄭風·溱洧》,表現(xiàn)對遠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秦風·蒹葭》
15、描寫棄婦生活最著名的作品是《衛(wèi)風·氓》和《邶風·谷風》
16、反映勞動生活和愛國思想的詩篇。有《秦風·無衣》許穆夫人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知名的愛國女詩人,作品有《鄘風·載馳》。
17、《詩經(jīng)》里周民族史詩主要保存在《大雅》里共五篇,即:《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記述了從周始祖后稷出世到武王滅商的許多傳說和史跡。《生民》是一首帶有神話色彩的詩篇,它敘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誕生和發(fā)明農(nóng)業(yè)的歷史。
18、《詩經(jīng)》里諷刺性民歌有揭露衛(wèi)宣公強娶兒媳的《邶風·新臺》,揭露陳靈公君臣三人私通夏姬的《陳風·株林》,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中覯之言,不可道也”的《鄘風·墻有茨》,還有《齊風·南山》等。
19、《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的手法,前人概括為賦、比、興。關(guān)于賦、比、興的解釋,朱熹的《詩集傳》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雙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經(jīng)典文學文化常識 篇3
我國古籍“第一部”
第一部字典是《說文解字》(漢·許慎)。
第一部詞典是《爾雅》(漢)。
第一部韻文書是《切韻》(隋·陸法言)。
第一部方言詞典是《方言》(西漢,揚雄)。
第一部字書是《字通》。
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
第一部文選是《昭明文選》(南朝·梁·蕭統(tǒng))。
第一部神話小說是《山海經(jīng)》。
第一部筆記小說集是《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
第一部論語體著作是《論語》。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第一部紀傳體史書是《史記》(西漢·司馬遷)。
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是《漢書》(東漢·班固)。
第一部歷史評論著作是《史通》(唐·劉知幾)。
第一部兵書是《孫子》(春秋·孫武[一說孫臏])。
第一部古代制度史是《通典》(唐·杜佑)。
第一部農(nóng)業(yè)百科全書是《齊民要術(shù)》(北魏·賈思勰)。
第一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shù)論著是《天工開物》(明·宋應星)。
第一部茶葉專著是《茶經(jīng)》(唐·陸羽)。
第一部植物學辭典是《全芳備祖》。
第一部藥典書是《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秦漢)。
第一部中醫(yī)學書籍是《皇帝內(nèi)經(jīng)太素》。
第一部地理書是《禹貢》(戰(zhàn)國)。
第一部建筑學專著是《營造法式》(宋)。
第一部珠算介紹書是《盤珠算法》。
第一部最大的斷代詩選是《全唐詩》(清·彭定求等)。
第一部繪畫理論著作是《古畫品錄》(南朝·齊·謝赫)。
第一部戲曲史是《宋元戲曲韻史》。
第一部系統(tǒng)的戲曲理論著作是《閑情偶寄》(清·李漁)。
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是《七略》(西漢·劉歆)。
第一部文藝理論書是《文心雕龍》(南朝·梁·劉勰)。
第一部匯編古代文化典籍的書是《永樂大典》(明·解縉等)。
我國古典十大悲劇和喜劇
由中山大學教授王季思同志主持的中國古典悲劇、喜劇編輯組,經(jīng)廣泛征求意見,提出了我國十大古典悲、喜劇。
十大古典悲劇是:
《竇娥冤》(元)關(guān)漢卿
《漢宮秋》(元)馬致遠
《趙氏孤兒》(元)紀君祥
《琵琶記》(明)高明
《精忠旗》(明)馮夢龍
《嬌紅記》(明)孟稱舜
《精忠譜》(清)李玉
《長生殿》(清)洪升
〈桃花扇》(清)孔尚任
《雷峰塔》(清)方成培
十大古典喜劇是:
《救風塵》(元)關(guān)漢卿
《墻頭馬上》(元)白樸
《西廂記》(元)王實甫
《李逵負荊》(元)康進之
《看錢奴》(元)鄭廷玉
《幽閨記》(元)施惠
《中山狼》(明)康海
《玉簪記》(明)高濂
《綠牡丹》(明)吳炳
《風箏誤》(清)李漁
什么是“四書”、“五經(jīng)”?
“四書”、“五經(jīng)”是我國古代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
“四書”是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的理學家朱熹,從〈禮記》一書中,提出《大學》、《中庸》兩篇獨立成書,與《論語》、《孟子》合成“四書”,也叫“四子書”。
《大學》闡述儒家的倫理、政治、哲學的基本觀點。
《中庸》相傳為孔子之孫、戰(zhàn)國初哲學家子思所作。書中肯定“中庸”是人們道德思想的最高標準,要求人們無論在任何時間、地點和各種條件下,都不偏不倚地走“中庸之道”。它是儒家思想和倫理的一部教科書。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的,書中記錄了孑L子和他的一些弟子在政治主張、教育原則、品德修養(yǎng)等方面的言論。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著,亦說是孟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的記錄。是關(guān)于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和孟子的哲學思想的記錄。
“五經(jīng)”始稱于漢武帝時,是《詩》、《書》、禮》、《易》、《春秋》五本書的合稱。
《詩》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儒家經(jīng)典之一,因此稱〈詩經(jīng)》!对娊(jīng)》編成于春秋時代,保存了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的三百零五首詩歌。《詩經(jīng)》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它反映了當時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經(jīng)濟制度和勞動生產(chǎn)等情況。
《書》亦稱《尚書》、《書經(jīng)》!吧小奔础吧稀保庵干瞎
時代的書。它保存了商周時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傳由孔子’選編而成。
《禮》有《儀禮》、《周禮》、〈禮記》,合稱“三禮”!吨芏Y》收集周王室官制和戰(zhàn)國時各國制度,添附儒家政治思想,增減排比而成的匯編,是戰(zhàn)國時代的作品!秲x禮》,亦稱《禮經(jīng)》、《士禮》,是春秋戰(zhàn)國時部分禮制的匯編,一說周公制作,孔子編訂的!抖Y記》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相傳是西漢戴圣編纂,所以又叫《小戴記》、《小戴札記》。
《易》亦稱《易經(jīng)》、《周易》。這本書通過八卦形式來推測自然和社會變化,認為陰陽兩勢力的相互作用是產(chǎn)生萬物的根源,具有樸素的辯證法的成分。
《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孔子依據(jù)魯國史官所編《春秋》修訂而成的。
何謂“十才子書”?
所謂“十才子書”,指的是這樣十部作品:一、《三國演義》;二、《好逑傳》;三、《玉嬌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滸傳》;六、《西廂記》;七、《琵琶記》;八、《花箋記》;九、《斬鬼記》;十、《三合劍》。它們中有小說、傳奇和戲曲。有第一流的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和優(yōu)秀的戲曲《西廂記》、《琵琶記》;但也有濫竽充數(shù)的,如《三合劍》。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傳》、名稱第三的《玉嬌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箋記》,也由于格調(diào)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說的俗套,在中國文壇的影響也極微。因此,所謂“十才子書”的選擇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說此出自金圣嘆,恐怕不確。
【經(jīng)典文學文化常識】相關(guān)文章:
初中語文文學常識大全:文化常識07-03
國外高中文學文化常識02-09
古代文學文化常識大全02-11
初中語文文化文學常識02-16
先秦文學的古代文化常識精選02-24
高中課內(nèi)文學文化常識匯總02-08
小學生經(jīng)典文學文化常識介紹02-21
文化常識(古代文學作品)集錦03-02
高考文學文化常識題34道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