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學習呂玉蘭心得體會范文
呂玉蘭(1940—1993年)臨西縣下堡寺鎮(zhèn)東留善固村人。高小畢業(yè)后回鄉(xiāng)務農,在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潮中逐步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姑娘成長為聞名全國的女勞動模范和女省委副書記。以下是小編帶來的學習呂玉蘭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最新學習呂玉蘭心得體會 篇1
我熱愛白玉蘭,因為它潔白如玉;我佩戴著一朵白玉雕刻的玉蘭花,因為它時時提醒我潔身自好、真心待人、認真做事。但我更熱愛我的好友江山同志的愛人呂玉蘭——一個潔白如玉、出污泥而不染的大寫的人。
我雖然不足以評價玉蘭的人生,但是我敬愛玉蘭的精神品質。因為她53年短暫人生的輝煌、人生的精彩、人生的價值,都體現(xiàn)在河北、河北正定這塊土地上。她53歲的生命畫卷上,畫滿了充滿生命力的山河、森林、土地、莊稼, 和那勤勞、淳樸、善良的農民。因為她是大地的女兒,所以她的身上充滿了農民的氣息,她的心里裝滿了鄉(xiāng)親的大事小事;她的志向是報答,是用自己的行動帶領鄉(xiāng)親們改變面貌、共同致富。
我的母親雖然不認識玉蘭同志,但對她的人品、精神和為群眾服務的作為卻是非常贊賞和佩服,又因為她所在的炮三師曾經在石家莊駐軍,所以還有一種非常親近的感覺。母親生前總是說,她是農民戰(zhàn)士,她對為老百姓傾心服務的干部最敬重。玉蘭是大官,可她是老百姓的官。一看她的照片,就聯(lián)想起農民,就聯(lián)想到土地。所以,我無數(shù)遍地給母親讀過《呂玉蘭》,每每都被書中的一段段故事感動著。
玉蘭與我的紅軍媽媽蒲文清同志,在許多方面都十分相似 。她們雖然是不同時期的兩代人,但她們都有著堅定的信仰、不屈的意志、不懈地追求、不停地創(chuàng)造;她們要求自己:既然是一個共產黨員,就“俯首甘為人民的孺子!,努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讓群眾滿意。一切名利地位都是過眼煙云、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為人民服務是實實在在的。這幾個字雖然很簡單,但是要堅持一輩子、要堅持做得有聲有色卻是不容易的。正如,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而不做壞事,這才是最難最難的!
玉蘭同志無愧是“大地的女兒”。她把自己的全部愛心和畢生精力,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母親的山河大地。 所以,“大地的女兒”既是對玉蘭同志的崇高評價,也是她一生傳奇而真實的寫照。朋友們,老年人讀讀這本書,看看中紅網(wǎng)上玉蘭的紀念館,你會情不自禁地回憶起那些年代火熱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你的內心啊,必定激蕩起熱情,必定回憶起無數(shù)動人心魄的人和事;年輕的朋友們如果也能這樣,那從中得到的感悟、啟迪
出自我一個老太太的真情實意,我下載了玉蘭紀念館里的相關資料,懷著對玉蘭同志的緬懷與敬仰之情,整理成一份我心中的紀念冊。這是為了我,也是為了我那已經逝世的紅軍母親——蒲文清。
最新學習呂玉蘭心得體會 篇2
“玉蘭”這個名字早就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老師說清明節(jié)時要帶我們去參觀呂玉蘭紀念館,我心情無比激動,真想插翅飛到那里。
這一天終于來了,一大早,我就來到學校,和校長、同學驅車前往。
剛下車,我就被一座巨大的雕塑吸引住了。只見,在寬闊的玉蘭公園正中,一座潔白的漢白玉半身雕塑高高矗立,一頭整齊的短發(fā),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還有一對淺淺的酒窩,看上去那么和藹可親。老師說,這就是呂玉蘭。我頓時肅然起敬。
繞過塑像,在老師的`引領下,我們一起進入紀念館參觀。正對門口的是毛主席和呂玉蘭握手的巨幅油畫。進入展廳,我們看到里面陳列著呂玉蘭生前用過的物品,張貼著她帶著大家勞動的照片。我們邊看邊聽著老師的介紹、講解。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個艱苦的年代,仿佛看到呂玉蘭組織了七八個姑娘和青年婦女,正在一把一把采摘成熟的榆錢;仿佛看到了呂玉蘭手揮鐵鍬,高挽著褲腿,光著帶滿泥漿的腳丫子,和老百姓們一起積綠肥;仿佛看到了呂玉蘭率領著40多人的“婦女造林隊”,扛著鐵锨,背著樹苗在北風凜冽、黃沙飄飛的沙荒地挖坑栽樹……我被她帶領鄉(xiāng)親們封沙固林的故事深深地吸引。如果沒有她,也許我們這里還會風沙一片。我們的幸福生活都是像她一樣的爺爺奶奶不怕苦、不怕累,用勞動換來的呀!她們那時吃的穿的都很差,甚至有時沒吃沒穿,呂玉蘭依然帶領大家搞生產,發(fā)展林業(yè)。
想想玉蘭,再看看平時的自己,整天不吃這不吃那,要這要那的,“身在福中不知!保懿坏冒朦c委屈,總是讓爸媽和老師操不完的心,真是太不應該了。
在紀念館參觀的時間雖短,但我深深地被玉蘭的故事所震撼。在以后日子里,我一定要發(fā)揚吃苦耐勞、艱苦樸素、頑強拼搏的玉蘭精神,努力學習,將來做祖國的棟梁之材。
最新學習呂玉蘭心得體會 篇3
在我很小的時候,當村干部的父親就給我講過呂玉蘭的故事,當時懵懵懂懂的,只記得父親說臨西東留善固的呂玉蘭了不起,改天換地,把黑龍崗的鹽堿地都治理好了。上了中學以后,由于我們清河縣離臨西很近,政治老師常拿呂玉蘭的事跡教育我們要艱苦奮斗,樹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遠大志向。正像梅子老師說的那樣,我們這一代人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東留善固情結”,一種“玉蘭情結”,但我還沒有去過東留善固。
去年八月新傳媒組織“訪呂廷祥書記、瞻仰呂玉蘭紀念館”的活動之時,我就在離臨西六十里之外的老家,由于家中的事情脫不開身,我未能與網(wǎng)友同行,去緬懷呂玉蘭的光輝事跡,親眼看看東留善古村那翻天覆地的變化,心里一直感到很遺憾。
今天機會終于來了。最近學校進行機構改革,將思想政治課教學科室提升為單獨設立的二級教學機構,成立了專屬院黨委領導下的教學部。體制順了,機構建了,實踐教學經費有了,老師們對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信心足了。在院黨委的支持下,借全市黨員干部向呂廷祥同志學習的東風,我們決定開展實踐教學的第一站就是去臨西,帶領教師和學生瞻仰呂玉蘭紀念館,學習玉蘭精神,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并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范東留善固村的發(fā)展情況。
在多年的教學中,老師們深切地感到,現(xiàn)在的孩子們生活在蜜罐里,自我為中心,最缺乏的是吃苦精神,在課堂上老師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教育,由于年輕老師也缺少對模范人物的實地考察和體驗,沒有鮮活生動的事例,只講干巴巴的理論和大道理,難以讓現(xiàn)在的孩子們信服。還是實踐出真知,社會實踐活動是幫助大學生了解社會、認識國情、開闊視野、增長才干、鍛煉意志、陶治情操、適應社會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們設想將呂玉蘭紀念館建成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安排學生緬懷呂玉蘭的光輝事跡,將“愛國為民、求真務實、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的玉蘭精神在新一代學生中得以繼承并發(fā)揚光大。
【最新學習呂玉蘭心得體會范文】相關文章:
玉蘭樹的作文12-13
最新軍訓心得體會范文02-01
外出學習心得體會范文09-27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范文08-06
玉蘭花小學作文06-13
玉蘭花觀察作文06-08
玉蘭花的秘密作文08-16
廣玉蘭賦初二作文07-31
校園里的玉蘭樹作文08-18
描寫紫玉蘭的優(yōu)美段落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