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讀后感(合集15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領(lǐng)悟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到底應(yīng)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瓦爾登湖》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瓦爾登湖》讀后感1
瓦爾登湖畔的梭羅,用平靜的曲調(diào)描繪了一幅幅恬靜的風(fēng)景,這些美麗的風(fēng)景一次次洗刷著人們污濁的靈魂。
兩年零兩個月的時間獨自在林中生活,他面對的不僅僅是寂寞,孤獨,還有恐懼。梭羅借助自己的筆,書寫了他簡單的生活,沒有快節(jié)奏的音樂,只有田間的悠悠蛙鳴。
梭羅喜歡釣魚,但在瓦爾登湖畔,每釣一次魚,就會覺得自尊降落一些。這如同一種暗示,如同黎明的微光一般,忘掉了城市的喧囂,沒有了繁瑣的家務(wù)要做,不用過于追求儀表的整齊,做的只是享受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獨居在林中,感受到了孤獨,了解并接納這份孤獨帶來的心理變化和成長。人往往會厭倦并害怕孤獨,會到車站、郵局、酒吧、會場等等這些熱鬧喧囂的地方尋求快樂,但梭羅卻更愿意與大自然在一起,他沒有害怕,也沒有逃避孤獨,而是不斷的在努力改變和調(diào)整著自己的想法,去接受孤獨,享受孤獨,靠自己的雙手過著原始簡樸的生活。很多時候,簡單和獨處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
梭羅以前從未做過的一些事,比如,他從未想過自己會在瓦爾登湖畔種豆、蘿卜、玉米,每天的勞動雖然辛苦,但看著自己的收獲,喜悅之情又溢于言表,他仔細(xì)的記錄下每一筆收支。他在種豆中種下了誠實和淳樸,也收獲著驚喜。
瓦爾登湖風(fēng)景秀麗,景色怡人,看上去很美,算不上壯觀,但就這一片干凈的湖岸,也足夠洗刷有污染的靈魂。
雖然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但梭羅的每一句言語均為真理。他敢于去實踐著一種有節(jié)制的`生活,成熟自己的心智,這點尤為重要!親近自然和動物生活在一起,不用擔(dān)心人心險惡,只有質(zhì)樸和純真。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同的動物帶來的感覺總有不同,貓頭鷹的叫聲雖然很吵,但是慢慢習(xí)慣并適應(yīng)后,沒有了這種獨特的叫聲卻睡不著覺了。赤松鼠,潛水鳥,水獺,狐貍等這些動物也曾與梭羅為伴,他對河床上、河里發(fā)生的每一件事情都了如指掌。
不僅動物如此,湖泊也會隨四季而變化,真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冬天的湖泊是瓦爾登湖最安靜的時候,等到春的到來,暖風(fēng)吹破冰面,湖水又會流動起來,心也如同湖面一樣升溫,溫暖了很多,梭羅的行程也在春天結(jié)束了。
讓人目眩的光芒,猶如黑暗,只有我們覺醒,天空才會破曉,只有找回自己,不忘“初心”,才能更好的生活!
《瓦爾登湖》讀后感2
朋友向我推薦《瓦爾登湖》這本書很久了,這回趁著假期,我終于有機會一睹它的芳容了。第一次拿起這本書,看到書名,便被它朦朧的意境所感染,腦海里浮現(xiàn)出無數(shù)浪漫凄美的畫面?墒钱(dāng)我迫不及待地閱讀正文時,我大跌眼鏡,瞬間石化了。
梭羅在《瓦爾登湖》主要敘述了他獨居瓦爾登湖畔的日常生活,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里的所見、所聞和所思,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變化,小到兩只螞蟻的爭斗。所以,一開始,我很難接受這本書的枯燥無味,硬著頭皮讀下去后,漸漸喜歡上了他所描繪的瓦爾登湖的生活。
盧梭將自己放在一個杳無人煙的瓦爾登湖畔,一個簡陋的小木屋,一張小小的床,一張普通的書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紙,他開啟了人生的新路程。
雖然生活清苦,孤獨,但是盧梭卻很快樂。他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扎實,簡單,把一切不屬于生活的內(nèi)容剔除得干凈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簡單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讀這本書,我們會獲得智慧,也開始學(xué)會去關(guān)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以前的我們,總是在意物質(zhì)的享受和攀比,我們會過分在意自己的容顏是否傾國傾城,自己的衣裳是否光鮮亮麗,所住的'房子是否金碧輝煌。但是了解了這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生活很簡單,我們不必過分強調(diào)外在的東西,而是要享受內(nèi)心的歡愉。一個人如果內(nèi)心不快樂,在美的衣裳穿在他的身上也不會使他變得光彩照人。
讀這本書,我們會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也開始學(xué)會給生活做減法,開始學(xué)會淡泊。書中,盧梭告訴我們上帝沒有賦予任何人任何權(quán)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來未帶一草一木,死后又不帶走一縷一線。奴隸的生涯終究是由失望壘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絕望筑成的荒墓,與其這樣,為何不摒棄這些浮躁,還靈魂一份通透,回歸自然的寧靜呢?設(shè)想一下,當(dāng)你面對這博大的自然,它給予你的是新鮮的空氣,甜美的果實,突然間,你是否感覺自己成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憊地奔逐在它的懷抱里。
這些生活哲理,梭羅記錄了很多,終點就是起點,四季的輪回正是生命的蘇醒沉睡,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溫水,讓人沉浸,心靈正被一點一點洗滌,靈魂正被一點一點安靜。
通過這本書,愿我們都能夠獲得快樂,享受快樂?鞓返纳,快樂的工作。
《瓦爾登湖》讀后感3
讀這本書是需要一種寂寞的境界的,需要一種淡薄的心態(tài)的,需要一顆純自然的心的。
翻開這本書就是一次與梭羅的促膝長談,一次返璞歸真的體驗,一次沉淀下來細(xì)心思考、洗清浮華的機會。
靜是梭羅的一種境界,也是他的一種感悟,而靜水流深是梭羅感悟的結(jié)果,這就使得文章變成通透,寂靜的瓦爾登湖的水面,映照出現(xiàn)代生活的無數(shù)個側(cè)面這也是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
他在一座小城——xx中生活了兩年零兩個月不斷感受,并踐行著一個與現(xiàn)代對立的生活方式——原始在幾乎沒有任何幫助的情況下梭羅白手起家,在杳無人煙林中建起了一座屬于他的房子,很難想象梭羅是如何在這簡樸的木屋中憑借一張小床,一張書桌,幾沓稿紙生存下來的`,但是他做到了,他實踐著他的超驗主義,憑借自己對生活的執(zhí)著、熱愛生存下來。這時正值工業(yè)發(fā)展時期,是物質(zhì)生活豐富的時期,但梭羅并沒有被這種物質(zhì)生活所迷惑,很好地控制著自己的欲望獨自一人生活他認(rèn)為:欲望和不滿不僅不會帶來滿足,還會浪費自己的生命。就像那可憐的xx人一樣。他還認(rèn)為道路上的牌子對顧客的誘惑是一種危險,因為他見過最原始的東西所以他早已看穿了那浮躁世事的陷阱,他說“我要么立刻大膽地毫不猶豫地直奔目標(biāo),像那些受夾攻的人接受的建議那樣或者是自己專心想著高尚的事物像xx那樣“彈著里拉琴高唱對諸神的頌歌,淹沒了塞壬的歌聲,避開了危險”這也是梭羅在原始中看到的當(dāng)今社會,這個看似完美的世界其實也早已是一只干裂欲碎的花瓶,這個世界已經(jīng)不能再經(jīng)受任何一點打擊,它已經(jīng)臨近奔潰的邊緣,人們放棄了尊嚴(yán),人格,用苦力來換取那微薄的酬勞,這就是所謂的“智者?”上流社會的人貪婪,欲妄,迷失了自己的心靈,整個社會都在做痛苦的掙扎——努力地逃避這一切就像索羅所述“但我寧愿社會瘋狂地反對我,應(yīng)為絕望的是他”這種奴隸制的社會只能是失望加疊絕望,當(dāng)時的社會像一臺以最大功率輸出的機器使人們無法靜靜地思考,所以世界越浮華,人們的心就越渾濁這只能是惡性循環(huán),為什么靜下來拂去鉛華,讓心靈的湖水沉靜下來——讓“天光云影共徘徊”呢?他曾經(jīng)在故事中告訴我們“凡是完美的作品,其中時間是不存在的!倍詈蟪蔀殍筇焓澜缱蠲赖淖髌。
這種靜寂并不是孤獨而是在沉淀,在洗滌渾濁的靈魂在一點點凈化自己。
靜,似清泉給炎熱以甘冽;似清風(fēng)給浮躁以清靜;靜,似古樹之根——萬事之根本;似不老之泉——萬事之能原!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來吧,在靜靜地在瓦爾登湖畔尋覓那片刻的靜謐!
《瓦爾登湖》讀后感4
下午,反反復(fù)復(fù)地讀著梭羅的《瓦爾登湖》,真的很感動。他的文字是樸素的,但他的思維是獨特的。我確信那是一個睿智的老人。我知道他在瓦爾登湖獨居時年紀(jì)并不大,即便死去時也稱不上“老人”,但他卻給我一種唯有老者方有的廣博、沉穩(wěn)和智慧的感覺。他與孤獨為伴,但并不消沉。他那么熱烈地愛著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游并描繪著自然。他積極地探索著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堅定地維護(hù)著自然的古典生態(tài)。他相信:人類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純美天性。所以熱情地謳歌著心中的女神——瓦爾登湖,這又何嘗不是每一個人心中應(yīng)保留的一塊圣地呢?
關(guān)于梭羅,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認(rèn)定他有著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時,腦中又時時會浮現(xiàn)出這樣的一個身影:一個孤獨的孩子,獨自漫步湖邊或徜徉林中,沒有驚慌,也不顯無助;看著那蓬勃華麗的生長著一切,內(nèi)心充滿著喜悅,似乎他也參與了創(chuàng)造,他也可以隨之生長起來。那份自在自得讓他儼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jǐn)嗖豢狭桉{于萬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遠(yuǎn)的孩子。
是啊,他是自然的孩子,但這不是一個對世界的新奇嘰嘰喳喳叫囂個不停的孩子。我常常驚詫于他的那份好奇與平靜。他靜靜地打量著一切,不管是喧囂的城市,還是靜謐的山林。他靜靜地思考,思考著人類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也思考他們唯我獨尊的行徑。他是人類的尊者。他以一顆安靜而純粹的心靈,以一顆高貴而智慧的頭顱俯看著茫茫眾生。他在工業(yè)革命初期便預(yù)見到了一兩百年后的今天的現(xiàn)狀。他關(guān)懷著人類,又蔑視著人類。他擔(dān)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隨著人們功利目的下的發(fā)展而消逝,瓦爾登湖也將要成為記憶之湖。甚至記憶都會淡去,直至不復(fù)記憶。
以前,我一直以為我可以如梭羅般的生活。我甚至也在嘗試著那樣做,只可惜我生活在一個說不上繁華卻也絕非寂寞的小城。我無法弄到一塊屬于我的地,當(dāng)然更不可能有一方真正的山水,除了把高樓的陽臺安置滿各種綠色植物。盡管我生活素淡,在簡單中體味著生命的純粹,但塵世中凡俗事物依然可以令我焦頭爛額;我喜歡山野,卻不一定能夠真正歸隱身田園。
梭羅是把瓦爾登湖當(dāng)作情人來愛的吧。因為愛之深切,所以不容許破壞;而生活在文明社會里的我們,無非是想保存著一種清野的夢幻慰安自己罷了。所以梭羅便具有了獨一無二的氣質(zhì)和迥異于常人的偉大。
《瓦爾登湖》讀后感5
人類立于世千百年,傍水而生,勞力而活,最開始的我們依靠自己雙手,拓開這底蘊深厚的土地,繼而產(chǎn)生了石器,又有了青銅,再到了今天的現(xiàn)代化智能,從開始的一竅不通,到自給自足,再到了年年有余,最后成了今天的不再滿足。像進(jìn)食一樣,人們一步步從渴望食物,到擁有食物,又從飽腹到渴望更多。貪婪的人性讓人類不斷遠(yuǎn)離自然,甚至破壞自然,開始肆意破壞土地,開始建起萬丈樓閣,開始面不改色的破壞生態(tài),開始無動于衷的看著有毒化工合成品一點一點滲入水源,滲入大地的深處。不理會地球的絕望哀嚎哽咽。
還有誰會想起那種與自然做伴的日子呢?
《瓦爾登湖》創(chuàng)作于十九世紀(jì),彼時工業(yè)革命席卷歐洲,資本主義飛速發(fā)展,人們被金錢和利益沖昏了頭腦,蒙蔽了心智,用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獲得更加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和揮霍不盡的金錢,社會擠壓著無知的人類,侵蝕著人性,這是人們摒棄自然的開始。
誰會在這種時代孑然一身呢?
我想說,我們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的時候,何不靜下心,找一個沒有聒噪浮華,金迷紙醉的地方,找一個依山傍水的山林,找一處簡陋的小屋,找一個需要自己燒柴添水的灶爐的地方待上幾天,執(zhí)一本頗有古人韻味的書籍,或者找一架琴,找一盤棋,親手燃著一壺茶,閑暇時聽山,聽水,聽自然之聲。
在一個夏天的.早晨,你偶然早起,洗漱好忽而看到旭日東升的場景,就這么坐在門前,望著它漸漸爬上天。這時我們會恍然發(fā)覺,原來自己從前的人生過得這么忙碌,這么辛苦,也這么無知,原來人生也可以這么簡單又芳香撲鼻。
我認(rèn)為人的一生最好不要太執(zhí)著于什么事情,不需要學(xué)富五車,不需要時刻想著出人頭地,也不要想著今年要買房,明年要有車。這樣我們活得累,而且不值得,因為你會發(fā)現(xiàn)有一天你什么也帶不走,終其一生追尋的,也不過只在這世界上,隨時間的消逝而遠(yuǎn)去了。人類本就是兩手空空的降臨在這個是世界上,也注定要空無一物的走,化成灰,腐爛,最后被人遺忘。
所以說,不值得。
多花點時間去思考人生,去親近自然,因為大地會告訴你所有你想知道的答案。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格式化,失去方向和意志,簡化生活并不是說我們要粗茶淡飯節(jié)衣縮食,而是要多聆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的節(jié)奏。
作者在書中追求生活,追求孤獨,我覺得他同時也在追求深刻,所以他的文筆也深刻地承載了他對生活的另一種活法。
“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薄锻郀柕呛
《瓦爾登湖》讀后感6
有多久沒有仰望湛藍(lán)的天空?有多久沒有輕嗅花朵的芬芳?有多久沒有享受午后溫暖的陽光?讀完《瓦爾登湖》后,我陷入了深思。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急促,往日那種浪漫和悠閑的氛圍,在我們急促的步伐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人們看上去都很忙,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工作,學(xué)不完的知識。因為忙,與家人的溝通只能用短信替代。往日里,與家人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似乎也成了件奢侈的事。因為忙,約上三五好友去野外踏青也顯得那么遙不可及。人人都像一根拉開的彈簧,時刻保持聚滿勢能的狀態(tài),無法松弛下來。
于是,漸漸地,人們在整日的繁忙中感到了一些空洞與疲倦。優(yōu)越的物質(zhì)享受再也無法撫平現(xiàn)代人那顆疲憊的心靈。
對此,我從《瓦爾登湖》中尋找到了答案。唯有讓心靈回歸自然才能治愈現(xiàn)代人那顆疲憊的心靈。也許當(dāng)生活簡單到一日三餐,簡單到最后的財產(chǎn)是明亮的湖水和日月星辰,我們那浮躁的心才能真正安靜下來,享受這最單純的幸福。
白居易曾說過:“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能心虛即我?guī)。”這恰似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就是在這里進(jìn)行了兩年有兩個月的獨居生活。他記錄了從春到冬的這一輪的風(fēng)景,他的超驗主義實踐建立了一種與現(xiàn)代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對立的簡樸方式,還原生活的原始狀態(tài)。他將自己放在一個方圓兩公里內(nèi)都沒有住房的地方,住在一個簡樸的小木屋里,小木屋中只有些簡單的陳設(shè),他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钡纳睿麘{借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對人生的思考,寫出了《瓦爾登湖》。每每讀起這本書,都仿佛讓我聞到了那片森林的青澀氣,那片湖水波光粼粼,潮濕的新鮮水汽,透過他的文字,可以聽見來自純粹生命深處的自然歌吟,可以清涼煩躁的心靈。
大自然是睿智的,生活在他的懷抱中,才能呈現(xiàn)出世間最真實的情感,才能體會生活中最本質(zhì)的內(nèi)涵。把自然收藏于心間,足以讓我們從容恬淡。在自然中生活,汲取她無拘無束的精華,呼吸她清新質(zhì)樸的空氣,享受她平平淡淡的生活,為疲憊的'心靈找到一個修養(yǎng)的港灣。
不論我們的生活節(jié)奏有多快,請找個空閑時間,拋開手邊繁忙的工作,不去想那些復(fù)雜的事。帶著如兒時興奮快樂的心情,與家人朋友一起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我們在自然中讓心情放松,在與家人朋友的相處中,讓我們回歸最自然的樣子,這也是心靈回歸自然的真諦,然后,帶著輕松的心情擁抱全新的生活。
《瓦爾登湖》讀后感7
過一種素簡的生活,似乎是這個紛繁蕪雜的世界上許多人的夢想。人類來自遠(yuǎn)古洪荒,披荊斬棘,刀耕火種,至穴居,至造屋,至村落,至城郭,生活天地似乎愈來愈廣,然而,心靈的空間卻似乎越來越逼仄。
廣廈已得,但畢生都在為之奮斗;美食在桌,我們卻消失了胃口。孩提時,我們的'清亮的眼神都曾經(jīng)仰望星空,長大成人后,我們的心中竟再無半絲光亮。
然而,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偉人,哲人;他們常常身體力行以顛覆民眾熙熙攘攘的追求。梭羅來自城市卻對所謂的文明避之不及,于有生之年抽得兩年有余,遠(yuǎn)離喧囂,獨居于瓦爾登湖畔,自建居所,自收自種,自給自足。原因無他,只是騰出時間思考哲人心中那些重要的問題并將自己的觀念付諸于實踐而已。
人,居于世間,原本生而自由。這是梭羅的基本理念。若得自由,尤其是心靈的自由,須要減去我們生命中那些阻礙我們前行的阻礙及累贅。在哲人梭羅的眼中,人類要生存,必需品便是食物,居所,衣物及燃料,此外皆為多余之物。人有閑,才可能自由。熙熙攘攘的名利追逐,得到又或者失去,人類社會終歸熱鬧異常,實則每個人又寂寞無比,而絕望正是產(chǎn)生于無望又無可派遣的寂寞。
梭羅是一位偉大的哲學(xué)家,他用哲人所特有的深邃目光看透了人類絕望的本質(zhì)在于貪欲過多。在永不滿足的負(fù)荷之中,人類在絕望地前行。而聰慧之人從不行絕望之事,亦會把世人目光擱置一旁。人,能否正確地看待自己,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世間生活之路,多至不可數(shù)。如梭羅所言,“經(jīng)過圓心能畫出多少直徑,就有多少種生活方式!泵恳粋人看待梭羅的角度有異,自然觀念也會不同。一本書在世間能獲得知音若干,也足以告慰作者了。
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憶屈子此言。世間之路,千條萬條,舍此逐彼,本也正常,難在作者自選一條荊棘叢生之路,不知前途命運如何,不知前方吉兇如何,亦自知無名無利,非天下之朝思暮想之路,依舊無悔,不忘初心!半m千萬人,吾往矣!
坦途是每個人的向往,然世之奇?zhèn)ピ幑郑T谟陔U遠(yuǎn),人跡罕至處。人須得低頭,方能抬頭,復(fù)抬頭之際,才覓得更高處之綺麗風(fēng)光。何謂輕松?何謂沉重?原不可分割,一體也。
光陰,百代千載,無窮無盡。凡人,光陰之過客。既為過客,便只行一程,永無回頭之期。人生在世,追求迥異,生活之路迥異,此為不可強求之事,然哲人所向所愿,質(zhì)樸至簡,樸實無華。真誠二字足矣。梭羅曾言:“真誠者,居遙遠(yuǎn)之地也!毙南蛲。
《瓦爾登湖》讀后感8
梭羅的《瓦爾登湖》以春、夏、秋、冬四季為線,串聯(lián)起他在瓦爾登湖畔進(jìn)行經(jīng)濟實驗的始末,留給我無盡的想象與羨慕。
關(guān)于梭羅,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認(rèn)定他有著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時,腦中又時時會浮現(xiàn)出這樣的一個身影:一個孤獨的孩子,獨自漫步湖邊或徜徉林中,沒有驚慌,也不顯無助;看著那蓬勃華麗的生長著一切,內(nèi)心充滿著喜悅,似乎他也參與了創(chuàng)造,他也可以隨之生長起來。那份自在自得讓他儼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jǐn)嗖豢狭桉{于萬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遠(yuǎn)的孩子。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領(lǐng)悟“人可以活得很簡單,很從容,不必為了那物質(zhì)財富而喪失了人是萬物之靈的崇高地位”的道理。作者在《瓦爾登湖》中以瓦爾登湖為中心,輻射到周圍眾多地方,描寫了他“以禽獸為鄰”,在“豆田”耕作,與“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諸多生活細(xì)節(jié)。最后作者又以“春天”結(jié)尾,給我們奏響了新的生活樂章,并且他在“結(jié)束語”一篇中,這樣說:“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笨!這是一位超凡脫俗、與世無爭的自然主義者,多么令人羨慕。
梭羅生活的地方是瓦爾登湖及其周圍地區(qū),但他細(xì)膩精致的筆調(diào),卻把我們帶到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他談“瓦爾登湖周圍的鳥、樹、草、蟲子”,更談“更高的規(guī)律”。他認(rèn)為,從一種特殊的意義上說,漁夫、獵人,及其他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從個人的勞作中提升到更高的`人類法則,令我們視野開闊、高屋建瓴。在《瓦爾登湖》中,許多段落值得一品再品,讓人陶醉。他在描寫“倍克田莊”時,這樣寫到:便是德羅依德也要放棄他的橡樹林而跑到它們下面來頂禮膜拜了?上攵@是一個多么美麗的地方,多么的令人神往。
在整部《瓦爾登湖》中,自然一直是主要背景,以大地為席,以蒼穹為蓋。梭羅在廣闊的天地中像農(nóng)夫一樣耕種、收獲,他很高興,他說:古老的詩歌和神話至少表明,農(nóng)事是一門神圣的藝術(shù)。在從事農(nóng)耕的過程中,他也不忘“閱讀”。即使在19世紀(jì)梭羅也感慨道:他們深信一本《圣經(jīng)》的智慧就足夠了,余生便在簡易讀物里荒廢天賦單調(diào)地生活。在商品大潮的洶涌翻滾下,現(xiàn)代人的心靈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質(zhì)的豐裕,精神的貧窮。我們的身體一再擴充,而精神的領(lǐng)地卻時時荒蕪著。聽聽梭羅的忠告:多余的財富只能買到多余的東西。靈魂的必需品,金錢一樣也買不到。這樣的忠告如梵音,對于我們無異于醍醐灌頂。
徐遲說:“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于春天,對于黎明,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弊屛覀冏冯S著梭羅的足跡,拋棄那物質(zhì)所帶來的煩悶苦惱,感受那恬靜美,聆聽大師的哲音。
《瓦爾登湖》讀后感9
猶記富翁與漁夫之間那個短小卻意味深長的故事:當(dāng)漁夫悠哉地享受著海風(fēng)習(xí)習(xí),浪潮輕擊的簡單、閑適時,富翁卻教導(dǎo)漁夫拼搏奮斗、努力賺錢,以求有朝一日能忘卻煩惱、悠然自得,過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拔也灰呀(jīng)過著這樣的生活嗎”,漁夫如是回應(yīng)道。
從某種程度上說,相較于富翁紛繁復(fù)雜、飽含欲望的“成功之路”,漁夫幾乎如一位智者,尋得了一條通往心之所向處的捷徑——簡約而平淡。
梭羅大概通曉了漁夫的智慧吧。他選擇了獨自在瓦爾登湖畔走下這段捷徑——一只板斧,數(shù)十美金,一間小木屋便由此挺立湖邊的叢林中,一幅簡約生活的畫卷便在《瓦爾登湖》中徐徐展開。
在這樣簡約的生活中,梭羅嘗試著直面生命的本質(zhì),不順從天命,而是吸納生命的所有精髓,以徹底革除并非生命本質(zhì)的一切,將生命逼入死角,濾去其他,只剩下最基本的要素。于是,他不需要“用蚯蚓釣梭魚,然后拿梭魚做誘餌去釣鱸魚”,只需“一年勞動三四十天,以供養(yǎng)自己”,只需用一顆溫潤平靜的心,體味林間的熹微晨光和昏昏晚霞、鳥鳴陣陣和松鼠啾啾,同時保有對那清澈而深不見底的一方淡綠色湖水的無限熱愛和眷戀。無論寒冬初夏,融匯于瓦爾登湖之畔的,便是那對簡約而愜意的生活的不羈追求。
正是由于對生命本質(zhì)的細(xì)致把握,對極簡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對物質(zhì)生活的極度淡化,更由于內(nèi)心始終堅守的平淡質(zhì)樸,安適怡然,梭羅最終避免了重蹈“富翁”的覆轍,而得以用一種簡捷的方式,追尋這最不繁雜的生活。
蒼旻遐緬,人事未已。當(dāng)下的大多數(shù)人們顯然選擇了“富翁”的道路,為著一個或清晰或模糊的目標(biāo),不懈努力,為了所謂“詩和遠(yuǎn)方”,不斷奮斗,卻或許在不經(jīng)意間迷失在紛繁錯雜的現(xiàn)實中,無從逃脫。“繁雜生活”的迷霧,似乎正籠上每一個“富翁”的心頭。君可見,體育健將為功成名就違規(guī)服藥者有之,熒幕巨星為風(fēng)光靚麗大造緋聞?wù)哂兄?jīng)的“人民公仆”為一己之私貪贓枉法者有之,甚至“大隱于市”的'各行各業(yè)的普通工作人員,也可能為自己的口袋里能夠多出幾個錢幣,而在自己的“職務(wù)之便”上絞盡腦汁……
幸而,梭羅也把這樣一幅清新自然、寧靜質(zhì)樸的生活畫卷,呈現(xiàn)給一個因飛速發(fā)展而日趨浮躁的社會,呈現(xiàn)給為了成為“富翁”而迷亂于“追求戈多”的勞苦眾生。
幸而,終于有這么一方澄澈清亮的湖水,淙淙而來,平息人們心中的躁動,并將生于繁雜之中的人們引向這樣的生活之思:在簡約生活面前,該如何在內(nèi)心的安適、欲望的滿足與物質(zhì)的需求之間完成自己的取舍選擇。
生活,其實并不繁雜。愿你也能在《瓦爾登湖》之畔,與梭羅共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同賞鳥叫蟲鳴、冰破湖開,共享一次極簡之旅。
《瓦爾登湖》讀后感10
我最近在看梭羅的《瓦爾登湖》,這本書很有名,聽過的人很多,我也是久仰大名才從圖書館里借出來一讀。這本書我看得很費勁,一個月的借閱期限已到,我只讀完了三分之一。我每天可用來閱讀的時間很少,有點時間我就想自己寫點,還好《瓦爾登湖》不是小說,而且寫得極其啰嗦,我利用碎片時間來閱讀,經(jīng)?戳艘淮蠖沃蟛虐l(fā)現(xiàn)這一段我好像已經(jīng)看過了。
在我有限的時間里,看完《瓦爾登湖》的前幾篇,我在想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愿不愿意成為梭羅的妻子,跟他一起在瓦爾登湖畔的小木屋里共同生活?當(dāng)年28歲的梭羅借了把斧頭,來到瓦爾登湖畔搭建木屋、開荒種地的時候,是1845年,也就是中國的道光二十五年。那時候西方世界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正接近尾聲,蒸汽火車已經(jīng)可以把森林里的木頭源源不斷的運到城市,這正是梭羅所厭惡的現(xiàn)代文明。但當(dāng)時電燈還沒有普及,在我看來,住在小木屋里和住在附近的鎮(zhèn)上都差不多。梭羅要不是這么會寫,其實他的生活跟一個普通的農(nóng)夫并無太大的差別。
跟古希臘那位住在木桶里的哲學(xué)家第歐根尼比起來,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的生活其實挺不錯的,不用挨餓也不用受凍,成為他的妻子也未嘗不可。我想象我穿越到梭羅揮舞著斧頭正在開荒的時刻,像個田螺姑娘一樣出現(xiàn)在他的眼前,用我蹩腳的英文告訴他:我跟您一樣愿意吃苦;我吃得很少也不挑剔食物;我勤勞且聽話,可以跟您一起搭木屋種豆子;我溫順又沉默,您不需要我的時候可以把我當(dāng)做空氣,如果您厭倦了我,我隨時可以離開;那么梭羅先生,您是否愿意讓我跟您一起生活呢?
其實梭羅終身未婚,他不需要妻子,梭羅在書里寫道:“我愛孤獨。我沒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我大概是沒有真正看懂《瓦爾登湖》,我知道我更應(yīng)該去想象我能否返璞歸真,找到自己的瓦爾登湖。之所以要考慮成為梭羅的妻子,因為我能力有限,我一個人干不了搭建木屋的.力氣活,我也沒有種過豆子,現(xiàn)代社會的獨立女性到了梭羅的瓦爾登湖畔真的會饑寒交迫,那里可不是伊甸園。
我當(dāng)然知道梭羅寫《瓦爾登湖》的目的并不是想要我這樣的普通人去東施效顰,他只是身體力行的告訴大家一個道理:一個人的生存所需的資源遠(yuǎn)比他想要的少得多,如果被物質(zhì)表象所迷惑,一直身不由己,那就離自由越來越遠(yuǎn)。
《瓦爾登湖》讀后感11
梭羅說自己也很喜歡交際,所以不是隱者,居住在瓦爾登湖上只是實驗一種生活方式,怎樣把人對經(jīng)濟的依賴降到最低。
與訪客交流需要空間,太近反而無法傾聽,談話保持一定的距離,交流起來才是佳境,宏偉才被顯示出來。竊竊私語,大多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顯得人很猥瑣。到森林中的空地去,那里是天然的會客廳,人們在那里可以暢所欲言,一兩個人時還可以用餐,訪客多的時候,就只吃精神食糧。招待訪客不必大講迎接排場,更不必依靠提供山珍海味來取悅訪客,這樣反而使人感到是被婉拒,以后再去拜訪的可能性減小。最重要的是有話要說,有思想感情要交流,若心靈高貴,越寧靜越稱心。
距離可以篩選朋友,大老遠(yuǎn)來拜訪的肯定不是因為瑣碎的事情,交際減少,才能安下心來去發(fā)現(xiàn)和探索未知的東西。一位常年在這里工作的樵夫,生活在這天然的地方,是那么幸福,那么滿足,他童心不眠,他都沒有想過這天然的生活方式會發(fā)生什么變化。他對錢對社會機制的解釋,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解釋的很好。他對誠實與美德深信不疑,但他只是簡單的生活,沒有什么精神生活的追求。他在大自然中生活,他的思考瞬間,就像最早的人類開始思考人們的生存機制一樣。
由這個樵夫,梭羅想到,這個社會的最底層也會生活著人類的天才,盡管沒有被發(fā)現(xiàn),他們卻在真實地生活著,思想雖未開化,但卻深不可測。自古及今,概莫如是,所以,這個社會需要公平,需要給任何人機會。
梭羅住在瓦爾登湖畔,當(dāng)時就是很另類的人與事,所以惹來一些人的參觀,有好奇的人、有智者、有傻瓜、有窮人、有奴隸,有四肢健康而思想蓬亂者,有身體殘疾而思想活躍者。有來尋歡作樂的,有來為自己的好奇心找答案的,有想來學(xué)謀生的,有來看看不信仰上帝的人怎么能生活下來,有來看看在野外的'寢室廚房是怎樣的,有來看看在野外生存是否風(fēng)險最小也好給自己不再去奮斗找個事做。這些人全都認(rèn)為梭羅的生活方式?jīng)]有什么好處,他們多數(shù)擔(dān)心有疾病、有死亡的危險,梭羅覺得他們這是庸人自擾。試想,我們所見所聞的大多不都是他們這些人嗎?對死亡極其恐懼,單是恐懼所帶來的害處,就讓人身心俱疲,疾病漸生。生命何時何地不受死亡的威脅呢,社會怎樣革新卻改變不了這一事實,重要的還是在于精神上的勇敢與健康?赡軗碛形镔|(zhì)越少精神越豐富的人越安全,但最怕有人對此心存不滿。
梭羅喜歡的訪客,有孩童、散步的工人、漁夫、獵人、詩人、哲人,因為這些真誠的人,拋開世俗社會到野外是來尋求自由的。
《瓦爾登湖》讀后感12
我在一排排書架之間徘徊,當(dāng)看到這本《瓦爾登湖》時,心中的喜悅是不言而喻的。
當(dāng)我再次捧起這本書時,正是午后,我坐在火爐旁,看著灰塵在陽光里跳舞,四周很安靜,心里很安靜。
對于《瓦爾登湖》,前人作有精彩評論:喬治?艾略特說《瓦爾登湖》是一本超凡脫俗的好書,嚴(yán)重的污染使人們喪失了田園的寧靜,所以梭羅的著作便被整個世界閱讀和懷念;E.B.懷特也說當(dāng)所有人都不知不覺尋找從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開的隱居地時,他(梭羅)在康科德林中的房屋就是個避風(fēng)港。
小王子說,如果愛上你了一朵生長在一顆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間你看著天空就感到甜蜜幸福,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開著花。
我們無法給幸福定義。曾看過這樣一篇報道,有家知名網(wǎng)站做了一項測驗,題目只有一個:你認(rèn)為梭羅幸福嗎?結(jié)果從反饋的信息來看,有近六成的人認(rèn)為他是幸福的。
是啊,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該是多么幸福!有多少人為自己現(xiàn)有的生活而心甘情愿呢?可能正因為如此才有那么多人羨慕梭羅吧?
《瓦爾登湖》,一本一百五十年暢銷不衰的綠色心靈圣經(jīng),它的作者—梭羅,更是被譽為感悟大地詩意,實踐自然人生的文化巨匠。
在這本書中,梭羅帶我們走進(jìn)他的真實生活:他為了證明自己能夠過一種簡樸的生活而隱居在瓦爾登湖畔。他在林中建起一座木屋,不大也談不上精致,但很結(jié)實,主人將它修繕得很完美,能夠抵擋風(fēng)雪而且與自然相融。他的.家具大部分是自制的,簡單且實用,他在開闊地上種植糧食,在湖中釣魚,以應(yīng)付生活必需,他在這里生活、與人交往,一切都是閑適的。在他的筆下,我們可以領(lǐng)略到醉人的湖光山色,雨中的田園詩情,還有相伴而眠的雪湖美景,惹人沉醉的萬般春意……一頁頁翻下去,仿佛是身臨其境。隨作者參觀那溫暖舒適的小茅屋,仔細(xì)聆聽林中的天籟之聲,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他以優(yōu)美的筆觸向我們娓娓講述了關(guān)于瓦爾登湖的春夏秋冬,就像一個迷人的故事,讓我們沉醉于春天的萬物復(fù)蘇,夏日的生機勃勃,秋季的天高氣爽,冬天的銀裝素裹。更有那婉轉(zhuǎn)的鳥啼,繽紛的野花,參天的樹木,誘人的漿果,冰封的湖面……最讓人難忘夏日的午后,是那樣的單純和寧靜,作者或在林中漫步,或徜徉在書的海洋,每一個片段都讓人舒心,讓人感動。
讀他的書,心中只剩寧靜。我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它不同于康科德鎮(zhèn)的忙碌與躁動,而是充滿了祥和、平靜的一方天地,并非不惹塵埃,卻更多了一份淡定與安然。
給自己的心靈放一個假,在喧囂世界中找尋一片心靈的凈土,在書的海洋中探索生活的奧妙,選擇《瓦爾登湖》,收獲真誠與平和。
《瓦爾登湖》讀后感13
一邊讀《瓦爾登湖》,一邊在腦海里刻畫棱羅的樣子:一雙深邃的眼眸、堅毅的面孔、滄桑的胡子……心中不禁會好奇,什么樣的生活才會打造出這樣深刻的一個人?
棱羅的一生是寂寞的,而他似乎又樂在這寂寞當(dāng)中。棱羅曾說:“我喜歡獨處,我從沒遇到過比孤獨更好的伴侶!1845年3月,他借了一把斧頭,孤身一人,跑進(jìn)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自己砍樹,在瓦爾登湖畔建造了一個小屋,并在小木屋里居住了兩年兩個月又兩天的時間。來到了瓦爾登湖畔后,他認(rèn)為找到了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完全靠自己的雙手過了一段原始簡樸的生活。他筆下的《瓦爾登湖》正如他一般,也是寂寞而享受寂寞的,自1854年出世,它不僅沒有引起大眾的注意,甚至連一些本來應(yīng)該親近它的人也不理解,對之冷漠甚或譏評,它似乎永遠(yuǎn)不會引起轟動和喧囂,它始終默默地等待了一個世紀(jì),它孤獨依然不倦息不緊不慢地對每一個讀者說著一個男人在湖畔的光陰。
棱羅的一生是恬靜的,他安然的沉思在瓦爾登湖春日盎然的晨光中,漫步在夏季湖畔蟲聲嚶嚶的小道上,記錄下秋日里的落英繽紛,天高氣爽,描繪出冬季雪花墜地的軌跡和冰晶的形狀!锻郀柕呛酚涊d著他在小屋中度過的每一個恬淡、安詳而簡單的日子,文字如美夢中的呼吸一般輕盈,淡淡的'問候讓人心曠神怡,似乎是在安慰那些失神于世俗的人們:我雖不富甲天下,卻擁有無數(shù)個艷陽天和夏日。
對現(xiàn)代科技文明給人們帶來的物質(zhì)享受,棱羅并不排斥,只是批判我們沒有更好的運用它!芭沙勺尽保@樣評價。“我們接通了越洋的電纜,卻用它來詢問阿德萊德王妃是否得了哮喘,并未用它來交流人類的思想!钡,棱羅對社會的意義并非僅僅在于批評,更在于指導(dǎo),對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他會毫不猶豫地揭露,同時也負(fù)責(zé)任地指出解決問題的。他說,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無法抵御這個紛繁復(fù)雜的世界的引誘,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簡樸?陀^世界和人類世界是復(fù)雜的,但我們的知識使我們能夠選擇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而且有足夠的勇氣將多余的東西摒棄。
細(xì)細(xì)讀過《瓦爾登湖》的人都深有體會,人們應(yīng)該探求怎樣實實在在地生活,怎樣體驗與有意義的人生。棱羅短暫的一生中,都試圖鼓勵人們簡單生活,將時間騰出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過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繁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他認(rèn)為:假如人們能過宇宙法則規(guī)定的簡樸生活,就不會有那么多焦慮來打擾內(nèi)心的寧靜。時至今日,在物欲橫流的大千世界中,人們開始迷失和彷徨,棱羅精神變得更加珍貴和重要,一部《瓦爾登湖》凝結(jié)的感悟與體會,值得用一生去參悟和實踐。
《瓦爾登湖》讀后感14
每次抬頭仰望天空,我知道這再也不是我們小時候居住的環(huán)境,然而只有在我們真正的家鄉(xiāng),我們才能感受到那份熟悉的記憶。
春天,我走在麥田里,廣闊的麥地似乎只有在藍(lán)天下才突顯的那么翠綠。田間的溝塹里長了一些春風(fēng)吹過的小白花。麥田很大,我知道,再廣闊的麥田,我從這頭也可以走到那頭,但是我還是只走到了麥田中間,老人說,人走累了就要停下來歇一歇,我知道我走了一路,那時候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累,但我還是停了下來,躺在麥田中間歇了一歇,直到白云吹盡,村煙裊裊,不用田頭有人喊,我知道要回家了。
夏天,我在進(jìn)樹林里,有人說里面有啄木鳥,于是我走進(jìn)去一直在尋找,每次都是只聞其聲,未見其形。我知道她一定在啄木頭,似乎一點點的告訴我,她在哪,可是我就是找不到。我慢慢的往前走,看到一口枯井,我小心翼翼的探著頭,我知道里面不會有寶貝,甚至還有蛇,因為我看到了井口長滿了紅色的野草莓,大人說,那是蛇吃的,小孩子吃了會中毒,我知道大人有時候也會騙人,后來我吃了一口,也沒中毒,但我感覺我如果我再吃,有可能就會中毒,因為我心里還是害怕,我知道惡毒的事物都會用美好而艷麗的顏色去包裹。于是我倏然的跑出了樹林,走回了家,我沒有把吃野草莓的事情告訴父母。
秋天,我爬到了山上,人們都說這里站的高,看的遠(yuǎn),這里其實就是一座荒山,紅褐色的石頭裸露在外面,熙熙攘攘的松柏布滿了塵土,顯的是那樣的老氣蕭瑟,唯一的景色是這里有一片蘋果園,不是紅彤彤的蘋果,結(jié)滿的是青澀的蘋果。我知道她一定很酸,果農(nóng)說,酸就是要收斂。可是這里卻沒有孜孜矻矻的秋收場景。我沿著山澗的溪流走,沙石都被時間打磨的那么圓潤,我聽到他發(fā)出窸窸窣窣的聲音,我知道他在告訴我,原來他也有棱有角,有模有樣,現(xiàn)在他卻是這個樣。
冬天,我哪也沒去,就站在雪地里,看那綠皮的火車從白雪皚皚的大地上駛過,異常耀眼。轉(zhuǎn)那間,看到雪地里一條小動物留下的覓食的足跡,足跡是那么輕,那么淺,可是還是被我看到了,我知道,那一定是刺猬在走過。
是的,我就是你知道的'我知道先生。我走過了四季,卻沒走進(jìn)你的心頭里。我開始懷念小學(xué)里那顆一到冬天就白發(fā)蒼蒼的烏桕樹,開始懷念一到夏天就果實累累的菜園地,開始懷念一到秋天就麥場地。我知道先生,那就是你的家鄉(xiāng)。
我也知道等我老了,我也會懷念現(xiàn)在的城市,因為這里是我打拼地方,那里同樣有不一樣的麥地,不一樣的啄木鳥,不一樣的山,甚至還有我沒有看過的大海,但我已經(jīng)知道他們會是怎么樣,這就是你知道的我知道先生。
《瓦爾登湖》讀后感15
利用假期安靜的讀完《瓦爾登湖》后,有所有感觸。
“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梭羅在書中這樣表述。真理是什么?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只有心真的靜下來的時候,才能真正的領(lǐng)悟,細(xì)品《瓦爾登湖》除去那躁動的灰塵,披上那自然的清新。我想真理應(yīng)該是熱愛自然,創(chuàng)造生活。
“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能心虛即我?guī)!边@恰似這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梭羅就是在這里進(jìn)行了兩年兩個月又兩天的獨居生活。他記錄從春到冬的這一輪的風(fēng)景,他的超驗主義實踐建立了一種與現(xiàn)代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對立的.簡樸方式,還原生活的原始狀態(tài)。他將自己放在一個杳無人煙的地方,他擁有的只有一個簡陋的小木屋,一張小小的床,一張普通的書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紙,僅僅只有簡單的陳設(shè),僅僅只是他執(zhí)著的信念,僅僅憑借著人對自然的欲望和熱愛,完成了這偉大的實踐,完成了這對自然的追求,完成了這本杰作,這不得不讓后人稱他為“自然隨筆的創(chuàng)始者”。在對世事的抵觸中,在對大自然的滿心歡喜時梭羅筆下的每個物體,都被賦于了生命的脈膊,就如《詩經(jīng)》中的“靄靄停云,蒙蒙時雨”一樣,即使云雨也有了各自的喜怒哀樂,作者自然沉醉其中。
梭羅用自己的一生去詮釋什么是淡泊。他的思想如一個個亮麗的水晶,感召著世人的心,讓人沉浸,心靈正被一點一點洗滌,靈魂正被一點一點安靜。淡泊是一種至高的境界,古往今來多少人去追求,但又有幾人能成功?梭羅就是一個偉大的實踐者。
梭羅親眼目睹,一個心靜知足的人,在那里生活得宛若在皇宮里一樣,生活得如此開心又如此心滿意足。 感謝《瓦爾登湖》給我?guī)淼木裰С帧?《瓦爾登湖》藍(lán)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蕩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正像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彼贿m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閱讀,靜靜地讀,靜靜地思考。我想,從這個書上來說,《瓦爾登湖》是屬于大自然那純凈的心靈的。
回歸自然的純潔,回歸淡泊的境界休息就是盛宴,一切順其自然, 最崇高的心靈,最能怡然自得。如果我們少一些貪婪,少一些索取,如果人間多一處瓦爾登湖,人類就會多一條后路。
【《瓦爾登湖》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瓦爾登湖讀后感11-11
《瓦爾登湖》讀后感08-15
《瓦爾登湖》讀后感01-19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04-13
瓦爾登湖讀后感10-31
瓦爾登湖讀后感04-03
精選《瓦爾登湖》讀后感「英文」01-13
瓦爾登湖的英語讀后感01-14
瓦爾登湖英語讀后感01-21
瓦爾登湖的讀后感范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