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魏書生教育思想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魏書生教育思想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魏書生教育思想讀后感1
回想多年班主任工作,我明白了習慣的培養(yǎng)才是教育的關鍵,也是一個班級穩(wěn)定和諧的前提。更是一個孩子學習和生活能力的基石。
最近看了《魏書生教育思想》,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良好的習慣會不斷地增值,會影響人的一生。
這本書中,闡釋了學生應養(yǎng)成的十二種習慣。下面就總結一下和大家分享。
1、記憶習慣。一分鐘記憶,把記憶和時間聯系起來,這里還含有注意的習慣。一分鐘寫多少字,讀多少字,記多少字,時間明確的時候,注意力一定好。學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關鍵的。一定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系起來,通過一分鐘注意、記憶來培養(yǎng)學習習慣。
2、演講習慣。學會整理、表達自己的思想,演講是現代人應該具有的能力。
3、讀的習慣。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與高層次的思想對話,每天讀一、兩分鐘,有好處,學生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遠遠超過咱們這些當老師的,學生與大師為伍、與偉人為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形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
4、寫的習慣。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通過日記可以看出一個老師有沒有能力,有沒有思想,有沒有一以貫之的品質,看日記能看出老師的水平,更能看出學生的水平,一分鐘、三五十個字,堅持住、寫下去,這就是決心。我二十年不批改學生作業(yè),但我說一句話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記。
5、定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利、不預則廢。后進生毛病都出在計劃性不強,讓人家推著走,而優(yōu)秀的學生長處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們就要培養(yǎng)同學們定計劃的習慣。
6、預習習慣。請老師們把講的時間讓出一部分,還給學生,學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預習預習。在實驗中學時我就要求老師講課別超過20分鐘。昨天發(fā)給大家的材料江蘇洋思中學,只講四分鐘,后進生明顯進步,秘訣就是預習、自己學的習慣。反之,不讓學生自己學,最簡單的事都要等著老師告訴他,這樣難以培養(yǎng)出好學生。我從1979年開始,開學第一天就期末考試,把新教材的期末試題發(fā)給大家。這樣做就是要學生會預習。讓學生自己學進去,感受學習的快樂、探索的快樂、增長能力的快樂。所以請各位老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習慣。
7、適應老師的習慣。一個學生同時面對各學科教師,長短不齊、在所難免。一方面我們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師的能力水平,適應學生;一方面不能馬上把所有的老師都提高到一個適應學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學生也要適應老師,從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huán)境。不同層次的老師,學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內、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適應,與老師共同進步。
8、大事做不來,小事趕快做的習慣。這也是非常要緊的一個習慣。我抓學生習慣基本就這么抓。尖子學生做尖子的事,后進學生別盲目攀比。大的目標夠不到,趕快定小的目標。難題做不了,挑適合你的容易做的題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來,富得起、窮不起。所以要讓我們的學生永不言敗。
9、自己留作業(yè)的習慣。老師留的作業(yè)不一定同時適應所有的學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師要和學生商量,讓學生做到腳踏實地、學有所得,市教委規(guī)定對學生實行量化作業(yè),它的落實,一靠檢查,二靠老師良心,老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只有常規(guī)量的學生可以接受,學生才能適應教育。浙江書生中學就特別強調這點。
10、錯題集的習慣。每次考試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學生,如何整理錯題?扔掉的分數就不要了,這次30分,下次40分,這就是偉大的成績。找到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知識點研究一下提高的辦法。整理錯題集是很多學生公認的好習慣。
魏書生教育思想讀后感2
同樣是老師,為什么有的人課教得好,有的人課教得差;有的把班帶得有聲有色,有的把班帶得平平沓沓;有的幾年或十幾年后成了名師,有的卻一直進步不大。作為一名老師,我經?紤]這方面的問題,是什么讓優(yōu)秀者前行了,是什么又羈絆了我們前進的腳步?當然原因多多,領悟多多。最近,在《人民教育》20xx年第5期上,有一篇文章:《魏書生教育思想》,讀后,又深有感悟。
魏書生,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在這篇文章中,介紹了他如何摯愛教育事業(yè)、如何循循善誘啟發(fā)引導學生、如何尋找提高學習能力的規(guī)律、如何掌握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以及在教學中應當守住什么樣的根本等一些深刻的教育思想和工作經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些思想,傳達給我的一個最強烈的信念:就是把認定的事情做極致。
魏老師最初并不想教書,但是他喜歡上教書后,又被調到企業(yè),后來又讓他當企業(yè)的領導,但他認定了教育事業(yè),終于在他的堅持和積極努力下,6年后又重返教育崗位。他工作努力,勇于改革,喜歡教課,雖然職務一步步晉升到了校長、教育局長,但無論職務如何變化,他始終堅持不離開他熱愛的講臺。他在課堂上整整站立了35年!這35年,沒請過任何一個老師帶過一天的課。如今,花甲之年,他依然經常出現在各地的教育講臺上。他是一個對事業(yè)特別執(zhí)著的人。
從文章看,好像看不出魏老師有多少奇異的新思想、新觀點、新做法,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知道,但沒有他理解得那么深刻;做過,但沒有達到他那種效果和程度。比如:在教育創(chuàng)新工作中,如何做到既要保持住自己的',又要善于學習外來的問題,他有一段話講得很精辟:做到3個守住,即:守住傳統(tǒng)常識,守住自己國家的經驗,每位老師、每位班主任守住自己的優(yōu)點、長處。這3個守住做到了,想不創(chuàng)新都不可能。扎根于幾千年中華文明的土壤,再扎根幾十年新中國的土壤,再扎根自己優(yōu)點長處的土壤,你底下的根基深了,上面的葉子能不茂盛嗎?它會不斷地發(fā)新芽、長新葉、抽新枝。3個守住做到了,再放眼國際,你會發(fā)現凱洛夫有道理、贊可夫有道理、蘇霍姆林斯基有道理。首先是你自己有道理,才會把別人當成水、營養(yǎng)、土壤為自己施肥,既成就了人家,也發(fā)展了自己。他有一套一分鐘訓練教學法。開始時,他主要出于激發(fā)成績落后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而作的嘗試。后來,他就鄭重地作為一項教學方法進行認真研究,他這一研究就是二十多年。如今成為了他所在地區(qū)——盤錦市普及教學方法的一項重要內容。
其實,在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也有很多好的教學方法,也經常有靈光一閃的念頭,可是這些好的教學方法為什么沒有被我們所熟練掌握?靈光一閃的念頭為什么“胎死腹中”或“半途夭折”?有一篇古文,梁丘據謂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标套釉唬骸皨肼勚簽檎叱3桑姓叱V。嬰非有異與人也,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難及也?”
我曾讀過南粵名師——語文特級教師陳琴老師和語文特級教師、現任教于北京人大附中西山分校的王君老師的書籍。陳琴老師辛勤從事經典教學二十年,我想在她之前肯定有不少人嘗試過,然而,目前在國內取得如此成功、產生如此較大影響的,又有幾人?王君老師在四川外語學院附屬外國語學校教學時,喊出“青春萬歲”,帶領全班學生開展“體力長征”、“腦力長征”、“公民長征”、“文化長征”等一個又一個的長征行動,那就是一個青春發(fā)狂的年輕美麗的女教師,帶領著一群被激發(fā)得發(fā)狂的少男少女玩命似的學習、玩命似的運動,甚至發(fā)神經似的制造著一個又一個匪夷所思的計劃和行為,當時引來了不少的爭議和批評,但她帶領著全班學生三年不懈怠、不動搖,意氣風發(fā)地走過這段流金的歲月,終于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換來了人們廣泛的贊譽。
是什么讓優(yōu)秀者前行了,是什么又羈絆了我們前進的腳步?與優(yōu)秀者相比,我們是不是缺少了那種把認定的事情做到極致的精神呢?
魏書生教育思想讀后感3
讀了《魏書生的教育人生》感慨良多,我深深感受到魏老師的教育藝術的深刻內涵和獨有魅力。尤其是他睿智幽默的語言,崇高的精神世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工作態(tài)度,科學民主的管理。通過本研究,筆者認為要向魏書生學習,不僅要學習他的教育思想,更要了解他的教學藝術。
魏書生課堂藝術的魅力主要體現在調動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激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檢測學習效果。因此,貫穿于魏的整個教學過程,魏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個學生的發(fā)展。
首先,教師要倡導以人為本的民主管理——用通俗的語言來表述就是兩個字:“商量”。魏書生的“商量”教學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是高深莫測的,用"此時無聲勝有聲,于無聲處起驚雷"來形容是不過分的。
其一、用商量的教學策略主導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使師生共同處在一個非常和諧的課堂氛圍中,用魏書生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師生面對面的交流是任何其他教學手段無法取代的"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拉近了師生距離,產生強烈的師生情感氛圍,良好的師生情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基石。其
二、在商量教學策略氛圍中學生全員參與教學活動,因為“商量”的那根弦始終在拉動著每一個學生的心,使你無法拒絕它而走神,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其三商量教學策略極大的遵從了“因材施教”原則,擺脫了出課教師最擔心的因師生不熟而啟而不發(fā),對不同個性特點和學習特長的學生也顧及到了,順應班級基礎狀態(tài)和學生個性特點而進行“因材施教”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在魏老師龐大的管理系統(tǒng)中處處體現著以人為本的管理特色,相信每一個人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他認為,學生應該具備自我教育的能力,應該讓學生參與班級的管理,遇到什么事就和學生討論。
其次,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即自學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學會學習是通向21世紀的個人護照。在他的教育理念中,讓學生學習,促進貧困生的轉化一直是他的方向。
魏書生認為,學生應該具備自我教育的`能力,應該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他還讓學生感受到自學的快樂和幸福,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他說,“給魏老師當學生要牢牢樹立一個觀念,不管老師在與不在,一定養(yǎng)成一個習慣:每天來到學校,走進教室,打開教材,開始自學,遇到問題查找資料,實在不會與人商量,還學習一個本來面目。
”在我看來,學生本身都是一個個有著鮮活生命和獨特思維的人,是生動活潑的人,發(fā)展的人,有尊嚴的人。歸根結底,結果并不取決于老師說了多少字,寫了多少黑板,而是取決于學生用了多少大腦,思考了多少事情,進行了多少次腦革命?因此老師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方法。
最后,教師要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魏書生經常告訴老師,要學會發(fā)現自己的長處,我們不應該只是反思、反思,更應該是思考、再思考。少一點自卑,多一點自信。
不然不可以把長處當做驕傲的資本,要當成朝前走的根據地。還要教給學生找優(yōu)點長處。如果每所學校都養(yǎng)成找優(yōu)點長處的風氣,那么大家的長處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長,大家就會越來越快樂。
每上完一節(jié)課都給自己找點長處、找點快樂,串起來就是一串串的珍珠。于是,你的學生也會積累長處、積累快樂,課堂和學校就會成為每個人的精神家園和精神樂園。
一個人內心的境界修煉得這么高,能把這么多人生道理想通想透,真是不簡單。通過這次學習,魏老師對教師事業(yè)的真摯熱愛、辛勤工作和創(chuàng)新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找到了人生的坐標。
【魏書生教育思想讀后感】相關文章:
魏書生教育思想心得體會02-11
學習魏書生教育思想心得體會02-15
魏書生教育思想心得體會13篇03-19
魏書生教育個人心得體會02-20
思想道德教育通用01-02
思想教育心得體會04-18
思想政治教育實習總結08-05
思想道德教育心得體會05-08
思想品德教育心得體會02-28
魏書生講座學習心得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