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民法學》研修的心得體會
近期,我參加了《民法學》的培訓,受益良多。
此次培訓我聽到了房紹坤和郭明瑞兩位教授的講授,他們從“民法課程建設與民法教學的幾個問題”到“關于侵權法立法的有關問題”,再到“物權法示范課”,每一講都內容豐富,深入淺出,從中可以看到兩位老師深厚的理論和實踐積淀。房教授通過“基本特點”、“主要環(huán)節(jié)”以及“示范”,對“物權法案例討論課教學的開展”做了很好的講解。結合聽課筆記和我的思考,我談一些自己的心得和體會。
一、案例討論課的基本特點
首先,房教授提出,課堂教學中我們強調互動,但是學生的參與程度并不是很高,而案例討論課教師可以通過案例這個中介使學生置身案例的情境之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使我更充分地認識到了開展案例討論課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案例討論課教學強調學生的實際參與和師生互動,強調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升華理論的學習。
要開展好案例討論課的教學就要把握好案例討論課教學的基本特點,房教授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講述,分別是案例討論課是一種啟發(fā)式、參與式、互動式和民主式教學方法。強調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所以教師要注意角色的轉換,要主動聽學生發(fā)言、討論,老師起主導作用。案例討論課教學是一種民主式教學,師生是平等的,可以爭論、辯論,各自提出觀點,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
二、案例討論課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房教授從案例的選擇、課前準備、課堂討論、總結評析四個環(huán)節(jié)作了具體的講述,聽后使我茅塞頓開,以后再開展案例教學就有了章法,也知道要從哪些環(huán)節(jié)入手搞好教學,可以說是受益匪淺。
“案例選得好,課程就成功了一半。”房教授強調了案例選擇的重要性。
他認為要注意案例的新穎性,要選取最新的案例,才能貼近生活,了解司法實踐中發(fā)生的實際問題;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要選擇與理論密切相關,針對核心問題和基礎理論,有一定典型性的案例,可以縮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要注意案例的適當性,考慮案例自身的性質和學生的基本情況,有一定的難度,同時也不能太難;要注意案例的啟發(fā)性,適當地拓展知識的可能,體現法律知識和法律適用的問題。
房教授強調要做好課前準備,要求教師深入分析和思考,吃透案例,了解相關的知識背景、備選的解決方案,并做出預案,要思考如何組織課堂討論并事前做好準備。
房教授提出了課堂討論的三種方法,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對我以后的教學有很強的指導作用。這三種方法分別是:1.評析法院判決的正確性;2.設問的方法;3.學生直接分析案例,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針對不同案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房教授強調一定要在老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展開討論?梢苑中〗M,按班級討論,可以先小組匯報,再開展班級討論。無論哪種形式,學生應該是主角,教師是主導,協(xié)調案例討論,老師盡量少講,多點拔,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只是在疑難之處、關鍵之處、重點之處適當提供思路、暗示,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不要當面說學生,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總結評析環(huán)節(jié),房教授要求教師要針對案件本身的法律問題,涉及到的知識點、學生討論情況、學生的答案進行適當的點評。鼓勵學生的積極性,表明自己的觀點,鼓勵學生繼續(xù)探討和研究。
三、我的體會和今后做法
案例討論教學法旨在啟發(fā)學生思維,鍛煉學生的能力。案例討論教學法的主線是教師通過實際案例的分析討論來指導學生去理解法律理論和原則。所以案例討論教學法對老師的要求是很高的,這要求我今后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才能更好地吃透案例,掌握好課堂討論,起到好的效果。
針對一些具體的民事制度,我可以設計具體的案例,在課堂上用來作為授課內容的佐證。一方面可以形象的展示抽象的內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起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效果。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我可以選取有代表性、有相應難度的教學案例打印成冊,提前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在課前對案例資料認真閱讀、分析并做出判斷。
選取案例的途徑可以拓寬,可以從“焦點訪談”、“今日說法”、“法律講堂”、“大家說法”等電視欄目中選擇,也可以從報紙文章中選擇。案例編寫中提出問題這一步非常關鍵,這關系其利用價值大小的問題。所以,從何種角度評價并提問,必須既要集中抓典型,又要綜合考慮,從深層次、多方面挖掘。
案例討論教學法離不開教師的講解,但是應當精講多練,我要精心提煉和設計必須講授的理論內容,以騰出足夠的教學時間給師生研討案例。另外,還要注重貫穿啟發(fā)式精神。在案例法教學活動中,我扮演的是經驗豐富的“引導者”角色,應當給學生足夠的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不輕易地就某一問題下結論,而是通過各種巧妙的設問、提問、討論等去幫助學生培養(yǎng)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在課堂上講述一定的法學原理根據需要采用虛構或真實的案例,展示法官根據這些案例所作的各種判決來反映各種法理學流派的特點,讓學生們可以了解,法官是如何根據他對法律的本質和目的認識以及對法律制度的認識來參與法律程序的。同時,為了做到公正的判決,法官是如何解決他們所面臨的難題的。根據這些虛構或真實的簡要案件事實讓學生根據他自己對法律的理解,以及他所學到的法律知識和法學理論(如民法、刑法、合同法、公司法等)對此作出判斷和裁決。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出學生在運用法律推理時出現的錯誤和法律知識上的缺陷,引導學生對法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再好的教學方法,不會用或者用不好也是枉然。所以,我今后要堅持做到課前仔細設計、演練;課上進入角色,充分發(fā)揮;課后認真總結,以求熟能生巧,漸入佳境。這需要長期的積累與不斷的實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民法學》研修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研修的心得體會12-30
研修心得體會11-08
研修培訓心得體會02-03
個人研修心得體會01-28
網絡研修心得體會02-08
幼兒研修心得體會02-20
遠程研修心得體會12-30
校本研修心得體會12-30
數學研修心得體會11-23
英語研修心得體會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