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客游閱讀答案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有助于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答題技巧。還在為找閱讀答案而苦惱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客游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客游閱讀答案1
客 游
李 賀
悲滿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謁承明廬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時別家廟,三年去鄉(xiāng)國。
旅歌屢彈鋏④,歸問時裂帛⑤。
[注] ①南山:指李賀家鄉(xiāng)的山。②承明廬:漢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趙勝。李賀客游趙地,故稱“平原客”。④彈鋏:《戰(zhàn)國策》載馮諼才華出眾,是孟嘗君門下的食客之一,曾彈鋏而歌,要魚、要車等。⑤裂帛:指寫家信。
15.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詩歌標題“客游”點明了詩人的身份,即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通過標題可以看出詩歌要表達的情感可能有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虛寫手法表現詩人遠在千里之外內心的情懷“日暖”屬于想象的內容,詩人想象家鄉(xiāng)溫暖的太陽照耀在南山的石頭上。
C.頷聯(lián)上句中的“承明廬”指代當朝統(tǒng)治者,表達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詩人以“平原客”自稱,抒發(fā)壯志難酬的慨嘆。
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邁、年歲已高”的意思,詩人通過寫自己年邁,表達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獨寂寞之情。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D項 “老”字是“總是”的意思,突出了詩人在外漂泊的時間長,表現了詩人羈旅漂泊和懷才不遇的凄楚與痛苦。
16.杜甫《春望》中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之語,杜詩中的“家書”指家信,李詩尾聯(lián)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請簡要分析兩者表達的情感的異同。(6分)
【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達了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異:杜詩描寫長安淪陷后的蕭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情感;李詩主要是寫詩人想入朝為官而愿望始終不能實現,于是想寫家信告訴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達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悲傷。
【解析】本題是比較鑒賞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兩首詩都是羈旅思鄉(xiāng)詩,都有思鄉(xiāng)懷人之情。不同的是杜詩除了個人情感外,還有憂國憂民之情,感情更加深沉;李詩“不謁承明廬,老作平原客”,失意之中,人總是會生出思鄉(xiāng)之情。李詩中,詩人希望能像馮諼那樣展示政治才能,然而,世事艱難,根本無法實現。更令詩人傷痛的是,除了政治上失意外,又被迫客居異鄉(xiāng)?梢哉f,失意之中又增添了幾分痛苦。
客游閱讀答案2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隴因題
許渾
海燕西飛白日斜,天門遙望五侯家。
樓臺深鎖無人到,落盡東風第一花。
。1) 首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作簡要分析。(4分)
。2) 分析這首詩的主要表現手法。(3分)
(3) 有人評價這首詩言微旨遠、節(jié)短音長,請結合本詩分析的言微旨遠藝術效果。(4分)
參考答案:
10.(1)首句寫出了日斜燕飛之景;點題,以西飛海燕比喻在長安卜居不遂之客,寫出了客士卜居不遂內心積郁、憤懣不平之情;為下文寫景抒情作鋪墊;與第三句樓臺深鎖無人到形成對照。
。2)對比。來到長安的貧士尋不到一片棲身之地與顯貴人家的'重樓閑閉,無人居住形成對比,呈現出一種極不公平、極不合理的社會現象。(答托物言志、借物取喻,托景見意亦可)
(3)這首詩所寫的時間是白日斜,季節(jié)又是花落盡。全詩的色調是暗淡的,情調是低沉的,這是卜居不遂、薄游隴之客的黯然心情的反映,更是唐王室衰敗沒落的寫照,因此說言微旨遠。
客游閱讀答案3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祝英臺近·春日客龜溪游廢園①
吳文英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蓮步。自憐兩鬢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處。
晝閑度。因甚天也慳春,輕陰便成雨。綠暗長亭,歸夢趁風絮。有情花影闌干,鶯聲門徑,解留我、霎時凝佇。
詞人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端问贰窡o傳。一生未第,游幕終身。[1]于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zhèn)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后“困躓以死”。
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注】①這首詞是作者在龜溪作客,寒食節(jié)時游覽一座早已荒蕪的園林時所作。
1.詞的開頭三句“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描繪了一副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懷?(4分)
2.賞析“有情花影闌干,鶯聲門徑,解留我、霎時凝佇”采用的主要藝術手法。(4分)
參考答案
1.開頭三句描寫出了一副幽靜荒涼的廢園之景:野花自在地散發(fā)著幽香,引得詞人伸手去采摘;叢竹掩映的小徑,由于人跡罕至而長滿青苔,顯得那樣清冷凄寂。表達了詞人孤獨冷清的內心感受(4分)。
2.主要采用擬人手法。在詞人眼里,那闌干邊扶疏的花影,小門畔宛轉的.鶯啼,卻仿佛滿含情思,其中不僅有對思鄉(xiāng)游子的安慰,還有殷勤的挽留;使得詞人佇立凝思,久久不忍離去。這樣寫,不僅將題意交代清楚,同時又點出園雖廢而仍能在游子心頭留下美好的回憶,因此也就更加耐人尋味了(4分)。
客游閱讀答案4
客游
李賀
悲滿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謁承明廬,老作平原客。
四時別家廟,三年去鄉(xiāng)國。
旅歌屢彈鋏,歸問時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賀家鄉(xiāng)的山。②承明廬:漢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趙勝。李賀作客潞州,是舊趙地,故稱平原客。④彈鋏:《戰(zhàn)國策》載馮諼才華出眾,在孟嘗君門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彈鋏而歌,要魚、要車等。⑤裂帛:指寫家信。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詩歌標題客游點明了詩人的身份,即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通過標題可以看出詩歌要表達的情感可能有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虛寫手法表現詩人遠在千里之外內心的情懷,日暖屬于想象的內容,詩人想象家鄉(xiāng)溫暖的太陽照耀在南山的石頭上。
C.首聯(lián),下句的暖字與上句的滿字形成鮮明的對比,寫出了在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心目中,故鄉(xiāng)永遠是溫暖的,永遠是值得依戀的。
D.頷聯(lián)上句中承明廬指代當朝統(tǒng)治者,表達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詩人以平原客自稱,抒發(fā)壯志難酬的慨嘆。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邁、年歲已高的意思,詩人通過寫自己年邁,表達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獨寂寞之情。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詩中的.書指信,李詩尾聯(lián)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請簡要分析兩者表達的情感的異同。(6分)
參考答案:
1.【解析】:C E (對一個2分,全對5分)
( C下句的暖字與上句的滿字形成對比錯誤,應該是暖和悲形成對比。;E老字是總是的意思,突出了詩人在外漂泊的時間長,表現了詩人羈旅漂泊和懷才不遇的凄楚與痛苦。)
2.【解析】同:二者都借家信表達了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2分)異:杜詩描寫淪陷后長安的簫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詩主要是寫詩人想入朝為官而愿望始終得不到實現,于是想寫家信告訴自己就要回家了,表達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悲傷。(4分)
客游閱讀答案5
三、本大題共6小題,共30分。
。ㄒ唬╅喿x下面詩歌,完成12-14題。(共12分)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客至
李彌遜
客至旋盥櫛,出門驚兩翁。
山川十年隔,風雨一軒同。
人事等飄瓦,生涯各轉蓬。
時危命如羽,憂樂酒杯中。
客至
陸游
何處軒車客,能來桑麥村?
一奴先入市,此老自應門。
野果嘗皆澀,村醅壓尚渾。
殘年亦何恨,治世作黎元。
12、下列對詩句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杜詩“盤飧”句寫詩人因待客菜肴味道不佳而感到抱歉。
B.李詩“客至”句勾畫出有客臨門,詩人梳洗迎客的樣子。
c.陸詩“何處”兩句寫有尊貴的客人來訪,詩人不勝驚喜。
d.杜詩和陸詩都交代了詩人居住在鄉(xiāng)村,不在繁華的市集。
13、下列對詩句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杜詩“花徑”兩句采用與客談話口吻,表現賓主相見的生活情景。
B.李詩“出門”句生動描繪主客初見的細節(jié),一個“驚”字見深情。
c.陸詩“一奴”兩句,“先”“自”兩字寫出詩人待客的不知所措。
d.這三首詩都平白如話,看似信筆寫來,其實結構緊湊,章法謹嚴。
14、三首《客至》都提到酒,但酒中“滋味”各異,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三、(本大題共6小題,共30分)
12.(3分)A
13.(3分)c
14.(6分)答案要點:
杜詩:有友來訪,賓主盡歡,興致盎然。
李詩:時局危難,人事飄零,命途難測。
陸詩:向往安定生活,期待太平盛世。
【評分說明】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客游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寬容課文閱讀答案:寬容閱讀答案04-02
老嫗閱讀及答案01-28
月夕閱讀答案02-03
《選擇》閱讀答案05-30
古詩閱讀答案06-20
《枸杞》閱讀答案11-21
椿樹閱讀答案11-22
日暮閱讀答案02-04
《關燈》閱讀答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