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蒹葭詩歌閱讀及答案解析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詩歌吧,詩歌是表現(xiàn)詩人思想感情的一種文學(xué)樣式。那些被廣泛運用的詩歌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蒹葭詩歌閱讀及答案解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蒹葭詩歌閱讀及答案解析1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jīng)簡介
《詩經(jīng)》是漢族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編成于春秋時代,據(jù)說是由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編定,本只稱《詩》,后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之一,故稱《詩經(jīng)》。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起點,在中國文學(xué)發(fā)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对娊(jīng)》共分風(fēng)(160篇),雅(105篇),頌(40篇),三大部分。它們都得名于音樂!帮L(fēng)”的意義就是聲調(diào)。古人所謂《秦風(fēng)》《魏風(fēng)》《鄭風(fēng)》就如陜西調(diào)、山西調(diào)、河南調(diào)。“雅”是正的意思,分為大雅和小雅。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绊灐笔怯糜谧趶R祭祀的樂歌!对娊(jīng)》對中國兩千年來的文學(xué)史發(fā)展有深廣的影響,而且是很珍貴的古代史料。
《詩經(jīng)》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jié)構(gòu)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shù)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耙陨倏偠,情貌無遺”。此外,《詩經(jīng)》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zhuǎn)韻,現(xiàn)代詩歌的用韻規(guī)律在《詩經(jīng)》中幾乎都已經(jīng)具備了。
主題
關(guān)于這首詩的內(nèi)容,歷來意見分歧。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但跟《詩經(jīng)》中多數(shù)詩內(nèi)容往往比較具體實在不同,此詩并沒有具體的事件與場景,甚至連“伊人”的性別都難以確指。上述兩種理解也許當初是有根據(jù)的,但這些根據(jù)或者沒有留存下來,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們的結(jié)論也就讓人懷疑了!对娊(jīng)》的歷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卻得到失之愈遠的相反結(jié)果。況且“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見英國哲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科林伍德《歷史觀念》),對文本的闡釋也具有當代性,F(xiàn)代大多數(shù)學(xué)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愛情詩,先以蒼蒼的蒹葭起興,再寫男子追求意中人,所追的人在何方?在茂密的蒹葭叢里,似見非見,時隱時現(xiàn)。這首詩用反復(fù)重章來表現(xiàn)懸念迭起!吧n蒼”、“萋萋”、“采采”近義;白露“未霜”“未晞”、“未已”,內(nèi)容也差不多。總之,這首詩的重章整齊、淺顯,讀起來節(jié)奏明快、動聽。
賞析
全詩分三節(jié),都是圍繞同一中心,抒寫作者對戀人的一種執(zhí)著的思念和追求。這一執(zhí)著的精神一直貫穿全詩的始終,在詩中有淋漓盡致的表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開首兩句先交待了時間和環(huán)境。從這兩句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深秋的清晨,茂密濃郁的蘆葦正呈現(xiàn)出蒼青的顏色,而晶瑩閃亮的露珠已凝結(jié)成一層薄薄的霜花。這兩句以眼前所見的景色起興,既點明了時節(jié)、環(huán)境,營造了一種蕭涼凄清的氛圍,又襯托出詩人當時的惆悵心情,言簡意賅而內(nèi)蘊深遠。在這樣一個蕭涼凄清的早晨,卻有一個人沿著蘆葦岸邊躑躅而行,他在追尋什么呢?“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原來他所追尋的正是自己日夜思念的戀人!他透過茂密的蘆葦叢,久久地凝視著河的對岸,那也許就是他心上人所在的地方吧,然而漫漫的大河盡是茫茫的一片,他思念的人兒卻遙不可及。“在水一方”,喻所在之遠,同時也表明詩人確信心上人的存在,雖然前景渺茫,但他始終抱著堅定的信念,執(zhí)著地去追求。“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這里是說,詩人思念心切,心急如焚,為著尋找一條通往彼岸會見伊人的道路而上下求索。逆流而上吧,路途是那樣的崎嶇艱險、漫長曲折;順流而下吧,眼前卻依然是一片水波茫茫,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帶著煩亂不安的心情一味的癡想,盡管他還站在岸邊,但他卻早就情迷意亂,心神搖曳起來。神思恍惚間,他似乎看見他的心上人正站在大河中央那被水環(huán)抱的小島上向他遙遙招手!巴鹪谒醒搿,這里一個“宛”字用得極其逼真生動、精妙傳神。它把詩人那種因思念而顯得如癡如醉的神態(tài)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伊人”的形象隨之也猶如近在眼前。
詩篇采用了回環(huán)、反復(fù)的寫法,第二、三節(jié)的內(nèi)容與首節(jié)基本相同,只是更換了個別的詞語,避免了詩的呆板和累贅,加強了節(jié)奏和韻律,使得全詩主旨更加明確,情感表達更為強烈,讀來纏綿悱惻,啟人深思。
這首詩先以寫景起興,通過寫蒹葭、白露兩種最能渲染深秋悲涼氣氛的自然景物,造成一種縹緲空靈的'抒情意境,從而襯托出詩人凄清、惆悵、寂寥的心境。這種以景托情,移情于景的表現(xiàn)手法,不僅起到了深化詩意的作用,而且也增加了詩的藝術(shù)感染力,使全詩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藝術(shù)境界。
整首詩筆調(diào)含蓄委婉,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詩中所述的秋水伊人,亦給人以可望不可即之感,然而卻始終使人存有希望。正因為這一份朦朧與期盼,詩人對“伊人”的那種向往、思戀和追求才更為顯得強烈和執(zhí)著。若說穿了,也就沒有了韻味。
答案:
1、通過描寫“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展現(xiàn)了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達了一種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纏綿悱惻)的思想感情。
2、請寫出此詩押韻的漢字。
答案:蒼、霜、方、長、央。
3、重章疊唱是《詩經(jīng)》典型的藝術(shù)特色,請簡要分析這首詩重章疊唱的表達效果。
答案:全詩三章,采用重章疊唱的形式,一唱三嘆,節(jié)奏鮮明,旋律優(yōu)美(1 分),而且還顯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層加深,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4、請?zhí)顚懴嚓P(guān)詩句
。1)《蒹葭》寫清秋蕭瑟景象的詩句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2)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與她輕言細語。無奈前有險灘,道路曲折無已”是源自《詩經(jīng)蒹葭》中:“溯洄從之,道阻且右”一句。
。3)《詩經(jīng)·蒹葭》中于濃濃的秋涼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詩歌閱讀及答案解析2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評析]:《蒹葭》是《詩經(jīng)》中表現(xiàn)“朦朧美”的名篇,寫一位戀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蒼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復(fù),神魂顛倒,心焦地尋求他思念的戀人。
全詩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邊的秋景起興,借景抒情,把水鄉(xiāng)清秋的景物同詩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了一起,渲染氣氛。詩中虛實結(jié)合,把實際情景同想像、幻想交織在了一起,加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而這一想像之景的出現(xiàn),卻深刻地描繪出了一個癡情者對戀人的強烈感情。
閱讀題及答案:
1、賞析《詩經(jīng).關(guān)雎》并答題
、俦驹妵@一個__求__字,寫一個男子對美好女子的愛慕追求。
、谠娭兴寄钋槿耸谷藲v歷在目的一個細節(jié)是_輾轉(zhuǎn)反側(cè)_,通過反復(fù)寫男子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且細心呵護的短語是: __友之__、__樂之__。
答案:①詩中為愛情設(shè)置了一個特定環(huán)境:蒹葭 白露 道阻 水中,來表現(xiàn)主人公對愛的純潔與執(zhí)著。
、谌姺磸(fù)鋪排描寫,渲染撲朔迷離的尋愛歷程,極富__含蓄___美、__意境__美、_回環(huán)_美、_音樂__美。
2、對下列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關(guān)雎》選自《詩經(jīng)》,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分為“風(fēng)”、“雅”、“頌”三部分。常用“賦”、“比”、“興”手法。
B、藝術(shù)手法主要上表現(xiàn)為“興”和“重章疊句”。在情感特質(zhì)上主要體現(xiàn)為以禮節(jié)情。小伙子雖然非常愛慕“淑女”,但是他沒有讓這種愛泛濫;雖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異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夠自我排解這種痛苦,使情感始終沒有超越倫理的制約。體現(xiàn)出健康明朗的風(fēng)格。
C、《關(guān)雎》描寫了一個青年小伙子,偷偷地愛上了一位姑娘那種單相思的動人情景。詩中的“君子”和“淑女”,為貴族“少爺”和“小姐”;詩中的“琴瑟”和“鐘鼓”為貴族的專用品。
D、全詩運用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疊句,反復(fù)詠唱的藝術(shù)形式,充分表現(xiàn)了人們對于美滿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3、對下列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
A、《蒹葭》是詩經(jīng)中表現(xiàn)“朦朧美”的名篇。可能是寫一個男子傾心于一個女性,這首詩和關(guān)雎都可以看作愛情詩,但是無論從風(fēng)格上還是從表現(xiàn)手法上都沒有很大的.差別。
B、蒹葭中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寫到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尋,伊人仿佛就在不遠處的水中陸地上,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與《關(guān)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郁。
C、在藝術(shù)手法上,《蒹葭》比《關(guān)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shù)世界。
D、《蒹葭》這首詩,動靜結(jié)合,描摹傳神,詩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靜態(tài)寫照,而歌者忽上忽下的尋求伊人,伊人忽隱忽現(xiàn),欲即轉(zhuǎn)離,這又都是動態(tài)的描摹,如此動靜結(jié)合,使這幅畫給人留下了更加生動、鮮明的印象。
蒹葭詩歌閱讀及答案解析3
蒹葭
蒹葭①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②,在水一方。
溯洄③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④。所謂伊人,在水之湄⑤。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⑥。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⑦。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⑧。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⑨。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⑩。
(選自《詩經(jīng)·國風(fēng)·秦風(fēng)》)
【注解】
、佥筝纾簀iānjiā,水邊的蘆葦?shù)戎参铮?/p>
②伊人:那個人(戀人);
、鬯蒌В貉刂鄣乃吥媪鞫希
、軙劊簒ī,干;
、蒌兀簃éi,水邊;
⑥躋:jī,升高,向高處登;
、咣妫篶hí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鄾澹簊ì ,水邊;
⑨右:引申為曲折;
⑩沚:zhǐ ,水中的小洲。
閱讀題
。1)這首詩共三章,每章開頭都寫蒹葭茂盛,霜露茫茫,這是《詩經(jīng)》中常見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為了見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動?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3)意中人的蹤跡飄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①托物起興(比興手法)。②描寫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氣氛,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設(shè)置背景。
。2)①他不顧霜露濃重,路途險阻、漫長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尋找意中人。②不怕艱難險阻,勇于追求愛情,感情執(zhí)著專一。
(3)營造了飄渺朦朧的意境,這種意境與蒼蒼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諧調(diào),把主人公迷茫而傷感的情思襯托得生動感人。
蒹葭詩歌閱讀及答案解析4
【原文】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問題】
1、本詩共三章,每章八句,從表達方式看,都是前兩句,后兩句。
2、詩中描寫“蒹葭”“白露”的用意是什么?
3、這首詩大量用重疊的表達方式,表達了詩人細膩的情感,請從文中找出一兩處,加以體會。
4、這首詩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詩的每一章都運用了什么藝術(shù)手法?
【參考答案】
1、描寫,抒情。
2、點明時間和環(huán)境,借景抒情。
3、表達主人公對“伊人”苦苦追尋、思慕不已的情懷。
4、重章疊句。
寫好議論文的技巧
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
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并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讀書卡片上。
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并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xué)生由于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
并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jié),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這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閱讀理解的技巧
1、首先要通讀全文,對于全文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是第一部。
2、要知道全文一共幾個自然段,這個脈絡(luò)要搞清楚,否則很不好做。
3、要找出全文的重點自然段和文章的中心思想,這個是最重要的。
4、根據(jù)題目的要求,鎖定段落尋找答案,讓自己的題目做正確。
5、閱讀技巧和方法的提高不能局限于閱讀練習(xí)題,應(yīng)該在平日里進行大量的閱讀練習(xí)。
6、對于閱讀要懷著自己興趣,不斷的思索,讀出自己的觀點,提高閱讀的水平。
蒹葭詩歌閱讀及答案解析5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①,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首詩歌中運用了景物描寫,這些景物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分)
7.重章疊唱是《詩經(jīng)》典型的藝術(shù)特色,請簡要分析這首詩重章疊唱的表達效果。(3分)
閱讀答案:
。、(2分)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蕭瑟、凄清(或冷寂、蕭索、凄涼)的晚秋畫面。
。贰ⅲ3分)全詩三章,采用重章疊唱的形式,一唱三嘆,節(jié)奏鮮明,旋律優(yōu)美,而且還顯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層加深,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9.請解釋這首詩中畫線的句子。(2分)
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這首詩每章開頭兩句寫景,渲染了蕭瑟冷落的.氣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悵的心情。
B.這首詩三次運用“宛”字,給人以迷迷茫茫、若隱若現(xiàn)的感覺。
C.這首詩運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fù)詠唱,表達了纏綿無盡的情感,委婉動人。
D.這首詩表現(xiàn)了主人公對意中人執(zhí)著追尋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絕望情緒。
閱讀答案:
9.解析注意抓住“伊人”“一方”的意思。
參考答案主人公追尋的那個人,在水的另一邊。
10.D 解析這首詩抒寫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悵之情,而沒有絕望情緒的流露。
【蒹葭詩歌閱讀及答案解析】相關(guān)文章:
閱讀答案解析小溪12-15
蒹葭改寫成散文03-17
詩經(jīng)《蒹葭》原作及賞析03-28
花喜鵲閱讀答案解析03-09
醫(yī)者閱讀答案詳細解析11-18
《印象》的閱讀答案和解析12-14
語言的魅力閱讀答案解析06-12
《蒹葭》改寫作文12-22
眼界與讀書閱讀理解及答案解析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