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習俗的作文
清明節(jié)習俗的作文1
中國歷來都有清明祭祖、掃墓的習俗,4月2日,學校組織我們參加市里組織的“清明節(jié)烈士陵園掃墓活動”。
那天,天下著雨,刮著風,正可謂“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讓人感覺格外的陰冷。同學們穿著單薄的衣服,縮著脖,弓著腰,撐著傘,三個一群五個一伙的跟在杜校長后面快步走著。雨紛紛揚揚的下著,許多同學的衣服、鞋和襪子都濕了;風呼呼的刮著,同學們的傘被刮得東倒西歪,我的傘也翻了好幾次,同學們對即將到達的目的地充滿了好奇和渴望。
好不容易到了烈士陵園,我定睛一看,這里已黑壓壓都是人了。先是市里的領導講話,后來又有一名學生代表做了發(fā)言。接下來,八名解放軍代表邁著穩(wěn)健的步伐,神情凝重的給革命烈士英雄紀念碑敬獻了花圈。那一刻,讓人感覺空氣似乎都停止了流動,人們的心情異常的沉重。
那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燙金大字的革命烈士英雄紀念碑,昂首挺立,像一個威武的大將軍。你可不要小看了它,它的身高足有29.5米,可是咱們河南省最高的紀念碑呢!
開始參觀了,不過因為天氣和時間的關系,我們只參觀了一個展區(qū)。要知道,這些可是李亞書記動用專款修的。正參觀著,忽然,大家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原來,這個展廳的邊上還有一個牢房呢,真是太奇怪了。
參觀結束后,我們平安返回了學校,但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革命先輩們?yōu)榱宋覀兊膰液腿嗣,拋頭顱、灑熱血,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而我們,又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一切呢。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清明節(jié)習俗的作文2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著蒙蒙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又伴著蒙蒙細雨到來了。
這天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飯,拿起香紙,扛起鋤頭掃墓去了。
踏著路上的荊棘,順著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老爺爺、老奶奶的墳前。爸爸把墳四周的雜草除掉之后,我在上面貼黃紙,插上香就離去了。
眾多親人的墳前都去過了,我們又冒著小雨,準備去爺爺奶奶的墳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著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我們到了。望著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貼完紙后,我們又拿出紙錢跪在墳前,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想到他們臨終前的遺囑,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雨勢并不減退,我們已經(jīng)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媽媽說,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jié)開放,是因為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物品。于是,我跑了過去,摘了幾束插在爺爺奶奶的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撫。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這憂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這雨中的憂愁,所以我向往清明節(jié)的光臨!
清明節(jié)習俗的作文3
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jié)了。老師組織我們去烈士陵園掃墓。同學們都身穿干凈的校服,胸前佩戴著鮮艷的紅領巾來到學校。
看,車來了,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上了車。沒多久就到了目的地。
下車了。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向烈士陵園走去。烈士陵園路兩旁種植著松、柏、四季青和廣玉蘭四種植物,顯得莊嚴而肅穆。原來,這四種植物都是常青樹,象征著革命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接著,我們上了臺階,來到了人民紀念碑前。紀念碑上刻著八個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這八個大字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紀念碑前面還豎著一面紅旗,在空中高高飄揚,我們在這默哀了三分鐘。革命烈士為了保衛(wèi)祖國,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雖然他們死了,但他們卻永遠的活著我們心中。
然后,我們舉起右手,握緊拳頭,面對五星紅旗,莊嚴地宣誓:“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yè)而奮斗……”我們把親手制作的小白花輕輕地獻在了革命烈士碑前,雖然小白花做得有點稚嫩,卻表達了我們對革命烈士的無限懷念和崇敬之情。我們應該繼承他們的遺志,以他們?yōu)榘駱。我暗暗下決心,要發(fā)奮學習,學好本領,長大以后保衛(wèi)祖國,為國爭光,讓祖國以后再也不受其他國家侵略。
最后,我們來到了陳列館。陳列館陳列了湘潭38位烈士的相片、資料,還有羅亦農,黃公略的上身雕塑,我們還看了楊昭植烈士墓,并在他的墓前三鞠躬,寄托了我們的哀思。
幾個小時像風一樣的過去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烈士陵園。
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清明節(jié)習俗的作文4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一個,它既是節(jié)氣又是節(jié)日。每到清明,日子也總是充滿凝重和悲涼的調子,”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就像這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清明》詩句一樣流傳已久,由此可見早在唐代就有清明節(jié)了。其實清明最早始于春秋時代,這一天禁止明火,只能吃冷食,并有掃墓,踏青,放風箏等習俗。
說到清明也很容易使人們想到那些為祖國不怕犧牲的烈士們,于是這一天來為烈士掃墓的人特別多,讓往日肅靜的烈士陵園充滿了悲傷的氣息,來獻花圈的人群中,有大人也有孩子,他們雖然年齡不同,但是他們都是來祭拜英雄的,每當這時,人們面對高聳的墓碑就仿佛看到那炮火紛飛的年代,想起那無數(shù)的英雄……其中就有炸碉堡的董存瑞。正是他們這些烈士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換來了戰(zhàn)爭的勝利,贏取了今天的和平!
掃墓是對故人的懷念,獻上花圈,心中一陣悲傷,以至于淚流滿面,因此清明節(jié)也帶著一些的憂傷之情。
我們在說說清明的踏青吧!陽春四月,正是好春光,來到郊外看著綠草片片鮮花朵朵,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再放起那希望的風箏,快樂充滿了空氣,一幅歡樂的景象”印“在面前,今年的踏青,我去了”綠博園“,那里草還剛露出頭來,桃花,迎春花,還有好多不知名的花都開了,草是嫩綠的,花是萬色的,初春的風吹拂著臉,暖暖的',人們走在其中頓覺心曠神怡,這真是早春的一幅美景呀!
清明如畫的節(jié)日,清明如詩的節(jié)日,清明悲傷的節(jié)日,清明歡樂的節(jié)日。
清明節(jié)習俗的作文5
古人云:“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jié)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jīng)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節(jié)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里過。在家里,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鄉(xiāng)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肴——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yè)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xiāng)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里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干凈的報紙,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里面,以免發(fā)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后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后備箱中的佳肴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jīng)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于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后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yè)有成”。(上墳的經(jīng)過不具體)
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tǒng)節(jié)日啊,是那么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肴。是一個與其他節(jié)日不同的節(jié)日。比西方節(jié)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清明節(jié)習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清明節(jié)習俗的作文01-25
描述清明節(jié)的習俗作文04-06
有關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03-30
清明節(jié)的習俗作文(15篇)01-10
清明節(jié)的習俗作文15篇12-10
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15篇)12-10
清明節(jié)習俗作文15篇02-27
清明節(jié)的習俗「精推」03-13
清明節(jié)的習俗作文(通用15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