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明節(jié)的作文1500字匯編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jié)的作文1500字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節(jié)的作文1500字 篇1
早晨起來,和平日一樣打開窗子,濃重的濕氣撲面而來。我趕忙關上窗戶,說真的寧可不透氣,我也不想讓干燥的屋子變得濕唧唧的。居住南方的那些日子,受夠了肆虐的潮濕,那種生活經(jīng)驗,會使你感恩北方的疏朗和寒冷。南方的冬天是濕冷的,夏天是濕熱的。春和秋在你還沒回過神的時候就倏忽而逝。
我知道自己是個頑固堅守的人。但是,橘生北方則為枳是誰都明白的道理。下樓走進細雨里,院子近處綠樹和紅的白的花,全都濕重在枝頭上,稍遠的地方竟是煙雨迷蒙,模糊一片。沒有鳥鳴,只有遠處不知道因為喜或悲燃放的爆竹在悶悶的響起。忽而想起還有兩天就是清明了。清明的雨不可能是從唐朝一直下到現(xiàn)在吧。
關于清明,似乎也有上墳的記憶,但那應該不是清明節(jié)的掃墓,因為記得很清楚,那是要扯哭聲的。清明節(jié)只是灑掃,不要求扯哭聲的。
那是與父親還有弟弟一起去的爺爺墳地。爺爺一直很孤單,活著的時候,一個人鉆在深溝里給隊上放羊,一放放了好些年。死了,也是一個人被按要求埋在了遠離村莊的地方。
父親帶著我們跪在爺爺?shù)膲炃,紙點著了之后,父親就哭起來。在鄉(xiāng)下,哭亡者的時候,得一聲大或是一聲娘的叫著哭,女的還會絮叨點別的內容,比如:我可憐的大呀,我再也看不到你了,以后誰再管你的女呀什么的。男的一大半就只是干巴巴的喊大叫娘的,很少哭訴別的,標準句式是:大,我大,大喲大。也許是爺爺去世的時間已經(jīng)足夠長,父親哭是哭著,眼里卻分明沒有眼淚。爺爺?shù)膲災乖谝粋稍有點傾斜的坡地上,我們跪的地方地勢低,風一吹,那火苗就向我們燎過來,燃著了周圍的枯草,父親嘴里哭著,手撲打著,身體躲閃著,一時就聽見弟弟也跟著喊著大的哭起來。我抬起頭,父親也停止了撲打,我們看著弟弟像模像樣的大呀大呀的哭他的大。父親忍不住笑了,他對著弟弟說別嚎了,你老子我還沒有死。然后我們三個人都笑了,站起來,拍拍膝蓋上的土,墳也就上完了。弟弟告訴母親說他本來是叫著爺哭的,誰知父親的聲音太大,就把他給繞進去了。
我也應該是叫著爺哭的,不哭是不像話的。但無緣無故,毫無端倪的忽然這么哭,似乎是哭不出來。就象父親去世之后,我的傷心是一定的,哭不哭都不怕旁人閑話。但我的公公去世之后,事情就有了變化。其實對于公公的離開,我的心里也是非常難受的,我一直覺得那老人活得不容易,活得可憐。想起來也動不動地落淚。但是要我按時按點的哭,我還是一直不適應。我很佩服那些親戚中的女眷,她們隨時隨地就可以哭將起來。而我的不適應就不能象對父親那樣,不被人閑話,因為我終究只是個兒媳婦,會有不孝的嫌疑。然而在我給公公熬排骨湯,端洗腳水,穿衣服,洗腳剪指甲的時候,那些親眷們她們在哪里?可我就是沒有辦法適應那種應儀式要求而進行的哭訴。在我看來,盡孝的喪事幾乎就成了一種悲傷的表演。
現(xiàn)在想來,父親也應該是一樣的。父親不可能對爺爺沒有感情,只是那會哭不出來而已。或許當他疲憊的時候,當他端起碗來的時候,當他睡不著覺的時候,還應該有許許多多能勾起他對爺爺回憶的時候,他都會黯然傷神的。一個人,非要等到足夠年齡的時候,才可能去了解到別人。鑒于此,面對玩性正足說話不知輕重的兒子,我常常安慰自己,沒有必要去煩悶傷感,會有他了解我的那么一天的。那會不管我是活著還是已經(jīng)死了,都不重要。
父親離開我已經(jīng)十多個清明了,可我一直還是沒有去給他掃過一次墓,不在家鄉(xiāng)只是個借口而已。骨子里是一直以來,老是覺著懷念并不需要如此表達。但今年,我卻非常的想回家去給他老人家掃墓,這個想法很是強烈,然而面對臨近高三的兒子,我遲疑了。清明節(jié)還有許多次,而兒子的高三生涯只有一次,我給自己找了一個非常有力的借口,實質是離開的人爭不過活著的人。這樣想過之后,我對別人說,等我兒子上了大學,我一定要在清明節(jié)回家給父親掃墓。說真的,我很清楚的知道這只是我現(xiàn)在的想法,不知道,兒子考完之后,我的想法會不會變,我沒有信心,因為心是最難把握的東西?扇诉@一輩子辜負了的,只有父母,這應該是世人累世的悲涼。
清明將臨的此刻,當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只希望我的父親,那躺在故土上的老父親,陪著那曾經(jīng)讓他耗完心血,已經(jīng)將要荒蕪的家園,不要感到孤單和凄涼,你的女兒,她,不論走到海角天涯,她的心將永遠是你久居的家,這是我一定可以保證的。
清明節(jié)的作文1500字 篇2
三月的風笛,飛揚起溫馨的旋律;四月的雨弦,靜溢著柔婉的春曲。悠悠草香,淺淺作序;迭迭花語,雋詠著歲月流轉的主題。春天,是一首清雅的頌歌;春天,是一篇時光的故事;春天,是一襟風雨對美好的渴望;春天,是一脈詩心對芳情的銘記。柳暗花明的時節(jié),帶著心靈去踏青,幽谷聽溪、云岫采綠,盈一懷云水禪意,從大自然的空靈美妙中領悟人生真諦。攬一襲花香,芬芳他人、溫暖自己———題記
清風無羈,卻喚醒冬的沉寂,也吹綻滿江新綠;細雨無聲,卻潤美山川原野,也浣染滿懷的旖旎。柳欲暗、花欲明,心,也隨著春風蠢蠢欲動。一場春雨過后,陽光柔柔,草香悠悠,縷縷溫馨透過塵封一季的冷窗爬上眉梢,漫向心底。此時的窗外,應是山水正嬌、花兒正好,窗內的人怎會甘心把自己埋在冬里呢?冬天的故事已經(jīng)不是故事,隨著飄落的梅瓣化作一方春泥,留給雙歸的紫燕銜去筑巢,留給下一個輪回的嚴冬,與漫天飛雪共護得那一剪寒梅開得更嬌。
年年春顏、歲歲柳色,鵝黃新綠漣漪起的心事卻不盡相同。池邊老柳幾經(jīng)冰霜雪雨,似乎已被雕琢成翠色琉璃,氤氳在心湖之上,片刻又回歸于平靜,那抹琉璃也在這片平靜中漸漸凝成永恒。當再次凝眸風泛漣漪碎浮云時,笑意淺淺,心事微瀾。桃花萬朵,只擷嫣紅一點,綴映在滿湖翠色之中。喧囂紅塵,無常風雨,能盈得這種寧靜而不死寂的美妙心境,該是何等的溫馨與幸福!所以,人生的旅途上,感謝四季的陽光、感謝四季的風雨、感謝一路相隨相伴的你、感謝生活賦予我們的一切苦難與甜蜜!
季節(jié)從不會跳越,時光從不會靜止,斗轉星移、日升月落,自有因循的軌跡。人生也是如此,冬去春自來,春暖花自開。在這蝶飛花舞、流芳溢彩的季節(jié),不負梅花的余香和冬雪的誓言,帶著心靈去踏青,用心感受春的氣息,解讀春的禪意,從大自然的空靈美妙中領悟人生真諦。
青山腳下,柳絲流翠碧,湖面垂逸畫漣漪;粉飾胭脂紅,桃花盈盈笑春風。一樹梨白玲瓏雪,“沾衣欲濕杏花雨;花舞翩翩彩蝶戲,“自在嬌鶯恰恰啼”;草薰水暖,蛙聲舊調換新曲,花韻流芳,暗香潺潺沁心脾。在這五彩紛呈、春聲匯涌的原野上,那片白中染紫、紫中透粉的紫云花,清純靚麗而又奇美的景象更為可人,她們張揚而又秀潔的盛開在湖灣淺水處,竟從草岸的一端穿過水面連接到另一端,天然鋪就成一座巧俏絢麗的花橋;蛟S這就是“沒有愛的期待”的紫云英,為自己搭建的一座通往幸福的小橋吧;仨,紫云英張揚美麗幸福的同時,留下的更多的是一種恬靜。茫茫人海,落落紅塵,我們不能缺少愛,無論是友誼之愛,親情之愛還是愛情之愛。但若要求過多或過重,就會把通往幸福的橋梁壓彎或壓垮,若能像這紫云英一樣無所奢求,那么幸福的彼岸離我們還會遠嗎?
徐步山上,山路彎彎,山花兒燦燦,一蓬蓬、一簇簇的杜鵑在黛綠叢林里閃爍著一團團耀眼的火焰,彰顯著一冬沉眠靜待中的渴望和生命怒放時的絢爛。轉彎不遠處傳來溪水淙淙的響聲,隔著一片草叢循聲望去,一株繁花獨秀于溪邊,陣陣清風中搖曳著柔媚的身姿,幾串嬌嫩粉艷的花朵壓彎芊芊枝條,枝頭時而垂入水中,時而搖出水面,這一眼放去,便是千年的驚嘆,此情此景,甚是像苧蘿女溪邊浣紗一樣妙巧,潺潺溪水迂回婉轉的旋律,似乎也在伴唱著吳越春秋的歌謠,那是千古佳人西施輪回轉世的苧蘿花嗎?苧蘿花,苧蘿花,其實世間本沒有苧蘿花,是出自唐代崔道融是一首詩詞:“苧蘿山下如花女,占得姑蘇臺上春。一笑不能忘敵國,五湖何處有功臣”。歲月的流逝帶走曾經(jīng)的嫵媚嬌顏,卻帶不去歷史的英名,后來苧蘿花也就成為西施的代名詞而流芳千古。我不曉得溪邊那柔姿媚舞的花兒叫什么名字,也無需去問,我想,那花,就是苧蘿花,一株風情萬種卻隱靜在溪邊浣紗的苧蘿花。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奇妙的大自然,處處都有奇妙的景象,只要我們懷著熱愛大自然之心、熱愛生活之情,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來看這個世界,就會發(fā)現(xiàn)美麗無處不在,每一株嫩芽、每一片花瓣都是那么鮮活靈動。在漫山春染的景致中,尤愛那懸崖峭壁上一葉獨俏的獨根草,竟然在巖石的裂縫中開出淡淡的小花來,它沒有“桃花依舊笑春風”的驚艷,也沒有“沾衣欲濕杏花雨”的詩意,也很少有人能注意到它,更不被人們所青睞,可它依舊神奇而又淡然的綻放著,對于它來說,那光禿禿的巖石就是它的整個世界,而對于巖石來講,它就是巖石的整個春天。生命,因為有靈動才美麗;美麗,因為有淡然才更具魅力。
春天來,讓我們帶著心靈去踏青,踏出個如花一樣美麗的生活歷程、踏出個如水一樣寧靜致遠的人生。春天來,柳已暗,花已明,讓我們帶著心靈走進春天、擁抱溫暖,讓春天在我們心中永恒!
清明節(jié)的作文1500字 篇3
很久你已經(jīng)不曾入我夢里了,昨夜,我又夢見了你,夢見我還在是個孩子,你歡天喜地地給我包包子吃,我吃完,轉身去尋你就再也尋不到了,猛然醒來,看見窗外點點的繁星,整個天空都像是你灼灼的目光在凝視我。
轉眼你離開我們已經(jīng)有五年了,五年中我對你的思念由濃到淡,由淡到慢慢忘卻。期間的辛苦只有我自己知曉。
那年的正月初二我回去看你,你躺在床上,骨瘦如柴,猶如風中的油燈,隨時可能熄滅,我卻固執(zhí)的喂你水餃吃,喂你牛奶喝,給你打點滴補充能量,并決絕的以為你還是很會像以往一樣慢慢就好起來了。正月初八我要上班了,到你的床頭和你道別,我無語,你卻安慰我說回去吧,我沒事,會好的,但說著說著就有淚滴落在你的被褥上,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多年后當我再次想起你的眼淚和臨別的不舍,禁不住潸然淚下。其實你心里很清楚自己撐不了多久了,只是你不想讓我?guī)е鵂繏焐下罚阅氵x擇了帶著遺憾離去。
正月十八,早上起來心口沒有由來的痛,下午父親打來電話說你剛剛落氣了,突然我就明白心口痛是因為你的離去,急急的趕回家中,望著躺在大紅棺木中的你,慈祥、安寧,就像剛剛睡著,讓人不忍打擾,只是你再也不能起來叫著我的乳名,再也不會給我做我喜歡的臘肉燉粉條,再也不會在夕陽的余輝中等著我的歸去,再也不會為我的愛女烘干打濕的衣褲…輕撫著你冰冷的面頰,為你整理好凌亂的白發(fā),一如每次回家我都會給你做的常規(guī)課,仿佛你不曾離去。
之后是悲傷,守靈,是追悼,是送葬,你的葬禮龐大而又氣派,在方圓十里首屈一指,只是你靜靜的躺在棺木中,默默接受者每個前來吊唁的人的膜拜,再也感受不到那份熱烈與尊重,再也不會和我們親卻的打招呼,再也不會為兒孫們的相聚忙前忙后,當你的棺木重重合上,由專業(yè)的人閉棺,然后由八大金剛抬到事先選好的墓地,當你大紅的棺木緩緩落入大地,當你的棺木被厚厚的塵土覆蓋的哪一剎那,我才明白你是真的離我而去了,一去不回,背后再也沒有了你殷殷的目光,再也沒有了那個被我叫著奶奶的人。于是我遠離了熱鬧的送葬的隊伍,任憑淚水奪眶而出。
參加完你的葬禮回到宜昌,獨自坐在電腦前,很想為你寫點什么,只是手指在鍵盤上起起落落,心中卻被淚水淹沒,寫不出半個文字,聽著一曲《離別》,歌曲如排山倒海將我掩埋,在隨后的無聲的夜里,我淚流滿面,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回想起和你相處的點點滴滴,回想起夏夜的星空下你的蒲扇為我送涼驅蚊,回想起你85歲到宜昌一口氣爬上8樓沒有絲毫的喘息,回想起你這一生,回想起自己一直為了所謂的理想泊在他鄉(xiāng),為了所謂名利掙扎生存,卻不曾想過多在你健在時抽空回去多陪陪你。黑暗中我任憑淚水縱橫,卻不曾抬手一擷。
因了曾爺爺?shù)拈_明,加之家道殷實,你有過一段頗為快樂的童年時光,你7歲被送去讀私塾,學堂里就你們姐妹三是女孩子,兒時在夏夜的星空下,你時常給我講述那段光輝歲月,你一襲旗袍,一匹白馬闖學堂,令很多紈绔子弟都刮目相看,曾爺爺特別反對女孩裹腳,所以只要曾爺爺一到家,就幫你把腳上纏著的里三層外三層的白布給謝了,當然背后傳來的是曾祖母的一片責罵聲,所以你雖是舊時女子,但有一雙不大不小的腳,就是這雙不大不小的腳領著一群孩子,在那個兵慌馬亂的年代東躲西藏,躲了日本鬼子又躲國民軍,就是這雙不大不小的腳忙了田間地頭又忙鍋碗瓢盆,硬是把一家老小的生活打理得豐衣足食,就是這雙不大不小的腳讓你邁過舊社會步入新社會。享受你們那代人不曾享受過的幸福時光。你像一個小女人一樣洗衣做飯、喂豬把狗,轉頭又像一個莊稼漢一樣插秧割谷、耕田犁地,你永不停歇,你永不疲倦,仿佛永遠有用不完的力,使不完的勁。
16歲的你已經(jīng)出落得娉娉婷婷,高挑的個子,白皙的皮膚,江南女子的典雅俊美在你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招了做裁縫的爺爺為上門女婿,爺爺個子矮小,家中兄弟眾多,但有著極好的心腸和一身好手藝,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爺爺用一雙巧手給東家縫給西家補,養(yǎng)活了7個兒女,沒讓你受一點委屈,如果單純從身高的角度你們是極不般配的一對,女人高大男人矮小,上大學時讀到一篇文章叫《高個子女人和她的矮個子丈夫》,我仿佛覺得那就是專門寫給你看的,我拿回家去給你看,那時爺爺已經(jīng)離世多年了,你拿了老花鏡一字一句的讀著,讀后是長久的沉默,仿佛又回到了你和爺爺相濡以沫的那些年輕的歲月。
你一生共生育了12個兒女,由于疾病和戰(zhàn)亂的原因,最后只有兩男5女養(yǎng)大成人,其他5個大多長到2、3歲便夭折了,很多次你獨自掩埋了兒女的尸骨,等著在外做工的爺爺回家告訴他孩子沒了,那份凄涼與無奈是生長在新時代的我們無法讀懂。
清明節(jié)的作文1500字 篇4
在清明節(jié)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jié)令食品。
由于寒食節(jié)與清明節(jié)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jié)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jù)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jù)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后,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征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后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干后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jù)說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jié)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jié)最有特色的節(jié)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jié)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清明節(jié)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重要的“八節(jié)”(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五號,但其節(jié)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的起源,據(jù)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jié),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xiàn)在已失傳的節(jié)日??寒食節(jié)說起。
寒食節(jié),又稱熟食節(jié)、禁煙節(jié),冷節(jié)。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jié)日的主要節(jié)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jié)相傳是源于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背著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于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愿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以后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jié)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jié)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鉆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jié)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鉆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吨芏Y?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笨梢姰敃r是搖著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后,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lián)系,成了寒食節(jié),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節(jié)中了。
寒食節(jié)習俗,有上墳、效游、斗雞子、蕩秋千、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后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xù)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短茣酚浽疲骸伴_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jīng)》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彼吻f季!峨u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于塋樹。其去鄉(xiāng)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游。”
《荊楚歲時記》:“(寒食)斗雞,鏤雞子(雞蛋),斗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斗雞與斗雞蛋之戲了。斗雞今多見,斗雞蛋多是鄉(xiāng)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游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斗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1ou,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fā)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jié)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寒食打秋干,據(jù)《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這恐怕只是傳說而已。劉向《別錄》記打秋千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睜裤^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于清明節(jié)氣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蕩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jié)便由一個單純的農(nóng)業(yè)節(jié)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jié)日了,寒食節(jié)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并保存于清明節(jié)中。
清明節(jié)的作文1500字 篇5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用他的詩句,表達出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每年的清明節(jié),春回大地,草木長出嫩芽,滿目蔥翠,一派生機,人們便趁著這美好的春光,上山掃墓,拜祭祖先。印象中,幾乎每年的清明節(jié)都會下著蒙蒙的小雨,三五成群,爭先落后地從天上飄下來,落在手上、身上、臉上,清涼清涼的,散發(fā)著春的氣息。 依稀記得小時候,是很喜歡過清明的。因為過清明節(jié),就意味著有好多好東西吃了。那天早上,一家人會早早地起床,大人就在廚房忙活開了,因為在外出掃墓之前,是要先在家里拜祭祖先的。滿桌子的菜,有魚有肉,還有很多粿類。其中不可不提的就是樸籽粿了。據(jù)說,粕籽粿是為記念先人在鬧饑荒之時用粕籽充饑,對粕籽感恩之情。香噴噴的樸籽粿,呈現(xiàn)出嫩嫩的綠色,那是用艾草的嫩葉和米舂粉,發(fā)酵配糖,裝入桃形陶制粿印或小碗蒸熟后吃的粿品。每咬一口,就能感覺到春天蓬勃向上的氣息。每一次吃粕籽粿,我的心里總是會有一種滿滿的充實感。那是大米的清香夾著樸籽的甘甜,還有獲得成果的喜悅。
清明的前幾天,總是我到樸籽樹那里把嫩嫩的樸籽葉摘下來,滿滿的一籃子,細心地洗凈、晾干、切碎。然后不遠萬里提著它和白花花的糯米到隔壁村磨漿。那個時候,老是覺得路那么長,東西又那么重,仿佛走不到盡頭似的。由于磨漿的石磨不是每家都有的。所以那幾天,石磨前每天一大早就排起長龍,大家都早早地起床在那里等著了。去的時候是樸籽葉和糯米,回來的時候就變成了濃濃的綠色的漿水;貋淼臅r候,還要用白糖和發(fā)酵粉調和,一勺一勺盛在陶粿盞里下鍋蒸。對于所乘的漿水的量的多少,也是很有講究的,少了,就不好看了。多了,等它們蒸完發(fā)酵,就全部都溢出來了。每次家里蒸樸籽粿時,我喜歡伸長脖子望著灶臺,總覺得等待粿蒸熟是一件漫長的事情,迫不及待想看看自己的成果。媽媽說,做得最好的時候就是在上面的粿都剛好裂開了,那是咧開嘴笑了。看到它們的時候,我也咧開嘴笑了。
吃過豐盛的早飯,就要去掃墓了。天空中總會飄著無數(shù)的雨精靈,平時總是撐著傘的我們,這時候卻把傘給收了起來。難得可以與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這時候就別帶著傘煞風景了。踩著自行車一家人從家里來到山下,一路上有說有笑,真是神清氣爽。
到了山下,不用說,接下來的事情便是掃墓了。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走,別有一番情趣,山上有很多花都開了,大大小小,姹紫嫣紅的。我想,這就是為什么人們會選擇在掃墓的時候踏春吧!
走了一段時間,終于來到了爺爺?shù)哪贡,開始準備祭拜了。其實,我們將掃墓稱為“掛紙”。到了墳地,把墳上的雜草除盡, 墳堆上土少的地方再用土填起,只見爸爸鄭重其事地從袋子里拿出香燭,然后把水果三牲餅食排列好,把小酒杯添 滿,再上香致意,接著用五彩紙條遍插墳頭。白桃粿也是其中的祭品之一。聽爸爸說那是為了表達對先人的哀思,所以把桃粿做成白,然后點紅點。
小時候常常幫著媽媽做桃粿,把糯米飯、切成丁的濕香菇、蝦米、豬肉、炒香去外衣的花生仁、切碎的生蒜,一起下油鍋爆香,調入味精,胡椒粉、魚露,即成白桃粿餡。粳米粉沖開水做成白桃粿皮,把白桃粿皮搓成長條,捏一小塊,壓成圓薄皮,包上餡,然后用粿印印出,上蒸籠蒸熟即可,也可在吃前略微用油煎香。其實,一般我們吃到的都是紅桃粿。唯一的不同之處只是把粿皮做成紅色的,因為紅桃粿是辦喜事的時候要用到的,所以比較常見。
另外必不可少的,就是糖蔥薄餅了。
潮汕地區(qū),清明有食薄餅的習俗,據(jù)說是從古代的寒食節(jié)習俗沿變而來的。潮汕薄餅分餅皮、餡料兩部分,食時用餅皮卷餡料成圓筒狀就食。餅皮是用面粉拌水攪成粘糊狀,在熱鑊中烙成一張張圓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紙。餡分為咸、甜兩種。咸餡,是用豆芽、韭菜,配蛋絲、肉絲、香菇絲混合成餡;甜餡,是用“糖蔥”為餡,具有潮汕獨特風味。糖蔥,又稱蔥糖,是用白糖和麥芽糖經(jīng)過特殊加工而成的,雪白松脆,入口即散。
祭拜的時候,要刷新墓碑字,除先人名字用綠色油刷外,其余的字都用紅色油涂寫。祭祀將畢時,就要壓紙鏹,分別壓于碑頂和墳身上。如果是去年清明節(jié)后才修的新墳,碑石頂端要壓下十二張宴幣,若為閏月則壓下十三張,作為給亡人陰間花費之用。墳身上也要壓上五至七層紙鏹。今年壓多寬,明年就多寬,不能擴大和縮小,據(jù)說這是死者還“地租”的范圍。如果是去年新修的墳今年掃墓就稱作為“新社”,要壓紅白紙鏹,以后每年壓的便用白紙條。
另外,掃墓的同時,也要祭拜長期站在一旁守護墓地及祖先安靈的土地公(有一塊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勞,更有感恩圖報的意思。 掃墓完畢的時候,要把冥紙小心翼翼地在墳前燒完。然后,一家人就可以開開心心地去踏青了。
清明節(jié)的作文1500字 篇6
唐朝清明節(jié) 在唐朝,上墳掃墓、改火、治蠶室、斗雞、打馬球、蹴鞠、拔河、蕩秋千、宴飲、踏青、插柳等,都已成了清明的習俗活動。
踏青
踏青活動在唐朝尤為盛行,清明踏青之盛況, 唐朝詩人杜甫就曾記載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鼻О倌陙,踏青漸成一種儀式,“逢春不游樂,但恐是癡人!卑拙右椎摹洞河巍吩娬沁@種心境的寫照。
拔河
唐朝以前,拔河從軍營傳到民間,到唐朝又從民間進入宮廷,致使這一運動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極為提倡,并在朝野、民間盛行!斗馐下勔娪洝分杏涊d:
拔河,古謂之牽鉤,襄、漢風俗以正月望日為之。相傳楚將伐吳,以為教戰(zhàn)。
《封氏聞見記》還記載,唐朝拔河采用的是木麻制繩,繩長約為40丈到50丈。典籍里還詳細描述了唐朝拔河運動的盛況。唐中宗與唐玄宗時期,朝廷對拔河運動十分推崇,該運動因此在皇宮內外非常盛行。
710年清明,唐中宗李顯移駕梨園球場,在這里舉行宮女、大臣的拔河比賽。韋皇后以及愛女安樂公主也前來觀看。
唐中宗下令文武三品以上分朋拔河,以預祝今年豐收。據(jù)載,韋皇后當場指定:中書門下省蕭至忠、韋巨源、唐休璟三位大臣和五位將軍為西隊,尚書省七位大臣以及兩位駙馬為東隊。中書令蕭至忠眼見西隊多是六七十歲的老頭,還少一人,急忙奏請重新分定。
安樂公主護夫心切,因為夫婿駙馬武延秀在參賽東隊,便搶先表態(tài),死活不肯變動。皇上見愛女堅持,也就沒有更改,蕭至忠只好遵旨比賽。
一聲鼓響,參賽雙方齊力拉繩。僵持不一會,西隊輸慘,可憐六七十歲的唐休璟、韋巨源二人,隨著繩子仆倒在地,久久爬不起來。唐中宗、韋后、公主以及宮女們無不大笑起來。
唐玄宗李隆基也喜歡拔河比賽。唐人封演《封氏聞見記》載,在長安京城,唐玄宗舉辦了一次千人拔河賽事。千人聚集,“喧呼動地,蕃客士庶觀者,莫不震駭”。
當時李隆基賦詩《觀拔河俗戲》描摹了這次千人拔河的盛況:
壯徒恒賈勇,拔拒抵長河。
欲練英雄志,須明勝負多。
噪齊山岌嶪,氣作水騰波。
預期年歲稔,先此樂時和。
進士河東薛勝在《拔河賦》中言:
皇帝大夸胡人,以八方平泰,百戲繁會,令壯士千人分為兩隊,名曰拔河于內,實耀武于外。
斗雞
除了拔河,唐朝的寒食節(jié)更盛行斗雞游戲。我國斗雞習俗可謂是歷史悠久,在《戰(zhàn)國策》 《史記》 《漢書》等史籍中提到的斗雞典故甚多。
之后又有《鄴都故事》記載:“魏明帝太和中筑斗雞臺!辈苤灿^斗雞后作了樂府雜曲辭《斗雞篇》。到了唐朝,寒食節(jié)斗雞已成為皇宮中不能缺少的娛樂項目之一。
斗雞是一種觀賞兩只或數(shù)只雞相斗的游戲項目。斗雞由清明那天開始,一直斗到夏至為止。斗雞游戲起源于隋代,到了唐朝更加盛行。
據(jù)隋代杜臺卿著《玉燭寶典》記載:
寒食節(jié)城市尤多斗雞斗卵之戲。
人們不惜重資購買健斗之雞,調習既嫻,至期登場。斗雞時,人們把五色幔蓋在籠上,背場開籠,有敢臨陣爭斗的雞,任它們飲啄自如。如果多至三四百只雞且不懼怕的雞,這只雞就穩(wěn)操勝券了。
斗勝的雞用彩線結成小球,分別纏在頸部和膀部,入籠迎歸。雞的主人所獲得的珠翠羅綺不下于百兩黃金。由此可見,當時斗雞場面是何其壯觀。
斗雞之戲在歷史上可以說是經(jīng)久不衰。據(jù)劉肅所撰的《大唐新語》記載:太守戡內難作為御史大夫,有《詠雞》詩,可謂是一幅繪影繪聲的斗雞圖。
寒食東郊道,陽溝競草籠。
花冠偏照日,芥羽正生風,
顧敵知心勇,先鳴覺氣雄。
長翹頻掃陣,利距屢通中。
飛毛遍綠野,灑血漬芳叢。
雖云百戰(zhàn)勝,會自不論功。
另據(jù)唐朝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威遠有個叫臧平的人,愛好斗雞。他有一只高于普通雞數(shù)寸的無敵公雞。威遠監(jiān)軍強行買了下來,讓它參加寒食節(jié)斗雞。此雞威猛異常,無雞可敵。唐穆宗龍顏大悅,賜給威遠監(jiān)軍百匹帛。
關于寒食清明節(jié)斗雞,斗最有趣味的是唐玄宗與賈昌的故事。據(jù)說,賈昌的父親賈忠是皇帝近身侍衛(wèi),力大無比,可以拽起一頭公牛摔它個肚朝天。后來在誅滅韋氏家族的變亂中,賈忠立下了大功,深受皇帝的寵信。
賈昌在子承父業(yè)習武的同時,7歲就學會了各種鳥語。唐玄宗愛好廣泛,除了詩歌音樂,舞蹈美色,還有斗雞。居然搜羅了上千只公雞,選派了500名御林軍專門馴雞。
每年清明舉行斗雞賽事。如此一來,竟成時尚。
賈昌憑借精通鳥語的天賦,馴養(yǎng)斗雞,很有章法,恰好被唐玄宗發(fā)現(xiàn),就把他召進宮里,當了500名馴雞御林軍的總頭領兼總教練,授予“神雞童”的稱號。
據(jù)《東城老父傳》中記載:每當?shù)搅硕冯u的的日子,唐玄宗都會讓宮廷樂隊集體出動,后宮的佳麗也紛紛出場。賈昌則頭戴雕翠金華冠,身穿錦繡襦褲,手執(zhí)鐸拂,引導群雞氣宇軒昂地走到場地中間。在賈昌的指揮下,群雞進退有度,顧盼神飛,勇往直前,不啄得對手雞血長流不罷休。
戰(zhàn)斗結束后,賈昌命令群雞按勝負關系列隊,接受玄宗檢閱,然后再整齊劃一地回到雞坊之中。
清明節(jié)的作文1500字 篇7
清明節(jié)是中國三大鬼節(jié)之一(另外兩個鬼節(jié)是七月十五、十月一)!肮砉(jié)”即是悼念亡人之節(jié),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節(jié)日相對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參與者是全體國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jié)日祭拜先人亡魂。從唐朝開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便于歸鄉(xiāng)掃墓。據(jù)宋《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jié),“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眳⒓訏吣拐咭膊幌弈信腿藬(shù),往往傾家出動。這樣清明前后的掃墓活動常成為社會全體親身參與的事,數(shù)日內郊野間人群往來不絕,規(guī)模極盛。
祭祀的對象。作為鬼節(jié),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親人,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節(jié)屬于鬼節(jié)而通常不被冠以鬼節(jié)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親近者的亡魂,重在表達孝思親情。另外兩個鬼節(jié)則連惡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撫鬼魂,不讓它們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地方也有清明節(jié)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舊俗就有在清明節(jié)舉行的專祭厲鬼的祭臺會儀式,祭祀那些餓鬼、幽鬼孤魂,防止它們成為惡鬼作亂。這種祭臺叫祭厲臺。舊上海還有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迎請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節(jié)這天,城隍神要坐大轎出巡祭厲臺,以賑濟安撫孤魂野鬼,其場面十分盛大熱鬧。
祭祀的時間。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異。舊時,北京人祭掃墳墓不在清明當天,而在臨近清明的“單日”進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墓。浙江麗水一帶則在清明節(jié)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圍內掃墓,稱為“前三后四”。在山東,舊時,多數(shù)地區(qū)在清明當天掃墓,少數(shù)地區(qū)如諸城,在寒食這天掃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內掃墓;現(xiàn)在,一般都在清明這天去掃墓。晉南人則將掃墓的時間分為兩次。一次在清明前幾天,是各家分頭去掃墓。第二次是在清明當天,一個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掃墓時間,新墳舊墳有別。凡是新近過世的,過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沒做過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節(jié)這天請僧道誦經(jīng)做法事或道場。如果是老墳并已做過法事或道場,掃墓不一定在清明當天,可以前后放寬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圍,俗謂:“前七后八,陰司放假。”意思是過早或過遲都會失靈。
祭祀的場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離祭祀對象最近,容易引起親近的感覺,使生者對死者的孝思親情得到更好的表達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種形式是祠堂祭,又稱廟祭,是一個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開會聚餐等,這種祭祀是團聚族人的一種方式。還有一種情況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趕回家鄉(xiāng)掃墓,就在山上或高處面對家鄉(xiāng)的方向遙祭。
祭祀的方式或項目。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項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
掃墓時首先整修墳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這種行為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亡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后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的關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輕忽的一項祭奠內容!肚逋ǘY》把修整墳墓解釋為“掃墓”名稱的來由:“歲,寒食及霜降節(jié),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
過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響,紙錢不焚燒,而是掛在墓地的小樹上、竹竿上,或用石塊、坷垃壓在墳墓邊。宋莊季!峨u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于塋樹。其去鄉(xiāng)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謂之掰錢!边@樣,凡是祭掃過的墳墓就有紙幡飄飄,構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觀。沒有紙錢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墳了。后來,一般不再講究禁火,就把紙錢燒掉。舊時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燒包袱”。所謂“包袱”,被祭祀者當作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的“包袱皮”,即用白紙糊的一個大口袋。這口袋有兩種樣式:一種是有圖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蓮座牌位,寫上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云山老大人”字樣。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張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包袱里裝有各種冥錢。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種各地不同,都是當?shù)厝苏J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經(jīng)濟能力能拿得出來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時令的特色食品。
【有關清明節(jié)的作文1500字匯編7篇】相關文章:
有關清明節(jié)的作文(匯編15篇)09-07
有關清明節(jié)作文匯編八篇03-25
有關清明節(jié)的作文【熱】09-19
有關清明節(jié)的作文【推薦】09-19
有關清明節(jié)的作文【薦】09-19
有關清明節(jié)的作文【精】09-18
【推薦】有關清明節(jié)的作文09-18
【熱】有關清明節(jié)的作文09-18
【精】有關清明節(jié)的作文09-18
有關清明節(jié)的作文【熱門】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