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乱com|久久婷婷午夜精品二区|一道本国产不卡视频|国产孕妇故爱A级高清片免费看

<tbody id="geoqw"></tbody>
  • <center id="geoqw"></center>
  • <menu id="geoqw"></menu>
  • <center id="geoqw"></center>
    
    <menu id="geoqw"></menu>
  • 中華五千年著名的歷史典故

    時間:2023-01-17 16:34:20 王娟 歷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華五千年著名的歷史典故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yōu)秀的典故吧,要準確理解有關典故的正確含義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錯,用偏,產(chǎn)生笑話,影響意思表達,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典故?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華五千年著名的歷史典故,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華五千年著名的歷史典故

      中華五千年著名的歷史典故 篇1

      1、大約四千多年前,軒轅(即黃帝)聯(lián)合炎帝戰(zhàn)勝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之后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為中原地區(qū)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后人將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又稱為“炎黃子孫”。

      2、堯是黃帝以后比較著名部落聯(lián)盟首領,堯去世后,舜建議把帝位讓給堯的兒子丹朱,諸侯不拜丹朱卻拜舜,推舜為帝。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

      3、鯀的兒子禹采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

      4、禹禪讓帝位給伯益,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自此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堯”、“桀驁不馴”都出于此人。

      6、“湯”以“網(wǎng)開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擁戴,后打敗夏桀,滅夏建商;湯又名成湯,是堯舜時期契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開國功臣,也是中國第一位賢臣,歷史上被視為臣道的楷模,后輔佐“外丙、仲壬、太甲”三王執(zhí)政,親作《伊訓》、《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從商朝開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紂和夏桀一樣是典型的暴君,歷史上有“桀紂”并稱。紂創(chuàng)造了“炮烙”、“蠆池”等刑罰,造“鹿臺、酒池、肉林”,勞民傷財,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稱周文王,實施仁政,有太顛、辛甲大夫、閎夭、散宜生等賢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輔佐下奠定了滅商的.基礎,著有《周易》,將八卦演為64卦,并做卦辭、辭。

      11、殷商“讒言進用,忠良遠黜”,比干被挖心、萁)子裝瘋、微子出走,周武王興兵伐紂,奴隸倒戈,紂王鹿臺自焚,奸臣惡來、費忠被斬首,殷商滅亡,周王朝誕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齊、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魯,后有周公輔成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難求妃子(褒姒)笑,烽火連臺戲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都鎬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太子即位,為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13、東周在歷史上分為“春秋”“戰(zhàn)國”兩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齊桓公,與后來的晉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莊公一起,在歷史上被稱為“春秋五霸”。

      14、“管鮑之交”指春秋時期,齊國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子牙之交。

      15、“秦晉之好”指秦穆公幫助流亡在秦國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并將自己的女兒文嬴嫁給了重耳,成就了“秦晉之好”。

      16、鼎是古代國家權力的象征,楚莊公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于此。

      17、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歷經(jīng)22年,復仇雪恨滅吳國,成為春秋時代最后一個霸主。

      18、范蠡,是勾踐成霸業(yè)的主要謀士,跟隨勾踐20多年,殫精竭慮。相傳范蠡獻美女西施于吳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滅吳。勾踐成霸業(yè)后,尊其為上將軍。但范蠡認為:“大名之后,難以久居”,認為越王“可與同患,難與處安”,后攜西施隱退到陶邑經(jīng)商,身家巨萬,人稱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為保護神。

      19、“三家分晉”:春秋時期,晉國的兵力雖然強大,但“政出多門”不能統(tǒng)一力量重振霸業(yè),多年后被“韓、趙、魏”三家分割而亡。

      20、商鞅變法:商鞅,原名公孫鞅,秦孝公期間,其通過變法使秦國變的強大,但因執(zhí)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車裂之刑(五馬分尸)將其處死,可謂商鞅“作繭自縛”。

      21、孫臏與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獻讒言于魏帝,并將孫臏的髕骨挖掉,孫臏裝瘋被齊國營救,后有“圍魏救趙”的事跡,并在一次戰(zhàn)役中設計大敗魏軍,誅殺了龐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此事給后人的啟示。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22、戰(zhàn)國時期四大公子: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23、自秦孝公起,強大的秦國便有了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便“合縱”抗秦,秦謀士張儀“連橫”散聯(lián)盟,為秦國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24、屈原愛國投江,屈原名平,楚國王室貴族,我國偉大的詩人,政治家、思想家,愛國人士,因遭讒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國家(楚國)淪亡,抱石自投汨羅江,百姓乘舟尋尸不遇,為防魚兒蠶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為賽龍舟、包粽子。屈原著有《離騷》、《天問》、《九章》等愛國詩篇,被后人整理為《楚辭》流傳至今。

      25、藺相如完璧歸趙,廉頗負荊請罪。

      26、趙括紙上談兵:秦國攻打趙國,老將廉頗據(jù)守,秦無策,后秦使離間之計,調(diào)離了廉頗,趙國任趙括統(tǒng)兵,此人只識紙上談兵,并無實戰(zhàn)之能,被秦將白起打敗,40萬趙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殺于長平,成為歷史上的一大慘案。

      27、毛遂自薦:毛遂,趙國平原君趙勝門客,因秦攻打趙國時,說服楚國合縱抗秦,而“鋒芒畢露”且“脫穎而出”,“穎”指錐子的柄。

      28、信陵君竊符救趙:戰(zhàn)國時期,秦國圍攻趙都邯鄲,平原君一面與楚合縱(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國威脅未允,信陵君竊取兵符,假魏王將令出兵救趙,事成后留在趙國未歸。

      29、荊軻刺秦王:秦王嬴政執(zhí)政后,滅韓、趙,并攻占燕國,燕國太子丹派勇士荊軻刺殺秦王,“圖窮匕見”,刺殺未果,丟了性命,可他英勇機智、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精神永垂青史。

      30、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秦王先后滅韓、趙、燕、魏、楚、齊山東六國,實現(xiàn)了中國的統(tǒng)一,并決定采用皇帝的稱號,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專制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統(tǒng)治,地方實行郡縣制,同時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議,“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為抵御匈奴的侵犯,修筑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另一方面又焚書坑儒,大興土木,橫征暴斂,導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后不久便被農(nóng)民義軍推翻。

      中華五千年著名的歷史典故 篇2

      1、立雪程門:禪宗二祖慧可初次參見菩提達摩(中國佛教禪宗創(chuàng)始人),夜間適逢雨雪交加。但他從師心切,不為所動,恭候不懈。至天明,積雪已沒及膝蓋。菩提達摩見其求道誠篤,終于收他為弟子,授予《楞伽經(jīng)》四卷。唐方干《贈江南僧》所云“繼后傳衣者,還需立雪中”,即詠此事。我國古代崇儒,佛家故事流傳不廣,另有儒者立雪故事,則為世所廣傳,即宋代學者楊時事。楊時被尊為龜山先生,通經(jīng)史,能詩文。早年中進士后調(diào)官不赴,遠從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為師。一日往謁程頤,程頤方暝目而坐,楊時與同學游酢侍立一旁。及至程覺醒,二人鵠立多時,門外積雪已一尺。謝應芳《楊龜山祠》詩,有“卓彼文靖(楊時死后謚“文靖”)公,早立程門雪”句,正指此。后遂以“立雪程門”喻尊師重道之誠。(典見《景德傳燈錄》、《宋史楊時傳》)

      2、一字師:古代文人重視詩文語句的錘煉,常常為了一句一字而反復琢磨,一再推敲。杜甫詩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賈島所謂“呤成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均極能表明詩人在語言上所下的功夫。晚唐詩僧齊己作《早梅》詩,前四句云:“萬木凍欲折,孤根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痹姵珊螅杂X尚不滿意,就求教于鄭谷,鄭谷將“數(shù)”改為“一”,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為“一字師”。后人因稱改一字而使全篇生輝者為一字師。(典見《五代史補》

      3、筆掃千軍:唐天寶十四載(755)春,杜甫曾作古風《醉歌行》,安慰落第歸來的從侄杜勤“暫蹶霜蹄未為失”,并贊賞其文章和書法:“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币庋云湮膭莺坪玻路ㄐ蹨。后因以“筆掃千軍”喻書法卓絕或詩文雄鍵剛勁。如元無名氏雜劇《蘇子瞻醉寫赤壁賦》中說:“韓吏部,李翰林,他兩個文施翰墨,筆掃千軍!保ǖ湟姟抖殴げ考

      4、才高八斗:南朝宋詩人謝靈運以善于刻畫自然景物著稱,是山水詩派的創(chuàng)始者。曾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辈苤,字子建,曹操之子,生前封陳王,死后謚號思,故世稱陳思王。他的文學才能,為當時和后世所推重。所以謝靈運在自負的同時,又對曹植作了高度的評價。后人因稱才學出眾者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如唐李商隱《可嘆》:“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又唐徐夤《獻內(nèi)翰楊侍郎》:“欲言溫暑三緘口,閑賦宮詞八斗才!保ǖ湟姟赌鲜分x靈運傳》,《釋常談》漢)

      5、七步成詩:三國時杰出詩人曹植,自幼富于才華,曾深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同母兄曹丕稱帝后,挾嫌猜忌,時加迫害。曹丕曾命他于七步中作詩,不成則行大法,曹植應聲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詩中以“煮豆燃萁”為喻,指責曹丕手足相殘。曹丕聽后深為慚愧。后因以“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逼,又以“七步成詩”稱人的文思敏捷。(典見《世說新語文學》)漢語

      6、八叉成詩:晚唐詩人溫庭筠,詞藻艷麗,與李商隱齊名,世稱“溫李”。唐代科舉重視詩賦律對,溫庭筠每入試作賦,只須叉手(兩手相拱)沉思八次,即可吟成八韻,故而人稱“溫八叉”。另說溫庭筠應試時,從不起草,往往雙手籠袖憑幾,一吟即成一韻,故稱為“溫八吟”。后人即以“八叉”喻才思敏捷。明解縉《贈虞生》詩“文章倚馬待,詩句八叉成”,即用此典。(典見《北夢瑣言》、《唐摭言》、《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7、長安居大不易:白居易是唐代卓越的大詩人,他年青時期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為了找名人揄揚、引薦,曾經(jīng)攜詩卷,拜謁前輩詩人顧況。顧況見名刺,上書“白居易”,蹙眉作諧語道:“長安百物昂貴,居大不易!毙棺x詩卷,其第一首為《賦得古原草送別》,起四句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詩句質(zhì)而不俚,形象鮮明,富于哲理。顧況不禁大為贊許,笑道:“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難!老夫前言戲之耳。”從此大為推薦延譽,白居易因之聲名大振,不久考取了進士。(典見《幽閑鼓吹》、《唐摭言》、《唐才子傳》)

      8、洛陽紙貴:西晉作家左思,以十年時間寫成《三都賦》,初不為時人賞識。后來左思攜此拜見當時的名士皇甫謐,皇甫謐閱后大為稱賞,親自為之作序,張載、劉逵也為《三都賦》作注,張華把左思譽為東漢著名辭賦家班固、張衡一流人物。班、張諸人均是當時文壇領袖,左思因此聲名大振,他的.《三都賦》也為豪門富家爭相傳抄,京都洛陽一時為之紙貴。后人因常以“洛陽紙貴”形容文章的廣泛傳播或被人推重。元稹《和觀放榜詩》中的“都中紙貴流傳后,海外金填姓字時”一聯(lián)的上句,即用此典。(典見《世說新語文學》、《晉書左思傳》

      9、一字千金:戰(zhàn)國末年,秦相國呂不韋秉政,有家僮萬人、食客三千。他命門客各著其所聞,匯集為《呂氏春秋》一書。書成,呂不韋令公布于咸陽城門,同時懸千金于其上,聲稱有能增刪一字者,賞千金。西漢時,淮南王劉安撰《淮南子》,亦仿效此法,懸千金以征求意見。后代遂以“一字千金”喻文學作品或書法的造詣深湛。如梁朝詩歌理論家鐘嶸的《詩品》,稱贊《古詩十九首》:“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保ǖ湟姟妒酚泤尾豁f列傳》)

      10、高山流水: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遙深,常人難解,僅鐘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贊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辈佬种驹诹魉娮悠趪@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鐘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亦指樂曲絕妙。如董解元《西廂記》有“不是秦箏合眾聽,高山流水少知音”句。明馮夢龍編《警世通言》中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小說一篇。(典見《列子湯問》、《呂氏春秋本味》)

      中華五千年著名的歷史典故 篇3

      1、高山流水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搖深,常人難解,僅鐘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贊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鐘子期嘆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焙髞礴娮悠谌ナ,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

      2、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意思說,我一定勤勤懇懇,不辭勞苦,小心謹慎地辦事,為國家大事用盡我的力量,一直到死為止。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后,昏庸無能的劉禪繼位,他只知享樂,不知如何管理國家,就把國內(nèi)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一 面聯(lián)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準備第二次北伐,在第二次北伐前夕給后主寫《后出師表》表示自己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

      3、莊周夢蝶

      戰(zhàn)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肚f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后,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后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

      唐李商隱名作《錦瑟》云:“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痹娭蓄~聯(lián)即用此典。

      4、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協(xié)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古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蔽涞蹮o限神往,嘆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

      武帝召見,納入后宮,即后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皟A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作品中引用甚多。

      5、既生瑜,何生亮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以其經(jīng)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為演義黨所不齒。原因很簡單,因為其沒有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一個才能和智謀都高過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討教,而是選擇了嫉妒和想方設法的與之爭斗甚至陷害,這種要不得的心態(tài)終究使自己心愿難遂下英年早逝。

      這句話來自三國演義,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為了抬高諸葛亮造的。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是著名的褒蜀,抑曹,貶吳的文學作品,歷史上的周瑜心胸寬廣深受孫權及文武百官乃至后世英雄的敬重與懷念。

      6、破鏡重圓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陳后主的妹妹樂昌公主。因見天下大亂,國亡無日?忠坏┩鰢,離亂之際,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zhí)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未幾,陳果為隋所滅。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仆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惫饕娫,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后,大為感動,終于讓他們夫婦團聚。

      后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后重新團圓。

      7、五弦琴

      晉代詩人陶淵明,雖不善琴,卻置“無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適之時,便撫琴以為寄托。宋代文學家歐陽修作《論琴貼》,自謂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張比一張名貴。但“官愈昌,琴愈貴,而意愈不樂!碑斊淙我牧昕h令時,日與青山綠水為鄰,故琴不佳而意自適;官至舍人,學士以后,奔走于塵土之間,名利場上,思緒昏亂,即彈奏名琴,也索然無趣了。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適,無玄也可!

      蘇軾《琴詩》云;“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匝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此均言聲音不在琴,其意均從陶淵明“無弦琴”一事翻出。典見《昭明太子集。陶靖傳》

      8、生子當如孫仲謀

      曹操與孫權相持于濡須,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見吳軍陣容整肅,孫權英武特別,深為羨慕。于是就發(fā)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贊語。這后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輩英賢,F(xiàn)多用來贊揚或激勵。如:某某真是有本事,“生子當如孫仲謀”;努力做事你一定也會有所成就。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9、人面桃花

      唐詩人崔護,資質(zhì)甚美,清明獨游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tài)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崔護以言挑之,不應。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惆悵之余,乃題詩于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后代詩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來后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10、白云蒼狗

      唐太宗大歷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職。詩人杜甫與王季友有交,憐憫他博學多才卻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離而去的不幸,作《可嘆》一詩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痹娨蕴焐细≡品采n黃的變化,比喻人生榮枯沉浮無常。

      “白云蒼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萬變。宋代詞人張元干有“白衣蒼狗變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塵”句。典見《杜工部集》。

      中華五千年著名的歷史典故 篇4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借故殺人。一天,廚師送上來熊掌燉得不透,他就殘忍地當場把廚師處死。正好,尸體被趙盾、士季兩位正直的大臣看見。他們了解情況后,非常氣憤,決定進宮去勸諫晉靈公。士季先去朝見,晉靈公從他的神色中看出是為自己殺廚師這件事而來的,便假裝沒有看見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來到屋檐下,晉靈公才瞟了他一眼,輕描談寫他說“我已經(jīng)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了,今后一定改正。”士季聽他這樣說,也就用溫和的態(tài)度道:”誰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確的勸諫,就是一個好的國君!钡,晉靈公并非是真正認識自己的過錯,行為殘暴依然故我。相國趙盾屢次勸諫,他不僅不聽,反而十分討厭,競派刺客去暗殺趙盾。不料刺客不愿去殺害正直忠貞的趙盾,寧可自殺。晉靈公見此事不成,便改變方法,假意請趙盾進宮赴宴,準備在席間殺他。但結(jié)果趙盾被衛(wèi)士救出,他的陰謀又未能得逞。最后這個作惡多端的國君,終于被一個名叫趙穿的人殺死。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釋義:“非”,不是!笆搿闭l。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賢人,誰能沒有過失?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羽,派部將潘璋把關羽殺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yè)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么學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踉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著對他開玩笑說:“現(xiàn)在,你的學識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

      呂蒙答道:“人別后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后來的人,便用“士別三日”這句話,來稱贊人離開后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1.《論語·顏淵篇》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敝俟唬骸坝弘m不敏,請事斯語矣!”

      2.《論語·衛(wèi)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釋就是說自己知道好的東西一定要告訴大家或者身邊的朋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鬃铀鶑娬{(diào)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xiàn)!八 钡朗恰叭省钡南麡O表現(xiàn),而其積極表現(xiàn)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墩撜Z》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鬃铀允侵溉藨斠詫Υ陨淼男袨闉閰⒄瘴飦韺Υ。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討厭的事物,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xiàn)。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于人。

      畫虎不成反類狗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故事:東漢初年伏波將軍馬援對子侄后輩教育十分嚴格,希望他們成為有用的.人才。他寫信《誡兄子嚴敦書》告誡他們,讓他們學龍伯高,就算學習的不成功也可以,刻鵠不成尚類鶩(就好像你雕刻一個天鵝,沒雕刻成功,最后也還能雕刻出一個類似鴨子的模樣出來)。而寧愿她們不要學習杜季良,不是因為他不好,而是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任用大夫文種、范蠡整頓國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國家轉(zhuǎn)弱為強,終于擊敗吳國,洗雪國恥。吳王夫差兵敗出逃,連續(xù)七次向越國求和,文種、范蠢堅持不允。夫差無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營中,信上寫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獵狗沒有用處了,就被殺了煮肉吃;敵國滅掉了,為戰(zhàn)勝敵人出謀獻策的謀臣沒有用處了,就被拋棄或鏟除。兩位大夫為什么不讓吳國保存下來,替自已留點余地呢?”文種、范蠡還是拒絕議和,夫差只好拔劍自刎。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fā)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范蠡投湖自殺了?墒沁^了不久,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上面寫著:“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蔽姆N此時方知范蠢并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種,臨別留下佩劍一把。文種見劍鞘上有“屬樓”二字,正是當年吳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劍。他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

      滿城盡帶黃金甲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是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黃巢寫的一首歌詠菊花的詩。黃巢年輕時,到京城長安應考,沒有考上。他在長安看到了朝廷的腐敗,憤慨地寫下了這首詩,表示了自己立志推翻唐王朝統(tǒng)治的決心。

      唐朝晚年,特別是唐宣宗以后的懿宗、僖宗,一味的只知道尋歡作樂。朝廷政治黑暗,民間賦稅繁重。貴族、官僚霸占了大量土地,老百姓卻沒有地種,只得到處流亡。有些地方發(fā)生了災荒,農(nóng)民靠吃草根樹葉過活,官吏卻照舊向他們催逼賦稅。廣大農(nóng)民已經(jīng)沒法活下去了。唐懿宗即位的那年,浙東地區(qū)就爆發(fā)了裘甫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公元868年,又發(fā)生了龐勛領導的桂林守軍的起義。

      鮑元875年,濮州(在今山東鄄城北)人王仙芝領導幾千人在長垣(在今河南新練)起義,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很快攻占了曹州(今山東曹縣)和濮州。附近農(nóng)民紛紛參加,起義隊伍一下子發(fā)展到幾萬人。

      黃巢是冤句(在今山東曹縣西北)人。他的家鄉(xiāng)正是王仙芝起義軍占領的地區(qū)。黃巢精通武藝,讀過經(jīng)書,販過私鹽,結(jié)交了不少江湖好漢。他本來就想推翻唐朝,這時看到王仙芝起義,就也組織幾千人,起兵響應,并加入了王仙芝的起義隊伍。

      王仙芝、黃巢在山東、河南一帶,到處攻打州縣,聲勢越來越大。朝廷派兵去鎮(zhèn)壓,可是老是吃敗仗。于是有些官員提議,把王仙芝招降過去。

      王仙芝官迷心竅,準備接受招安。這事給黃巢知道了。他去找王仙芝,憤怒地說:“當初我們立下大誓,一定要把天下那些害國害民的壞人掃清,F(xiàn)在事情還沒有成功,你卻想去做官,你怎么對得起這些弟兄!”

      黃巢越講越氣憤,忍不住拔出拳頭,朝王仙芝臉上狠狠打了一拳。黃巢不愿再跟從王仙芝,他帶領一支軍隊,開始單獨作戰(zhàn)。

      兩人一分兵,王仙芝的力量大大削弱。他一心想當官,多次派人向唐朝官員求降。唐朝官員見他已沒有多大能耐,便不再理會他。不久,王仙芝兵敗被殺,他留下的隊伍也趕去投奔黃巢了。

      兩支起義軍重新會合后,大家推黃巢為黃王,號“沖天大將軍”。黃巢開始設置官職,管理起義軍內(nèi)部的事務。從此,起義軍才算有了初步的組織。

      黃巢帶領起義軍,準備去攻打洛陽。唐僖宗急忙調(diào)兵遣將,增援洛陽。黃巢見唐軍兵力強大,就渡過淮河,向唐軍力量空虛的南方挺進。他們轉(zhuǎn)戰(zhàn)了大半個中國,一直打到了福州、廣州。

      黃巢到了廣州,沒想到那里發(fā)生瘟疫。起義軍將領勸黃巢離開南方,舉行北伐。于是,黃巢休整了一下隊伍,又帶兵北上。

      這時,起義軍已發(fā)展到幾十萬人,成了一支強大的隊伍。他們一路上勢如破竹,把各地的官軍打得一敗涂地,很快渡過了長江,隨后又渡過了淮河。

      鮑元880年十二月,黃巢打到了洛陽,洛陽官員馬上開城投降了。黃巢進城以后,由于起義軍紀律嚴明,洛陽城里商店照常營業(yè),街上完全跟平常一樣。

      黃巢又下令向潼關進軍。他的前鋒部隊很快到達了關外。起義軍都打著白旗,那些白旗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盡頭,簡直像一片白色的海洋。一會兒,黃巢來了,起義軍高聲大喊,好像晴天霹靂。駐守關外的唐軍看到這聲勢,嚇得各自逃命去了。

      潼關左面有個山谷,谷中有條小路直通關后。起義軍通過這條小路,繞到關后,前后夾攻,一下子攻破了潼關。

      潼關一破,整個長安亂成一團。唐僖宗騎了一匹快馬,由幾百個士兵保衛(wèi)著,慌慌張張地逃往成都去了。

      當天下午,黃巢帶領起義軍,開進長安。長安百姓興高采烈地歡迎起義軍進城,街道兩旁站滿了歡迎的人群。

      黃巢部下的大將尚讓,對歡迎的人說:“黃王起兵,都是為了百姓。我們決不像唐朝皇帝那樣,不把你們當人看待。大家安居樂業(yè),放心好了!比藗兟犃,都很感動。起義軍對罪大惡極的官僚,捉到就殺,但看到路旁的窮人,卻常把自己的東西送給他們。

      就在這年年底,黃巢在長安當了皇帝,國號叫大齊。長安成了起義軍的天下,黃巢也終于實現(xiàn)了“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是黃金甲”的愿望。

      新政權建立了,但黃巢控制的地方卻非常小,只有長安及其附近的幾小塊地方。原來黃巢一直流動作戰(zhàn),打下的地方,都沒有派兵把守。他一走,這些地方又全給敵人占領去了。

      唐僖宗逃到成都以后,就糾集軍隊,把長安包圍起來。幾十萬起義軍擠在這一小塊地方,日子一長,糧食都吃光了。就在起義軍出現(xiàn)嚴重困難的時刻,黃巢手下的一個大將朱溫投降了唐朝。

      這時,唐僖宗又調(diào)來了沙陀族的酋長李克用的騎兵。李克用帶領沙陀騎兵,和唐軍一道作戰(zhàn),擊敗了起義軍。

      黃巢見形勢不利,撤出了長安。一路上,他作戰(zhàn)又老是失利,最后退到泰山狼虎谷,兵敗自殺了。

      這次大起義歷時十年,從根本上動搖了唐朝的腐朽統(tǒng)治。沒有多久,唐朝就滅亡了。

      黃梁夢-竹籃打水一夢枕黃梁

      在唐代,有一位姓盧的讀書人。這一年,盧生要進京考取寶名,走到邯鄲時天已到中午了。于是,他在邯鄲北邊找了一家客店,住下來歇歇腳。恰巧,一位姓呂的道士呂翁也住在客店里。于是,盧生和呂翁就坐在一張席子上,說東道西地談起來。盧生看看自己身上破舊的衣服,嘆口氣說:“我是一個讀書人,本應當早早考取寶名,做上高官,痛痛快快過一生?墒俏覜]有趕上好運氣,直到現(xiàn)在還這樣窮困,真叫人傷心啊!”聽了盧生的話,呂翁笑了笑說:“我們這樣不是也很好嗎?不過你想得到榮華富貴,我可以滿足你的欲望!闭f著,從挎袋里掏出一個青磁枕頭,遞給盧生說:“你枕上這個枕頭睡一覺,就什么都有了!边@時,店主人正在生火做飯,洗好的黃梁米剛剛下到鍋里。盧生枕上呂翁給自己的青磁枕頭,不久就進入夢鄉(xiāng)。盧生夢見自己先是娶了一位富貴人家的小姐,妻子不但美貌動人,而且陪嫁了許多東西,家里很快富裕起來。第二年,他進京趕考考中了進士,不久又做了京城里的長官。后來,他因領兵打仗有功,受到皇帝的獎賞,并做了朝中最高的宰相官,掌握著朝中的大權。他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亭堂樓閣。出門有兵馬前呼后擁,回來后有美女陪伴。他有5個兒子,個個都有學問和才干,而且都做了官。他的5個兒子又生有十幾個孫子,真是子孫滿堂,福祿齊全,享受到了人間的奢華富貴生活。他一直活了80多歲,才辭官不做了。正在這時,一聲雞叫,盧生從夢中醒來。他睜眼一看,呂翁仍然坐在旁邊,自己身上還是那身破舊衣服。店主人家蒸煮的黃梁飯冒著熱氣,還沒有熟呢!

      現(xiàn)在,在邯鄲市北不遠處,還有盧生祠。人們還沿用“黃梁夢”、“夢黃梁”、“黃梁美夢”、“邯鄲夢”來比喻不切合實際的幻想,或是某種欲望的破滅。

      中華五千年著名的歷史典故 篇5

      1.殺機四伏的飯局——鴻門宴

      出席宴會人員:劉邦、張良、樊噲、曹無傷、項羽、范增、項莊、項伯。

      飯局的始末:

      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隊,劉邦兵力雖不及項羽,但劉邦先破咸陽,項羽勃然大怒,派英布擊函谷關,項羽入咸陽后,到達戲西,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

      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后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

      一場惡戰(zhàn)在即。劉邦從項羽的叔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后,驚訝無比,劉邦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祝項伯身體健康長壽,并約為親家,劉邦的感情拉攏,說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說情,并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

      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肴,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fā)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劉邦,也撥劍起保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只好問來者為何人,當?shù)弥獮閯畹膮⒊藭r,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項羽命賜豬腿后,又問能再飲酒嗎,樊噲說,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么值得推辭的。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一走了之。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勝飲酒,無法前來道別,現(xiàn)向大王獻上白璧一雙,并向大將軍范增獻上玉斗一雙,請您收下。不知深淺的項羽收下了白壁,氣得范增撥劍將玉斗撞碎。

      2.最霸氣的的飯局——煮酒論英雄

      出席人物: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趙云、許褚、張遼

      飯局始末:

      是日,劉備正在親自澆菜,許褚、張遼引數(shù)十人入園中曰:“丞相有命,請使君便行!毙轮坏秒S二人入府見操。操曰:“適見枝頭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張繡時,道上缺水,將士皆渴;吾心生一計,以鞭虛指曰:‘前面有梅林!娛柯勚,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見此梅,不可不賞。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會!毙滦纳穹蕉ākS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酒至半酣,忽陰云漠漠,驟雨將至。從人遙指天外龍掛,操與玄德憑欄觀之。操曰:“使君知龍之變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詳!辈僭唬骸褒埬艽竽苄。苌茈[;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nèi)。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請試指言之!毙略唬骸皞淙庋郯沧R英雄?”操曰:“休得過謙!毙略唬骸皞溥抖鞅,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實有未知!辈僭唬骸凹炔蛔R其面,亦聞其名。”玄德曰:“淮南袁術,兵糧足備,可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zhèn)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毙略唬骸坝幸蝗搜獨夥絼,江東領袖——孫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孫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毙略唬骸耙嬷輨⒓居,可為英雄乎?”操曰:“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玄德曰:“如張繡、張魯、韓遂等輩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掛齒!”玄德曰:“舍此之外,備實不知!辈僭唬骸胺蛴⑿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毙略唬骸罢l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zhí)匙箸,不覺落于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辈傩υ唬骸罢煞蛞辔防缀?”玄德曰:“圣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詩贊曰:“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天雨方住,見兩個人撞入后園,手提寶劍,突至亭前,左右攔擋不住。操視之,乃關、張二人也。原來二人從城外射箭方回,聽得玄德被許褚、張遼請將去了,慌忙來相府打聽;聞說在后園,只恐有失,故沖突而入。卻見玄德與操對坐飲酒。二人按劍而立。操問二人何來。云長曰:“聽知丞相和兄飲酒,特來舞劍,以助一笑!辈傩υ唬骸按朔区欓T會,安用項莊、項伯乎?”玄德亦笑。操命:“取酒與二樊噲壓驚!标P、張拜謝。須臾席散,玄德辭操而歸。云長曰:“險些驚殺我兩個!”玄德以落箸事說與關、張。關、張問是何意。玄德曰:“吾之學圃,正欲使操知我無大志;不意操竟指我為英雄,我故失驚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懼雷以掩飾之耳!标P、張曰:“兄真高見!”

      3.最坑人的飯局——群英會

      出席飯局的主要人物:龐統(tǒng)、諸葛瑾、黃忠、周瑜、諸葛亮、蔣干、呂蒙、魯肅

      飯局始末:

      卻說周瑜在帳中正與眾將議事,聞蔣干來訪。當即命眾將依計行事。蔣干扮得象個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來”。一見面,蔣干問道:“公瑾別來無恙!”這一句既是問候,又道出蔣干與周瑜原有一番舊誼。周瑜直接了當:“子翼辛苦,難道是為曹操做說客嗎?”蔣干立刻裝作很“愕然”的樣子,說:“你我分別那么久,我特來和你來敘舊,怎么能說是當說客呢?”周瑜笑著說:“雖然比不上師曠那么聰慧,但聞弦歌而知雅意啊!笔Y干裝作很惱怒的樣子,說:“閣下待故人若此,我當告退!”蔣干心說,老同學了你還跟我來這一套,于是他裝作很有性格的樣子,轉(zhuǎn)身就要走,被周瑜攔住。

      之后周瑜大擺筵席,并禁止在席間談論曹操與東吳軍旅之事。周瑜曰:“吾自領軍以來,滴酒不飲;今日見了故人,又無疑忌,當飲一醉!闭f罷,大笑暢飲。座上觥籌交錯。接著周瑜領蔣干參觀了東吳軍營的精兵強將。周瑜裝醉大笑道:“想周瑜與子翼同學業(yè)時,不曾望有今日。”蔣干說:“以老兄高才,實不為過!辫だY干的手說:“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nèi)結(jié)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言罷大笑。蔣干面如土色。飲至天晚,點上燈燭,周瑜舞劍作歌:“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fā)狂吟!”歇罷,滿座歡笑。

      蔣干被老同學今日的NB哄哄和功成名就刺激的夠嗆,倒也絲毫不敢提及游說周瑜投降曹操的事。這時他忽然擔心,責備自己當時怎么在曹丞相面前把話說的那么滿,現(xiàn)在回去怎么也得有個交代呀。管不了那么多了,總得有點收獲回去。于是他劍走偏鋒,就有了晚上偷聽、盜書等宵小行為。后來曹操果然中計,斬了水軍首領蔡瑁、張允。

      4.最鼓舞人心的飯局——東晉新亭會

      出席的主要人物:王導、周顗

      飯局始末:

      西晉末年,中原經(jīng)過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后,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紛紛舉家南遣,渡江而南的.占十之六七,史稱“衣冠渡江”。

      南渡后的北方士人,雖一時安定下來卻經(jīng)常心懷故國。每逢閑暇他們便相約到城外長江邊的新亭飲宴。名士周顗嘆道:“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在座眾人感懷中原落入夷手,一時家國無望,紛紛落淚。為首的大名士王導立時變色,厲聲道:“當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眾人聽王導這么說,十分慚愧,立即振作起來。

      這里的江河之異,是指長江和洛河的區(qū)別。當年在洛水邊,名士高門定期聚眾舉辦酒會,清談闊論,極興而歸,形成了一個極其風雅的傳統(tǒng)。此時眾人遙想當年盛況,不由悲從中來,唏噓一片。王導及時打消了北方士人們的消極情緒。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會。后世詠嘆國破家亡的詩詞歌賦里常常見到的“風景殊異”、“新亭會”、“江河”,就是來自此次新亭會。

      5.最沒素質(zhì)的飯局——杜康美酒醉劉伶

      出席人物:杜康、劉伶

      飯局始末:

      傳說晉代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酒量極大舉世無雙。由于對政治不滿,他經(jīng)常出外游歷喝酒。有次他來到洛陽,走到杜康酒坊門前。只見門上的對聯(lián)寫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盞海底眠!睓M批:“一醉三年”。

      劉伶一見這副對子,心想:這酒坊的主人太孤陋寡聞,竟然不知我劉伶的大名,連這般?谝哺铱。既然你杜康口氣這么大,我劉伶今日就讓你見識一下啥叫海量,想著就進了酒坊。劉伶喝了一杯,口感甚好,叫杜康再上。杜康勸他不要再喝,劉玲哪里聽得進去。第二杯下肚,不覺有點微醺,心想這酒真的不錯,還要再上。杜康說,你再喝就要醉了。劉玲不依,酒過三巡,不覺有點把持不住,口中喃喃:“頭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還甜,三杯酒兒一下肚,但覺天旋地也轉(zhuǎn),頭暈腦花眼發(fā)藍!眲⒘嬉宦粪鞒,到家就爛醉如泥。他把妻子叫到床前:“我要死了,把我埋在酒池內(nèi),上邊埋上酒糟,捌制壺給我放在我身邊!闭f完,他就死了。劉伶一生好酒,因此他的妻子也就照法將其安葬。

      三年過后,杜康來訪劉伶。劉伶的妻子問他有什么事,杜康說劉玲三年前喝了酒還沒有給錢。劉妻一聽,火不知打哪里來:“劉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誰家的酒,到家就死了。原來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要錢,我還找你要人呢!”杜康說:“那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領我去埋他的地方看看!彼麄儊淼骄瞥,翻開酒糟,劉伶果然面色紅潤。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劉伶醒來,醒來!”只見劉伶打了個哈欠,口中又喃喃有聲:“好酒啊,好酒!”

      從此,杜康美酒醉劉伶?zhèn)鳛闅v史佳話。到了東漢之年,三國曹操在其不朽的《短歌行》,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開唱,其中“何以解憂,惟有杜康”亦成為中國文化的千古名句。

      6.最有詩意的飯局——飲中八仙長安酒會

      出席飯局的人物:一仙賀知章、二仙汝陽王李琎、三仙左相李適之、四仙美少年崔宗之、五仙蘇晉、六仙李白、七仙書法家張旭、八仙辯論家焦遂

      飯局始末:

      雖說飲中八仙長安酒會沒有詳實的歷史文獻可準確求證,但有杜甫的詩《飲中八仙歌》佐證。說這一日,酒神酒仙,高朋滿座;你來我往,舉杯豪飲;觥籌交錯,滿座盡歡;酒色齊聚,且飲且賞;坐而論道,醉而忘憂;以文會友,以詩下酒;惟酒是務,焉知其余;豁然而醒,兀然再醉;醉里挑燈,燈下尋酒;酒中乾坤,杯中日月;酒清為圣,酒濁為賢;酒亂汝性,酒壯我膽;酒林高手,飲壇新秀;感情深厚,一口便蒙;感情不深,舌尖一添;海吃海喝,牛飲驢飲;酒逢知己,千杯恨少;三巡已過,還有六圈;六圈結(jié)束,再來十壇。

      7.最省心的飯局——杯酒釋兵權

      出席飯局主要人物:趙匡胤、石守信、王審琦等

      飯局始末:

      杯酒釋兵權是一個著名的酒局,也是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話說宋代第一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后黃袍加身,容登大寶,從昔日重臣搖身一變成為今天的皇帝。自打坐上龍椅之后,趙匡胤卻一直惴惴不安。他非常擔心歷史會重演這一幕,以后若是手握重兵的部下也效仿他當年的做為,自己的江山也就易主了。

      趙匡胤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于是在961年,安排一次酒局,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武將飲酒。酒席上趙匡胤效小兒女情狀,象失戀了一般唉聲嘆氣個不停。眾人問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擔心他們手握重兵日后會造反。他們只好告老還鄉(xiāng)以享天年,并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他們的兵權從此被徹底解除了。在 969年,又召集節(jié)度使王彥超等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zhèn)兵權。

      這也開啟了宋朝數(shù)百年重文輕武的國家體制。宋太祖的做法后來一直為其后輩沿用,三軍統(tǒng)帥常常是個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diào)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diào)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大大削弱了部隊的作戰(zhàn)能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zhàn)爭中,連連敗北。

      在古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向來有效,拳頭就是硬道理。宋朝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在歷史上提供了一個非常奇特的范例,或者說是反面教材。若論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宋朝遠勝秦漢,甚至與盛唐相比也不遑多讓。然而宋朝的軍事實力卻不敢恭維,屢屢被起步于奴隸社會的遼、西夏、金、蒙古所擊敗。這種國富兵弱的格局,最后終于導致了宋朝的滅亡?梢姡鏅喽急WC不了,一切都是白搭。所有這些后果,都起始于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所以這一場酒局,雖然政治影響力極大,但在大路眼里,由于它的負面作用,無論如何是不能讓它進入前五的。

      8.最壯膽的飯局——醉打金枝

      出席人物:郭曖、升平公主、郭子儀、李白、淑妃、八王爺

      飯局始末:

      且說升平公主嫁到郭家后,不改往日金枝玉葉的做派,動不動對丈夫和公婆發(fā)脾氣。一般說來,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里媳婦見了公婆是要行大禮的,但公主是皇帝女兒,是君,公婆雖是長輩也是臣,所以那時郭子儀夫婦反過來要向公主下跪。

      郭曖對此十分不滿,公婆尚且向公主行禮,自己豈非矮了兩輩下去?平日在頤指氣使的公主面前他倒也不敢有所造次。這天,郭曖心里不爽,在家宴上多喝了幾杯。當即要求升平公主應該遵守婦道,給郭子儀夫婦行下跪禮,結(jié)果被升平公主嚴詞拒絕并遭到當面訓斥。此時,這酒是壯膽藥,這酒是忘情水,喝高了的郭曖借著酒勁,也不顧昔日情分,把公主拖回臥室飽以一頓老拳,打的公主滿臉開桃花。這可不得了,公主立即回到娘家皇宮大院里找自己的爹爹代宗皇帝去哭訴。郭子儀連忙把兒子捆起來送到皇宮請罪。最后,在皇帝和郭子儀的調(diào)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

      這個郭曖為天下所有懼內(nèi)男人出了口惡氣。俗話說,小夫妻打架不記仇。盡管這場家庭糾紛鬧騰的動靜兒挺大,結(jié)果卻皆大歡喜,郭曖和升平公主的感情從此反而加深不少,天天共效于飛。這升平公主從此變得賢淑無比,有不少世人稱贊的事跡流傳下來。仔細思量,要不是那場家庭酒局,要不是那頓老拳,怎會有這樣歡天喜地的大結(jié)局?我們要堅決反對家庭暴力,但有時也不得不承認拳頭的教育作用啊。所以建議袞袞諸公,家中若有河東獅吼,不妨領貴夫人去老舍茶館看場京戲《打金枝》,當然,不要忘了掂瓶二鍋頭壯行。

      9.最豪華的的飯局——乾隆千叟宴

      出席人物:乾隆及千名老者

      飯局始末: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時期,是清宮中的規(guī)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陽春園第一次舉行千人大宴,玄燁帝席賦《千叟宴》詩一首,固得宴名。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適逢清朝慶典,乾隆帝為表示其皇恩浩蕩,在乾清宮舉行了千叟宴。宴會場面之大,實為空前。被邀請的老人約有三千名,這些人中有皇親國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從民間奉詔進京的老人。在座老人中有不少是飽學鴻儒,當眾吟詩聯(lián)句,即席用柏梁體選百聯(lián)句被史官記錄入史。乾隆皇帝還親自為90 歲以上的壽星一一斟酒。當時推為上座的是一位最長壽的老人,據(jù)說已有141歲。當時乾隆和紀曉嵐還為這位老人做了一個對子,“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nèi)多一個春秋!备鶕(jù)上聯(lián)的意思,兩個甲子年120歲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歲。下聯(lián)是古稀雙慶,兩個七十,再加一,正好141歲?胺Q絕對。

      這場酒局體現(xiàn)出來的皇家氣派自與民間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廚精心制作的免費滿漢全席,所有皇家貢品酒水也都全免。在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們爭先恐后,一邊說著“多虧了朝廷的政策好”,一邊大快朵頤,狼吞虎飲。據(jù)說暈倒、樂倒、飽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數(shù)。千叟宴這場浩大酒局,被當時的文人稱作“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中華五千年著名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著名的名人歷史典故01-24

    歷史典故精選02-28

    歷史成語典故:罄竹難書的典故02-22

    白虹貫日的歷史典故03-24

    家喻戶曉的歷史典故12-09

    歷史典故的成語11-23

    曳尾涂中的歷史典故02-13

    桃花的歷史典故02-28

    劍門關歷史典故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