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yǎng);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yè)的風尚風氣。以下是小編精心搜索整理的關于一等獎師德師風征文2000字,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xù)關注我們CNFLA作文網(wǎng)!
篇一:一等獎師德師風征文
有這樣一首詩,中學時代起我就時時誦讀,耳熟能詳:我是一個老師,我把手中的紅燭高高舉起,只要我的鴿群能翱翔藍天,只要我的雛鷹能鵬程萬里,只要我的信念能堅如磐石,只要我的理想能永遠年輕,我情愿燃燒我的每一寸軀體,讓我的青春乃至整個的生命,在跳動的燭火中升華,在血液的鮮紅中奔騰…
如今已成為教師的我,對教師的含義也有更深刻地認識。每次站在講臺上,面對幾十雙渴求知識,純潔的眼睛,我就會感到“老師”這兩個字的份量。在這由知識、情感、理想、信念匯成的三尺講臺,是多么神圣。教師的一舉一動將會影響這些純潔孩子的一生。因此,我深深懂得,什么是為人師表,在教學工作中如何努力進取,不斷學習,不斷地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讓自身的知識與時俱進,不斷地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正如一位名人所說:“教學對教師本人來說,也是一種最高意義的自我教育。三尺講臺使教師照亮了別人,也升華人自己。”甘愿吃苦,樂于奉獻,便就形成了教師的精神,教師的職業(yè)無尚榮光!我沒有理由不驕傲!環(huán)顧人類歷史的廣袤原野,我更是無比的自豪,我找到了那么多聲名赫赫的前輩: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代代承傳,成就了西方文化史上的豐碑;孔老夫子杏林樹旗、廣攬門徒、學生三千、賢者七十二,也譜就了東方教育史上的動人佳話。
在這里,我向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2008年中國四川的那一天,在山崩地裂的一瞬間,在教室坍塌的那一刻。一名教師用一雙曾傳播無數(shù)知識的手臂,承受住了千鈞重壓,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年舊的身軀,弓著背,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用自己最后的姿勢,護住了四個年輕的孩子。在三尺講臺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格為永恒,他綻放出的善良,感動了中國,你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三尺講臺,奉獻無悔。
他就是四川教師——譚千秋。
在他身上有一種力量時刻感動著我,激勵著我,這種力量叫做奉獻!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我們學校教師的影子。在我們七中也有許多精心耕作,無私奉獻的老師們,他們用平凡但不平庸的一生為教育奉獻著自己的青春。
他們是“以校為家,以學校發(fā)展為重任”的校領頭人——楊校長,“躬身撿起一片紙,純凈一片藍天的”后勤校長——喬校長,“嚴謹治學、恪盡職守”的師德標兵——孫校長,“注重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李校長。
他們是抓教學常規(guī)管理的教研主任——張俊美老師,為學校安全保駕護航的——楊彪鋒老師,為學生改作業(yè),累得手腕腱鞘囊腫,反復發(fā)作的——丁迎輝老師,搞好后勤服務的——朱德華老師。
他們是帶病堅持上課的——顧玉香、董麗琴老師,“孜孜不倦,潛心育人的優(yōu)秀班主任——郭英、歩秀珍老師,利用休息時間輔導學生課外活動的——宋春萍、李紅軍老師,以校為家的青年教師——楊萬里、盧段利老師……
他們堅守在教育教學中的各個崗位,他們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愛生如子,廢寢忘食,無私奉獻。這其中還有許多老教師像老黃牛一般不知疲倦地忙碌著、奉獻著;許多中年教師將家庭擱置一旁而全身心撲在教育教學工作上;許多青年教師用別人娛樂的時間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或許,他們不像譚千秋,沒有用手臂為學生撐起一片生命的天空,但是,他們卻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用無悔的青春為教育事業(yè)傾注一腔熱血,用實際行動感染身邊人,帶動身邊人。他們把青春年華扎根于三尺講臺而無怨無悔,他們用青春年華詮釋了三尺講臺,青春無悔!
在這些教師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奉獻無悔,青春無悔。
轉眼間,我在三尺講臺上已經(jīng)度過了13個春秋,在這數(shù)千萬個日日夜夜里,我深深地感受到身上的責任和義務,深深體會到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靈魂的塑造者。每一個學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無限發(fā)展?jié)摿Φ娜,他們每一個人作為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像欣賞自己的孩子那樣欣賞每個學生。讓他們成長為健康向上、品學兼優(yōu)的有用之才。
要成才先成人。
決不能讓一個學生掉隊。
做孩子們精神上的支柱。
這些話語時刻激勵著我。三尺講臺上,我鼓勵學生勤思好問,大膽質疑,用智慧搭建了“文本——寫作”的橋梁;我對學生嚴格要求,用心培養(yǎng),使三尺講臺成了學生“習慣與能力”的訓練場;我大膽創(chuàng)新,激情飛揚,構筑了一個又一個“快樂與實效”的課堂。課余時間,我努力學習,閱讀教育書籍,發(fā)表博文,爭取使自己在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道路上有更大的進步。
當我站在三尺講臺上,有一種使命感,有一種為人師表感,更有一種觸及心靈的亢奮!當我站立在黑板前,我知道:會有寫不盡的粉筆,填不完的未知;當我站到辦公桌旁,我知道:會有批不完的作業(yè),鉆研不盡的教學教案;當我站在學生中,我知道:我將有無悔的青春,不滅的夢!我愛我的職業(yè),我愛我的學生,在我的心里,學生對我的依戀,家長對我的信任始終是對我工作的最高獎勵。我愿做一個真,善,美兼?zhèn)涞睦蠋,?zhí)著于腳底的泥沙,一步一個腳印,無怨無悔地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盡心盡責,以心換心,以愛博愛,傾我所有,去換取明天的桃李芬芳。
我不是詩人,不會用漂亮的詩句謳歌教育事業(yè);我不是學者,不會用深邃的思想思考育人的價值;我不是歌手,不會用動聽的歌喉贊詠教育。那么,就讓我把這次征文作為禮物獻給我們的富裕而和諧的祖國,獻給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獻給所有美麗的教育之花;讓我們把這次征文化作誓言,吹響我們所有教師心中奮進的號角,讓她成為我們?nèi)俚幕、前進的動力,再創(chuàng)輝煌。
篇二:一等獎師德師風征文
德育,即為道德教育的簡稱。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qū)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五:“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指出了德育在整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一個人可以沒有健康的身體,可以沒有健全的智力,但不能沒有健康的積極思想品質,這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質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標準。加強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育人工作,也是其重要工作。 雖然走上教育崗位僅短短5個月,但這5個月的經(jīng)歷讓我深深折服和記憶。對于德育工作,有以下三點淺顯認識。
一、將德育工作滲入到課堂點滴
德育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德育,把德育置于一個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大多數(shù)教育工作者的做法是“重在實踐,體驗過程”。做到三個結合,即以人為本與依法治校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學校內(nèi)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
記得剛開學不久在3班講了一個故事大綱如下:一個叫劉興芝的銅梁老婦人,82歲,坐在鵝嶺的馬路邊,縫草鞋。路人遞給她20元說天氣熱,叫她早點回家。老人:我不要錢。路人說那我買一雙你編的草鞋,老人:鞋還沒有編好,穿不得。路人說沒有關系,等你編好了,我再來拿。后來她摸出幾封投訴信給我看,原來兒子兒媳長期打她,政府不管,她被迫離家,靠拾荒為生。順便ppt上附有老人的照片及她寫的投訴信?催^后大半的學生都低下了頭,其中還有幾個女孩子憤懣地說道:“她的兒媳婦太沒有良心了!”其后我又追問:“家人和朋友都說看到路邊乞討者都不要同情,不要給錢,他們都是騙子,你又怎么看?”同學們便氣嘴八舌討論開來,有同學覺得“家人朋友說得對,現(xiàn)在騙子太多了,不能同情”;有同學說“碰到這種事情湊湊熱鬧,然后轉身離去”.....有個女孩子的發(fā)言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每次都會給他一兩塊錢,就當我少喝 一瓶礦泉水,對他也許就是一頓飯錢,就算被騙,也只被騙一瓶礦泉水而已。”對于這一觀點,同學們剛開始不以為然,可過了一段時間都靜默下來,紛紛表示贊同。我想,
這就是潛移默化地將德育工作滲透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學到了一種做人的道理。
二、采用榜樣教育法
榜樣教育法即樹立榜樣,讓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學生,引導每個學生學習做人的道理,讓他們在互相學習中不斷提高完善自己。 清楚地記得在第12周布置了一次課外作業(yè):繪畫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圖,評出一二三等獎并以筆記本、自動鉛筆等作為獎勵。作業(yè)情況竟出乎我意料,很多同學不僅畫出了圖,還在圖周圍做了密密麻麻批注,甚至還上了色彩。這樣的一次作業(yè)過后,同學們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也讓我反思到要讓學生真真對生物感興趣,還得在作業(yè)布置及課后反饋做足功夫,同時,在樹立榜樣時,既要注重樹立優(yōu)等生榜樣,又要特別注重樹立中等生、學困生的榜樣,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并加以發(fā)揚他們的優(yōu)點,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成為不同方面的榜樣,這一點是我做得不足的地方。
三、以身作則
教師從事的教育實踐是一種道德實踐。教育是教人棄惡揚善的活動。教師的道德素質作為一種內(nèi)在的精神品質,會全面地展現(xiàn)在他的專業(yè)活動中,全部顯示在學生的面前,成為影響學生和教育學生的現(xiàn)實力量。教師可以在一舉手、一投足之間就自然的、率真的表現(xiàn)自己的風范,不是靠說教和強制,而是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中就產(chǎn)生了教育的效應,
而且那些價值導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礪、自我示范,統(tǒng)統(tǒng)都融入“無言之教”中。對此,教師必須以身作則、模范言行、嚴于律己、作風正派、注意身教、無私奉獻、廉潔從教、積極向上,才能為人師表。
要使學生成為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正確而深入的理解,但這僅用專業(yè)知識育人是不夠的,他必須緊扣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注入新的血液,使學生獲得對“美與丑”、“善與惡”有更加鮮明的辨別力。這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育人工作,他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精心策劃,不斷用生動的、貼切生活的實例來充實它,完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