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的最后一個高潮。
古人稱夜為宵,元就是第一個意思,所以人們這天就被稱為元宵節(jié),這天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按照民間的傳統,這天這天皓月當空,人們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
這一天,人們還會專門制作元宵來給大家品嘗,元宵就是湯圓。湯圓的制作方法很簡單,就是用糯米粉和面粉,混合以后做成面團兒,然后再加上餡料,搓成圓形,放在水里煮好以后,就可以開始食用了。
元宵節(jié),人們期盼著團圓,而湯圓圓溜溜的外形,也和團團圓圓非常匹配,所以我們那天必須吃湯圓。湯圓非常好吃,咬到嘴里軟軟的`糯糯的,讓你吃了一個,還想再吃一個。
元宵節(jié)除了有好吃的還有好多好玩兒的。街上有花燈,有的店鋪還專門做一些特別的造型來吸引顧客。那天還有猜謎語的游戲,把謎語掛在燈籠上面,路過的客人能夠答對問題,就能把那盞燈贏走。甚至還有走百病,踩高蹺、舞獅子等活動。
這就是元宵節(jié),團圓的、熱鬧的元宵節(jié)。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2
臘月即以后臨的時候,就意味著快過年了,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和元宵節(jié)這兩天最熱鬧。
除夕那天,每家都要吃團圓飯,家家戶戶趕著做菜,菜的香氣彌漫著整個村子。大大家在家做飯,而貼春聯的這些事,都包在大家這些孩子子身上。大家三五成群地去貼對聯,回到奶奶家時,就可以吃飯了。大家一家人圍在一起邊吃邊聊,其樂融融。
當天晚上,大家所有人都不想睡覺,都在守歲。到了十二點,爸爸拿起鞭炮出去了,“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聽到了這種聲音,意味著整個村子都沸騰起來了。
元宵又是另一個快樂的日子,我特別期盼元宵節(jié)的'到來。下午,大家這些孩子子總會買一些小炮和煙花,像蜘蛛炮、沖天炮、煙霧彈等等。天黑了,爸爸不讓大家出去,但是我和哥哥在院子里玩得很開心。大家剛玩好,媽媽就讓大家去吃湯圓了。湯圓是一個圓圓的糯米團,里面包著黑芝麻糊。剛咬時,只是清香的糯米面味,等里面的芝麻糊流進嘴里,就是香甜的味道。
眨眼間,就到了該上學的時間。我的家鄉(xiāng)在農村,更能感受到家的味道和節(jié)日的歡樂。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3
過春節(jié)有很多習俗,掃揚塵、烤臘肉、插桂花……而我最喜歡的習俗都與吃有關。
第一個就是——吃湯圓了。老話說的好:“麻雀都有一個三十夜”,說的是連麻雀在這一天都要回家過年。所以作為人類,這一天不管在天涯海角,都得回家,吃上一頓團圓飯才圓滿。
在北方,這一天一定是要吃餃子的,但重慶不,要吃湯圓,意為團團圓圓。湯圓有很多餡兒:有紅糖餡兒;有奶茶餡兒;焦糖餡兒……每一種都極招人喜愛。吃的時候,上學的學生,要吃三個,意為三步登科;上班族得吃四個,意為四季平安……
我外婆包湯圓可厲害了! 那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婆家,可算是見到了外婆的真本事了。外婆一手拿著面團,一手拿著搟面杖。只見她的手不停地挪動,搟過去搟過來,一個餅就好了,將這餅里裹上一些好吃的餡兒,在手心和成圓型,再放入水中煮上一會兒,就大功告成了。
除了湯圓,我愛吃的還有煮豬頭。每每殺了年豬后,家里都會腌起來,不能提早開吃,必得留到大年三十這一日才行。如果誰家年三十沒吃煮豬頭,就會顯得那家格外寒磣。
除夕的'美食還有很多,年糕、燒魚、個個都是我的心頭好。而這一日的中國,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都正開開心心地吃著團年飯呢……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4
在我的家鄉(xiāng)過年必吃餃子,過年包餃子,也成了一項必須的風俗。
將面粉加些水,開始和面,和面可是個體力活。每當和面時,家里的小孩子都躍躍欲試,剛開始很認真地在和面,可到后來變成了潑面粉大戰(zhàn),家里的面粉滿屋飛,猶如下雪一般,地上的幾個“小雪人”在滿屋子地跑,最后還是在家長的`一聲令下才安靜下來。
面和好了,拿出提前準備好的餡料,媽媽將面搟成一片一片的餃子皮,爸爸和我則在一旁包餃子,先將餃子皮放在掌心,再將一勺餡料放進餃子皮,然后將餃子皮合上,最后再捏一遍,防止餡料在煮時掉出來,就這樣一個個雪白的餃子做好了,伴著一旁小孩子的吵鬧聲一個接著一個的餃子做好了。
將鍋中的水煮沸,再將餃子倒進去,一個個圓鼓鼓的餃子從案板上滾到了鍋中,一個個餃子在鍋中上躥下跳,將鍋蓋蓋上,再等餃子煮到全部飄浮在水中就可以出鍋了。
熱乎乎的餃子一出鍋,才沒一會兒,就被全部搶沒了,媽媽見那些沒吃到的弟弟妹妹趕緊安慰道:“不哭不哭,還有很多呢!”不久大人小孩都吃飽了。春節(jié)也在這份熱鬧中畫上了一個句號。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5
“恭喜你發(fā)財,恭喜你精彩,不好的請走開,最好的請過來,禮多人不怪……”這首歌一響起,春節(jié)就到了。一說到春節(jié),誰都會想到和家人團聚吧。而這,就是春節(jié)。
每當春節(jié)即將到來時,大街小巷都是車水龍馬。超市里,服裝店,小賣部里,都擠滿了人。人們都趕著買新衣服和準備零食,等著過年時親朋好友來串門。
等這些忙完,最忙的`時候到了——除夕夜。這一個晚上,每家每戶都要和家人團聚,吃團圓飯。吃完團圓飯,大家都一起坐在電視前一起看春晚。年紀小的孩子吃完飯后就由一兩位年紀稍大的孩子帶著他們去放煙花爆竹。煙花被點燃,看著一朵朵燦爛美麗的煙花飛上天空,像花朵一樣在漆黑的夜空中綻放,再點燃一串鞭炮,這“噼里啪啦”的聲音像是它們對新年的祝賀。
第二天,親朋好友都要到家中串串門。大人們一大早就在廚房中忙碌,小孩子盡量在旁邊幫忙。等到中午,大人們都在桌上聊天喝酒,小孩子們就在旁邊打鬧,歡聲笑語連接不斷。
歡聲笑語,熱鬧非凡,這就是春節(jié)。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6
敬亭山,江南詩山,是這座城市不可多得的珍貴“寶藏”,散發(fā)著迷人的江南味道。
好山自有好茶出。茶貴在清醇微苦,需要您用心去品,就像您要慢慢品嘗宣城的味道一樣。因為文明,宣城茶香千年。入春的宣城,三分春色,二分茗香,一分詩香,半分塵土,半分流水。
好茶自有好酒出,宣城的每一個角落里都散發(fā)著那原汁原味的“宣酒”醇香,太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借杜康來解救自己的寂寞,太白的“舉杯消愁愁更愁”是借醇酒來祭奠這逝去的`所有云煙,那一縷縷惆悵,正是他踏足宣城這塊充斥著酒和詩的土地,此刻的他是如此的逍遙自在。
茶欲新,酒欲醇……是因為這個千年古城,一直與文明相伴。
生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遙看水陽江,環(huán)抱著青山碧水,輕輕的低吟,捕捉每一束陽光,每一縷清風,化作一江靈氣。當灰色的混凝土成為了城市的地標,就算是刺目的玻璃反光也無法再現充滿生機的綠色。這一刻,我只能用回憶來滋潤心田。面對生活節(jié)奏如此之快的大千世界,我們如何才能夠置身在碌碌眾生之外,如何將宣城放在心田里。
因為熱愛,所以,一直期望著家園在創(chuàng)建中處處文明,在文明中時時創(chuàng)建。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7
元宵節(jié)看花燈和打燈謎,是我從小在書上看到的最美好的事情。而我小時候,只是提著自制的燈籠,滿村地跑著,看哪家放的煙花最好看。又或是,去撿剛剛燃放完的鞭炮里那僅存得幾個沒有響的鞭炮,F在想想,那是的我真的很開心。相對來說,現在的孩子能看到更多更美的煙花。想要獨自一個人,提著一盞小蠟燭燈籠,去找其他的小伙伴,玩?zhèn)半宿,這種可能性,還是相當小的。
過年包餃子,這對北方人來說,不單是過年,逢年過節(jié)包餃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了。小時候,看著滿滿一鍋的餃子,我心里想著,可以飽飽地吃上一頓肉了。餃子在鍋里翻來滾去,自己拼命燒火的樣子。我無論如何也忘不了。什么時候開鍋,這個本事也是那時候學的。滿滿的幸福就從滿屋氤氳的白氣中充滿了整個生活。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8
我的家鄉(xiāng)――樅陽,黃梅戲可是人人都愛哼上幾段的,但是說實話,我在很小的時候一點也不喜愛這種類型傳統的戲曲,由于在我的印象里,它們一般都只是依依呀呀地唱個不停,一點趣味也沒有。
但我上小學時,因在奶奶家看電視時看到一段黃梅戲,從此我對黃梅戲改變了看法,表演者的嗓音是那樣輕柔,音樂也那樣優(yōu)美,聽過將來,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蛟S,這就是黃梅戲的魅力所在吧!
黃梅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據史料記載,早于唐代時期,黃梅戲采茶歌很風靡,經宋代民歌的進步,元代雜劇的.影響,漸漸形成民間戲曲的雛形。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黃梅戲的表演質樸細致,真實有趣。
黃梅戲不但優(yōu)美動聽,還歷史悠久!
我覺得,目前中國的傳統戲曲愈來愈不受青年的追捧了,青年喜愛的是時尚歌曲,雖然時尚歌曲確實有它的優(yōu)點,但是大家不可以由于它而忘記中國的傳統文化。大家要用心去聆聽傳統戲曲,用心去領會中國傳統戲曲的美!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9
在我的家鄉(xiāng), 有這么一個規(guī)定,在過年的時候,無論是誰,都需要要趕回去跟家人團圓,吃“團圓飯”。
在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圍在一張桌子上說說笑笑,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畫卷。在平常,由于各自工作和學習的繁忙,大伙很難聚合在一起。作為孩子,總對每年這種團聚的`日子充滿了期盼。
在吃“團圓飯”的時候,大家一家人都要互相碰杯,可是大家這些孩子子不會喝酒,這可如何解決呢?哈哈,大伙肯定聽說過“以茶代酒”這句話吧,大家小朋友就會用飲料或是茶來代替酒來互相碰杯。大伙相互間的碰杯,代表著對過去一年的概括;代表著彼此間新年的期待與祝福;代表著家庭的和諧與美滿。大伙圍在一起談談自身今年在平時的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的計劃,將它們與我們的親人進行共享,并相互鼓勵和支持。
“團圓飯”代表著大家生活的團團圓圓,日子的美美滿滿,祖國大伙庭的和和美美!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0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我的家鄉(xiāng)也有自己的風俗。
在我的家鄉(xiāng)過年時,家家都去到很遠的地方買年貨,準備吃的'、用的、穿的,大家都很忙碌。
到了臘月二十八時,開始大掃除。我們把家都清理個遍,將灰塵垃圾全部掃出家,然后擺上食物,等待除夕來臨。
到了除夕,每家都做年菜。不管到哪里,總能聞到食物的香味,這天還要貼對聯,貼年畫,穿上新衣,把自己弄得煥然一新,等待元宵。
過了初一到了元宵又一個高潮。元宵這天非常熱鬧,這一天我們都去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在親戚面前,嘴里一聲聲的,新年快樂,恭喜發(fā)財,親戚也總會拿出大紅包給我們,我收紅包時總會不好意思的拒絕,再收下紅包,這樣才算禮貌吧,元宵這天我還總是會買很多炮,回到家里放,我先拿出“摔炮”一個一個扔出來,可摔炮的聲音比較小,而且才一個,這樣扔太慢了,還是一包一起扔才刺激,接著我再拿出“風火輪”點燃,立馬往地上扔,風火輪就像陀螺一樣,在地上轉四周,還散發(fā)著火花,還有最重要的“天女散花”放在地上,點燃,它就會像噴泉一樣,不過噴出的是火花。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的習俗。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1
每到“臘月二十四”時,每戶家庭要把環(huán)境打掃干凈,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打掃庭院,撣拂塵垢蜘蛛網,疏浚明渠暗溝。把每一處地方打掃的一塵不染,家家戶戶到處喜氣洋洋地,干干凈凈迎新春,這是每家每戶對新春的美好祝福
貼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等,它以公正,對偶,簡潔的文字,抒發(fā)對新春的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傳統方式。每到春節(jié),每十戶家庭就有九戶家底都要把一個大大的“!辟N到門上。有些地方,他們會在窗戶貼上自己剪的紙一一窗花窗,窗花不僅襯托了喜慶的節(jié)目氣氛,也不讓春節(jié)那么單調。
除夕夜可真熱鬧,家家戶戶都趕著做年夜飯,到處是飯菜的香味,到處是歡聲笑語,到處是閃爍的光芒。在外面上班的人,除非是萬不得已,不然必須回家吃團圓飯,這一次夜大家都不睡覺,都要守歲到凌晨一兩點再睡
正月初一大家早早的起來穿上新衣,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拜訪親戚好友,小朋友們都會拿到紅包,大人們在一旁有說有笑,女人們在廚房做著香噴噴的飯萊。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大家都會吃上軟軟糯糯的湯圓,都會在門前掛幾盞燈,吃湯圓表示家人們團團圓圓的。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2
自古以來就有一個傳說,是說從前有一個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蹋莊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里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于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三個弱點。所以人們過春節(jié)的時候就再也不會看到“年”了。
三十兒晚上吃完飯以后,我們就一起去姥姥家樓下放鞭炮。記得當時爸爸給我們買了很多,有在地上開的,有在天上開的,還有兒童鞭炮等……記得當時我和表妹一人拿了兩根粉色的仙女棒她把自己當成小公主一樣,卻遭到我的'吐槽說她太幼稚,我的弟弟和表弟一人拿了一根藍色的仙女棒跑來跑去,把自己當英雄一樣在打怪獸。當時媽媽問我們:“你們知道過春節(jié)為什么要放鞭炮嗎?”我們四個都用最快的速度說出了答案:“是因為要嚇走‘年’這個怪獸!”媽媽笑著點頭說我們聰明。這時,買鞭炮的爸爸說道:“放鞭炮啊,有著辭舊迎新之說,寓意是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蔽覀儙讉在那里津津有味地聽著。也都明白了這些知識。
通過這次放鞭炮,我們都明白了很多知識,希望我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學業(yè)有成!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3
大家都知道春節(jié)是干什么的吧?我們中國的習俗:發(fā)紅包、放鞭炮、貼對聯,這些習俗也像東西一樣有一個由來、歷史、特點。它們的由來: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柱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xiāng)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李,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須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趕走。
夜晚時分,”年“獸進了村看見了火紅的對聯,聽見了一聲聲巨響,又看見了火光,嚇得渾身一抖,怪叫一聲,便逃了回去。
從此以后,年年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放鞭炮等習俗來嚇跑”年“獸。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4
我們家鄉(xiāng)每逢正月初一就要“鬧新房”,全鎮(zhèn)的人匯集在一起,個個面帶微笑,敲鑼打鼓的聲音連兩公里外的西河都能聽得一清二楚!棒[新房”風俗是媽媽告訴我的!棒[新房”寓意是在鑼鼓喧天的喜慶氛圍中,忘卻去年的煩心事,感受今年的收獲,同時展望來年的豐收。
“鬧新房”的這一天,蓋新房的主人要把鞭炮從門口一直鋪到后門,寓意今年從正月到臘月紅紅火火一整年。敲鑼打鼓也是有講究的,一般都是大人,因為這可是一個體力活,只要新房建完不超三年的.,或者正在建的房子,就連翻修的也算。從頭到尾鬧下來最少得三個小時,我親身經歷過,真的是很累的。
早早8點就要出門,提羅拿鼓跟著大部隊。邊走邊敲,“咚鏘、咚鏘、咚咚鏘!”鑼鼓喧天,人群都沸騰了起來。大家唱著歌,敲著鑼,打著鼓。鞭炮好像也被大家的熱情燃了起來,噼里啪啦地響個不停,伴隨著鞭炮聲,無數的“大紅花”從空中翩然落下來,熱情的主人給我們孩兒的懷里塞進了一個個圓鼓鼓的大紅包。孩子們的臉上都笑出了花。鑼鼓聲停下了,緊接著是村民們的笑聲回蕩在山嶺之中,大伙的臉是紅得像個大蘋果,笑的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這就是我美麗的故鄉(xiāng),這就是我故鄉(xiāng)那熱鬧的風俗。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5
端午節(jié),是一個全國統一的節(jié)日。大多數地方會組織賽龍舟,包粽子。然而我的家鄉(xiāng)并不是如此。
我的家鄉(xiāng)在美麗的大山深處,哪里空氣清新,藍天白云,像極了世外桃源。我的家鄉(xiāng)嚴重缺乏水資源,也種不出糯米,所以我的家鄉(xiāng)并沒有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和包粽子的習俗。但我們也有我們獨有的風俗習慣,我也特別喜歡這樣的風俗,每次到端午我們都會都別的'激動。
在端午節(jié),我們經?吹诫娨暲,人人都在包粽子比賽,河岸上擠滿了人,為各自的龍舟隊伍加油助威,看著非常的壯觀,也非常的激動人心。我們還是沒有羨慕,也沒有改變我們的風俗習慣,端午我們小孩子是最激動的,因為端午節(jié),小孩要穿新的紅色的衣服,這樣就不用編借口找媽媽要買衣服了,媽媽會主動給我們準備好。
穿上紅色的衣服之后,大人小孩都會全部出動,到我們家鄉(xiāng)最高的山上,人們都說這是:“游百病”,在這一天游過之后,接下來的一年就不會生病。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2-02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精選)08-09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5-08
家鄉(xiāng)風俗作文11-03
家鄉(xiāng)的風俗的作文11-06
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11-07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6-14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經典)08-03
(精選)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9-14
家鄉(xiāng)的風俗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