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習俗的作文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情。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習俗的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習俗的作文 篇1
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fā)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nèi)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像的困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這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于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tǒng)習俗,移民規(guī)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并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jié)日。
在第一個感恩節(jié)的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歡聚一堂,他們在黎明時鳴放禮炮,列隊走進一間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誠地向上帝表達謝意,然后點起篝火舉行盛大宴會。第二天和第三天又舉行了摔跤、賽跑、唱歌、跳舞等活動。第一個感恩節(jié)非常成功。其中許多慶祝方式流傳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初時感恩節(jié)沒有固定日期,由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后的1863年,林肯總統(tǒng)宣布感恩節(jié)為全國性節(jié)日。
習俗
每逢感恩節(jié)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人們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城鄉(xiāng)市鎮(zhèn)到處舉行化裝游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guī)定放假體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的模樣穿上離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鄉(xiāng)外地的家人也會回家過節(jié),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雞。
同時,好客的美國人也忘不掉這一天邀請好友、單身漢或遠離家鄉(xiāng)的入共度佳節(jié)。從18世紀起,美國就開始出現(xiàn)一種給貧窮人家送一籃子食物的風俗。當時有一群年輕婦女想在一年中選一天專門做善事,認為選定感恩節(jié)是最恰當不過的。所以感恩節(jié)一到,她們就裝上滿清一籃食物親自送到窮人家。這件事遠近傳聞,不久就有許多人學著她們的樣子做起來。
美食
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就是感恩節(jié)的晚宴。在美國這個生活節(jié)奏很快,競爭激烈的國度里,平日的飲食極為簡單。但在感恩節(jié)的夜晚,家家戶戶都大辦筵席,物品之豐盛,令人咋舌。在節(jié)日的餐桌上,上至總統(tǒng),下至庶民,火雞和南瓜餅都是必備的。因此,感恩節(jié)也被稱為“火雞節(jié)”。
感恩節(jié)的食品富有傳統(tǒng)特色;痣u是感恩節(jié)的傳統(tǒng)主菜,它原是棲息于北美洲的野禽,后經(jīng)人們大批飼養(yǎng),成為美味家禽,每只可重達四五十磅。通常是把火雞肚子里塞上各種調(diào)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整只烤出,雞皮烤成深棕色,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給大家。然后由各人自己澆上鹵汁,灑上鹽,味道十分鮮美。此外,感恩節(jié)的傳統(tǒng)食品還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餅、紅莓苔子果醬、自己烘烤的面包及各種蔬菜和水果等。
游戲
感恩節(jié)大巡游
感恩節(jié)宴會后,有些家庭還常常做些傳統(tǒng)游戲。第一次感恩節(jié),人們進行了跳舞、比賽等許多娛樂活動,其中有些一直流傳至今。有種游戲叫蔓越桔競賽,是把一個裝有蔓越桔的大碗放在地上,4—10名競賽者圍坐在周圍,每人發(fā)給針線一份。比賽一開始,他們先穿針線,然后把蔓越桔一個個串起來,3分鐘一到;誰串得最長,誰就得獎。至于穿得最慢的人,大家還開玩笑地發(fā)給他一個最差獎。
還有一種玉米游戲也很古老。據(jù)說這是為了紀念當年在糧食匱乏的情況下發(fā)給每個移民五個玉米而流傳下來的。游戲時。人們把五個玉米藏在屋里,由大家分頭去找,找到玉米的五個人參加比賽,其他人在一旁觀看。比賽開始,五個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剝在一個碗里,誰先剝完誰得獎,然后由沒有參加比賽的人圍在碗旁邊猜里面有多少玉米粒,猜得數(shù)量最接近的獎給一大意爆玉米花。
人們最喜愛的游戲要算南瓜賽跑了。比賽者用一把小勺推著南瓜跑,規(guī)則是絕對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終點者獲獎。比賽用的勺子越小,游戲就越有意思。
除去這些活動外,有些家庭在節(jié)日里驅(qū)車到鄉(xiāng)間去郊游,或是坐飛機出去旅行,特別是當年移民們安家落戶的地方——普利茅斯港更是游客們向往的所在。在那里,可以看到按照“五月花”號仿制的船和普利茅斯石,還可以花幾個小時在移民村里參觀。移民村是仿照當年的樣子建成的。參觀時,還有專門人員扮成請教徒同游客們談天,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多少年來,慶祝感恩節(jié)的習俗代代相傳,無論在巖石嶙峋的西海岸還是在風光旖旎的夏威夷,人們幾乎在以同樣的方式歡度感恩節(jié),感恩節(jié)是不論何種信仰、何種民族的.美國人都慶祝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感恩節(jié)食火雞
感恩節(jié)是西方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屆時放假三天,合家團聚。在節(jié)日宴會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烤火雞”。為什么要在感恩節(jié)都食火雞呢?這要從感恩節(jié)的由來說起。1920年,英國一批主張改革的清教徒,因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xiàn)而退出國教,自立新教,此舉激起了英國當政者的仇恨。這些清教徒們不堪承受統(tǒng)治者的迫害和歧視,先逃到荷蘭,9月初,乘船遠渡重洋,準備流亡美國。船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漂泊了65天,于11月終于到達了美國東海岸,在羅得島州的普羅維斯敦港登陸。當時,此處還是一片荒涼未開墾的處女地,火雞和其他野生動物隨處可見。時值寒冬,來到陌生的地方,缺衣少食,惡劣的環(huán)境正在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當?shù)氐挠〉诎踩藶樗麄儼跞チ耸澄、生活用品和生產(chǎn)工具,并幫助他們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園。
這些英國人在安頓好新家以后,為感謝在危難之時幫助、支援過他們的印第安人,同時也感謝上帝對他們的“恩賜”,是年11月第四星期四,將獵獲的火雞制成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印第安人,并與他們進行聯(lián)歡,慶祝活動持續(xù)了三天。此后,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都要舉行這樣的慶祝活動,除招待印第安人食烤火雞外,并在一起瘵辦射箭、跑步、摔跤等體育競賽,夜晚還圍著篝火盡情歌舞,共享歡樂。194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jié)”。從此,這一節(jié)日在西方國家流行開了。那么火雞是如何烹制的呢?
火雞即吐綬雞(Turkkey),又稱七面雞,本為野生,現(xiàn)已馴化為肉用家禽。全身被黑、白、深黃等色羽毛。頭、頸上部裸露,有紅珊瑚狀皮瘤,喉下有肉垂,顏色由紅到紫,可以變化。公火雞尾羽可展開呈扇形,胸前一束毛球,母火雞重為8—9千克,年產(chǎn)火雞蛋50—80枚,每枚蛋重20—80克。目前飼養(yǎng)品種以“青銅火雞”和“白色火雞”為多。
火雞以其體形大,生長迅速,抗病性強,瘦肉率高而受人矚目,可與肉用雞媲美,被譽為“造肉機器”;痣u肉不僅肉質(zhì)細嫩、清淡,而且在營養(yǎng)價值上有“一高二低”的優(yōu)點。一高是蛋白南含量高,在30%以上;二低是火雞肉在國外被認為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同時,火雞肉也是益氣補脾的食療佳品。目前,世界上有許多國家以火雞肉代替牛肉、豬肉、羊肉和鴨肉。
習俗的作文 篇2
我們的春節(jié)就是農(nóng)歷新年,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名除夕。通過這個節(jié)日的慶祝儀式,能加強家庭聯(lián)系與親情。諸如吃團圓飯、向親友拜年送禮等等,這些習俗都在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無不隆重而熱烈的.慶祝這個節(jié)日。
為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家家戶戶都在節(jié)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一些家庭還在門上貼上春聯(lián),寫上吉祥聯(lián)語,祈求好運,年年豐收。
春聯(lián)在我國華人社會已逐漸簡化了。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人們把象征吉利的“春”“!钡葐巫之斪餮b飾品掛在門上或墻上,有者還特意把這些單字倒貼,那是因為“倒”與“到”諧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聲聲三羊開泰羊群來鞭炮陣陣萬馬齊喑馬兒過。
習俗的作文 篇3
在西方國家里,每年4月1日的“愚人節(jié)”意味著一個人可以玩弄各種小把戲而不必承擔后果。叫一聲“愚人節(jié)玩笑”你的惡作劇就會被原諒。
這是一個區(qū)別軟心腸和硬心腸的日子,軟心腸者卻使被騙的人看上去的卻愚蠢萬分。有位婦女攢集了幾年來她從別的婦女那兒得到的名片,再向?qū)ψ约河眯暮翢o察覺的朋友那兒索取一些,然后帶著大把這樣的名片去赴愚人節(jié)聚會。她肆無忌憚地同人調(diào)情,暗示與她共度一夜將會得到“不一般”的樂趣,然后塞給每一位要求再次相會的男人一張別的女人的名片。
無疑,每逢這個節(jié)日,魔術(shù)品商店也會提供不少翻新的花樣。例如坐上去就會發(fā)生刺耳噪音的坐墊;劃著后會變成煙花的火柴;以及為那些要在舞會上裝出另一副面孔的人準備的肉瘤、假鼻子、眼鏡、胡子和油灰。
有時候某些惡作劇會產(chǎn)生適得其反的.效果。一位一向洋洋得意于自己酒類知識的品酒專家,找到一個街角的下等小酒鋪,從酒柜里取出一瓶低劣的普朗克酒,愚人節(jié)這天,夾著這瓶他認為是“鄉(xiāng)巴佬的美酒佳肴”,出現(xiàn)在某位女主人的門口,并把這瓶酒作為禮物送給了她。當他站在那兒期待著女主人臉上現(xiàn)出要反胃的表情、以便可以大叫一聲“愚人傻瓜”時,女主人卻因太重禮節(jié)而沒有流露出對他的鑒賞力的不屑,反而誠懇的向他致謝,并稱這酒“正是她所喜愛的”,然后把酒放進冷藏柜中,并在晚餐時享用。
不止一個惡作劇者用錄音磁帶中的爭吵使客人們陷入“愚人節(jié)傻瓜”的境地,男女主人離開了客廳,仿佛是去廚房,從那兒傳來了激烈的爭吵聲,實際上,兩位把這場戲劇性爭吵事先錄下音來的主任,此時就躲在起居室,這樣他們便能夠站在客廳后面查看客人們的種種反應。
有一位男人每年都要為那些有著奇怪共同點的人舉辦愚人節(jié)午餐。有一年他邀請了3個職業(yè)迥異,在任何事情上都絕無共同興趣的男人進餐……因為他們每人都長著落腮胡。直到最后一道甜點端上來時,客人們才意識到自己為何被邀請。還有一年被邀請的是3個紅頭發(fā)的婦女。在他所有這類惡作劇中最刻薄的,也是把客人蒙在鼓里時間最長的一次是為矮人舉行的午宴。全部客人都不超過5英尺3英寸,直到午餐結(jié)束、客人們站起來時,才明白他們之間的共同之處。
以編著“烹飪年鑒”而為當今人們熟知的18世紀末法國惡作劇者格里莫?雷涅赫,在某次愚人節(jié)時,舉辦了一個模仿葬禮布置的聚餐會。在用黑色裝飾的房間里,一個靈臺放在餐桌的正中央,沒完沒了的進餐過程中,旁觀者在環(huán)繞著餐廳的廊臺上走來走去,送葬者被邀請來注視著進餐者的賓客。雷涅赫擔心來客中的有些會提前離去、從而破壞了他的晚宴。既然晚宴氣氛如此,他也許有理由擔心,不過對此采取了措施——他關上了所有的出口,在宣布晚宴結(jié)束之前謝絕任何人退席。
愚人節(jié)時,人們常常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和雛菊把房間裝飾一新。典型的傳統(tǒng)做法是布置假環(huán)境,可以把房間布置得象過圣誕節(jié)一樣.也可以布置得象過新年一樣,待客人來時,則祝賀他們“圣誕快樂”或“新年快樂”,令人感到別致有趣。
4月1日的魚宴。也是別開生面的。參加魚宴的請?zhí),通常是用紙板做成的彩色小魚。餐桌用綠、白兩色裝飾起來.中間放上魚缸和小巧玲瓏的釣魚竿,每個釣竿上系一條綠色飄帶,掛著送給客人的禮物或是一個精巧的賽璐珞魚,或是一個裝滿糖果的魚籃子。不言而喻,魚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魚做成的。
在愚人節(jié)的聚會上,還有一種做假菜的風俗。有人曾經(jīng)描述過一個典型的愚人節(jié)菜譜:先是一道"色拉",萵苣葉上撒滿了綠胡椒,但是把葉子揭開后,才發(fā)現(xiàn)下面原來是牡蠣雞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實下面是甜面包屑和鮮蘑;此后上的菜還有用蟹肉作偽裝的燒雞和埋藏在西紅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飯后,客人還可以從丸藥盒里取食糖果。
不過愚人節(jié)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互相開玩笑,用假話捉弄對方。有的人把細線拴著的錢包丟在大街上,自己在暗處拉著線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撿起錢包,他們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錢包拽走。還有人把磚頭放在破帽子下面擱在馬路當中,然后等著看誰來了會踢它。小孩們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去?傊,每逢愚人節(jié)這一天,動物園和水族館還會接到不少打給菲什(魚)先生成萊昂(獅子)先生的電話,常常惹得工作人員掐斷電話線,以便減少麻煩。
習俗的作文 篇4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边@幾天,清明節(jié)的氣氛似乎特別濃。大街上飄著綿綿的細雨,行人們都神情肅穆、滿臉哀思地捧著一束束鮮花,朝墓地慢慢地走去。
大家來到外公的墓前,外婆將鮮艷的彩條掛在外公的墓碑上,在墓前放上了一束純潔的淡黃色鮮花。美麗的鮮花將照片上的外公襯托得格外精神,外公的'臉上路出了一絲淡淡的微笑。但在同時,我也不免產(chǎn)生了一陣陣心酸。是呀,從前那么疼我、愛我的外公已經(jīng)沒有了,我再也得不到那些愛了,外公,我能不想你嗎?
大家在外公的墓前默哀了五分鐘,誰也沒有說話,因為大家不想提起那些傷心的往事,那只會讓大家更加難過地流淚。燒金元寶的時候,我在心里許了一個愿:外公,祝您在天堂一切都好!祭拜的時候,我又在心里默默地對外公說:“外公,如果有下輩子,我還要做您的外孫女!”要走了,我邊回頭,邊走路,直到看不見外公的墓為止。外公,我真想永遠和您在一起呀!
回憶能給大家?guī)須g樂與痛苦,但是做人也要學會向前看,要學會珍惜。只有學會珍惜,才會感覺到幸福。
習俗的作文 篇5
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老舍寫的《北京的春節(jié)》吧,你們知道侗族的春節(jié)是怎么過的呢?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在寨子里可是最隆重的節(jié)日,古樸風味極濃。一送走了臘月二十三,人們就開始了過年的忙碌,各家宰年豬、掛臘肉、腌鮮魚、做新衣……越忙越喜,越喜越忙。
過年的前一天,家家屋內(nèi)都打掃得干干靜靜,屋子的四周還灑上了一層石灰,以消毒驅(qū)邪。除夕那天,各家在堂屋敬拜祖先,桌上擺滿了貢品,小孩子們歡歡喜喜地在一旁放鞭炮,“噼噼啪啪”一片響。拜了祖先,一家人便在火塘邊吃年夜飯。香噴噴的雞、扣肉和糯米酒這些是少不了的。飯后,人們都要“守歲”一直到送走了舊歲才就寢。
大年初一的清晨,左鄰右舍相互請吃油茶,吃完,男女青年就東一群西一群地打手毽尋歡作樂,談笑風生。小孩子們不知疲倦地在石板坪上打鑼鼓“鬧新年”中,老人則聚集在鼓樓里天南地北地閑聊。
年初二,寨子里開始演唱侗戲和桂劇,吸引了一大群的.觀眾前來觀看。婉轉(zhuǎn)的曲調(diào)、精湛的唱工,得到了一片片的掌聲。
從初四開始,一直到元宵,文娛活動便進入了高潮。到了夜晚,村上有四條滾龍和一條蛟龍,在“串坪”表演。三種龍的姿態(tài)各有千秋。舞滾龍,以龍頭去追尋龍寶不斷翻滾,龍身龍尾十數(shù)節(jié)依次翻動,形似臺風翻海浪,頗為壯觀。舞龍還以耍獅來助興,實際上是演練拳術(shù)功夫,每當舞獅完畢,便會進行拳術(shù)表演,打法有些古怪,但是運用的氣功使人驚嘆不已。
元宵節(jié)到了,寨子要舉行“送龍下!钡氖⒋蠡顒。眾人敲鑼打鼓,舞著龍來到河邊,然后收起龍布,將龍紙燒掉,這叫“燒龍”。送走了龍神,人們便回到寨子里聚餐。
過了元宵,侗族的春節(jié)就宣告結(jié)束了,她在爆竹聲中向我們走來,又在爆竹聲中漸漸遠去。聽!她在和你說再見呢!
【習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習俗的作文01-22
習俗的作文[經(jīng)典]09-08
(精選)習俗的作文08-01
家鄉(xiāng)習俗的作文12-11
中秋的習俗作文12-14
漢族的習俗作文12-22
立春的習俗作文12-07
關于習俗的作文02-05
[精品]習俗的作文11-15
習俗的作文[優(yōu)秀]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