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李白的歷史典故
曹操、蕭何、李白這些在華夏的星空里光彩奪目的人物,在芒碭腳下代代相傳,形成了膾灸人口的歷史故事。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關(guān)于李白的歷史典故,希望你會喜歡!
李白的歷史典故
李白的一生多姿多彩,相比起很多人平淡甚至平庸的一生來說,李白這個大詩人有著太多的趣事可以講述,這里小編就介紹其中的幾個,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這里就不說了,下面主要來說說他“謫仙人”和“有景道不得”的趣事。
據(jù)說當年李白從24歲的時候就出門游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到30歲的時候他來到了當時的政治中心長安,他從小就有著匡扶社稷的理想,所以到了長安之后拜訪了很多的達官顯貴,但是沒人愿意推薦他。直到有一天李白和朋友一起去到紫極宮游玩,碰上了當時的文壇領(lǐng)袖賀知章,賀知章對于這個名聲漸起的小輩也比較重視,再看到李白儀表不凡,風姿卓越,所以就邀請他一起來喝酒。結(jié)果買酒的時候發(fā)現(xiàn)身上沒錢,賀知章有點尷尬就把自己衣帶上的金龜給取了下來,拿它去換錢,李白還勸阻他:“這是朝廷給的,怎么好拿去換酒呢?”但是幾人都沒有帶錢,所以只好這樣。之后李白拿出自己的詩歌請賀知章指點,賀知章讀完《蜀道難》頓時覺得李白的這首詩實在太好了,等到讀完《烏棲曲》賀知章不禁感嘆李白是天上的謫仙人啊,才華不是凡人可以比擬的。因此李白的“謫仙”之名就傳開去了。
后來李白依舊不得重用就離開長安繼續(xù)游山玩水,有一次就和幾個好友一起來到了黃鶴樓,一般來說來到這種名勝古跡文人墨客總是會在上面題詩,但是到了這兒李白面對著無限的風光,剛想提筆作詩就看到了當年崔顥留下的那首《黃鶴樓》,讀罷此詩,李白就把筆給放下了,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孟浩然和李白的故事
孟浩然和李白都是唐朝有名的詩人,不過要論成就李白這個后輩要比孟浩然這個前輩強多了。李白,唐朝有名的詩人,號“青蓮居士”,有“詩仙”的稱號,他的詩即使是現(xiàn)在,仍被許多學者爭相研讀。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歲,兩人認識前,孟浩然的名字已經(jīng)被許多人熟知,李白就一直很仰慕他,渴望跟“偶像”見一面。有一次李白在黃鶴樓上喝酒,聽說孟浩然就在附近飛襄陽隱居,便立馬去拜訪他。孟浩然也早就聽說李白的大名,衣服都還來不及整理就出門迎接李白,兩人一見如故,從此成為了好朋友,經(jīng)常在一起飲酒、作詩、談人生、談抱負,人生好不快活。
但是好景不長,孟浩然不久后便要去遠游,李白有事在身不同同去,不然照李白熱愛游歷山河的性格,鐵定會和孟浩然作伴。臨別前,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設(shè)宴踐行,酒過三巡,站在高樓上眺望遠處漸行漸遠的帆船,李白內(nèi)心百感交集,寫下了一首后世傳誦千年的千古名句送別孟浩然。
郭子儀和李白的故事
郭子儀一生經(jīng)歷豐富,他和李白之間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據(jù)說兩人都救過對方的命。根據(jù)史書記載,當年郭子儀名聲不顯的時候還是一個小小的士卒,不知道犯了什么事,他的上司就要處死他,恰好碰上了當時正受寵的李白路過,看郭子儀威武大氣是個人才就一番周旋勸告哥舒翰,免了郭子儀的刑責。
李白雖然是史上少有的大才子,但是其實在政治上的才能還是很渣的,并沒有什么杰出的才能,而且為人狂妄不拘小節(jié),得罪了很多皇帝身邊的近臣、親信,受到了很多人的誹謗,到了后來的時候更是失誤的跟著永王造反,結(jié)果兵敗,郭子儀念及李白當年對自己的恩德就力保李白,最后李白得以免去死刑。郭子儀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完人”,可以說遍觀整個政治史像他這樣的都很少見,他的一生經(jīng)歷了很多的波折,但是始終保持著一種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態(tài)度,得志的時候精忠報國,失勢的時候也不埋怨什么,這其中還有他屏退侍女免遭禍患和不設(shè)門墻透明公開的小故事,最精彩的是他和李白之間的那段往事。
黃鶴樓擱筆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在黃鶴樓公園東邊,有一亭名為“擱筆亭”,亭名取自“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佳話。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后來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fā),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一拳捶碎黃鶴樓, 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北銛R筆不寫了。有個少年丁十八譏笑李白:“黃鶴樓依然無恙,你是捶不碎了的!崩畎子肿髟娹q解:“我確實捶碎了,只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睂嶋H上,李白熱愛黃鶴樓,到了無以復(fù)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連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黃鶴樓”。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顥題詩,李白擱筆,從此黃鶴樓之名更加顯赫。
后來,李白也仿照《黃鶴樓》寫下《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生死考證
上世紀90年代,吉國考古學家曾在碎葉城遺址進行發(fā)掘,除了許多佛教 文物,他們還發(fā)掘出一塊唐代石碑,其上有“安西都護府侍郎李某……”字樣,這又進一步證實了郭沫若最早考證的李白故鄉(xiāng)在碎葉的說法。其父李客,生平事跡不詳。20世紀60年代前,中國學者普遍認為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xiāng))。
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為被滅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說缺乏佐證。據(jù)《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安史之亂發(fā)生的第三年(756),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fā)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后,李白受牽連,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nèi)),途中遇赦寫下《早發(fā)白帝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投奔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說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發(fā)疾病而死(見皮日休《李翰林詩》)。也有說是單純的喝酒猝死(見《舊唐書》)。也有說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這種說法古已有之且廣為流傳。
第一種說法:那是李白七歲時,父親要給兒子起個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親就酷愛讀書,他們要培養(yǎng)兒子做個高雅脫俗的人。
父親平時喜歡教孩子看書作詩,父親在醞釀起名之時,同母親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時考考兒子作詩的能力。父親看著春日院落中蔥翠樹木,似錦繁花,開口吟詩道:“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蹦赣H接著道:“火燒葉林紅霞落”。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詩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續(xù)下去。他走到正在盛開的李樹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說:“李花怒放一樹白”。
“白”——不正說出了李花的圣潔高雅嗎?父親靈機一動,決定把妙句的頭尾“李”“白”二字選作孩子的名字,便為七歲的兒子取名為“李白”。
第二種說法: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中說:“逃歸于蜀,復(fù)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范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中寫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復(fù)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咸取所象”。
從以上文獻中我們不難看出,李白的姓名是李白的父親回到蜀中先給自己恢復(fù)了李姓后才給后來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夢到太白金星后于是有了身孕,在陣痛難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據(jù)這一夢境得來的。
【李白的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歷史典故精選02-28
歷史成語典故:罄竹難書的典故02-22
家喻戶曉的歷史典故12-09
歷史典故的成語11-23
白虹貫日的歷史典故03-24
防微杜漸的歷史典故02-22
劍門關(guān)歷史典故03-11
漢朝的歷史典故03-30
秦王的歷史典故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