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老粗省長張懷芝名人故事
故事是一種文學體裁,生動的,美妙的故事可以幫你認識社會、理解人生,引導你做一個通達事理、明辨是非的人。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粗省長張懷芝名人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老粗省長張懷芝名人故事 1
1916年,山東軍閥張懷芝把省長趕走,自己當上了山東省長。但張是一個文盲,用槍刀容易,但要于省長的日常事務(wù)卻很頭疼,他不僅不知道一件事如何辦,而且一件事交給誰去辦理他也不知道。
張懷芝想來想去,最后終于想出一個辦法來:抽簽。他到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省長公署內(nèi)的要員姓名,命人寫在簽條上。遇到公事要辦時,他就隨手在簽筒中抽出一簽來,抽中誰就把公事交給誰辦。這樣一來,倒也省事,不但把一切政事都打發(fā)了,而且收到一個意外的效果,那就是從此以后,省署里的重要官職員們誰也不敢擅自離開,怕被抽到時而無法應(yīng)卯。
有一天,張省長抽簽時抽到了一位科長姚鵬,連叫幾聲,見無人應(yīng)卯,勃然大怒,下令打二百軍棍。這位姚鵬科長是位老名士,歷任省長都敬重他,這天恰好有事外出。因此,全省署官員一致求情請求寬恕。張懷芝堅持不從,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二百軍棍是免不掉的`。后經(jīng)多方求情,才達成妥協(xié),由姚鵬親自寫一張欠條呈給張懷芝。那欠條是:
茲欠到:省長公署軍棍二百。此條中華民國五年十月四日姚鵬具。
如此省長,如此欠條,的確可付之一笑!
老粗省長張懷芝名人故事 2
貧苦出身
張懷芝(1861—1934),字子志,山東東阿皋上村人。少時家貧,一家六口人住在半陰半陽的地窖里。其父為了改變門庭,讓張懷芝到馬家村貢生楊克典老先生處學習。因家庭貧困,無力交納學費,幾次想退學。楊老先生特別同情他,給他免除學費,義務(wù)教學。學習四年后,終因貧困輟學。
1880年,張懷芝離家到黃河邊挑泥掙錢謀生,但生活仍無法維持。這一年的農(nóng)歷臘月二十八,他到親娘舅家去借年,娘舅瞧不起這個窮外甥,說他一身力氣,不能養(yǎng)家糊口,沒有用處,僅給他一斗黑豆,打發(fā)了他。按照舊社會的說法,黑豆是驅(qū)鬼辟邪之物,給他黑豆,意思是把張懷芝當做鬼一樣驅(qū)趕走。這使張懷芝受到了極大的刺激;丶液,張懷芝決定出外闖天下,不干出個人樣,決不回家。
加入新軍
1883年他隨本村族人張在信到天津謀生,后經(jīng)人介紹入伍,當馬夫七年。在當馬夫期間他立志學習,熟讀了《步兵操典》等軍事書籍。1890年經(jīng)人推薦入天津紫竹林武備學堂炮兵科學習。五年后被在天津小站練兵的'袁世凱選中,編入新建陸軍。漸升至左翼炮兵第三營過山炮隊隊官。
因公升遷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在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以及王公大臣逃跑時,他率部作戰(zhàn),護駕有功,得到賞賜與重用。
1901年袁世凱任北洋大臣、直隸總督,1902年,袁世凱編練北洋常備軍,張懷芝任常備軍第一鎮(zhèn)第一協(xié)統(tǒng)制,1905年,北洋新軍擴大為6個鎮(zhèn),他被任命為第五鎮(zhèn)統(tǒng)制,后任天津總兵等職。
鎮(zhèn)壓革命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清朝為了鎮(zhèn)壓革命,起用袁世凱為內(nèi)閣總理大臣。袁世凱把張懷芝看做親信,一上臺,就先后任命張懷芝為安徽巡撫、甘肅提督、直隸和山西防務(wù)大臣、天津和保定鎮(zhèn)守使等。袁世凱稱帝后,先后封其為一等男爵、太武將軍。任職期間,曾與其弟張懷斌多次“圍剿”革命軍,但都屢屢敗北。
1916年,黎元洪就任大總統(tǒng)后,命張懷芝任山東督軍兼省長,并封為濟武將軍,授勛三等爵,7月6日改稱山東督軍,10月7日兼任山東省長。在此期間,他用強硬手段鎮(zhèn)壓了山東討伐袁世凱的軍隊,并將這支隊伍改編成兩個旅,以尹錫武、薄子明分別任旅長。為了籌備鎮(zhèn)壓農(nóng)民軍的軍費,他兩次向中日實業(yè)公司借款共500萬日元,以本省各項稅收為擔保,從而大大加重了山東人民的負擔。
【老粗省長張懷芝名人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張湯審鼠張湯名人故事10-24
把一張紙賣到3萬元名人故事10-26
張杰勵志故事12-15
精選名人故事:項羽的故事04-27
名人故事作文12-23
清明名人故事04-10
名人小故事12-31
管仲的名人故事03-26
名人故事:拿破侖11-30
心病的名人故事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