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舊書的記憶作文欣賞
舊書的記憶
大哥高中二年二期肄業(yè),源于對學(xué)習(xí)的熱愛,中途很少回家。他的樣子、性格我在我年幼的記憶里十分模糊。只是對柜子里老舊的書有些好奇,母親告訴我,這是大哥學(xué)習(xí)用過的課本。厚厚的,有好幾疊。書里藏著什么呢,人為什么要讀書,讀書有什么好處,一系列疑問在我腦海徘徊。殊不知在大山的外面還有整個世界。
大哥從小喜歡搬條小板凳尾隨外公左右,搖頭晃腦地吟誦《三字經(jīng)》、《百家姓》、《弟子規(guī)》等,受外公生活的熏陶,實則有了大哥后來的“文化之旅”,才有了我對這些書的好奇與幻想。
大哥姓袁,小名作明(現(xiàn)袁卓光),因為年齡懸殊,他的童年和少年我經(jīng)常聽父母說起。大人們說起大哥小時候讀書的事情已傳為佳話。但在我年少的記憶里,大哥自立、自強,是個勤勞的人。
大哥是個文化青年,樸實中透著帥氣和睿智。放假回來,他把勞動當(dāng)成快樂,砍伐楠竹,扛樹木,拾柴火,幫家人打下手,做事十分棒忙。他性格成穩(wěn)、堅定,愛談笑風(fēng)生,人緣好。他學(xué)習(xí)輕松快樂,初中畢業(yè),考取省立三中(現(xiàn)永興一中),是當(dāng)時一所極具影響的名牌學(xué)校。母親因病除花去了家里全部積蓄外,還向政府借貸現(xiàn)金近百元。僅差最后“一里路”,與大學(xué)失之交臂。人生就此發(fā)生巨大轉(zhuǎn)折,命運捉弄了帶著無限憧憬的青年,希望像積雪一樣消融……。好在大哥面對現(xiàn)實,在一次與探井隊員的交流中,熄滅的火再一次燃起,得到工程師的認可后,被錄用到鯉魚江電廠(省級重點企業(yè))。從此,家里情況也漸漸地好了起來。一個晴暖的.初夏,欣喜之余,母親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身穿花布衣裳,頭扎羊咩小辮。約六七歲大小,我第一次來到電廠,并照了我人生第一張照片,記錄著我幸福的童年。
電廠宿舍整齊,環(huán)境優(yōu)雅。大哥瀟灑自信的樣子仿佛是和那疊厚厚的舊書有關(guān)。也從此,他的形象在我年少的記憶里逐漸清晰和高大。以后取代這疊書的是嶄新的課本,新書的到來一定是源于那疊舊書的內(nèi)智,仍舊富有魅力。就是為了它,我才獨自翻山越嶺,爬山涉水,走在山間小路上。一頭是學(xué)校,一頭是家里,都是父母的等待和接送,我度過了難忘的學(xué)習(xí)生涯。
六十年代,大哥離開了他最早工作的地方——電廠,像一只遠飛的“大雁”。 不管他有多大理由,為什么要“遠渡重洋”,我百思不得其解。不過好在母親才四十出頭,身體也完全康復(fù)。母親理解作為年輕人的大志,母親說大哥的追求與孝順是完全的兩碼事。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無論走到哪里,大哥便成了家里所有人的牽掛。
無論身在何方,大哥沒有少來信,尤其在內(nèi)蒙,他克服了南北氣候的巨大溫差;克服了零下四十度的低溫。然后從北京到河北保定,并在保定成家,安居樂業(yè)。他每到一個地方都寄來照片,照片上的他,帥氣、瀟灑。家里人既為之欣喜,又為之牽掛。結(jié)婚后,他寄來一件棗紅色毛衣,顏色漂亮,也是我第一次開眼界,至今一直留存在我腦海。大嫂是保定一所醫(yī)院的護士,身材高挑,容顏美麗。一個大山農(nóng)民的孩子,有了理想妻子,算是有了平穩(wěn)的家和“世界”。他工作出色,生活也有人照應(yīng)。家里人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并為之欣喜而溫暖。大嫂在保定長大,生活優(yōu)越,邊遠的山區(qū)是個什么樣子她從來沒有見過,更沒有想過。記得那是在一個濃春的陰雨天,濘泥的山路坑洼不平,大嫂腳打草繩,柱著竹棍,從山腳爬到山頂,氣喘吁吁,大汗淋淋。大哥一路開著玩笑,鼓舞和安慰她。在二哥、二嫂的幫扶下,用了兩個多小時才攀爬到到達。家里人欣喜萬分,相距十年啊,期盼已久的這天終于來到。村里的老人、小孩早早地站立在大門口迎候。大哥很會體貼人,上老下小,依偎細處他照顧得無微不至。大哥忙里忙外,做事干脆,說話很有底氣。到底是見過大世面的人,舉手投足間都流露出文化氣質(zhì)。我一邊看一邊瞎想。
這次回來所不同的是,家里建起了水磚房,有新添置的木質(zhì)家具,生活無憂。家家戶戶告別了煤油燈的歷史。
七十年代,他再次領(lǐng)著一雙兒女回來,千里迢迢,不惜將幼小的孩子放在老家好長一段時間,大山地方偏僻,醫(yī)療條件極差,但大哥便說“根在大山,我們的心就在大山。幾百年來,山里人不都是這樣走過的嗎?”是啊,大山是人生的大課堂,只有經(jīng)歷艱苦,方能知曉幸福。九十年代初,大哥領(lǐng)著兒媳曉宏和麗萍,帶著孫子袁帥第一次回老家時,母親已是四世同堂。母親曾經(jīng)的思念和牽掛,今天終于有了報答。母親終于明白大哥曾經(jīng)的用心良苦。
大哥每回來一次,都是親朋好友的一次大聚會。大哥成了山里人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山里人喜歡和他拉家常,問他外面的形勢,談山里山外的事,問候家長里短……只要聽說誰家困難,他總是帶著憐憫和關(guān)愛,問身體,問生活。一口地道的家鄉(xiāng)土話,讓鄉(xiāng)親們倍感親切。無論離開十年八載,他鄉(xiāng)音未改。每次離開,鄉(xiāng)親們都前來道別,開倫兄、鳳清嬸和滿香舅媽盡其所能地拿出自家最好的土產(chǎn)或食品,千叮萬囑地“作明,父母親都年歲已大,你一定要常回家看看!”每每這樣,大家總是相聚恨短,相別恨長!
2007年大嫂病故,大哥全身心地和外孫女霆霆一起生活,從小學(xué)陪到初中畢業(yè),還幫她做飯洗衣,輔導(dǎo)她的學(xué)習(xí),處處無微不至。
隨后,為母親的身體操勞不少,為她購買傾聽器,購買拐杖、衣物等。逢年過節(jié)、母親的生日,他一次也沒落下。父教子隨,兒子一樣十分孝順祖母。在兒女身邊,大哥是慈父,是同仁,是好友。在親友身邊,他是好兄弟,好兒郎。
大哥十分懂得元和家里上上下下的人,媳婦身邊恭維婆婆;家人面前討好媳婦。為老人買好吃的、好穿的,婆媳相敬如賓。他喜歡扮演“唆人主”(調(diào)解人)的角色,讓善意的謊言面前沐浴陽光。
大哥每次回來,都要拉著母親的手,面對面地促膝談心,湊近她的耳朵“媽媽,您想吃點什么?您需要什么兒帶你去買!”經(jīng)常搬把靠椅領(lǐng)著母親坐在陽光底下“補鈣”,告訴她要怎么保健和養(yǎng)生,修身養(yǎng)性等。牽著她的手到屋前屋后走走,最好的孝順是更多的陪伴。
大哥孕育在母親體內(nèi)的第三個月,父親因病故世,完美的人生有了缺失,是母親和繼父把他拉扯大,供養(yǎng)他生活和學(xué)習(xí)。相比同年的孩子是不幸中的萬幸。如今,事業(yè)有成,生活幸福美滿。是時代的東風(fēng),是自身的不懈奮斗。
現(xiàn)在大哥已退休,但活潑、開朗,十分顯年輕。“書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堂!彼麑W(xué)無止境,讀書、上網(wǎng)、健身已成為常態(tài)。他送我的《正蒙寶典》一生受用!皬椫敢粨]間”,幾十年已過,舊書仍是我生命里的源泉和力量。
【舊書的記憶作文欣賞】相關(guān)文章:
舊書的作文03-03
寫舊書的作文03-05
【薦】舊書的作文01-08
【精】舊書的作文01-08
舊書05-26
關(guān)于舊書作文02-05
舊書的作文14篇01-11
★舊書的作文9篇01-08
舊書的作文11篇01-08
【熱】關(guān)于舊書的作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