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武丁中興歷史典故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用到過典故吧,要準確理解有關典故的正確含義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錯,用偏,產(chǎn)生笑話,影響意思表達,那么,都有哪些經(jīng)典典故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武丁中興歷史典故,歡迎閱讀與收藏。
武丁中興
武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三代國君,也是商王小乙的兒子。原本逐漸式微的商朝,在武丁的知人善任及勵精圖治下,國勢強盛,政治清明,民生富裕,史稱「武丁中興」。
相傳武丁年少時候,曾奉父命到民間探訪民間疾苦,他隱瞞王室身份,和百姓們一起勞力耕作,借此了解小老百姓的生活艱苦和稼穡的辛勞。小乙帝逝世后,兒子武丁即位。即位后三年一直不理朝政,人民都說:「天下都聽不到君王的聲音啊」。
有一天,武丁夢見得到圣人輔助,那圣人名叫「說」。隔天醒來,他就派人到處求訪「說」。終于,在傅巖找到了「說」。原來這個「說」正負責修筑道路。百官把「說」帶來讓武丁看,武丁一看正是夢中之人,甚為歡喜。交談之后,發(fā)現(xiàn)他果真是位有賢有德者,于是就任命他為宰相。因為是在傅巖這個地方找到「說」,人們就稱他為傅說。傅說向武丁陳述治國方略,其中有傳頌千古的名言“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除了傅說,武丁還接連任用了一批賢能大臣,如:甘盤、祖己等,替商朝打造巔峰盛世。
還有一位輔助武丁的奇女子,人稱婦好,她是武丁的第一個皇后。她曾經(jīng)多次親自帶兵出征,最多的一次曾經(jīng)統(tǒng)帥一萬三千人大軍,浩浩蕩蕩共征服了二十多個國家,是武丁時代開疆拓土的頭號女功臣。不論在當時或是以現(xiàn)在眼光來看,婦好在軍事上的才華,堪稱中國歷史上首位女軍事家。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而卒,祀為高宗。
歷史背景
在商代之前期,其統(tǒng)治狀況有起有落,其都城位置亦移徙無定。據(jù)載,在第十九王盤庚之前,國家凡“五盛五衰”,都城凡“六遷”。到了盤庚即位時,才把都城遷到殷(古稱“北蒙”)。
盤庚遷殷避開了水患和宗室內(nèi)部斗爭的混亂局面,穩(wěn)定了商朝中央的統(tǒng)治,為以后的商朝中興奠定了基礎。使得殷商這個奴隸制國家,擺脫了困難的處境,并且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生產(chǎn)力、生產(chǎn)技術、制作工藝都有了相當成就。
殷商后期,由于武丁的前兩代商王小辛和小乙統(tǒng)治無方,商王朝的統(tǒng)治一度衰微。據(jù)說,武丁即位以后,決心使商王朝的統(tǒng)治強盛起來,可是卻沒有得到有才能的人為輔佐。于是,在三年的時間里,武丁對于政事不聞不問,一切政務都由冢宰決定,而自己則在暗地里觀察國家的風氣。
歷史貢獻
武丁統(tǒng)治時期,在丞相傅說的輔佐下,對內(nèi)大治,對外征伐。隨著國力的日益強盛,商王朝開始不斷地對外用兵。從武丁時期的甲骨文中可以發(fā)現(xiàn),武丁時期,曾經(jīng)對于四方用兵,武丁時期征伐的部落有西北向的土方、鬼方、羌方,江淮流域的虎方等。商人后裔在追述武丁的事跡時,也說武丁曾經(jīng)奮起武威,攻伐荊楚?梢,在武丁時期,商王朝的勢力已經(jīng)達到了長江以南的地區(qū)。商通過幾十年的文治武功,結(jié)果使大商國家大治,經(jīng)濟發(fā)展,百姓生活安定,四方諸侯賓服,出現(xiàn)了繁盛的局面。武丁在位一共59年,死后被尊為“高宗”。
后續(xù)影響
武丁在位59年開創(chuàng)的盛世,一般認為維持到他的兒子祖甲時。期間,哥哥祖庚當王,享了10年左右的清福,弟弟祖甲繼之,又干了33年,國家持續(xù)強盛,民眾安居樂業(yè),對外的征伐不大,西戎的一次也是大勝而歸。粗算一下,武丁至祖甲,大約百年,應該是商代最黃金歲月,文治武功都達至巔峰,完全可以稱得上華夏有史記載的第一個大盛世。
祖甲以后,商又歷經(jīng)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最后傳至帝辛(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商紂王)時,亡了國,大約130余年。實際上,這段時期,商并不象古文獻中所說的那么衰落,包括惡名遠揚的商紂王時代。甲骨文便可佐證,其中并沒有發(fā)現(xiàn)祖甲以后有什么大的異樣呀,國家還是那個國家,也許不能和武丁時相比,但整體實力還是強大的。
對外關系方面,祖甲末期后,商王畿西南(今山西中部和東南部)一些氏族方國開始叛商,加之東夷時叛時服,還有西方羌人的不時侵擾,形勢并不樂觀,征伐也從未停止。不過,在廩辛、康丁、武乙、文丁時期,大的征伐并不多,也可能是記載不詳吧,但在帝乙、紂王父子繼位時期,尤其是兒子,對外征伐非常激烈,基本上也都取得了勝利。
東夷,武丁時便有征討(夷方、虎方等),直至商亡也未斷過。商之初與其關系怎樣,沒有記載,不好確定。一些歷史書籍,常會想當然地認為,商本來自東夷,剛開始應該關系不錯,其實偏頗得很。東夷,從來不是一個民族,只是中原人對東方之人的統(tǒng)稱,充其量也就代表了東方一群互不隸屬的氏族方國的集團,后來隨著東方外延的不斷伸展擴大,東北,朝鮮半島,甚至日本也包括進去了。在民族性上,東夷無論是后來不同的國家之間,還是初始的氏族方國之間,都是不能混為一談的。至于商是否有東夷之稱,實際上也是一個疑問,因為甲骨文從來沒有提及過。武丁時所說夷方。
而商也許來自東方(最流行的說法),僅此而已,作為一個氏族,他是獨立的,后逐漸發(fā)展壯大,建立了一個王朝,搭建了華夏初始的輪廓(不管有沒有夏)最后有武丁來完善。
【武丁中興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歷史典故精選07-11
秦王的歷史典故03-08
曳尾涂中的歷史典故02-13
春聯(lián)的歷史典故01-31
白虹貫日的歷史典故03-24
防微杜漸的歷史典故02-22
誠信的歷史典故09-15
顏回的歷史典故08-14
請君入甕的歷史典故03-19
關于春蚓秋蛇的歷史典故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