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的用人的名人故事
《說宛,臣術(shù)》中記載著這樣一則故事:高鐐在晏子手下做官,突然被晏子辭退。晏子身邊的官員覺得奇怪問晏子:“高繚為你做事己經(jīng)三年,從沒辦過錯(cuò)事,你不給獎勵也罷,可是還要將他辭退,似乎是過分了吧!标套诱f:“我是一個(gè)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塊彎彎曲曲的木頭,必須用墨斗來彈,用刨子來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但高繚呢?他在我身邊足足三年,看見我的過錯(cuò),都從來不說,這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所以我把他辭退了! 由此可見,晏子不僅與自己下臣和睦共處,也希望聽到“斧頭”給“木頭”的“削聲”和“刨子”給“木頭”的“刨聲”,與“以無言待之”而感到自我感覺良好,沾沾自喜,聽不得“斧聲”“刨聲”,把別人的合理化建議,視為“雞蛋里挑骨頭”,“有意跟自己過不去”者,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新生事物不斷出現(xiàn),在發(fā)展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困難、問題和矛盾,如果我們象晏子那樣重視身邊的“無聲的意見”,正確使用“看見我過錯(cuò),都從來不說”的.人,把自己視作“彎彎曲曲的木頭”,正確對待應(yīng)用“墨斗”、“斧頭”、“刨子”,定會置自己于群眾之中,受到群眾的愛戴。 “斧聲”“刨聲”如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令人清醒。而人無完人,其如璞玉,若想盡善盡美,尚須雕琢。這雕琢寄希望于有一面鏡子,象身邊的人恰恰是能夠提供這面鏡子的人!
【晏子的用人的名人故事】相關(guān)文章:
用人與用力的名人故事11-08
善于利用人生的劣勢的名人故事10-06
晏子使楚的成語故事09-19
名人的幽默名人故事04-25
陳景潤的名人故事11-06
堅(jiān)持的名人故事11-15
心病的名人故事11-13
白色的名人故事11-11
西施的名人故事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