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廣西的老規(guī)矩,春節(jié)差不多從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日就開始了。廣西有什么民風民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歡迎閱讀!
民風民俗作文500字【1】
“56個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飲食,這就應了一句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而滿族,就是這56 朵花中艷麗的一朵,滿族的服飾特別有特色,下面,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繡有漂亮的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tài)。
旗袍是滿族婦女的傳統(tǒng)服飾。她們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點是立領 . 右大襟 . 緊腰身 . 下擺開衩。古旗袍有琵琶襟 . 如意襟 . 斜襟 . 滾邊或鑲邊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后,經(jīng)改進,腰身寬松,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于行走。已成為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高衩。四十年代縮短,出現(xiàn)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后,衣片前后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東方色彩,能充分顯示依態(tài)雍容文雅,被認為是表現(xiàn)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裝。稱譽世界。
婦女旗袍的裝飾性比男性旗袍更強。領子 . 前襟和袖口都繡花裝飾。鑲嵌幾道花紋或彩牙兒,俗稱“畫道兒”或“狗牙兒”。
滿族婦女的服裝十分漂亮,滿族男子的服裝也很不錯。
歷史上的滿族男子多穿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
馬褂是滿族男子騎馬時常穿一種褂子。馬褂分為大襟 . 對襟 . 琵琶襟等多種形式。馬褂后成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裝。高領對襟,四面開禊,長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將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謂大、小袖。現(xiàn)在許多滿族人所穿的對襟小棉襖,就是從馬褂演變過來的。為了騎馬方便,在長袍的外邊套一種身長至臍,四面開禊的短褂,以御風寒。
滿族的男子夏季頭戴涼帽,冬季戴皮制馬虎帽。他們的衣服喜歡用青 . 藍 . 棕等色的棉 . 絲 . 綢 . 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制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發(fā)。
滿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是一朵艷麗的奇葩。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們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認識。
民風民俗作文500字【2】
泱泱夏日,盛開著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xiāng)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那是個有趣的地方。每逢除夕早上,店鋪早早的開了門,并放著喜慶的樂曲,人們也早早地出門逛街。但最有趣的還是我們這的集會,老師說我們這的集會原來叫做廟會,集會開3天。
在農(nóng)歷三月十七,集會前一天。小販們在家就把自己的商品放在車上,開到自己的指定位置,然后在空地上搭個棚,把商品擺在棚里,再把棚的四周用布圍上,這時準備工作就做好了。集會前一天就在人們迫不及待的心情中過去了。
農(nóng)歷三月十八,集會第一天,早上7點,小販把棚上的布拉開,準備開張。半小時后,一些老人家就來了,他們都在給自己的子女買什么。八點半了,人漸漸多了起來,那叫個人山人海啊!我最喜歡逛集會,為的是有機會買到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從北往南,最北邊是賣各個地方的食物—香氣撲鼻!往南一點,是小孩子們喜歡的娛樂游戲,再往南走,就是賣日常用品和衣服的了,最南邊是賣杯子、碗的。十一點人還是那么多,原來5分鐘走的路,現(xiàn)在15分鐘也走不完!小販們在攤位上吆喝:“看一看了,我的鍋炒菜不冒煙、不粘鍋、不費油,買一個吧!”另一邊就是買主和賣主為了價錢在爭吵著什么。
農(nóng)歷十九、二十,人就沒有第一天那么多了,可還是很熱鬧,每逢這3天,如果是假日的話,我就會在這呆一整天,我真希望每一天都有集會。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特色。
民風民俗作文500字【3】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xxx。最近,我特別喜歡收集一些民俗節(jié)日的資料?吹梦艺媸切睦锇W癢,想要與大家好好的分享。這不,我已經(jīng)都整理好,做成“大盤點”了。什么?你們不服氣?好,那我現(xiàn)在就給你們好好地介紹一下吧!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在漫長的歷史中,也擁有了特殊的節(jié)日。在德昂族,這些特殊的節(jié)日不足為奇,竟然在特殊的節(jié)日中還包含著更加特殊的民風民俗呢!
歷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節(jié)日,相互宴請成風俗,不論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鮮的蔬菜做一碗沒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著辣椒水吃。聽著聽著,愛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來了。這樣吃,別具風味,真是讓人流連忘返啊!
彝族是一個古老而又熱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節(jié)也在全國頗負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區(qū)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它流行于云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qū)。連白族、納西族、基諾族等都過火把節(jié)呢!
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jié)是彝族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shù)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征的節(jié)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當我想象起彝族火把節(jié)的熱鬧,不由充滿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風民俗使我領略了許多民族氣息,也讓我更加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憧憬!
民風民俗作文500字【3】
按照廣西的老規(guī)矩,春節(jié)差不多從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日就開始了。這天,是傳統(tǒng)的小年,是灶神爺升天的日子。人們殺雞宰鵝祭拜灶神爺,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無憂。
臘月二十五左右,人們必須選出一天來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此外,人們還要買菜,割肉和準備年貨。
除夕,是春節(jié)的第一個高|潮,鞭炮聲日夜不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飄著一股煙火和酒肉的香味。人們在門口貼上新的對聯(lián),屋子里貼滿了各色的年畫。人們到了晚上還要吃團圓飯,在外邊做事的人,必須要趕回來。此外,大人們是要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小孩子們燃放煙花,真是快樂的時光。
正月初一,春節(jié)有一個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鋪不但不關門,還有許多小販在大街兩旁擺了攤,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三個一伙,五個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們牽著大人的手,購買玩具。
正月初二,人們開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賀。這天,是不可以說不吉利的話的。
元宵上市,春節(jié)最后一個高|潮到了,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辦喜事,張燈結彩。有條件的人家,還會在門口掛上兩個大紅燈籠。還有猜謎踏歌的活動。大街上也許會有舞龍的節(jié)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煙花爆竹。這天,人們是要吃元宵的。
過了元宵,春節(jié)差不多也就結束了。天氣回轉,農(nóng)民開始春耕,學生準備上學,人們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