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成王敗寇成語解析
秉要執(zhí)本成語意思:秉:執(zhí),拿著;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典源】
秉要執(zhí)本:語出《漢書·藝文志》:“秉要執(zhí)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丙吉問牛不問人:事見《漢書·丙吉傳》。
解析:
秉宴執(zhí)本與事必躬親相對,是統(tǒng)治的權謀,領導的藝術。
《呂氏春秋》有很多這方面的論述。《當染》篇說:“古代那些會做國君的人,致力于選拔任用人才,而不去做應該臣下做的事,這是抓住了根本。
那些不會做國君的人,傷形費神,愁心勞耳目,結果越是治理不好國家,這是因為他沒有抓住根本!
抓住根本就是秉要執(zhí)本。
做國君如此,做其它官員也是如此。簡單說就是會當官的將將,不會當官的將兵。將將就是秉要執(zhí)本,將兵就是事必躬親。
對于做人來說,事必躬親或許是個優(yōu)點,但對于做官來說,事必躬親卻是一個致命的弱點,危害無窮。
道理非常簡單,如果你什么都親自過問。一竿子插到底,實際上是越俎代庖,那還要你手下的人干什么呢?更大的危害還在于,事必躬親一方面使你的下級感到不被信任,另一方面,(如果你是領導干部的話)還會使你下級(中層干部)的下級(基層干部)不聽上司的話而直接親附于你。這樣勢必造成職責不明,政令不通,人際糾葛不清,矛盾斗爭尖銳。遺患無窮,不得安寧。
所以,事必躬親實際上是領導無能的表現(xiàn)。
《漢書》認為什么的作用是供君主秉要執(zhí)本?
從史官記錄錄歷史的成敗、存亡、禍福的古今之道(以史為鏡的作用),可供人君秉要執(zhí)本。
見《漢書。藝文志》,原文是:道家者流,蓋出于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執(zhí)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于堯之克讓,易之謙謙,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
南面之術,過去君王是坐北朝南的,面南就是面對他的臣下,所以這里說的君人南面之術就是道家在教君王如何當好領導。
班固認為道家這個流派,是從史官記錄錄歷史的成敗、存亡、禍福的古今之道基礎上發(fā)展出理論的。他們從中知道君王之道就是要抓住要點和根本(秉要執(zhí)本),以清心淡泊,謙卑高潔來自守自持。這正應合古時堯帝能謙讓的美德。正如易經(jīng)中說謙卦的四益(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偨Y來說,就是教君王謙虛治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