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溫州的蹤跡》的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yīng)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溫州的蹤跡》的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溫州的蹤跡》讀后感1
我喜歡讀朱自清的散文,除了《背影》、《荷塘月色》、《匆匆》之外,便是《溫州的蹤跡》了。《溫州的蹤跡》包括四篇小散文,這四篇小散文風格各異,讀來別有感想。
《“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為我們再現(xiàn)了馬孟容君畫的一張尺多余的小小的橫幅:綠簾,稀疏而長;圓月,純凈而雅。簾因月而美,月因簾而靜。畫面上并不缺少主角,“一枝交纏的海棠花”,“葉嫩綠色”,“花正盛開”。不能讓主角太孤單了,還有一對八哥,它們沒有白日的聒噪,雖然有一只的眼睛還半睜半閉,但也早已陶醉在這暗香疏影的夜色中了。《“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于區(qū)區(qū)尺幅中盡顯神韻,如詩從行寸中傳情,是畫也是詩。
讀《綠》的時候,“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梅雨潭的綠美在難以捉摸,這綠是抽象的綠,作者卻用比喻將它形象化了,并賦予其無限的美感。梅雨潭的綠美在有內(nèi)涵,深深的潭水中含著深深的美,像一個氣質(zhì)絕佳的美女,她的'舉手投足間都能表現(xiàn)出其豐富而深厚的內(nèi)涵。這絕佳的氣質(zhì)中所深藏的內(nèi)涵,是潭水厚積薄發(fā)的,其表現(xiàn)形式就是綠。白水漈“也是個瀑布,但太薄了,又太細了”。她美在朦朧,周圍濺起飛煙,陽光下就是白光。如果梅雨潭和白水漈比美的話,無異于問楊玉環(huán)和趙飛燕誰更美。梅雨潭有豐滿的綠,白水漈卻于細薄中帶著靈氣,真是環(huán)肥燕瘦,各有千秋。
《生命的價格——七毛錢》讀來讓人悲憤、辛酸。生命本是自由的,怎么會有價格呢?可是,一個五歲的女孩不但有了標價,,還幾乎是最低賤的七毛錢,使人不得不同情她。作者的憤怒很明確,是沖著黑暗的社會,沖著不合理的制度。人類社會雖然早已進入了文明時期,但在某些角落仍充斥著愚昧和野蠻,即使是如此文明的現(xiàn)代,仍有人受暴利的驅(qū)動,而脫不了野蠻的帽子,買賣著被標上價格的小孩和婦女。要想消滅這些愚昧和野蠻,不在于社會的發(fā)展,應(yīng)在于人們對人格、尊嚴和自由的認識,只要每個人心中有了一個方方正正的“人”字,一切愚昧和野蠻都會被文明取代。于是,生命不會再有價格,生命也就上升了高度。人們和睦地相處,沒有殺戮和欺騙,世界一片和諧。
《溫州的蹤跡》有和諧的自然美,也有不和諧的世俗現(xiàn)象,它們都給我們帶來不小的震撼。
《溫州的蹤跡》讀后感2
朱自清可謂是眾所周知,原籍紹興人,從祖父一代起就長年在外這官,后來則居揚州,朱家本姓余,他曾祖父由朱氏收養(yǎng),遂改姓朱。
朱自清寫的散文,從內(nèi)容上來說,他的散文的核心突出突出了一個“真”字,用真摯的感情,寫真實的見聞和感受,記寫真實的景物,發(fā)表真實的議論。朱自清的散文,從題材來說是比較狹窄的,不過是親友的交往,家庭的瑣事,即使后期那些議論的文字,也很少發(fā)空論,但就是這樣,中、因為時時追求真切的內(nèi)容,卻能感動讀者。正如當年大作家趙景深就的:不大談?wù)芾,只是談一點家常瑣事,雖是像談疏影似的不過幾筆一卻常能把那真誠的靈魂捧出來給讀者看,就是因為這樣,朱自清的散文才取得感人的力量。
記人記事的散文,像《背景》、《冬天》、《給亡婦》、《兒女》等,都是極平常的事件,卻能從記寫的真切,感情真摯打動讀者,《讓我們知道關(guān)心愛護周圍的人》寫景狀物一類,像《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日色》、《春》、《羅馬》等,則能將描寫的景物,真切的表達出來,都成為蜍炙人口的名篇,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陶冶了情操,對大自然的熱愛注情油然而生。后期寫的議論文,表現(xiàn)了他愛國的情懷。特別是《論氣節(jié)》一文,更是作者的坦誠自白,晚年對待“美援和美國面粉”上,在拒絕宣言上簽名,表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使我們在從小就立志報效祖國。
從藝術(shù)表現(xiàn)來說,朱自清有兩個最讓我敬佩的`方面,第一散文中包含了情歌
散文不同與純文學(xué)的詩歌,小說和戲劇,既沒有曲折的情節(jié)和完整的故事,也不注重形象的塑造。散文好寫,但寫好卻不容易。朱自清寫景的文章經(jīng)久不衰,我覺得就是寫出其中的情致。
情致,就是散文具有的帶的各人風格的味道,讀起有富于情趣,與別人不同的那種感人力量。對事物有獨特見解,葉圣陶先生說過,每回重讀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傾聽他的閑談的樂趣,古今中外,海闊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然。我常常想,他這樣的經(jīng)驗,他這樣的想法,不是我也有過的嗎?在我中償過一閃而逝,他卻緊緊抓住了,他還能表達恰如其分,或淡或濃,味道極正而且醇厚。這是一位老朋友從感受方面說的,也許地就是對情致最好的注解。能夠?qū)⒁婚W而逝的東西抓住,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如《背影》抓住細微六處體現(xiàn)父享受感動深,不論敘述、描寫,還是議論,抒情,都能恰到好處!多么水容易!情致,就是那種恰好的情味,那種表現(xiàn)上的極致!拔兜罉O正而且醇厚”葉先生用飲酒品茶作了比喻,這就是讀好散文的藝術(shù)享受吧。
第二,語言清香集永。
朱自清的散文,被同代作家交口稱贊,有人用“秀麗”有人用“清秀”但都離不開“清”字,在讀他文章的同時,不知不覺啟示人們敢于與黑暗勢力斗爭。
朱自清的文章,告訴我們現(xiàn)在開始,我們就要培養(yǎng)堅強的毅力,用它戰(zhàn)勝一切困難。朱自清雖只活了五十歲,但他在散文領(lǐng)域留下的遺產(chǎn)值得我們學(xué)習。
《溫州的蹤跡》讀后感3
我對溫州這個城市少得可憐的一點了解,正是出于朱自清先生的這篇散文。雖說只是區(qū)區(qū)四個部分,可是這詩情畫意而又真情洋溢的文筆,卻把我的思緒牽得很遠。
碧綠簾,圓月亮,在這純美的背景下,伸出的是一枝交纏的海棠花!半p棲而各夢”的八哥,就在這月下盛開的海棠間,引出了作者的猜測:他到底等什么來著?設(shè)問過后作者給出這樣的答案:您該找著那卷簾人了?作者拼著千呼萬喚:你能夠出來么?這些強烈的問號,將作者那“瞿然而驚”,那“留戀之懷”,那“不能自己”表現(xiàn)得可謂淋漓盡致了。
馬孟榮的這幅畫,我無緣親眼相見,但是朱自清先生的描繪和“布局經(jīng)濟,設(shè)色柔和”的贊賞,使我眼前仿佛真的出現(xiàn)了這樣一張生動逼真的畫——“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
作者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三面環(huán)山的位置,梅雨亭仿佛一只枝蒼鷹展著翼浮在天宇中。作者并不是一開始就著手描寫梅雨潭的綠,而是說“巖面與草叢都從潤濕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說到巖面透著綠,我很少見過,只記得護城河一帶巖石上生著苔蘚,被泉水沖刷得格外的綠。梅雨潭的水花飛濺,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像微雨落下,但作者說他覺得像楊花。楊花就是柳絮,春天時捉柳絮是我喜愛的活動。但是誰曾在瀑布下捉水花?水花與楊花,只是形似罷了。同樣的梅雨潭,一千個游客心中就有一千個。大費筆墨來贊美梅雨潭奇異的綠,大規(guī)模的排比來比喻梅雨潭醉人的綠,作者對這天然的綠色的留戀可想而知。作者“送你一個名字,從此叫你‘女兒綠’”,我便能想象得到,這綠如同小姑娘一般招人愛。這樣綠的潭,我未領(lǐng)略過,但是大自然的畫卷中從不缺少綠——春天嫩得流汁的點點綠芽,夏日已經(jīng)豐潤,站在樹下仰望,就是一片綠色的錯落有致的大網(wǎng);草地上沾著露珠的`綠,有種讓人躺上去擁抱的感覺;站在山頂眺望山脊,那蓊蓊郁郁的景色就像一卷墨跡未干的山水畫……
白水漈的幻網(wǎng),作者寥寥幾筆帶過,但是這兩個瀑布一比較,作者顯然是著力贊賞梅雨潭。
在最后一個片段《生命的價格——七毛錢》中,那滿篇的驚嘆號刺痛了我的眼,也刺痛了千千萬萬讀者的心。這個被哥嫂以七枚小銀元的價格賣給一個伙計的五歲小女孩,作者說,她沒有低賤的生命符記,之所以低賤,正因為她是被出賣的。而我們這些孩子之所以高貴,是因為家長沒有出賣我們。我的心慘白地冰冷著。我們現(xiàn)在真是幸運了,在這樣一個和諧的社會,我們在溫暖的家里生活,在優(yōu)秀的學(xué)校學(xué)習,比起上世紀被賣的孩子,真是有福氣!
而我又在替那個小女孩擔心,她會有怎樣的命運呢?朱自清先生也在替她擔憂,他猜測了小女孩接下來的命運:“女兒本性‘碰’,由她去碰罷了!”他列舉了小女孩可能被欺負、被宰割的命運:“她的淪落風塵是終生的!她的悲劇也是終生的!”作者禁不住連連感嘆——“生命真太賤了!生命真太賤了!”然而這可悲的局面令作者發(fā)出更深沉更激烈的疑問——“這是誰之罪呢?這是誰之責呢?”人們確實應(yīng)該深思了。
作者游溫州,欣賞了精美的畫,游歷了秀美的潭,目睹了一件奇事——七毛錢的生命,這一行是有喜有憂啊。我品讀此文時,心情也隨著文章而大幅度上下翻騰,美好的事物能使人心情舒暢,而七毛錢的生命之事讓人義憤填膺。生命本無價,珍惜吧!
【《溫州的蹤跡》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夏天的溫州作文11-13
溫州樂園作文05-07
尋覓春的蹤跡11-26
春天的蹤跡作文02-27
春天的蹤跡作文09-17
時間的蹤跡作文12-16
時間的蹤跡作文09-29
我的家鄉(xiāng)溫州作文11-28
我的家鄉(xiāng)溫州作文【經(jīng)典】01-26
溫州游記作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