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與樹》讀后感
當(dāng)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領(lǐng)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父親與樹》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父親與樹》讀后感1
“勤學(xué)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边@句話,是我讀了《父親與樹》后才深刻體會的。
文中的父親原本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農(nóng)民,只念過半年私塾。盡管他已年逾花甲,但是他對書始終保持這滿腔的熱情,只要一有空變捧著書看。正因如此,老人的文學(xué)水平也不斷攀升,由一個原本“不知道隋朝的”人蛻變成為一位“一段一段說出各種名著”的文學(xué)高手,不禁讓我贊嘆。
人生有涯,學(xué)海無涯,更何況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知識每天都在進步,我們唯有不懈的學(xué)習(xí),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滿足自我發(fā)展的需要。正如文中的老人,從當(dāng)初不認識幾個字到后來能讀懂并老及各種名著,著實讓我感動。正如一位農(nóng)夫守著一塊貧瘠的土地,幾十年如一日地反復(fù)耕種,不棄不舍,一定能讓土地結(jié)出豐碩的果實。
春秋時期的著名音樂家?guī)煏绺恰皩W(xué)到老,活到老”的愛學(xué)之人。一天,他正為晉平公演奏樂器,只聽晉平公唉聲嘆氣道:“如今我年紀(jì)已大,雖說很想學(xué)習(xí),但畢竟已經(jīng)來不及了!睅煏绫阈Φ溃骸澳悄趺床悔s緊點蠟燭啊?我聽人家說過,少年時期就刻苦好學(xué)的人,好像早晨的太陽,前途無量;壯年時期開始刻苦學(xué)習(xí)的人,好像是烈日當(dāng)空,雖然只有半天,可是銳氣正盛;老年時期才開始刻苦學(xué)習(xí)的人,好像是蠟燭的光,雖然遠遠比不上太陽,但是比在黑暗中瞎碰亂撞,可要好上多少倍!”晉平公聽了,連連點頭稱是,從此便發(fā)憤圖強,努力學(xué)習(xí)。
學(xué)習(xí)便是這樣,即使自己實力較弱,但只要有信心,不怕吃苦,持之以恒,沉下心來,踏實用功,就一定會有所成就。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卓越的成績永遠與學(xué)習(xí)隨影隨形。讓我們一起捧起書本,跟上時代的腳步!
《父親與樹》讀后感2
我特愛看這一類的書。因為這種書里的每一個故事都十分感人。有時,我還會被感動的流下眼淚。最近,我在看意林的《父親是棵偉岸的樹》。這本書也特別好看、感人,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名叫《藥里有種成分叫父愛》。主要講了一個孩子稍微受點風(fēng)寒就會發(fā)燒,但這種病是從母親身上帶來的一種熱毒,無法治療。父親不信,從那以后,每天忙完農(nóng)活就又扛著鋤頭到離家十多里的公子山挖草藥,但每次找到藥之前,卻要砍掉一大片荊棘。又一次,都到晚上9點鐘了,父親依然沒有回家。原來,父親為了去采一些懸崖邊的金銀花,一不小心踏空了,摔了下去。母親和孩子把父親拉上懸崖時,父親身上到處都是一道道深深的傷痕。左手腫的像個剛出鍋的饅頭,但依然每天采藥。父親怕采回來的藥治不好孩子的病,還會毒壞身體,于是每次都親自嘗試。一次,父親在喝完一種新藥時上吐下瀉,沒過幾天整個人都瘦了一大圈。但固執(zhí)的父親仍不放棄,還是煮草藥,嘗草藥。后來,孩子犯病時竟不要請醫(yī)生了,只要喝了父親熬制的中草藥,就會好起來。
在孩子的學(xué)校里,每次犯病都只能往醫(yī)務(wù)室跑。一次,那個孩子因發(fā)燒而引起扁桃體發(fā)炎,喉嚨痛的`無法吃進一點東西。在醫(yī)務(wù)室打了整整一個星期的點滴都不見好轉(zhuǎn),嚇的父親淋著雨連夜趕到學(xué)校,這才治好孩子的病。
這篇故事很感人,讓我難以望卻。
所有意林出版的書都很感人,同學(xué)們有時間可以看看。
《父親與樹》讀后感3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個陽光明媚的雙休日,我就有心幸讀到一篇文章名為《父親是一棵樹》,里面那辛酸的情節(jié),愛恨分明的人物,無一不深深的打動我使我的心湖泛起陣陣漣漪。
父親,怎么會是一棵樹?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翻開了書。它大致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父親因為家事扔下了妻兒獨自遠去了,從此一個其樂溶溶的家庭變得如此沉默,就象一張被遺忘在角落的照片,塵埃滿滿,但事事難料,成績突出的兒子竟步了父親的后塵,想離家出走。但聽了媽媽那辛酸的往事竟不禁潸然淚。夜晚,孩子做了一個夢,夢見父親變成了一棵大樹。真好,父親是一棵樹。
就是這樣,一個沒完沒了的結(jié)尾,讓人摸不清猜不透又讓我浮想連翩。一開始,我真是為母親感到不平,丈夫吵了一架便離家出走了,連兒子都不要了。那時候徐星才八歲,不懂事,只知道考了好成績就咧嘴笑,F(xiàn)在一個十五歲的大小伙,和父親一樣叛逆。但漸漸的,我讀出了父親的無奈,他也不想失去家庭!
我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個道理,每位家長都有愛,或是親情、愛情又或是友情,但是因人而異,每人表達的方式也不同。這個父親想以一棵大樹的形象,讓妻兒躲在樹陰下,不受傷害。就象我的父親,他雖然身處外地,但也會時時打電話回來,聽聽家人的聲音。傾訴工作的煩惱和戀鄉(xiāng)的情懷。讀了這篇文章,我也想讓父親變成一棵綠樹,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孤單,一輩子生活在父親的陽光下!用無言的愛回報無形的愛,不是兩全其美嗎?
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彩色的插圖,只是一篇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小說,但是一個用心的讀者都會讀出一份韻味,一份甜蜜,它飽含了父子間的關(guān)愛,作者對讀者寄予的期望。真好,父親是一棵樹!
《父親與樹》讀后感4
統(tǒng)編版語文課本三年級上冊第22課《父親、樹林和鳥》,是牛漢先生的文章。我很喜歡,讀了多遍,想寫點什么,卻墜在“云霧”中,不知如何下筆,心頭繞過陶潛詩“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但文章總還是要寫的,還要從閱讀指向?qū)懽鳌_@么好的文章,要讓學(xué)生讀好。
《父親、樹林和鳥》,光看題目,就知道了本文的主角。這是取題目最簡單的方式,如寓言《狐貍和烏鴉》、童話《鞋匠與精靈》。但是,在《父親、樹林和鳥》中,我感覺這三者形成了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場,是繞在一起相互擁抱著的。甚至說,在“我”眼中,在父親眼中,是沒有那么多分別心的,大家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彼此能夠欣賞彼此的美,和諧相處。——當(dāng)然,你也可以說,我這么思考是“多慮”了。閱讀感受是很私人的事情。
整篇文章,給我印象很深的有三點感受:
一是語言優(yōu)美。牛漢先生的語言,帶有詩性,不可學(xué)。緩緩道來,如初升暖陽,將人包裹起來,周身舒暢。
二是父親與“我”之間的融洽,父子之情也是暖暖的。
三是父親能聞到鳥味。這對讀者來講,是很新鮮的。我們多數(shù)人,肯定沒有這樣的體驗。甚至說,這可以算是一項“特異功能”吧。
每每讀至此,我很自然想起小時候去雞窩撿雞蛋的事、見母雞孵蛋的事,雞蛋是被母雞焐熱的。早上公雞母雞從雞窩擠出來吃食,扇扇翅膀、伸伸懶腰確實散有一股焐熱的味道。——我只能以此相似地去想象文中父親聞到的鳥味。
這一二三,是很合拍的,都是暖暖的。
【《父親與樹》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父親的樹閱讀答案05-18
與樹有關(guān)的作文03-01
與樹為友作文(10篇)01-08
大班語言教案鳥與樹09-24
《合歡樹》讀后感11篇10-12
我與父親聆聽國學(xué)作文06-22
與樹為友作文匯編10篇01-08
小學(xué)生滿分作文:人生與樹05-08
父親的榮與辱的閱讀答案11-22
花椒與魚翅讀后感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