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后感(精品)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若干學生的言語行事,一字一句都涵蓋了修己立人的人生哲理。古代先圣孔子一生節(jié)儉行事,視執(zhí)政富貴為浮云,以“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治學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孫。
全書分為二十個篇章,學而篇位居第一篇章,可見孔子對其弟子在求知學道這一方面教育尤為深刻!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每個人從小即學習孔子所傳授的方法。只有及時溫習老師當天所講的功課,才能將所學知識真正吸收內(nèi)化。也只有當習得的知識能為我所用時,我們才會領悟到學習的樂趣。
當代大學生也在不斷地求知,為了在將來就業(yè)時有一定的競爭優(yōu)勢,于是在校期間拼命地刷題、考證。與其說他們在學習文化知識,不如說是在接受謀生技能的培訓罷了。而孔子求知的目標是什么,僅僅是為了謀生嗎?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應像器皿一樣,只有一定的用途。而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學習知識只是為了可以有資本去追求更好的物質(zhì)生活,從而不斷滿足自身無止盡的欲望。殊不知,我們早已在前進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逐漸成為我們使用的工具的工具,也就是孔子口中的器皿。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不能僅僅是一個沒有內(nèi)涵的軀殼,應該有崇高的精神追求,致力于尋求生命的意義,從而提升自己生命的高度和寬度。而生命真正的意義,我想就是孔子所說的“修己以安人”吧。人首先要學習知識,學習古代先賢的思想來充實自己,F(xiàn)在很多人物質(zhì)生活過得非常的富裕,可每天還是有很多的煩惱與不開心,其原因就是他們的精神世界太過空虛。所以說,修己乃第一要務。只有徹底領悟圣賢思想之后,才會求得自身的心安,也不會被塵世的紛紛擾擾所困擾。當自身有一定的積淀之后,我們再通過自己的言行自然而然地影響身邊的人,這樣傳統(tǒng)文化也會得以傳播。
誠然,學習傳統(tǒng)文化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必須放下姿態(tài),謙卑地去學習,并且找對正確的方法,挖掘先賢的言論所蘊含的大智慧。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乃孔子一生的治學追求,他對自己的每個學生都非常了解,對有些學生也作了相應的評論。在解答學生的疑問時,孔子總是以循循善誘的形式,給學生以啟發(fā)。至于最終的答案,則讓學生自己去鉆研,去琢磨,這也就應了他的那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需要有孔子所講的刻苦鉆研的求學精神,要學會對平時所學內(nèi)容多加思考,遇到疑惑而難以解決的問題再去向老師和同學尋求幫助。而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到那時,更應虛心學習孔子的教學方法。學會以一個引路人的身份,去啟發(fā)孩子自主地解決問題,提升他們獨立思考、舉一反三的能力。所以,不論你是什么樣的身份,不論你處于什么樣的階層,都應貫徹終身學習的理念。“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獙W會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虛心向身邊的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我們才會不斷地進步,才會不斷將生命提升到新的高度。
古人云,知行合一。如果我們只是學習表面淺層次的道理,那是遠遠不夠的。要真正做到孔子說的那樣,“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將它踐行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對生活以誠相待,嚴格要求自身,一心求自身的進步,并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別人。
風華正茂的我們,都胸懷遠大的抱負,還對未來的生活懷有最赤誠的期許。但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面臨社會的各種考驗。趁現(xiàn)在還有大把的光陰,我們必須好好利用大學給我們提供的學習場地和學習資源,來拓寬自己的眼界,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我們不僅要學好專業(yè)文化知識,還要潛心研究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修己立人的智慧之學。每天反省自身是否有所收獲,有所進步。古人尚能做到每日三省自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們何不也將它作為評價自身的一個準則,自己成長道路中的一面鏡子呢?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的讀后感03-13
論語經(jīng)典讀后感03-13
論語讀后感05-08
論語的讀后感10-15
論語讀后感06-14
《論語》讀后感07-11
于丹論語心得02-11
讀《論語》的心得05-17
《論語》品讀心得02-14
論語閱讀心得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