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學詩讀后感500字(匯總)
香菱,是《紅樓夢》中的人物,而《香菱學詩》是我們的一篇課文。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讀后感,歡迎閱讀。
香菱學詩讀后感1
香菱學詩是《紅樓夢》中的一個插曲,但聯系香菱的一生遭際來看,這個插曲的描寫是作者頗具匠心的安排。脂硯齋對此有精辟的分析,說:“細想香菱之為人也,根基不讓迎探,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讓紈釵,風流不讓湘黛,賢惠不讓襲平,所惜者幼年罹禍,命運乖蹇,致為側室。且曾讀書,不能與林湘輩并馳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豈可不入園哉。故欲令入園,終無可入之隙,籌畫再四,欲令入園必呆兄遠行后方可。”香菱是小說中出場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幾歲時被呆霸王薛蟠強買為妾;后來正妻夏金桂一來,她的命運就更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后四十回寫她死于難產,并不符合曹雪芹原來的設計。在情榜當中,香菱位居副冊首位,可見是相當重要的人物。作者寫她學詩,也是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讀者對她的好感。這樣,當她被無情的命運折磨致死時,就使悲劇性更為強烈了。
香菱學詩,大致可分三個步驟。首先是拜黛玉為師,并在黛玉指導下細細品味王維詩;其次是一邊讀杜甫詩,一邊嘗試作詩;其三是經歷了兩次失敗,終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詩比較幼稚,用語直露,把前人詠月習用的`詞藻堆砌起來,湊泊成篇。最大的問題是,全詩沒有表達真情實感,了無新意。詩中所用“月桂”“玉鏡”“冰盤”等,詞藻陳腐,所以黛玉說“被他縛住了”,即不能從前人的套子中跳出來。她的第二首詩就有所進步了,能用“花香”“輕霜”等比喻,又用“人跡”“隔簾”等情景烘托,漸漸放開了手腳。但“玉盤”“玉欄”等詞語仍有陳舊的氣息,而且全詩在詠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題,所以黛玉說“這一首過于穿鑿了”。
香菱學詩讀后感2
香菱,本名英連,小時候出生于有錢人家,卻由于在元宵燈會上被拐賣,淪落為賈府奴仆。寶釵一副夫子樣的作為有時難免會煞風景,給人家潑冷水,所以香菱更愿意舍近求遠找黛玉學詩,而黛玉則指點她學詩門徑。
這個故事描寫了很多人,但重點描述的還是通過香菱學詩這件事來表現書寶釵和黛玉兩人不同的對待人、事、物的方式。寶釵內心深處并不是真的想教香菱的,她認為一個奴仆不值得,會顯低她的身份,所以寶釵會偶擺夫子的架子,作者在此次是要體現出寶釵內心性格特征。而黛玉則不同,她認為香菱也是人,和大家一樣沒有高低之分,所以她不會嫌香菱不好,很認真的教她,香菱學詩終于成功,從而獲得了大家的稱贊。
曹雪芹在此處是明寫香菱學詩,暗寫寶釵和黛玉這兩人的人物性格。和前面一樣,曹雪芹除了明面上的意思外,還有很多是從暗處著手的,如后面寫到的史湘云見寶玉,黛玉在窗下聆聽,除了在明處設線了人物對話,又暗處著筆些了幾人的內心想法。這也體現出了曹雪芹寫作的高明之處。
香菱學詩,并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故事,從中甚至可以延伸出作者對于當時社會的一些感想或者說是期望。詩詞要求的是創(chuàng)新,倘若有了“新”,那么詩詞的格式等束縛,也就成為了空殼,可有可無,重要的是內涵,而非格式。
學詩的過程中,香菱找了寶釵、黛玉來指點,寶釵雖認定“女子無才便是得”,但還是給了香菱些許指點。但與黛玉則有了很大區(qū)別。黛玉雖生性好靜,喜散不喜聚,可還是很大度地給了香菱不少指點。也讓她成了香菱學詩成功的重要人物。文中還出現了探春、寶玉等人,也起到了不小的陪襯作用,似乎是在為香菱的學習而贊嘆,又似乎是作者在為后文寫伏筆。
循序漸進的文字,流水般俊秀的詩詞,終于還是為香菱所寫。
矢志的獲得,便是如此。
香菱學詩讀后感3
這是香菱所作的第三首詩。在《紅樓夢》中,香菱學詩算的上是一個插曲,但是聯系香菱在《紅樓夢》中的悲慘遭遇,作者寫“香菱學詩”也是頗具匠心的安排。
在《紅樓夢》中,香菱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人物,在曹雪芹的筆下,香菱的一生頗具悲劇性,作者之所以寫她學詩,也是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讀者對她的好感,并且這樣寫也使得當香菱被無情的命運折磨致死時,悲劇性更為強烈。
回歸到“香菱學詩”上其過程大致可分三個步驟。首先是拜林黛玉為師,在黛玉的指導下細品王維的詩;其次是一邊讀杜甫的詩,一邊嘗試作詩;其三是經歷了兩次失敗,終于成功。香菱所作的三首詩中,第一首較為幼稚,全詩只是前人詠月時所用的詞藻放在一起,其中沒有任何真情實感,但她的第二首詩便有所進步,漸漸有了作詩的感覺,第三首詩中,香菱用詞典雅含蓄,設意新奇別致,看似句句都非寫月,實際上卻是句句與月相關,借月抒發(fā)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從其所作的第三首詩中可以看出香菱自己本人的聰明與優(yōu)雅素質,另一方面也使得香菱住在大觀園里更為名正言順,這全都是曹雪芹的精心安排。
另外,在《香菱學詩》中,香菱所拜的師傅是林黛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林黛玉的性格特點:雖是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但也熱情大度,并且林黛玉指導香菱時不厭其煩,循循善誘,而且言簡意賅,這也是香菱能在短時間內作出如此成功的詩的一個重要原因。林黛玉的這種表現,同時也是作者對她性格刻畫的另一側面的反映。
細細品味,曹雪芹借寫香菱學詩,為后文香菱的悲劇性結局作了一定的鋪墊,為黛玉的性格刻畫作了一個很好的側面描寫,可謂是“一舉兩得”。
【香菱學詩讀后感500字】相關文章:
香菱學詩的讀后感范文01-19
《香菱學詩》讀后感范文07-06
香菱學詩讀后感3篇04-03
香菱學詩讀后感(通用25篇)03-31
高三語文香菱學詩教案02-18
高中語文《香菱學詩》教案02-20
關于《香菱學詩》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04-18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香菱學詩》教案設計02-08
菱香優(yōu)秀作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