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蟬的讀后感3篇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頻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1] 啟示寫成的文章。昆蟲記蟬的讀后感應該怎么寫?
篇一:昆蟲記蟬的讀后感
讀了媽媽給我買的法國作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之《蟬》后,我才知道以前寓言中所說的:蟬在夏天到秋天一直叫,終日無所事事,而螞蟻辛勤勞動,到了冬天蟬向螞蟻借糧,還被螞蟻挖苦。這是不對,其實蟬是一種很勤奮的昆蟲,比螞蟻要勤奮很多倍。
首先每年7月中旬蟬媽媽都會挑選斜斜向上翹著的,粗細不超過鉛筆的干枯枝條,然后用胸部尖利的短針在樹枝扎上一排小孔,大約三四十個,接著會在小孔上產(chǎn)下三四百個卵。10月初,卵開始孵化。變成和跳蚤一樣大的幼蟲在接觸空氣后,身體才開始硬朗,就會馬上尋找藏身之地,以躲蔽寒冬。作者在文中還詳細描寫了蟬的幼時它是怎樣爬到地下的。(它劃動小小的前爪,猶如舞著叉,使勁地掘著,把土刨出地面。幾分鐘后,針尖大的一口井便初具規(guī)模。小家伙就鉆下去,埋了自己,此后就再也不見蹤影了)。幼蟲就一直在自己的地下家中生活四年。四年后它才爬出地洞,蛻變成蟬,而在日光下歌唱的時間還不道五個星期。整整四年,它都穿著,干羊皮般堅硬的`外套,用爪子堅持不懈地掘著泥土,只為了有一天能穿上漂亮的黑禮服,插上透明的翅膀,然后高歌一曲。
讀完此文章,我真為蟬所感動,我再也不會說蟬只歌唱,而不勞動,因為它為了這首歌,用了那么多力,真是太不容易了
篇二:昆蟲記蟬的讀后感
說道蟬大家都應該知道,夏天我們到處都能聽到它的歌聲,可是誰了解蟬的生活習慣、繁殖以及它的朋友和敵人。
在法布爾的《昆蟲記》中給我們講述了蟬的世界。我想不到小小的螞蟻敢和龐大的蟬搶奪吃的,而不起眼的蚋竟然是蟬家族滅亡的罪魁禍首,小小的蚋把自己的卵放進蟬的卵中孵化,孵化出來的蚋的幼蟲還會吃掉其它的蟬卵。
蟬的幼蟲經(jīng)過千辛萬苦的磨難孵化出以后,有的會被風刮走,有的會被吹到水池里……但是還是會有一部分會遇到合適的環(huán)境生存下來。經(jīng)過四年的黑暗,蟬才會鉆出地面放聲高歌。
大自然中我們不能忽略任何一種不起眼的小東西,因為它們都是很不容易才生存下來的,它們都是小生命。
篇三:昆蟲記蟬的讀后感
《昆蟲記》里總共寫了十九種昆蟲,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蟬。
蟬的地穴在含有汁液的植物的須上,他可以從這些根須取得汁液。它能夠很容易的在穴道內(nèi)爬上爬下,因為當他爬出去到日光下的時候,他必須知道外面的氣候如何。所以他要工作好幾個星期,甚至一個月,才做成一道堅固的墻壁,適宜他上下爬行。
蟬也是非常喜歡唱歌的。他翼后的空腔里帶有一種像鈸一樣的樂器。他還不滿足,還要在胸部安置一種響板,以增加聲音的強度。但是不幸的是,他這樣喜歡的音樂,對于別人,卻完全不能引起興趣。
普通的蟬喜歡把卵產(chǎn)在干的細枝上,他選擇最小的枝,粗細大都在草與鉛筆之間。蟬找到合適的細樹枝,用胸部尖利的工具,把他刺上一排小孔,他的卵就產(chǎn)在這些小孔里。蟬產(chǎn)卵的總數(shù)大約有三百或四百個。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樂,這就是蟬的生活。
【昆蟲記蟬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昆蟲記蟬出地洞讀后感07-21
《蟬》讀后感11-05
瘸蟬讀后感10-22
《瘸蟬》課文讀后感06-28
《蟬》讀后感3篇01-26
蟬為誰鳴讀后感11-05
《蟬》讀后感【優(yōu)秀6篇】06-10
螳螂捕蟬讀后感10-14
瘸蟬讀后感范文500字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