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端午的作文匯編九篇
無論是在學(xué)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的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的作文 篇1
在我的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吃蠶豆、插艾葉、灑端陽水、洗端陽澡和喝雄黃酒的風(fēng)俗,部分地區(qū)還有賽龍舟的活動。端午節(jié)前一天的下午,各家各戶要在門窗上插艾葉和菖蒲。知道為什么要插艾葉嗎?因為到端午節(jié)的時候,正是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把艾葉插在門窗上,利用其揮發(fā)的芳香氣味潔凈空氣,驅(qū)趕蚊蠅,驅(qū)瘟除邪,以達到防病目的。端午節(jié)除了插艾葉,還要吃粽子。關(guān)于吃粽子,是為了紀(jì)念古代詩人屈原的。這一天,我媽媽從超市里買來了各種各樣美味的'粽子。有鮮肉板栗味的、原味的、八寶的、蜜棗的……當(dāng)媽媽把粽子從電飯煲里拿出來,放在我的盤子里時。我聞到了一股清香。我剝開粽子的葉,吃了一口。感覺糯米和各種各樣的豆在我的口中跳舞,口感好極了。吃這粽子,就像來到了竹林里,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望著蔚藍的天空、綠油油的草地……
吃飯時,大人還會用雄黃摻在小孩子的額頭上寫個“王”字,為的是驅(qū)魔辟邪,還可以防蟲叮蛇咬。灑端陽水也是端陽節(jié)的一種風(fēng)俗,把艾葉、菖蒲、柏樹枝等有芳香的植物放進水桶里。在外面露天放一夜。第二天,用艾葉和菖蒲蘸一點端陽水,在房子里的每一個角落都灑上。灑完之后,在水里放幾個雞蛋或者鴨蛋,然后把水燒開,等水涼后,用這些端陽水洗澡,洗澡時,把在端陽水里煮過的雞蛋或鴨蛋在全身滾來滾去,奶奶說洗過端陽澡,夏天就不會長痱子了。因為端陽水有驅(qū)邪、殺菌的作用。在有些地方,端午節(jié)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那就是賽龍舟。幾個參賽選手拿著長長的漿,坐在雕琢精致的龍舟上。兩只手有節(jié)奏地左劃右劃。而旁邊的觀眾則為參賽選手吶喊助威。而參賽選手駕馭著自己的龍舟,征服風(fēng)浪、迎難而上。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快樂的端午節(jié)!
端午的作文 篇2
有一種習(xí)俗,生長在靈魂深處,任歲月遷移,仍然不改當(dāng)初的模樣。在初夏焦灼的等待中,一個行走了兩千多年的節(jié)日--端午,緩緩走來。
除去春節(jié),端午是我最喜愛的節(jié)日了,不是因為放假,而是因為家人為端午忙碌時那份濃濃的情意。
我是家里的獨女,身邊也沒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因此,不管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十分疼愛我。我過端午喜歡去姥姥家,因為姥姥家后面的大山上有成片的艾草。每年端午節(jié),姥爺都會在清晨帶我去采艾草,雖然每次我都會弄得一身露水,不過我依然樂此不疲。
端午是一定要吃粽子的。在姥姥家,我可以吃到天下最美味的粽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姥姥就把糯米泡在一個大鋁盆里,煮好粽葉和系繩。端午節(jié)的早上,姥姥會早早起來包粽子。她坐在廚房的一個小板凳上,瞇著眼睛,將粽葉折成一個小漏斗,撈起一把糯米放進漏斗里,再放上幾粒事先泡好的.花生或是一粒蜜棗,右手將粽葉疊過來,再輕輕折過去,最后系上草繩,一個有棱有角粽子就包好了。我最喜歡的就是看姥姥系草繩,那草繩系得像蝴蝶結(jié)一般,真是藝術(shù)!
粽子包好下鍋后,我就拿過小板凳坐在鍋灶前,當(dāng)粽香調(diào)皮地挑逗著我的鼻子時,我就會滿院子去找姥姥,要吃粽子。姥姥說粽子要焐到時候才好吃,而我卻在姥姥身邊不肯走,沒辦法,姥姥只好讓我嘗嘗鮮。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粽子,燙得又吐了來,姥姥愛憐地說:燙吧,饞丫頭!
端午節(jié),除了粽子,纏繞在心底的還有那五彩繩。記憶里總記得早上醒來,發(fā)現(xiàn)手腕上、腳腕上都系上了五彩繩,我便驚喜地問姥姥是誰給系的。姥姥笑著說"是半夜里仙女給你系上的"。"為什么要系它?"姥姥又笑著說:"這是用來保佑你平安的。帶上它,你一年就沒病沒災(zāi)了!
在端午的綿綿情意中,我漸漸長大了,早已不會纏著姥姥要吃第一口粽子,也不再相信五彩繩里仙女的故事了。但粽葉的香氣,五彩繩里系著的祝福,依然印在我的記憶里,流在我的血液里。
端午的作文 篇3
再過幾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了。端午節(jié)是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紀(jì)念中國古代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許多騷人墨客,到了這一天紛紛撰文紀(jì)念愛國詩人屈原。為何人們這么愛他,尊敬他?其原因是什么?他那勇敢的一跳,成了千百年來的一種絕唱。有的人說屈原是受不了楚懷王的昏庸才跳下河的,有的說是屈原自己傻才跳下河的,有的屈原是為了愛一個人殉情才跳下河的等等。不管有多種說法,都抹殺不了屈原愛國這個主題。
五月初五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沉浸在劃龍舟,吃粽子的紀(jì)念活動中。相近這幾天的天氣變化無常,有小雨大雨,甚至還有暴雨。廣東人,稱這幾天下的雨是“龍舟水”。因為廣東人稱下雨為“落水”。剛到深圳的時候,我聽不懂白話,他們說“落水”了。我以為是哪個人掉進水里了。后來他們說多了才知道白話說的“落水”就是下雨。
小的時候,我的故鄉(xiāng)舉行過多次龍舟大賽。那些比賽的隊伍,在涪江河里,劃著龍舟。拋氣球,拋鴨子,滿河里都是鴨子,鴨子的嘎嘎叫聲,更增加了各個參賽隊伍的干勁。眾人劃槳,力量強大。涪江河沿岸人山人海。觀戰(zhàn)的,喊號子的,打水仗的不亦樂乎。特別是那些男女青年,在這一天更加開心,他們見證了愛情的力量。一個個小伙子,光著臂膀,在龍舟上,敲鑼打鼓,喊聲震天,江浪滔滔,戀人在岸上思念著小伙,小伙勝利的喜悅和激情滋潤著心中美麗的愛神。
天空不作美。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這就是所謂的“龍舟雨”了。觀戰(zhàn)的男女老少全身都被大雨濕透了,龍舟大賽的隊伍,還是在大雨中拼搏,直到大賽結(jié)束。心中的那個他,在姑娘心中就是勇敢者,就是英雄。盡管雙方都濕透了全身,他們手拉著手,在大雨中回家。時間流逝得很快,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不知道故鄉(xiāng)現(xiàn)在還在舉行龍舟大賽沒有?那些相戀的人兒是否和當(dāng)年一樣?為了看一場龍舟大賽,不顧狂風(fēng)暴雨,不過一切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把愛情緊緊抓住在各自的手中?
端午節(jié)吃粽子成了人們的習(xí)慣。在廣東打工多年,才知道廣東的粽子和家鄉(xiāng)的粽子不同。廣東的粽子把臘肉,花生,綠豆等食物包進粽子里,有的是咸味,有的.是甜味,有的不甜不咸。把粽子倒進汩羅江,成了民間千百年來的傳說。為了屈原的尸體不被魚蝦水鬼吃掉,五月初五這一天,大家把包好的粽子紛紛倒入河中,這種情景成了保護屈原尸體的一種祭祀活動。真的粽子能夠保護屈原的尸體嗎?大家都沒有找到正確的答案。這種祭祀活動沒有間斷,還是一年一年的把粽子倒進汩羅江,希望屈原在九泉之下能夠得到安寧。
廣東深圳最近下了半個多月雨。是為了紀(jì)念屈原的殉難才下的雨嗎?我不得而知。雨水成了龍舟雨,成了人們的思念屈原的淚水。仿佛楚國愛國詩人就在眼前。《九歌》《楚辭》《九章》《離騷》《天問》等很多屈原的著名詩篇,人們還在誦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成了千古名句,屈原懷才不遇的事實令人傷痛。
堅定的信念是一個國家思想體系中的堅實的思想基礎(chǔ)。我們不但要學(xué)習(xí)屈原的愛國精神,而且要學(xué)習(xí)屈原愛國寧死不屈的意志。一個國家遭到了外來入侵的時候,就應(yīng)該有誓死保衛(wèi)國家領(lǐng)土主權(quán)的決心。現(xiàn)在這種決心是不是已經(jīng)比較淡化了?我們必須從娃娃抓起,從青少年抓起,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人人都要有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正能量。
五月的天空,龍舟雨,還在下。我們喜歡雨水,喜歡龍舟雨,喜歡屈原,尊敬屈原,愛戴屈原,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年年如此。
端午的作文 篇4
今天下午,我參加了小義工組織的做香包活動。
端午節(jié)就快到了,我們小義工又聚在一起做節(jié)日香包。我們自備了香煙外殼,有一個小朋友爸爸給我?guī)砹爽F(xiàn)成的.硬紙條,我們就不用裁紙殼了。我開開心心地開始聽老師教我們怎么做?原來香包可以用紙做出來的。要先把紙條折三角形,大概折九下再打開紙條,我們把香料包塞進紙條疊成菱形的粽子。然后,把卷好彩線用雙面膠粘住,把彩線的頭固定了再繞著圈把三角菱形的紙粽子纏繞上漂亮的彩線,每一個角都纏上,卷著卷著,最后剩下的線頭用勾針勾進去,再勾針穿上珠子和流蘇固定好就完工了,一個七彩香包就做好啦!
媽媽今天要教小朋友做香包,我自己一個人來不及做,只做兩個香包,一個上交一個帶回家,掛在床頭聞了聞,哇,好香!
端午的作文 篇5
前幾天我和爸爸、媽媽去超市看到超市里擺上了各種各樣的綠豆糕,我很好奇地問爸爸、媽媽:超市怎么突然賣起了綠豆糕呢?媽媽說:端午節(jié)要到了我們不僅要吃綠豆糕還要吃五黃呢!五黃?什么是五黃?
回到家上網(wǎng)查了后,不僅知道了五黃,指的是: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還知道了我們這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包粽子了。
端午節(jié)的下午,我們一家來到了外婆家過節(jié)。剛進門就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姨媽說這是鍋里煮的粽子飄出的香味。一會姨媽端上來熱氣騰騰的粽子讓我們品嘗。我把粽葉一層一層地剝下露出了白嫩嫩的粽子我咬了一口哇!真香。吃著吃著,我忽然想起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想著冤死在汨羅江中的屈原,真希望我能把家里的粽子也拋進汨羅江,讓魚兒不要傷害他,我仿佛看到了在汨羅江里劃著船的人們
吃晚飯的`時候到了,大家看著餐桌上的菜竟然不約而同地說到了今天應(yīng)該吃五黃,看看外婆準(zhǔn)備的晚飯真不錯,在我們的餐桌上出現(xiàn)了四黃,唯獨缺雄黃酒,外公說,那是因為我們江蘇的人不會做雄黃酒所以大家也都不愛喝。
一家人邊吃邊聊,傾聽著大人們說他們小時候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的趣事,不僅要自己包粽子而且還要編裝鴨蛋網(wǎng)呢!據(jù)說鴨蛋網(wǎng)是用五顏六色的彩線編的,編好后裝上煮好的鴨蛋可漂亮了。看著大家說得高興,外婆竟帶著大家憶苦思甜了,說姨媽和媽媽小時候因家里條件不好,過節(jié)也沒什么好菜吃,今天這樣的情景想都沒想過。是啊我們今天真的是太幸福了,我心里默默地想:這么幸福的生活我一定要珍惜也一定要好好學(xué)習(xí)。
一陣笑聲打斷了我的思路,看著家里每個人開心的表情,我打心里覺得過端午節(jié)真好,真希望每天都過端午節(jié)!
端午的作文 篇6
艾葉青青門前掛,粽香濃濃四處飄
憶起童年家鄉(xiāng)事,幾多歡樂幾多情
每到端午,在我們家鄉(xiāng),那天,家家戶戶都是要在門前掛上青青的艾葉和別的叫不出名來的青藤避邪祈福。我們小孩子最為高興,因為可以名正言順地為家里做點事啦,我們上山采青,然后把摘來的艾葉等掛在自家的門前,小孩子家家串門,看在眼里,喜上心頭,也為那些獨居老人門前掛上一把青青的艾葉,以表節(jié)日的祈福。
到了晚上,媽媽便要把白天摘來的艾葉、柚子葉、長命草等我不知名的葉子煲成水,用來給我們一家人洗澡以驅(qū)邪。在那時只覺得用這些葉子水洗澡很好玩味道很香,可沒想到可以驅(qū)邪什么的,只是晚上倒是沒有那么多蚊子咬我那稚嫩的皮膚了,哈哈,睡覺也香甜了。
端午節(jié)還有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包粽子了,我們家鄉(xiāng)人包的粽子,只有那種純純的家鄉(xiāng)口味,唔,特別的香,是用山上的一種叫“蚊驚”的植物燒成的灰做成的灰水和在做粽子的材料里。做成的粽子,味道獨特,輕咬一口,滿齒噙香,透著自然的草木清香,這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愛極了。如果你偏愛吃甜點,則可剝了粽子,輕點白沙糖,又是別有一番風(fēng)味。
包粽子時,我們小孩子最高興,哈哈,因為不在包只在吃,吃嘛嘛香,多簡單多快樂的童年啊,嘿嘿……
飄雨的端午,飄香的端午,今天,又飄來了端午時節(jié)的快樂粽香,原來美好的事物在我記憶深處從不曾失落,就像那串掛在家鄉(xiāng)門前的艾草青青還有那獨特的粽子飄香……在我的記憶長河里永遠都是鮮活的亮麗的一道風(fēng)景線。
端午的作文 篇7
每當(dāng)我想起“端午”這個詞,陣陣清甜的粽香便會在我的周圍縈繞,那縷絲絲不絕的清香,就像一雙細嫩溫柔的手,輕輕浮動我心底深處的某根弦,彈奏出一首首童真的曲子。又是一年的端午時節(jié),我的心又再一次隨之牽動。
飄渺的粽葉香氣伴著初夏微微的悶熱靜靜彌散開來。令人期待的端午節(jié)終于來到了。往常愛睡懶覺的我起了一個大早,準(zhǔn)備要和媽媽一起包粽子。昨天夜里,媽媽已經(jīng)將材料都放在水里泡好了。我看著水中潔白如雪的糯米與翡翠般的粽葉,還有紅寶石似得大棗,就已經(jīng)是垂涎欲滴了,我迫不及待地幫著媽媽將他們拿出來,開始包起了粽子。
看著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從媽媽手中誕生,做第一個還沒有成型的我不禁焦急起來。每當(dāng)我將糯米放到濕滑的粽葉上時,一顆顆圓滑的米粒就像是一個個淘氣的小精靈,成群結(jié)隊的跑出我的手心,掉落到地上。屢屢失敗的我有一些惱羞成怒。媽媽見到我這副滑稽的樣子,禁不住“撲哧”一下笑出聲來,“干什么都不要心急,一步一步慢慢來!闭f罷,媽媽便又拿起一片粽葉,示意我仔細看。只見媽媽先將粽葉卷成一個圓錐形小筒,再將糯米倒入里面,這時,那一個個頑皮的小精靈似乎都突然文靜起來,一動也不動地躺在葉筒里。我恍然大悟,急忙抄起一片大粽葉,也有模有樣的學(xué)著包起來,果然,在我巧妙的手法之下,第一個略顯臃腫的小粽子橫空出世。我將一顆晶瑩的紅棗藏在糯米里,拿出一根小細繩在粽子的綠色外衣上裹上幾圈,又系了一個結(jié),確保嚴實之后,就匆匆忙忙地下鍋了。
在一番煎熬的等待過后,小粽子們終于出鍋了。我興奮地拿起我的粽子,捧在手心里,一遍遍嗅著令人神清氣爽的芳香,仿佛是捧著一個無價的寶貝,香甜的糯米在嘴中緩緩地融化,好像化作一股股清泉,潺潺的流入我的心扉,滋潤著我的心田。這就是我最愛的端午,這就是我的端午情。
放學(xué)回家,發(fā)現(xiàn)賣粽葉的商販們,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多了起來。細細嗅著,頓時覺得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粽葉香。
端午節(jié)終于又要到了。
從兒時起,端午節(jié)在我的記憶里,往往都跟“吃”這個字緊緊纏繞在一起。對于孩子來說,那與眾不同的粽香,就是端午節(jié)的特有味道。
天剛蒙蒙亮,就被大人們早早的叫了起來,一同到郊外,在還帶著露水的草地上采回好多還帶著清香的艾蒿葉子。一部分被高高懸掛在正門的大梁上,辟邪祈福。另一部分則被外婆用來煮雞蛋了,說吃了用它泡過的水煮過的雞蛋,可以一年不被蟲子咬。那時是天真的,明明是不喜歡吃煮雞蛋的,但聽了外婆說過它那神奇的.作用后。還是會同弟弟,妹妹們像小狼一樣把外婆分配的雞蛋任務(wù),一掃而光。
那時的小孩每人還會得到一條五彩繩做的手鏈,在端午過后的第一場雨里將它順?biāo)h走,據(jù)說可以帶走疾病。拴在手腕上的那小小的五彩絲線似乎就定格在了記憶中,成為了兒時的記憶。
干完這些,端午的重頭戲——包粽子就來到了。
記得母親總是在前一天把糯米浸泡,稍稍漏干,再把粽葉浸水、清洗,旁邊放好了不同顏色的細線,便開始裹粽子了。那時,母親嫻熟地把粽葉折成漏斗容器狀,用潔白的湯匙舀進幾勺糯米,又往糯米里放上幾顆紅棗,或者放上少許碎肉,然后把粽葉折幾下,一點點地捏著粽角,包裹得嚴嚴實實后再用細線扎緊。那時,母親總是很專心很仔細,仿佛包進去的不只是幾勺糯米,更有普通生活中最簡單的心愿和希望。
灶臺早已生著火了,粽子下鍋后,不大工夫,新粽葉的香氣和著糯米的甜香便隨著升騰的蒸汽溢出鍋外。過了時許,母親便開始招呼我們,“吃粽子啦!”我便圍了上去,一臉很貪吃的樣子。那時,我總喜歡用筷子插著粽子舉在手里,一邊嬉戲,一邊吃粽子。不知不覺中幾個粽子便下肚了。母親總是在一旁笑咪咪的看著我說:“不要再吃了,少吃點,吃多了消化不良……”
在奶奶家的鄉(xiāng)下,保存粽子的方法是把粽子完完全全地泡水在里邊,定期換一下水,就能存放好長一段時間。想吃的時候,就從水里撈出幾個,在熱鍋里蒸一下,味道依舊美美的。
我們現(xiàn)在早已別離了當(dāng)時的童真美好,但縱使時間老去,年代老去,我們老去,有一樣?xùn)|西卻永世繁盛,那就是祖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先人的愿望,我們的和諧,將永不散去,端午的味道,真情的味道,永遠都不會改變。
端午的作文 篇8
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報名參加了菏澤市小作家協(xié)會聯(lián)合兒研大語文學(xué)習(xí)館組織舉辦的“粽情端午,粽愛無限”端午主題活動。這次活動真讓我難以忘懷!
來到兒研大語文學(xué)習(xí)館之后,老師首先安排我們在多媒體教室聽了有關(guān)端午由來、習(xí)俗及食俗的知識講座。在講座中,老師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為我們娓娓道來。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端午節(jié)還有這么多的稱謂呢,比如端陽節(jié)、艾節(jié)、午日、午日節(jié)等等。除了這些稱謂外,最有趣的還要說是有關(guān)端午由來的故事,老師以視頻動畫的形式展示給我們,我們在場的每個小朋友都看得入了神,聽得著了迷!原來,端午節(jié)還有這么一段曲折感人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關(guān)“包粽子”由來的片段。當(dāng)時,屈原跳進“汨羅江”自殺了,人們知道后有感于屈原的肝膽忠心都痛哭流涕,而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也為了祭祀屈原,人們就往江里投了許多好吃的?墒峭读撕枚嗪贸缘,卻沒能到屈原的嘴里,老爺爺夢中的屈原仍舊是骨瘦如柴。這時候一個小孩子靈光一現(xiàn),突然想到把美食包起來的方法。就這樣,流傳開了包粽子紀(jì)念屈原的習(xí)俗?磥,小孩子有時候也能辦大事呢!
聽完講座后,我們就開始了今天最令人高興的環(huán)節(jié)——親手包粽子。老師首先為我們做了示范,具體方法是:先把兩片粽葉的兩頭剪去,把粽葉疊合在一起卷成“漏斗”狀,然后往“漏斗”里面加糯米、花生和棗,放完食材后用剩下的粽葉把口補上,最后用繩子把粽子纏起來打個結(jié)就大功告成了!我看著老師的操作一步一步地模仿起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動手的樂趣,也掌握了自己面對困難時的處理方法。這次端午節(jié)真的過得很充實,我提著自己包的粽子沈甸甸的,甭提有多高興、多驕傲啦!
在這次活動中,我不僅了解了很多有趣的端午知識,還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以及掌握了處理解決難題的方法,在今后的學(xué)習(xí)中我也要發(fā)揚“包粽子”的精神,做到仔細認真、全力以赴、不輕言放棄。相信,這也是老師在活動中想要教給我們的。
端午的作文 篇9
我的家鄉(xiāng)在運河?xùn)|,一個曾經(jīng)算是貧瘠的小村子。因為灌溉不是很通暢,更多是玉米黃豆與山芋。平時大米是奢侈品,只有過節(jié)的時候才可以飽飽的吃過夠。于是過節(jié)就是奢望,端午也不例外。
端午節(jié)前,河灘的蘆葦早已郁郁蔥蔥,一般都是女孩子或者婦女帶著剪刀去打粽葉。打粽葉也意味著端午的來臨,孩子們心里都有了自然的開心,還有不說出來的期待。這時候的季節(jié)在江淮大地,多了幾分暖和與晴朗。不經(jīng)意小燕子在天空自由的舞蹈,原來的布谷鳥開始了催人忙碌。
挑著擔(dān)子的貨郎,擔(dān)子上多了五彩的絨線,還有桃核做的各種的精雕的美麗的玩意。不管窮富,每家都扯上幾尺,緊緊的栓在孩子的`手腕,也有隨便扣上桃核雕。腳脖子也會被彩絨纏住,七彩光在太陽下有點旒玉之感。父母從地里勞動回來,刻意的帶回菖蒲與艾草,掛在屋檐下,留點艾草熬水,濃濃的清香與藥味沐浴著每一個孩子。據(jù)說菖蒲曾經(jīng)是魏征殺了老龍王,掛著菖蒲就是防止老龍王到處報復(fù)。艾草可以讓毒蟲不敢靠近還避邪。也為艾虎,古云:“以艾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帖以艾葉內(nèi)人爭取戴之!币苍S五毒日,虎威自然罷了。
端午節(jié),小時候就知道是孝順的節(jié)日。父母都知道一個叫曹娥的孝女,一次次不厭煩的告訴我們孝順的意義。所以 雖然貧窮,在我們村子里幾乎沒有忤逆子,也不敢忤逆也許!小學(xué)老師在端午節(jié)說到了粽子,談到了屈原,于是我們知道楚懷王“不學(xué)好”與屈原的悲壯。偷偷的留一只粽子虔誠的扔在家鄉(xiāng)不大的河中,還天真的祈禱------那時候也懵懂的知道還有一位大英雄伍子胥。
端午前大麥子熟了,趕青的將大麥做成糊糊,用來充饑,其實很討厭吃,不吃又餓。期待端午是因為最后的咸肉可以吃到,豆腐渣子醬可以加雞蛋燉出來吃。韭菜不再干炒,加了肉絲。還有豆腐千張隨意吃。父親還會抽時間捕點魚-----提前幾天早有人家包好粽子,可以吃好幾家,沒有人此時顯得吝嗇,多種口味,紅棗的、咸肉的、紅豆的、還有純粹糯米的。家里養(yǎng)蠶的日子很忙,沒辦法,母親把蘆葉子放在鍋里用糯米煮飯,我們姐弟不怎么開心,但是都不說什么。不理解也怕母親生氣。母親會把粽子給一只豬與水牛,有時候是父親做,他們說過節(jié)不能純粹就是照顧人,畜生也不容易。今天想想也是!
總有困難或者沒有糯米的,不管誰家沒有粽子,總會有人送去,不包粽子的人家倒是可以品嘗到多味的,我們那里的老年人都說,吃不能獨食,大家分享才是最好吃的。本來肚子沒有油水,吃了近個把月的豌豆頭與黃花草,早饞得可憐了,差點讓人想穿越的日子真的是等于又過一次小年。
今天看著食之無味的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他們爺永遠體會不到艱苦歲月的那種算那種苦,還有不敢面對的淚。一種“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心情寫給隨煙遠去的那一代節(jié)日更加艱難的父輩們。有來生我還做你們的晚輩甚至兒女,把今天的幸福也刻在你們的生活,歲月,心海------
【端午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節(jié)作文喜慶在端午01-16
端午的味道端午節(jié)作文12-06
端午情懷端午節(jié)作文01-22
我家過端午端午節(jié)作文02-03
快樂的端午快樂的端午節(jié)作文07-21
多情的端午_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作文04-17
端午的習(xí)俗作文09-17
端午故事作文05-13
快樂的端午作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