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閱讀《目送》讀書筆記
有人說《目送》就是二十一世界的《背影》!侗秤啊烦霈F(xiàn)在初中的課本里,只是那時年少,無法體會那感受,而今讀《目送》,卻心下一動,酸楚涌上心頭。一次次目送,一個個背影,我們總被悲喜交加的情感淹沒。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閱讀《目送》讀書筆記,歡迎閱讀!
閱讀《目送》讀書筆記(一)
如果你看過《安妮日記》,你就會學會堅強;如果你看過《老人與海》,你就會學會堅持;如果你看過《夏洛的網(wǎng)》,你就會學會真誠;如果你看過《目送》,你就會學會關(guān)愛和孝順。
是的,關(guān)愛和孝順,這本書里無疑體現(xiàn)出了作者對兒子的慈愛,對母親的孝順。從作者的母親對作者的愛到作者的愛對他兒子的愛。讓我們從文章中感受出深深地情誼。龍應(yīng)臺的母親因為得了 老年癡呆癥 ,所以見過的人、見過的事、聽說過的,全部都記不住。包括自己的女兒,也就是作者,并未記住,見過就忘。我能理解龍應(yīng)臺的心情,無奈和辛酸,把自己一手撫養(yǎng)大的最親的摯愛,居然記不住他,雖說在記憶中有雨兒這么個人,卻不知道龍應(yīng)臺就是他女兒。如果你的媽媽有一天和你說 我不認識你,你是誰? 當你在夜晚默默幫他蓋被,她拍掉你的手然后說 我不認識你不要碰我 的話后,你就會體會到這種感覺,那么的難過。作者盡可能的抽出時間看母親,只為了想讓她記起自己而已,這本是每個母親都會、而且不需要子女去說的事兒,可在作者看來,讓母親記住自己已經(jīng)是 天方夜譚 罷了。
對于兒子,就是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段,看著她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對于作者來說,看到兒子發(fā)的`母親節(jié)禮物,心里有些開心,因為安德烈貌似意識到了母親對自己的關(guān)心,所以發(fā)了這個網(wǎng)站。孩子長大了,獨立了,對媽媽的依賴性不大了,什么事都自己去做,可能做事的時候即使有一些小問題也不會想到 媽媽 這兩個字了。
中國夢,我的中國夢就是希望那些已經(jīng)成年的人,不管有多忙,都可以陪陪父母。你可以忽視他們在你年少時生病送你去醫(yī)院,一夜未眠;你可以忽視他們在你的野蠻耍賴下帶你去他們可能覺得浪費或者沒有錢去的地方;你可以忽視他們從幫你換尿布到送你出國。但是你不可以忘了,他們是你的父母,養(yǎng)了你十幾年甚至更久的人,最親最愛的人。我更希望那些有孩子的在外打工幾個月甚至一年不回家看兒女的人,可以抽空回家,盡管你很忙,盡管你可能抽不出身。但是記住,一定要去看他們。他們是孩子,還需要父母的愛。他們不是父母溺愛的,萬千寵愛集齊一身的孩子。他們需要關(guān)愛。你或許會說 他們有叔叔阿姨老師陪著,不會寂寞的 ,但是你想過么,這些親人再親,也親不過你們,因為你們是生他養(yǎng)他的人。謝謝龍應(yīng)臺的這本書,讓我體會到親人的可貴。
父母,親人無疑是你最親的人,所以,抽空陪陪她吧。
閱讀《目送》讀書筆記(二)
這是一本奇妙的書。淡淡的文字,平淡的語調(diào),細膩的感受,完全沒有華麗的影子,也沒什么大悲大喜。但卻能讓人很認真地讀下去,在無形間凈化著我們那被塵埃腐蝕的心靈。
這是一次關(guān)于親情的坦言。“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多么樸實的文字,卻觸動了我內(nèi)心最脆弱的地方。
仔細想想,好像也真的是這樣。年幼時的我們,總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一個,向著朝陽邁去,而順著我們的背影一直倒退回去就會發(fā)現(xiàn),在那個最隱蔽的角落里,總有一個或兩個人,他們的眼神,從我們出現(xiàn)在這世界上時,就從未離開過。他們或許期待,或許渴望我們的一回眸,一絲觀注,但我們一直沒給過。即便如此,每一次看他們的眼神時,那里總是帶著說不清的深情與期盼。
這是一個關(guān)于時間的記載。隨著時間的流逝,當我們也成為那個望背影的人時,才會真切的體會到父母那份痛楚與沉默。小時候父母把我們當孩子,父母老了我們把他們當成孩子。我們會懊悔,懊悔曾經(jīng)的無知,但時間不留給我們一點機會,我們想告訴自己的孩子這一切的感受,可被時間悄聲無息地擋住了。時間讓我們變了,讓我們懂得了一切,也讓我們失去了很多。
真的是這樣,有些感受只能一個人體會,有些眼淚只能一個人掉,有些痛苦只能一個人承擔,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guān)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真的只能一個人走。明白了這些,才算是真真正正的成長了吧。
這是一個人生命的歷程。不管是時間也好,親情、愛情、友情也好,該經(jīng)歷的會經(jīng)歷,該遺失的會遺失。生命是一條無法回轉(zhuǎn)的軌道,我們必須按照這軌道上的路標走,經(jīng)歷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赌克汀愤@個光陰歲月的故事是屬于別人的,但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在時光消逝中成長度過,我們的皮膚會由光滑到粗糙,我們的背影會由高大到佝僂,我們曾經(jīng)擁有的也都會一一消失。這看起來是一場永恒的遺憾,但我們卻能從這一次次的目送中提煉出最純凈的心靈,最溫馨的回憶。
龍應(yīng)臺的文字是我最欣賞的,它如清晨的雨露,清新朝氣,如黑暗的火焰,溫暖明亮,帶給我一種很平靜的感覺。在喧囂吵鬧的課間讀她的書,我的世界竟也莫名的變得安詳了。
閱讀《目送》讀書筆記(三)
有些時候,我們總認為大人們不可以理解,自己才是正確的;有些時候,我們總認為“親情”只是一句用于不同場合的套話,而從沒有理解過這個詞的真正含義;有些時候,我們總認為親人的愛是天經(jīng)地義的,從未想過要回報些什么……
但是,當我讀過龍應(yīng)臺的《目送》后,徹底改變了我曾經(jīng)的這些幼稚的想法……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心猛地一震,繼而涌出一股莫名的傷感——華安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媽媽的心,可是,他沒有再像小時候那樣不斷的回頭,而是選擇了將背影送給他的.媽媽。因為,他已經(jīng)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他早已淡忘那個依賴母親的小華安了,他不再是那個用怯怯的眼光看周圍的那個小孩子了,是這樣嗎?還是他忘記了?他沒有看到,媽媽的眼神一直都隨著他的行進而移動;他沒有注意到,媽媽的眼神一點點的燃起希望然后又一點點的暗淡下來。
這難道就是作者所說的那個“父女母子一場”的定義嗎?那個被告知“不必追”的那段小路嗎?不,不止這些,還有父女,還有那個張望父親背影的女兒……
記得在作者回臺灣那天,父親騎了很破的車子送她,將她送到離學校很遠的地方,原因就是車子太破,怕影響女兒的形象。而當時的作者呢?她是這樣寫的“直到車子轉(zhuǎn)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雖然她知道父親出于好心,不想讓她蒙受陰影,但她是多么希望父親能把她送進校園啊,懂事的作者知道父親的苦衷,沒有央求,而是默默的理解了父親,望著他漸行漸遠的背影,沒有追。這應(yīng)該就是親人之間的理解吧,這樣的背影,凄涼且難忘。
“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這句話是那樣的簡單明了,但卻是給我了深深的思考:作者為了照顧父親,甚至自己的裙子上都沾上了污跡;為了多陪陪自己的父親,寧可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奔向機場,趕最晚的飛機……這一切,是不是應(yīng)該讓我們學習呢?
我們總說自己已經(jīng)長大,可是給親人們做過些什么呢?我們注意過他們在我們身后的祝福和期盼嗎?我們感受到他們期待的眼神嗎?我們凝視過我們的親人離開的背影嗎?……
不要讓我們的親人也因我們而傷心和失望,不要讓那滿腔的祝福變成沒有主人的青煙,不要讓親人的目光從期盼變成傷感……
想要珍惜這些關(guān)愛,就要從點滴之事做起,從理解做起。
【閱讀《目送》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目送》讀書筆記范文12-10
龍應(yīng)臺《目送》讀書筆記精選11-27
《目送》心得05-06
閱讀親愛的安德烈的讀書筆記范文10-17
《實用性閱讀指南》讀書筆記范文10-24
朱永新先生《我的閱讀觀》讀書筆記11-27
閱讀《五花山》的讀書筆記(通用9篇)01-31
目送優(yōu)秀作文03-02
冰凍,目送周記10-24
目送作文400字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