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電影《千與千尋》觀后感1000字「精選」
導(dǎo)語:《千與千尋》是宮崎駿執(zhí)導(dǎo)、編劇,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動畫電影,影片于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正式上映,講述了少女千尋意外來到神靈異世界后發(fā)生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觀后感,歡迎閱讀。
宮崎駿電影《千與千尋》觀后感1000字
看了這部電影,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他感人至深,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這部電影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了“千尋”這個小女孩用他的善良、真誠、友愛,拯救了自己的家人。一路上披荊斬棘,排除萬難,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好榜樣。
讓我們先從題目開始說起。“千”是主人公小女孩后來的名字,而“千尋”是原先的名字。進了這個店做工人都會忘記原先名字,迷失自我。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個人即使失去了名字,也不能失去內(nèi)心的純真、善良。反之,即使你又有名譽,也不一定受人尊敬、愛戴,也不定善良、正義。
讓我們再了解一下電影梗概:電影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叫千尋,誤打誤撞跟隨家人去了鬼怪神明的棲息地。在哪里父母因為貪吃變成了豬。為了救父母,她認識了許多朋友,因為有伙伴相助她才得以讓自己的父母恢復(fù)原狀;也正因為有他的伙伴們的家園才沒有被無臉男摧毀;正因為有他還經(jīng)過了河神的考驗;也正因為有她白龍才重新認識自己。
這就最好說明一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正因為這余下的香氣,讓他一路走來有許多好友相伴,并不孤單。有許多好友相助,如愿以償?shù)卣攘烁改浮?最后我們再說說父母,他們因為貪吃,因為只顧自我利益不管他人,因為沒有警惕性,而被施法成豬。而無臉人呢,面對許多人的奉承,虛榮心膨脹,就像當(dāng)今社會那些土豪們,最后貪的多、吃的多,體積越來越大。最后都沒有得到好下場。 但是有個叫千尋的小姑猶如救世主,救了無臉人、父母就如當(dāng)今社會的慈善大使一樣,善良、真誠、感恩,令人敬佩。
這部電影讓我學(xué)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我可要多看看。
看了這部電影,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他感人至深,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這部電影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了“千尋”這個小女孩用他的善良、真誠、友愛,拯救了自己的家人。一路上披荊斬棘,排除萬難,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好榜樣。
讓我們先從題目開始說起。“千”是主人公小女孩后來的名字,而“千尋”是原先的名字。進了這個店做工人都會忘記原先名字,迷失自我。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個人即使失去了名字,也不能失去內(nèi)心的純真、善良。反之,即使你又有名譽,也不一定受人尊敬、愛戴,也不定善良、正義。
讓我們再了解一下電影梗概:電影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叫千尋,誤打誤撞跟隨家人去了鬼怪神明的棲息地。在哪里父母因為貪吃變成了豬。為了救父母,她認識了許多朋友,因為有伙伴相助她才得以讓自己的父母恢復(fù)原狀;也正因為有他的伙伴們的家園才沒有被無臉男摧毀;正因為有他還經(jīng)過了河神的考驗;也正因為有她白龍才重新認識自己。
這就最好說明一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正因為這余下的香氣,讓他一路走來有許多好友相伴,并不孤單。有許多好友相助,如愿以償?shù)卣攘烁改浮?最后我們再說說父母,他們因為貪吃,因為只顧自我利益不管他人,因為沒有警惕性,而被施法成豬。而無臉人呢,面對許多人的奉承,虛榮心膨脹,就像當(dāng)今社會那些土豪們,最后貪的多、吃的多,體積越來越大。最后都沒有得到好下場。 但是有個叫千尋的小姑猶如救世主,救了無臉人、父母就如當(dāng)今社會的慈善大使一樣,善良、真誠、感恩,令人敬佩。
這部電影讓我學(xué)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我可要多看看。
宮崎駿電影《千與千尋》觀后感1000字
《千與千尋》一直是一部廣為人知動漫電影,它是日本國寶動畫巨匠宮崎駿勇奪奧斯卡的杰作。從2001年在日本本土上映以來,《千與千尋》一直受到廣泛好評,被稱百看不厭。
從很早之前就知道有一部這樣的動漫,可是真正第一次觀看還是在這個暑假。故事很富有戲劇性與童話的感覺,從悠長古老的隧道、奇怪的石雕到“會說話的房子”,影片的開頭給人的是一種可怖的感覺。千尋他們來到了一個奇怪的小鎮(zhèn),小鎮(zhèn)沒有人,但有香噴噴的食物。千尋的爸爸媽媽不顧千尋的阻撓,未經(jīng)允許就吃起了無人看管的食物。千尋無奈之余只好繞著小鎮(zhèn)走走,希望能發(fā)現(xiàn)點什么。快到天黑的時候,千尋意外的看見了電車,興奮之余又被一個叫做白龍的.少年呵斥著往回趕。影片中千尋與燈的賽跑很值得回味,而千尋無助的叫喊從側(cè)面又體現(xiàn)了人類的弱小。
后來千尋知道自己的父母變成了豬,而自己卻不得不呆在“湯屋”打工。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人與千尋為難:湯婆婆恐嚇千尋,要把她變成豬;“湯屋”的管事特意刁難千尋,也不給千尋藥浴的牌子。影片中“湯屋”管事與千尋周旋的那一段也很值得品味,對待千尋的聲色俱厲,轉(zhuǎn)眼對待客人又喜笑顏開,真是變臉比翻書還快。這樣鮮明的對比正映照了我們?nèi)说纳鐣谖覀兊纳鐣幸灿羞@樣獻媚、表里不一的小人。
之后無臉男幫助千尋拿到了藥浴的牌子,這時的無臉男還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后來由于呆在“湯屋”久了,無臉男也被周圍的環(huán)境渲染了,變得邪惡、不知足、貪婪起來了。這里也反映了一種社會現(xiàn)象,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社會上又怎么會少了像無臉男這樣被環(huán)境所帶壞的人呢?
河神算是《千與千尋》中比較令人驚奇的人物了,誰也沒有想到那樣惡心、邋遢的腐爛神的真身竟然是河神。河神身上的那根刺更能啟發(fā)我們,刺代表甚么呢?從千尋他們拉出來的那些東西我們了解到,刺就是生活中不良的,不干凈的,不利于我們生存的事物;那就不僅僅是垃圾那么簡單了。
接近尾聲時宮崎駿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對比明顯的人物——錢婆婆,她是湯婆婆的孿生姐姐,人人開始都以為她的性情和湯婆婆一樣惡毒。但是她在片中的表現(xiàn)大大顛覆了這種感受,我一直把她認為是湯婆婆的另一個側(cè)面——好的一面。我想這就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人的雙面性吧。
故事的最后,千尋幫助白龍找回了名字,并且救回了自己的爸爸媽媽。“湯屋”的人都被千尋的善良所感染了,連一直以來令人厭惡的湯婆婆也露出了她善良的一面?偟恼f結(jié)局是美好的,可整部影片亦可以教會我們很多。
這部電影中有一句話:“名字一旦被奪走了,就再也無法找到回家的路了”,它警醒著我們,萬事不能忘本,忘記了就再也記不起來了。
【宮崎駿電影《千與千尋》觀后感1000字「精選」】相關(guān)文章:
《千與千尋》觀后感范文(精選11篇)02-23
電影《返老還童》觀后感01-15
《千與千尋》觀后感600字12-31
《千與千尋》的觀后感范文11-23
關(guān)于《千與千尋》觀后感范文05-02
電影《影》觀后感范文04-17
電影800字觀后感12-06
電影《蝴蝶》觀后感范文11-21
電影《吻我》觀后感03-20
電影《哥斯拉》觀后感范文11-17